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题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题练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13分)‎ 绿色星星 肖克寒 ‎①年过半百的老彭去护鸟站值班了。老彭要去的山群叫做“茶盘印”,是湘中偏西雪峰山的一支余脉。这里三县交界,耸立多座高峰。全球几条鸟类迁徙大道中的一条正好从这里经过。每年到特定季节,路经此地的鸟类达九十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达十多种。‎ ‎②摩托车在盘山道的“肘弯”上爬行。翻越过几个村后,那栋灰白色的农舍映入老彭眼帘。农舍门前挂着两块牌子醒目地标示着省、市志愿者护鸟站字样。老彭喊声“虎哥——”,屋里传来瓮声瓮气的应答。“虎哥”是位山民,昔日捕猎飞禽走兽,被火药所伤后幡然醒悟,加入了护鸟队伍。护鸟站租住的两间房子面积不大,却预备了四张上下铺铁床。鸟儿迁徙时节,一般是两人或四人在此值守。‎ ‎③从站点眺望,一片大峡谷展开在邃远的天幕下,青山苍莽,梯田叠金,铺着青石板的茶马古道隐约其间。这里正是鸟儿迁徙的大道。护鸟站驻扎在峡谷“豁口”边,可以便利地观察几个山头。‎ ‎④老彭热心公益事业,而且小有名气。与茶盘印山群结缘,完全因为那里的“鸟”。‎ ‎⑤一天,老彭开酒店的好友弄来一麻袋鹭鸟,得意洋洋地炫耀是从“千年鸟道”茶盘印收购来的。详细了解后老彭才知道,有人在鸟儿迁徙的夜晚用聚光灯或火把引诱鸟儿,然后挥起竹竿将其击昏塞进麻袋……老彭的心像是受到一拳猛击!‎ ‎⑥2013年,老彭决心独闯“千年鸟道”。周末,老彭骑摩托奔波近四十里山路,来到“千年鸟道”。老彭个头较矮,身形肥胖,又有膝关节炎,上山就觉吃力。但他没有退缩,削了根竹棍拄着,揪着古藤,爬一段就歇歇。夜色渐浓,老彭睁大了警惕的眼睛。终于,听到一阵鸟声浩荡而来,回荡在静寂的夜空。就在这时,山洼里,山坡上,一盏一盏灯突然冒了出来。老彭急得跺脚大叫,但是,喊声很快淹没在一片鸟儿的凄鸣声里……‎ ‎⑦两年里,老彭连续十五次进山,基本摸清了这里候鸟迁徙和捕猎者的习性。譬如,迁徒的鸟类中长脖子的居多,鹭类迁徙较早,大雁和天鹅类相对较迟但吸引力更大;晴夜鸟飞得高,诱捕者不易得手……捕鸟者恨老彭,认为靠山吃山,老彭是在“管闲事”“断财路”。老彭的额头上,至今能看到一小块因冲突而留下的疤痕。他平静而诙谐地说,疤痕无所谓,只愿它化作一颗为鸟儿照路的星星……‎ ‎⑧老彭将第一手资料反馈给相关部门,得到高度重视。政府很快在山上设立了一个护鸟站。他发动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护鸟队伍。星星之火,燃起了希望。终于,“千年鸟道”上成立了第一个市级志愿者护鸟站。省级志愿者护鸟站也随即揭牌,报名志愿者现已增至百余人。经费缺乏,也没什么报酬,守护者们采取宣传、巡逻、举报等方式护鸟。有时他们带着干粮,打着手电,踏着夜露巡山,一直坚持到十二点以后,直到鸟儿们扑扑飞往远山。‎ ‎⑨老彭并不在意有多少赞誉。他的守护只是为了一个绿水青山梦,他明白脚下的山路有多长。夜幕再一次降临,老彭和“虎哥”收拾好行装,毅然走进宽阔的夜色里。背影,与山峰融为一体。头顶,满天繁星闪烁。‎ ‎⑩老彭,只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打算开一个志愿者护鸟公众号,并想好了名字:“绿色星星”。‎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6日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第③段描写山中鸟道的美丽景色,交代护鸟站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宜。‎ B.第⑥段加点字“冒”写出捕鸟灯火出现的突然,表现老彭内心焦急。‎ C.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志愿者老彭护鸟的经历和成立护鸟站的经过。‎ D.全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护鸟志愿者的敬佩之情。‎ ‎【解析】(文章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按时间顺序”错误)‎ ‎11.选文第⑤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3分)‎ ‎①本段写老彭得知“千年鸟道”诱捕候鸟而深感痛心;②突出老彭的善良,丰富人物形象;③点明老彭与茶盘印山群结缘、热心护鸟公益事业的原因。‎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但他没有退缩,削了根竹棍拄着,揪着古藤,爬一段就歇歇。(从描写的角度赏析)(3分)‎ 动作描写,具体表现老彭爬山的艰难,突显他爱鸟护鸟、勇往直前的精神。‎ ‎(2)终于,“千年鸟道”上成立了第—个市级志愿者护鸟站。(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终于”是终究、到底的意思,强调护鸟站建成的不易,突出老彭的不懈努力。‎ ‎13.老彭为什么把志愿者护鸟公众号命名为“绿色星星”?请简要分析。(2分)‎ 老彭以“绿色星星”‎ 命名寄托心愿:一是希望守护鸟儿平安迁徙,守护绿水青山;二是期待星星之火燃起希望,护鸟队伍逐渐壮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11分)‎ 小雨清风落楝花 李丹崖 ‎①立夏过后,刚刚落了一场雨,我在大有街西边散步,遇见一棵高大楝树,楝花开得正好,淡紫色的花朵,像是满怀心事的女子,在等待一场雨,把自己的心事捎给脚下的土地,然后,雨水把它们带走,落花有意随流水。‎ ‎②每每看到楝花,我总想起王安石的诗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楝花一开,一条巷子就温婉了,楝树高挑地站在那里,像一位名模,至少也是有资格参加“维多利亚的秘密”的那种;楝花一落,细细碎碎的小花,让一座院子变得瞬间雅致了许多,也让一条巷子立时有了幽深的感觉。‎ ‎③少年时,我和一帮小伙伴喜欢在楝树下嬉戏,摘一朵楝花,夹在女孩子的头上,玩过家家的游戏,嘴里念叨着不知道从哪一代长辈那里听来的儿歌“摘一朵楝花,恋一个家家,家在温暖在,花开楝不苦”。然后,笑嘻嘻地撩开女孩子头顶的手帕。这些天真无邪的游戏,不知道当下的乡村是否还在演,旧时记忆电影一样在脑海闪现,其实,每个人生来就爱表演,从过家家可以看出来天分,从一朵楝花上看出格调。‎ ‎④有很多人习惯上在楝花的前面加上一个“苦”字,称之为“苦楝花”,楝花的确是苦的,我曾抱着好奇心去尝过一次,后来才知道,楝花是有微毒的。我之所以尝,是看到祖母养的小羊羔格外爱吃楝树叶和花,吃起来津津有味,且发现楝花那么好看,应该吃起来也不错,殊不知,样貌和实质是两码事。当然,也不能因此就说楝花不美,美的东西数不胜数,不一定非要和吃搭上干系。‎ ‎⑤“楝花飘彻,簌簌清香细。”这是宋人谢逸《千秋岁·咏夏景》里的句子,人们只记得最后那句“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却忘了开头的两句也这样美。夏日里繁花似锦,处处都是汪洋恣肆的花朵,哪里还有太多的人会关注楝花?莲花还写不过来,楝花这样小众,花瓣也这样细碎,在很多情况下应该是被遗忘的一缕香魂。‎ ‎⑥我坚信:一样的花,总能遇见一样心境的旅人。所以,唐宋以来,仍有许多人写楝花,时至如今,我们在乡村的田垄边,老街的院落里,仍能遇见楝树。‎ ‎⑦‎ 多年前,在成都街头一个诗人开的酒吧门前遇见一排楝树,在初夏时节,幽幽地开着淡紫色的花朵,像是酒吧内喝了点红酒的女子,在春风深处醉意绵绵地说着酒话,或是向知己倾吐心事。我走在这样的楝花里,看前面有一位穿风衣的女子,一头秀发,有花瓣落在她的头上,也不拿掉,在初夏的风里,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 ‎⑧其实,二十四番花信风,始于梅花,终于楝花。楝花作为花信风的压轴之作,其美妙程度可见一斑。楝花一开,谷雨就过完了,立夏到了,满世界就铺满了成熟的气息。‎ ‎⑨难怪有诗人所,如果您错过了流星雨,不妨走到初夏的楝树下,那样一场花语,丝毫不输流星雨的斑斓……‎ ‎14.第③段说“从一朵楝花上看出格调”,试从第②段文字中选出两个词来形容“楝花”的格调。(2分)‎ 温婉,雅致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3分)‎ 夏日里繁花似锦,处处都是汪洋恣肆的花朵,哪里还有太多的人会关注楝花?莲花还写不过来,楝花这样小众,花瓣也这样细碎,在很多情况下应该是被遗忘的一缕香魂。‎ 示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楝花在夏日众花中的普通,突出了楝花在人们心中不受关注的地位和原因。(还可从对比、拟人的角度回答)‎ ‎16.请说说以“小雨清风落楝花”为题的好处。(2分)‎ ‎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引用诗句,增加文章文采。‎ ‎17.结合文意以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即使普通如楝花,都能给世界增添一份斑斓。人与楝花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和美丽,也有不一样的生命价值。只要自信、坚强、努力坚守,一样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3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山门圮于河 倒塌 (2)阅十余岁 经历 ‎ ‎(3)不亦颠乎颠倒、错乱 (4)转转不已 停止 ‎ ‎19.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2分)‎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解析】(ABC.代词;D.助词,的)‎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冲(携带)走呢? ‎ ‎21.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 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2.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和不舍之情。‎ ‎23. 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2分)‎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就会豁然开朗,出现转机。‎ ‎(五)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5分)‎ 早 发 韦庄(唐)‎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释】珪:guī古玉器名。‎ ‎9.(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2分)‎ ‎ ‎ ‎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3分)‎ ‎ ‎ ‎ ‎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 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及鲁肃过寻阳( )‎ ‎(3)然今遣汝者 ( ) (4)力改故习 ( )‎ ‎1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然今遣汝者:连词,表转折,但是 B、结友而别:连词,表承接,然后 C、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因为 D、蒙乃始就学:副词,于是,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2)双兔傍低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 ‎(3)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 ‎ ‎13.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4分)‎ ‎ ‎ ‎ ‎ ‎(七)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4分)‎ 近代“问天”第一人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第二期庚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归心似箭的 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试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出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 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竹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地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 ‎ 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馆),只管 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1970年后,80多岁高龄、 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有人评价此书“ 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 ,共计800多万字。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4.从全文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 ‎ ‎ 15.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 ‎ ‎ ‎ ‎16.、第⑥小节画线句引用毛泽东的话,有何作用?(4分)‎ ‎ ‎ ‎ ‎ ‎17.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3分 )‎ ‎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1天未断 ,共计800多万字。‎ ‎ ‎ ‎ ‎ ‎(八)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松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 “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⑾ “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⑿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8、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4分)‎ ‎ ‎ ‎ ‎ ‎19、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 ‎ ‎ ‎ ‎20、请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句子。(6分)‎ ‎(1)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修辞的角度)‎ ‎ ‎ ‎ ‎ ‎(2)“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描写的角度)‎ ‎ ‎ ‎ ‎ ‎21、“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5分)‎ ‎ ‎ ‎ ‎ ‎9、(1)首联:“早雾”直接点题;颔联:“鸡未唱”“马频嘶”暗示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一点一分,酌情扣分)‎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10、(1)推托 (2)经过 (3)派(遣) (4)旧的,原来的 ‎11、C ‎12、(3)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 ‎13、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 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一点一分,酌情扣分)‎ ‎14、①留学美国,学成后拒绝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毅然归国;②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并将天气预报“主权”从外国人手中收回;③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④写出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提出农业发展的设想;⑤80多岁修订出版《物候学》,开创中国物候学研究新纪元。(一点一分,酌情扣分)‎ ‎15、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清晰的介绍了竺可桢的重要事迹,使读者系统的了解他为祖国的气象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一点一分,酌情扣分)‎ ‎16、引用毛泽东的话,体现了毛泽东对竺可桢工作的肯定,表现了竺可桢所写的论文对我国农业发展价值之大(或重要),从侧面突出了竺可桢从事的工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酌情扣分)‎ ‎17、通过具体的数字以及“坚持”“连续”等词表现他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扣分)‎ ‎18、①从小姑娘为了勤工俭学而出来卖伞,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立的人 ‎②从“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诚实善良、温柔耐心的人。‎ ‎③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的人。(答出三点得4分,少答一点扣一分。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否则不得分)‎ ‎19、①景物(环境)描写,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飘泊狂暴的大雨,让“我”庆幸雨伞买的及时,免遭大雨浇淋,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安全以及小姑娘的温柔美好;(内容的角度)‎ ‎②瓢泼大雨为下文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或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构的角度)‎ ‎(内容的作用2分,结构的作用1分)‎ ‎20、(1)比喻的修辞,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 或者:一个“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的特点。(答出这点得2分)‎ ‎(2)语言描写,交代了小姑娘卖伞的原因,突出了小姑娘的自尊,自强。‎ ‎21、示例: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的自己也感化了别人,更美丽了这个世界。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到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