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邓稼先》 人教版(2016部编版) (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邓稼先》 人教版(2016部编版) (7)

邓稼先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3.文体常识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传记内容可写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也可写几个人的重要生活片段。传记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述生平,叫作“自传”;一是由别人撰写的,叫作“他传”(包括小传、评传等)。 1.正音辨形殷红()鲜为人知()河水萦带()选聘()鞠躬尽瘁()妇孺皆知()元xūn()风悲日xūn()至死不xiè()【答案】yānxiǎnyínɡpìnjūrú勋曛懈﹒﹒﹒﹒﹒﹒ 2.据义填词(1)__________________: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2)__________________:每家每户都知道。(3)_________________: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4)__________________: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5)__________________: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6)________________: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 答案:(1)鞠躬尽瘁(2)家喻户晓(3)截然不同(4)锋芒毕露(5)马革裹尸(6)当之无愧 3.走进文本(1)本文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围绕“邓稼先”写了与他有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历史背景→_________→性格品质→_________→沙漠创业→_________。答案:生平功绩民族感情热情赞颂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答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1.人物形象(1)结合文中事例说说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答案: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答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人。 2.写法理解(1)课文共写了六个部分,这样写显得凌乱吗?为什么?答案:不凌乱。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2)课文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答案:邓稼先的功绩谁人不知?再重复这些材料,显得冗赘;何况自己与邓稼先远隔大洋20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饱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友的认同钦佩。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使语言精彩纷呈,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表达效果。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是判断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名师微博】 示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一句的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佩服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 【沙场点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四个列强侵华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死关头奋不顾身忠厚平实德才兼备艰苦奋斗舍我其谁中华民族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贡献巨大鲜为人知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有最高________的儿子,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赞颂了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答案:奉献精神理想党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