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破阵子》 (11)_苏教版(2016)
破阵子辛弃疾 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著《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雄壮的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写作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学生展示试翻译全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理解大意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醉里挑灯看剑:醉里还挑灯看剑,念念不忘的是杀敌报国。当时作者受到南宋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但仍怀报国之志。 梦回吹角连营:在迷离的恍惚的醉态中,词人酣然入梦,仿佛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吹角连营”意味着动员令已经下达,军心振奋,这是诗人的愿望,也是人民的愿望!——投入备战。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部下的官兵们分食烤熟的牛肉,军队奏起雄壮的战歌。进一步渲染了军中的战斗生活气息,官兵斗志昂扬。 “沙场秋点兵”: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马作的卢飞快”:是运用典故,“的卢”是古代著名的快马,相传一跃三丈,这里用来比喻战马都像的卢那样飞速奔驰。英雄们骑着快马,拉着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指完成了君王统一大业,自己也取得了盖世英名。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热情。 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突入敌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英雄无用武之地。 合作探究讨论:题目中说这首词是壮词,上下阙“壮”在何处? 上阕“壮”在何处?“壮”在军营生活场面:分麾下炙(分食牛肉)翻塞外声(奏悲壮战歌)沙场秋点兵(沙场阅兵)“壮”在情感:渴望杀敌报国 下阕“壮”在何处“壮”在战斗场面“壮”在情感:冲锋陷阵、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极大悲愤。 醉态——这首词的结构:梦境——现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实写实写虚写点拨 破阵子—主题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 1.背诵2.默写并翻译(作业本)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