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新教材20古代诗歌五首优质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下新教材20古代诗歌五首优质课

古代诗歌五首 怆 然 涕 下 岱 宗 决 眦 鸡 豚 拄 杖 叩 门 chuàng tì dài zì tún zhǔ kòu 怆然 :悲伤的样子。 涕下 :眼泪流下来。 岱宗 :指泰山。 神秀 :神奇秀丽。 钟 :聚集。 无时 :随时 割 :分 曾 :同“层” 眦 :眼眶 会当 :终当,终要 凌 :登上 缘 :因为 浑 :浑浊 豚 :这里指猪肉 造化 :指天地,大自然。 落红 :落花 【 写作背景 】 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 《 登幽州台歌 》 。 时空背景:幽州台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 jì )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 “ 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古人”“来者”各指什么? 古人:古代的贤明君主。 来者: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是? 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的词是? 品读文本 独怆然而涕下 怆然 1.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 对贤明君王的渴盼。 3. 表达人生的孤独感 为什么会 “ 怆然 ” (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巩固所学 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中考链接: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 、答题步骤: 形象 + 内容分析(翻译) + 情感 3 、形象的答题格式:本诗塑造了一个 ……. (性格或特点)的 …….. (身份)的形象。 答案 : 诗人刻画了一位 胸怀大志 却因 壮志难酬 而感到 孤独悲伤 的悲剧主人公形象。 (形象) 上两句俯仰古今 , 追忆早已逝去的明君,感慨无缘见到后世的英豪。第三句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出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翻译 + 情感)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报国无门、 建功立业、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课后练习: 相同点:都表达作者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的悲凉心境   不同点:前一个 “ 不见 ” 感怀历史 ,后一个 “ 不见 ” 对将来提出希望 ,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2 、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神态 描写。 写出诗人 热泪飞洒 的样子; 渲染诗人的 孤独 和 悲愤 。 3 、 《 登幽州台歌 》 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4 、 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 《 登幽州台歌 》 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6 、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7 、下列对本诗理解 错误 的一项是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 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 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D 8. 对本诗理解 有误 的一项是 A. 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 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C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公元 759 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 4 年,写下了 240 多首诗篇。 《 春夜喜雨 》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等就是在这里写的。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他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秀丽聚集在此,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2. 理清文意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远望 泰山参天耸立 近望 泰山高大秀美 细望 泰山情由景生 愿望 所感抒怀言志 《 望岳 》 可分两大层,都是借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 泰山的整体形象 。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 诗人的远大抱负 。 望岳 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 兼济天下 的远大抱负。 ①唐朝盛世。 ②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③歌颂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透露诗人兼济天下的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 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气概。 《 望岳 》 中心: 热情 赞美 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抒发 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1. 本诗中“钟”“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⑴钟是聚集的意思,巧用拟人,赋予大自然以人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即割裂,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暗,明亮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 (2) 小:矮小。写出泰山的巍然高耸,表达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2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的气势和             的景色。  3. “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 泰山                 的特点。  4. “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 泰山                  的特点。  5. “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    望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参天耸立 6.“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 7.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8.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9.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0.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11. 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王安石 王安石,字 介甫 ,号 半山 , 北宋 ,唐宋八大家之一。 飞来峰,唐宋时上面有应天塔,俗称“塔山”,传说此山自山东诸城飞来。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读课文,用“ /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 / 千寻塔, 闻说 / 鸡鸣 / 见日升。 不畏 / 浮云 / 遮望眼, 只缘 / 身在 / 最高层。 《 登飞来峰 》 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 初涉宦海 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写作背景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 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1.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合作探究 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 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 形象 (描写景物 —— 充满生机)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 感想 (抒发情怀 —— 踌躇满志) 合作探究 3. 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合作探究 名句鉴赏 再读课文,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议论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     1 、王安石 _______ (朝代)杰出的 ______ 家, ______ 家, ______ 家,散文成就很高,为 ___ ___ 之一。   2 、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①千寻 塔 (     )② 闻 说鸡鸣见日升(   )  ③不 畏 浮云遮望眼(   )④只 缘 身在最高层(   ) 竞赛活动    北宋    政治    思想    文学    唐宋八大家    指应天塔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怕    因为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下列问题。 3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4 、 《 登飞来峰 》 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_______ _______ 夸张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竞赛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下列问题。 5 、 《 登飞来峰 》 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6 、 《 登飞来峰 》 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下列问题。 竞赛活动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 在最高层。 练习: 1 、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 、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3 、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 。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塔的最高层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千寻(见日升)   作铺垫 4 、对王安石的 《 登飞来峰 》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D 游山西村 陆游 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 南宋 诗人。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写作背景 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游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萧,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山村美景 这一联写农村美丽风光,表达诗人的喜悦。 哲理: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又有了新的出路和天地。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淳朴民风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抒写愿望( 表达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 ) 1 、用诗中一句话赞美山西村的 景美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用一句诗来赞美山西村的 人更美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写出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村庄的惊喜,表达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主题: 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的风光和习俗,表达诗人 对农村生活的赞美 。 课后练习 1 、首联中的“足”字改为“有”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 足 ” 能写出 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热情 。 2 、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 、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 4 、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5 、本诗的线索是      ,全诗句句紧扣“    ”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踪 游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 在前住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 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 , 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 —— 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 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B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 / 简朴 / 古风 / 存”。  B. “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D   8 、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D (春社:祈求丰收) ____ _______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龚自珍 ,号 定庵 ,浙江 杭州 人, 清 代杰出的 思想家和诗人 。诗气势纵横,有 《 龚自珍全集 》 。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 古代的最后一位 和 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 ,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 里程碑式 的地位。 《 已亥杂诗 》 这是龚自珍在己亥年 48 岁时写的大型七绝组诗,共 315 首。本诗是第五首,一是抒发作者 辞官回乡离别京城的复杂矛盾心情 ,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 决心为国效力 ,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浩荡: 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 潮不平。 吟鞭: 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 东指: 指东方故里。 天涯: 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京非远 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前两句诗抒情叙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 , 是离别京城、告别好友的 忧伤 : 另一方面,是逃出令人窒息的桎梏与樊笼的 喜悦 。 这首诗的名句你是怎样理解的? 最后两句以形象抒情:鲜花虽然凋谢,但它绝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作肥料,用来滋养新花。 作者以 落红 暗喻 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表达他的爱国热忱 。( 移情于物 的手法) 这两句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言外之意是说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要为国效力。 品味赏析 现在常被用来 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 思考 1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 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 交织一起? 2 、诗中哪句表现了 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的诗词? 3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 )离别的忧伤;( 2 )回归的喜悦; ( 3 )积极的人生态度,继续为国效力的信念。 4 、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两种感情:舍与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 ? 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  想舍的是 当朝的黑暗与腐朽 , 不想舍的是 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 练习: 1 、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 的志愿(或“志向”)。 2 、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离愁 继续为国效力 浩荡离愁 3 、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B 喜悦 5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 .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 .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