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习题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习题课件

21 伟大的悲剧 ◆重点突破师: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生:①斯科特探险队与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了——失败之悲;②斯科特要忠实地去履行为胜利者阿蒙森一行作证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作证之悲;③斯科特他们在归途中全部牺牲——死亡之悲;④“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是深切的——世人之悲。 ◆难点攻克(1)师: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既是“悲剧”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生:这不矛盾。斯科特之行虽然是一出悲剧,但他们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而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这一结局的,这恰是“悲剧”之外“伟大”的体现。 (2)师: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生: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羸辜贮悚qièbènɡdiānzhuài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吞食。物资用完。 D 4.下列画线短语的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A)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B)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C)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D)是自己的脚印一样。【解析】B项是主谓短语,其余均为动宾短语。B 5.下列句子均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而且说更害怕回家。将“而且”改为“毋宁”。(2)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吗?删除“吗?”,在句末加上句号。 6.填空。本文作者是(国籍)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记《_______________》等。奥地利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一)阅读“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到“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回答下列问题。7.选段主要写了哪两件事?①探险队三名队员冻死在帐篷内;②队友找回斯科特等人的遗体。 8.把“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改成“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原句通过“却……”强调队员们临死前的表现,更能突出探险队员们视死如归、勇于为探险事业奉献的英雄气概。 9.体会“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一句中“搂”字的表达效果。动作描写。这个细节传神地表现出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集体友爱的精神。 10.“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这两处均是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南极的酷寒、阴冷,烘托出斯科特等三人此时失望、沮丧终至绝望的心情;为下文他们献身南极做铺垫。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能将斯科特、王锋称之为“英雄”的共同原因有哪些。链接材料:“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王锋,男,38岁。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他们都明知环境恶劣,仍然深入险地,并献出宝贵生命,体现出他们坚毅、执着的英雄气概以及对人民的挚爱之情。 (二)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①20世纪初,对北极地区探险已转为谁最先到达北极的竞赛。对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来说,拿下北极是他一生固定不变的目标。他在1908年做决定性冲击之前的20年中,曾做过多次尝试,结果都失败而回。②1908年7月,皮尔里乘“罗斯福”号到埃尔斯米尔岛,那里离北极665公里。他那精锐的7人小组由船长、外科医生、秘书、助手以及两名探险家组成。17个爱斯基摩人及133只狗专门为他们运输必需品。 ③皮尔里驾驶着“罗斯福”号,谨慎地航行在格陵兰岛与埃尔斯米尔岛之间塞满冰块的航道上。在连续不断冲入松散浮冰块563公里之后,9月5日,“罗斯福”号被牢牢地冰封在离北极805公里处的谢里登角外。在返航时,皮尔里让人用炸药进行爆破,使船脱离了冰封。④1909年2月底,皮尔里在离北极665公里的哥伦比亚角配置他的雪橇队。一共有24人、133条狗、19架雪橇以及2950千克供应品。雪橇队唯一的任务便是把他的7人小组带到发起冲击的有利地点,保证小组有足够的狗、粮食和精力来发起决定性的冲击。 ⑤从3月1日到4月1日,皮尔里探险队离岸出发横越积冰。这一个月的行军极其艰苦。冰面受风和海流的压力形成锯齿状冰脊和高达18米波状的冰丘。更令人烦恼的是突然出现的冰间水路,使雪橇无法前进。有一段冰间水路,光是等它合拢就耽误了6天时间。其他冰间水路皮尔里利用浮冰渡过去,或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很快形成的薄层冰上一步步地越过去。⑥1909年4月1日,他们离北极只剩246公里了。在最后的冲击队伍中,只剩了皮尔里、马特·亨森以及4个爱斯基摩人。马特·亨森是皮尔里20年北极探险中最信赖的伙伴、北极地区最优秀的驾橇手之一。 ⑦那几天的天气很晴朗,他们一刻不停地向北冲刺,越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冰原,只有吃饭和休息才短时间地停止行军。⑧1909年4月6日上午10时,皮尔里推算他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在使用六分仪进行观测确定他们所在的位置是北纬89°57′之后,这支队伍迅速地在北极附近筑起临时用的爱斯基摩式圆顶冰砖屋,把用品从雪橇上卸下。接着便吃晚饭。皮尔里没吃晚饭。写完日记后,他先狠狠地睡了几小时。 ⑨皮尔里在日记里写道:“虽然北极就在眼前,但我实在太疲倦了,无法再迈出最后的几步……那时我已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已不能意识到我已达到了一生奋斗的目标。”⑩皮尔里醒来之后,精力得到恢复。他在世界之顶插上了几面旗帜,这几面旗帜分别是:海军联盟旗、队旗、美国国旗、和平旗、红十字旗。其中那面美国国旗是他妻子缝制的,在15年的北极探险中他一直携带这面旗帜。皮尔里终于成了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选自《小爱迪生》,作者摇篮。有删节) 12.皮尔里探险队横越积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探险队在横越积冰时遇到了锯齿状冰脊和高达18米波状的冰丘,而且出现了冰间水路,使雪橇无法前进。13.第⑥段中的两个加点词“只剩”分别强调了什么?示例:第一个“只剩”强调了探险队与北极的距离不远了;第二个“只剩”强调了探险队所剩人员之少,反衬了探险路途的艰难与危险。 14.本文运用了什么顺序组织全文?请找出你的依据。本文运用了时间顺序组织全文。依据:“1908年7月”“9月5日”“1909年2月底”“从3月1日到4月1日”“1909年4月1日”以及“1909年4月6日上午10时”等。 15.你班拟开展以“漫话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两位,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备选人物:张骞 徐霞客 余纯顺 哥伦布麦哲伦 阿蒙森古今中外,探险的名人不胜枚举:航海家郑和不畏艰险,亲率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探险家张骞坚持不懈,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航海家哥伦布坚信真理,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 (2)你班正围绕“探险的意义”展开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针对下列反方观点进行反驳。反方观点:我方认为,探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只会消耗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钱财,搞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是非常不值得的。正方观点:我方认为,探险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而且,探险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16.本文作者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对英雄们的赞叹溢于言表,往往情不自禁地加以议论,行文十分巧妙。请你写一个关于你熟悉的人或景的小片段,在记叙或描写的基础上,巧妙地发表议论。(100字左右)【例文】我的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那一年,我家果园的梨遭了虫灾。梨的表面看起来讨人喜欢,可梨皮的底下,虫子直钻到梨核。父亲讲究诚信,硬是把一千多元退给了已经签了合同的收购商。虽然父亲从来没有痛痛快快地赚过大钱,但他的品质的光泽,却一直耀眼生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