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他们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说明(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2分)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2分)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4.(2分)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 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5.(2分)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饭了吗?”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种植地你认为是(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陕西半坡 D.云南元谋 ‎6.(2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图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第21页(共21页)‎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7.(2分)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8.(2分)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9.(2分)台湾某旅行社来大陆追寻华夏族祖先,为了了解“人文始祖”他们应去(  )‎ A.炎帝、黄帝陵墓 B.大禹陵 ‎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10.(2分)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第21页(共21页)‎ C. ‎ D.‎ ‎11.(2分)“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12.(2分)“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13.(2分)《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2分)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5.(2分)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 A.武王伐纣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16.(2分)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形势图是(  )‎ 第21页(共21页)‎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17.(2分)下列我国早期国家更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夏一一商一一西周 B.商一一夏一一西周 ‎ C.夏一一西周一一商 D.西周一一商一一夏 ‎18.(2分)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商代手工业发展 B.商代文化繁荣 ‎ C.西周建筑业发展 D.西周文化发展 ‎19.(2分)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0.(2分)如用中国已知最早的汉字将图1春联括号中▲补充完整,则应选择图2的(  )‎ A.甲骨文猪 B.小篆猪 C.隶书猪 D.行书猪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60分)‎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深达六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深达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一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间断,又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 第21页(共21页)‎ 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找出“北京人”已有“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答出4点)‎ ‎(4)北京人化石被誉为是“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是“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答出2点)‎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第21页(共21页)‎ ‎23.(14分)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请回答:‎ ‎(1)图一文物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的遗物,根据此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朝代的历史?请你说出此朝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图二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这里曾做过哪一朝代的都城?当时此地称为什么?‎ ‎(3)这两件文物所反映的朝代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4.(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21页(共21页)‎ 材料二: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三: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3)材料二、三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封制是西周所能采用的最好的统治制度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第21页(共21页)‎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他们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说明(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故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元谋人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历史地位。‎ ‎2.(2分)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他们还没有学会磨制和钻孔技术,不可能使用磨制石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2分)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 第21页(共21页)‎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分析】本题以“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图片是远古北京人的头像。依据“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据此像能得到的结论是北京人头部仍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根据北京人的化石可以复原北京人头像,即根据考古挖掘来进行历史研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的有关内容。‎ ‎4.(2分)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 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可知是北京人。北京过着群居生活,还没有进入氏族公社时期。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北京人。‎ ‎5.(2分)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饭了吗?”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种植地你认为是(  )‎ 第21页(共21页)‎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陕西半坡 D.云南元谋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种植地我认为是浙江河姆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6.(2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部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图中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  )‎ A.红山文化遗址 B.大汶口遗址 ‎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是河姆渡遗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7.(2分)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 第21页(共21页)‎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会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河姆渡遗址。‎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8.(2分)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分析】本题以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使用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时期时代),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图片的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9.(2分)台湾某旅行社来大陆追寻华夏族祖先,为了了解“人文始祖”他们应去(  )‎ A.炎帝、黄帝陵墓 B.大禹陵 ‎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第21页(共21页)‎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故为了了解“人文始祖”他们应去炎帝、黄帝陵墓。‎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分)下面是炎帝、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分析】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又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正确的一项是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黄帝和炎帝的相关知识。‎ ‎11.(2分)“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这是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拜谒何处时的祭文(  )‎ A.炎帝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知识点,应把握黄帝的有关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之易方向”,结合所学知识:“造车指南”‎ 第21页(共21页)‎ 指的是黄帝建造的指南车。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黄帝的有关历史知识。‎ ‎12.(2分)“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知道“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是尧舜禹。‎ ‎【解答】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及其特点。‎ ‎13.(2分)《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都是采用禅让制的方式选择继承人,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故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夏朝的事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2分)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商朝建立。‎ ‎【解答】依据所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亳。‎ 故选:B。‎ 第21页(共21页)‎ ‎【点评】本题以商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2分)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 A.武王伐纣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解答】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武王伐纣。《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封神演义》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 ‎16.(2分)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形势图是(  )‎ 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西周形势图,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把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如齐、鲁、晋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分)下列我国早期国家更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夏一一商一一西周 B.商一一夏一一西周 ‎ 第21页(共21页)‎ C.夏一一西周一一商 D.西周一一商一一夏 ‎【分析】本题最我国奴隶王朝的更替为依托,考查的是夏朝、商朝和西周的知识。‎ ‎【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了商朝。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以后,周武王建立了西周、‎ 故选:A。‎ ‎【点评】本题最我国奴隶王朝的更替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商朝和西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8.(2分)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商代手工业发展 B.商代文化繁荣 ‎ C.西周建筑业发展 D.西周文化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商代文化繁荣,注意全面分析相关图片。‎ ‎【解答】题目给出的三幅图片涉及商朝甲骨文、商鞅铸造的司母戊鼎和商朝的都城殷墟遗址,它们共同反映了商鞅文化繁荣。‎ 故选:B。‎ ‎【点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9.(2分)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分析】本题以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文字演变的相关史实。‎ 第21页(共21页)‎ ‎20.(2分)如用中国已知最早的汉字将图1春联括号中▲补充完整,则应选择图2的(  )‎ A.甲骨文猪 B.小篆猪 C.隶书猪 D.行书猪 ‎【分析】本题以一幅对联为切入点,考查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汉字。‎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60分)‎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京人”化石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深达六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深达四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一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间断,又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找出“北京人”已有“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答出4点)‎ ‎(4)北京人化石被誉为是“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是“‎ 第21页(共21页)‎ 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答出2点)‎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告诉我们断定“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在发掘“北京人”化石的地点中,曾发现过三层灰烬。‎ ‎(2)据材料二“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间断,又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可知,“北京人”已有“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是灰烬有时厚,有时薄,有时间断。‎ ‎(3)根据材料三“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我的看法是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选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故答案为:‎ ‎(1)在发掘“北京人”化石的地点中,曾发现过三层灰烬。‎ ‎(2)灰烬有时厚,有时薄,有时间断。‎ ‎(3)“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4)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选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等相关史实。‎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第21页(共21页)‎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根据“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可知,当时农耕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材料二是干栏式房屋,这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3)根据材料三中的“彩陶”可知,这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答案为:‎ ‎(1)原始农业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水稻。‎ 第21页(共21页)‎ ‎(3)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会制造彩陶;粟。‎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14分)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请回答:‎ ‎(1)图一文物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的遗物,根据此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朝代的历史?请你说出此朝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图二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这里曾做过哪一朝代的都城?当时此地称为什么?‎ ‎(3)这两件文物所反映的朝代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和商朝的更替、青铜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图一文物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的遗物,根据此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夏朝的历史,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2)图二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这里曾做过商朝的都城,当时此地称为殷。‎ ‎(3)这两件文物所反映的朝代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是都是因为统治者实行暴政而亡国的。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暴政最终会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施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 故答案为:‎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 ‎(2)商朝;殷。‎ ‎(3)都是因为统治者实行暴政而亡国的;暴政最终会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施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夏朝和商朝的更替、青铜器等相关史实。‎ 第21页(共21页)‎ ‎24.(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2)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三: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诸侯国与王室之间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3)材料二、三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分封制的历史作用,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封制是西周所能采用的最好的统治制度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一幅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内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第21页(共21页)‎ ‎,来维护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统治,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因此说我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即认为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维护以周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这一制度是西周所能采用的最好的统治制度,因为分封制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治,向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出了一大步(或分封制不是西周所能采用的最好的统治制度,因为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落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小国林立的局面)。‎ 故答案为:‎ ‎(1)分封制;西周建立后,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内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来维护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3)材料二的观点。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统治,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分封制是最好的统治制度,因为分封制大大加强了周王对诸侯的统治,向后来形成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迈出了一大步(或分封制不是最好的统治制度,因为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落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小国林立的局面)。‎ ‎【点评】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41:1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1页(共21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