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数学上册 1有理数加法
有理数加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利用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情况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思路的建立;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利用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运算是运算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的基础,其中蕴含的内容和思想方法在后续学习中示范作用。 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一种规定,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的合理性,教科书利用了学生生活经验,并借助数轴进行说明,虽然加法法则分为三种情况去研究,但探究的方法是一致的,即需要将“原点”与“最初运动的起点”对应,将第一次运动的中终点作为第二次运动的起点,并“将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与“两数的和’对应,其中将向左运动规定为负,向右运动规定为正,与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一致。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规定的合理性,根据有礼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学情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零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再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于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另外根据法则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的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教学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分为正数和分数 设计意图:复习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为分情况讨论有例数的加法法则做准备 教师:在小学,我们学习过正数和0的加法运算,引入负数后,也要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里数的加法问题,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我们曾看到一张“收支情况表”,那里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求“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5.2)等 设计意图:从数学和生活实际两个方面说明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的必要性。 问题2 小学学过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会穿线那些新的情况 4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补充,有老师总结:还会出现“负数+负数”“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0”“0+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引入新数后,相应地要研究新的运算,并根据已有经验,列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渗透分类讨论、归纳等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 1、 观察探究,总结法则 教师:我们借助大家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3 一个物体做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向右运动5米记作5米,向左运动5米记作-5米,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了3米,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是来表示?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画数轴,借助数轴表示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再列出算式表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用数轴表示运动情况时注意如下几点 (1) 原点O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2)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运动的终点;(3)由第二次运动的重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问题解释有理数的加法,让学生感受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追问1 上面我们实际上得到的是“正数+正数”的情况,你能模仿上述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有求学生讲清楚:在数轴上,以谁为起点、两次运动的相互关系、如何表示结果。 设计意图:“负数+负数”的情况与“正数+正数”完全类似,由学生模仿解决,既巩固刚学习的方法,又加深他们对法则的理解 追问2 你能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上述两种情况吗?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总结,教师给于帮助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并在研究思路上加以引导,另外,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问题4 前面得到了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线面可以研究什么问题?(待学生回答:异号两数相加)类比前面的研究过程,我们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1)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米,再向右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结果怎么样?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2)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左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结果怎么样?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相互交流。教师应再次提醒学生用数轴表示运动的情况要注意三点,引导学生发现:对于(1),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落在原点的右侧距离原点2米 4 处,对应算式:5+(-3)=2;对于(2),两次运动后的结果是落在远点的左侧距离原点2米处,对应算式是3+(-5)=-2 追问:类比前面的做法,你能从符号和绝对值这两个方面,概括一下上述两种情况吗?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总结,教师给于帮助,得出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可以培养思维的理性,再次引导学生结合数轴表示异号两数相加的结果,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但在探究过程中加强了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问题5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的结果怎么样?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如何用一句话来表示? 师生活动:有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学生回答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6 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米,第2秒原地不动,很显然,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米,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生活动:有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学生(中等程度的学生)回答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物体在一个时间段不运动,引出与0相加。 问题7 你能归纳一下前面所有的结论吗?自己尝试给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师生活动:学生归纳交流,教师给于适当的帮助,由教师进行总结,要指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三种情况: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中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为特例,要边总结边板书。 教师提醒学生,做有理数的加法时,既要考虑符号,又要考虑绝对值。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培养归纳和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估计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所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由教师给出完整的加法法则。 3.举例示范,巩固新知 例1(1)(-3)+(-9);(2)(-4.7)+3.9;(3)0+(-7);(4)(-9)+(-9) 师生活动:教师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先观察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首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展示结果并讲解理由。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4.加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练习:教材第18页练习1,2,3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何时使用加法,并会用加法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呢个回答以下问题: (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一法则? 4 (1) 我们通过生活实例,借助数轴讨论了有数的加法法则,其中使用了哪些思考方法? (2) 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步骤? 设计意图:(1)让学生梳理本节的知识框架,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1) 使学生关注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一般步骤。 6.布置作业 教材习题1.3第1,8,9题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