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_人教版(2016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13 植树的牧羊人_人教版(2016部编版)

13植树的牧羊人1.字音字形kǎihétānchuōyìnɡ酬烤溜 2.词语理解(1)干涸:。(2)不毛之地:。(3)刨根问底:。(4):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5):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3.文学常识(1)《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作者,他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2)课文按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讲述了,的故事,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干枯,没有水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追究底细;寻根究底废墟坍塌植树的男人让·乔诺时间牧羊人克服种种困难,用双手把荒山变成绿洲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4.感知文本本文记叙了.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的高贵品质。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 一、积累运用B C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干躁 毅力 滚烫 不图回报B.张扬饱满费弃沉默寡言C.硬朗奇迹飘荡不毛之地D.呼啸地毯连琐毫无遮拦B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9月4日晚举行的《最忆是杭州》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名称,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章佳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B.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C.“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D.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么?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么?B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A.⑤⑥⑦①④③②B.④⑥⑦①③②⑤C.④①⑦⑥⑤③②D.⑤⑦⑥①②③④A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6.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房间里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什么性格特点?答案: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8.在你眼中,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答案:(示例)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橡树,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净等细节可以看出。 三、课外迁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3分)一个牧羊人的奇迹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③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红色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吴庭德拿出随身携带的毛巾,将木牌上的红字小心翼翼地擦了一遍,八个大字更加鲜艳夺目。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9.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3分)答案: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以放羊为生,步入暮年,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答案: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吴庭德老人的淳朴善良,对“亚心”木牌的热爱。10.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吴庭德拿出随身携带的毛巾,将木牌上的红字小心翼翼地擦了一遍,八个大字更加鲜艳夺目。 11.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3分)答案: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了他对“亚心”的热爱之情。答案:淳朴,善良,有责任心,能克服多种困难,痴情于“亚心”的人。★12.你认为吴庭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四、综合性学习材料一:有这样八位老人,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1年,建成了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13.6万亩;又用20年时间守护着这片繁茂的森林。他们种下的13.6万亩树林已全部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在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的“渣子山”“石头山”上,“八老”坚持了31年。今天,当年的壮汉已全部白发苍苍。材料二:3月29日,曲靖市委、市政府决定奖励“陆良八老”每人6万元,共计48万元;并决定授予“八老”带头人王小苗“当代愚公”荣誉称号。4月6日,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陆良县花木山林场,专程看望慰问并重奖8位坚持造林护林31年的老人,秦光荣代表云南省委向“陆良八老”每人颁发8万元现金奖励,并盛赞:陆良八老,当代愚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 答案:(示例)①请问大爷,是什么信念支持你们坚守荒山植树造林三十余年?②大爷,当初你们怎么会想到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呢?(语言得体,有针对性即可)(任选其一)(1)请从上面两则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信息一:。信息二:。(2)为下面的对联补出下联。陆良八老,当代愚公,三十余载矢志坚守。高原情怀,大山品质,。(3)记者将去采访“陆良八老”,请你为记者设计一个要采访的问题。“陆良八老”坚守深山31年植树造林13余万亩无偿献给政府云南省、曲靖市党委政府重奖并盛赞“陆良八老”十三万亩无偿奉献 五、践于笔端14.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多次运用环境描写,表现高原上的巨大变化。如开头的“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表现出当地环境的荒凉;再如“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通过写这里的优美环境,赞美了牧羊人凭着体力和毅力改变荒山的奉献精神。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用生动的词语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答案:(示例)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沐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1.请概括人物的形象或性格。2.请根据文章内容对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3.文章中的×××是一个×××的人。【答题步骤】1.从故事情节入手,比如,《植树的牧羊人》从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责任心,执着的人。2.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比如,“吴庭德拿出随身携带的毛巾,将木牌上的红字小心翼翼地擦了一遍,八个大字更加鲜艳夺目”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老人的淳朴善良。【答题模板】从×××(故事情节或描写人物方法)可以看出是一个×××的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