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提纲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提纲汇总

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l、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 米。 3、地球仪(注意:地球仪是正球体。)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②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4.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注意:纬线是一个圆圈。) 纬度:人们为区别各条纬线。给它们标定了度数,就是纬度。规定赤道的纬度为 0°,赤道以北叫 北纬,用字母 N 表示;赤道以南叫南纬,用字母 S 表示,各有 90°。 5、纬度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6、纬线的特征: a: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 b: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最长,越向两极越短。 c:指示东西方向,相互平行。 d:表示方式:xx°N(北纬),在北半球;xx°S(南纬),在南半球。 7、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叫经线。 经度: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定了度数,就是经度。1884 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 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从这条经线往东为东经(E), 往西为西经(W),各 180°。东西经 180 经线重合。 8、经线的特征: a: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b:经线的长度相等。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与南北极点. d:表示方式:xx °E(东经) xx°W(西经) 9、半球的划分:赤道划分南北半球;西经 20 度(20w),东经 160 度(160E)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 地球的运动 10、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气温的变化;地球公转产 生明显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子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五带和二分二至日。 11、春分:3 月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12、夏至: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 13、秋分:9 月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14、冬至:12 月 22 目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 注 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15、五带的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热带:23.5°N----23.5°S (终年炎热) (直射)(无极昼夜) 南、北温带:南北纬 23.5°----南北纬 66.5°(四季明显) (斜射)(无极昼夜) 南、北寒带:南北 纬 66.5°----南北纬 90°(终年严寒) (斜射) (有极昼极夜) 北回归线是 23.5°N , 南回归线是 23. 5°S 北极圈是 66.5°N, 南极圈是 66.5°S。 第三节 地图 1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17、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时) ②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为正北方,其他的方向再按已经定好了的北方来判定。 ③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②比例尺的大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③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略。 19、学看地形图:①高凸山谷,低凸山脊;②河流只能在山谷中流;③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爬 坡费力;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爬坡省力。 20、陆地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原。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1、地球表面有 29%的陆地和 71%的海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人口密度最 大的大洲是欧洲;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世界上 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23、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南、北 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 2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 温最低、海水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 25、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最大的岛 屿(隶属丹麦)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26、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假说。起因: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相吻合。 证据: 1.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古老底层有相似性 2.两岸有相同的动物 27、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8、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 海洋)、南极洲板块。 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跃。) 29、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0、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1、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2、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中海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 挤压会逐渐缩小。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33、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在时刻变化的。特点: 时间短,多变。 34、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点:长时间,稳定。气候的两 要素:气温和降水 35、主要天气符号(P49 页图 3.5 要求记忆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36、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 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 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37、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14 点)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最高日气温与最低日 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38、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 7 月最高,1 月最低;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 年较差 3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气温变化用曲线表示 第 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40、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41、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42、地形雨:迎风坡多雨(受地形阻挡,云层被迫上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下雨) ,背风坡少雨(云 层下降,温度上升,水汽不能凝结) 4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 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山地的迎 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4、世界的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地形雨),世界的干极:阿塔卡玛沙漠 4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变化 46、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注意要会读图和画图) 第四节世界的气 候 4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与气候: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少 B、海陆位置与气候: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 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靠 近海洋降水多,距海远的内陆降水少。 C、地形因素与气候:地形主要是地形雨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D、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 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 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48、世界的气候类型 温度带 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 (终年炎热)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如亚马逊平原、刚果 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 季,降水总量较多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降 水总量少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 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 大陆的西岸地区,撒哈拉沙漠最 广 亚热带 (冬季低温, 夏季高温,冬 季最冷月均温 在 0℃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南北纬 30°~40°的 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温带 (冬冷 夏热,冬季最 冷月均温 0℃ 以下)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南北纬 40°~60°的 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中降 水均匀,温差小 南北纬 40°~60°的 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气候 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 季短促温和,温差大,降水少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寒带 (终年严寒)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格陵兰岛和南北美洲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49、20011 年 10 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70 亿。人口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5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如 欧洲是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非洲自然增长率各 大洲中最高)。 51、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无法反映一个地区中的人口数 量, 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52、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高纬度、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53、世界的人口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提倡可持 续发展。(计划生育) 54、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 型等。根据这些,世界上的居民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色人种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 阿拉伯人—白种人—西亚、北非;印度人—白种人; 因纽特人—黄种人—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55、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 中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56、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穆斯林)、佛教,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注意:中国 的回族、维吾尔族信伊斯兰教)。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泰国把佛教定国教 第三节 人类聚居地——聚落 5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其中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 场等。 58、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生产活动的不同。城市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乡村—农业生 产。 59、聚落的形式表现出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相协调的关系,特别是世 界各地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墙体厚薄受气温的影响;屋顶形状受降水影响。如:热 带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较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寒带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 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有的是双层玻璃。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坡度较大— —“尖”。 60、聚落大多选择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点。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61、领土面积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62、人口总数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 63、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64、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65、联合国(UN):总部美国纽约,1945 年 10 月 24 日成立。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 和美国 5 个常任理事国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66、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 2001 年 12 月 11 日加入。 6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8、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三大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 6 地理中考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形状及大小 1. 形状:不规则的球体(实际上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例题: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①站得高看得远,②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 身, ③月、食能反映地球形状,(日食不能反映地球的形状)④卫星照片——(最能直接反映地球形状) 2. 大小: A.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B.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C.最大纬线圈赤道周长约 4 万 千米(8 万里)。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周长。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如:20W 和 160E) 长度 1.赤道(纬度 0°)纬线最长,极点(纬度 90°)纬线最 短,长度为 0;纬线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2.同纬度纬线等长(以赤道为对称轴纬线两两对称相 等) 3.各纬线圈相互平行 等长 (约为 2 万千米) 方向 同一条纬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 同一条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 0 度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所以其 他经线也叫子午线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 布规律 北纬(N):赤道以北纬线,向北纬度越来越大 南纬(S):赤道以南纬线,向南纬度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 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 S 东经(E):0°经线向东经线度数越来越大 西经(W):0°经线向西经线度数越来越大 判定:0°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 E,向西变大是西经 W 7 特殊线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N,23.5°S)南北极圈 (66.5°N, 66.5°S) 本初子午线(0°)、20° W、160 °E180° 划分界 线 赤道分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 球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20° W 向东到 160 °E 为东半球;20° W 向西到 160 °E 为西半球。 面向 20° W(上为北前提),东侧为东半球,西侧为西半球; 面向 160 °E(上为北前提),东侧为西半球,西侧为东半球; 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经线纬线口诀: ①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②横纬纵经; ③面向 0°纬线(赤道),上为北纬,下为南纬; ④面向 0°经线(本初子午线)左为西经,右为东经; (面向 180°经线则反之)---东西经划分依据 ⑤0°纬线(赤道)划分为南北半球,北纬的纬线属于北半球,南纬的纬线属于南半球; ⑥面向 20°W 经线,左为西半球,右为东半球.(面向 160°E 经线则反之----划分东西半球的依据 二.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1.自转中心:地轴 2.周期:一天(或 24 小时) 3.方向:自西向东(正视或侧视图),北逆南顺(南北极点俯视图)。 4.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意义):昼夜交替现象(其次地球自转还可以理解的现象有:①太阳 的东升西落,②各地的时间差异) 三.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自西向东旋转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和地面形成的夹角(≤90°) 太阳高度角的几个变化如下:①太阳高度角在冬季低于夏季;②太阳高度角低纬高于高纬;③太阳高度角正午高于清晨及 黄昏;④太阳高度角大则地面受热大; 1.公转中心:太阳 8 2.周期:一年 3.方向:自西向东(正视或侧视图),北逆南顺(南北极的俯视图)。 4. 地球公转形成的地理现象(意义):四季的变化(还能反映地球公转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不同纬度气温的差异等)。 以北半球为例地球公转图(-----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北半球的春分日)①春分日:3 月 20 或 21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南、 北极地区无极昼极夜现象;此时哪里离直射点(0°纬线)越近影子越短(赤道影子最短,随着纬度 升高,影子越来越长)。 ②夏至日:6 月 21 或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反之);北极 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提示: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此时全球范围越往北,白昼越长】 12 月 22 日 直射:23.5°S 3 月 21 日 直射:赤道(0°) 春分日 9 月 23 日 直射:赤道(0°) 6 月 22 日 直射:23.5°N 北半球各地:白昼在变短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北半球各地:白昼在变短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北半球各地:白昼在变长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北半球各地:白昼在变长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9 北回归线以北各地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正午物体影子最短的一天;此时哪里离直射点(23.5° N)越近,影子就越短。 ③秋分日:9 月 22 或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南、北极地区无极昼极夜 现象。此时哪里离直射点(0°)越近,影子越短。 ④冬至日:12 月 22 或 23 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 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提示: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此时全球范围越 往北,夜越长】 北半球各地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物体影子最长的一天;此时哪里离直射点(23.5°S)越 近,影子就越短。 ⑤从冬至、春分到夏至这半年,北半球各地昼从最短、渐长、等长至最长,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 午太阳高度从最低、渐高至最高,正午物体影子从最长、渐短至最短。从夏至、秋分到冬至这半 年正好相反。 ⑥从春分、夏至到秋分这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从秋分、冬至 到春分这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6.五带的范围: 10 阳光直射情况: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能受到两次太阳的直射,回归线上一年只能直射一次;南(北)寒带: 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无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间,既 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低纬度:30°N~30°S; 中纬度:30°N~60°N,30°S~60°S;高纬度:60°N~90°N,60°S~90°S 四.地图运用 1.地图的基本要素:图例 P18 页和七上后面彩图、方向和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反而小, 内容却详细;比例尺越小实际范围反而大,内容却略)。 2.确立方向的三种情况: ⑴找指向标(指向标一般指向北); ⑵看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⑶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 月 21 或 9 月 22 或 12 月 22 或 23 6 月 21 或 3 月 20 或 11 3.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等高线上能计算出等高距,会计算相对高度,以及 山顶的高度范围) 4.相对高度:某点海拔高出另外地点海拔的垂直距离。 5.在地图上,把陆地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 稀疏,坡度越缓(习题中常以爬山或者河流的流速来判断坡陡与坡缓)。 6.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图: ①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等高线上的数据代表海拔 高度。 ②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就是等高距(相邻的 5 条等高线,如果等高距为 50 米, 则相对高度就是 200 米),不位于等高线上任何一点,其海拔高度是一个范围值,介于两条等高线 之间的数据。 ③山顶是闭合等高线,等高线表现为外低内高(山顶的等高线数值除非已经给出,否则就是一个范 围值),而盆地的等高线正好相反(若有盆地的山区。且有河流可以在盆地修建水库,而大坝就要 建在两个山脊的狭窄处)。 ④山谷的等高线是向海拔高处突出的地方,山谷地段容易发育成河流,还可以用来判断河流的流向。 (因而在山上迷路可以沿着河流走,就会走出困境,而河流一般在山谷的位置)。 在山区哪个山体部位易发生泥石流?发生泥石流如何逃生?(山谷,一般来说当泥石流发生时,应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的方向德山坡跑去) 12 ⑤山脊的等高线是向海拔低处突出的部分,一般两个山脊的狭窄处用来建大坝,大坝建成后,坝内 的村庄要迁走。 ⑥鞍部:处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一般山上宿营地应该安放在鞍部。) ⑦陡崖:是等高线重合的部分,且有锯齿状。(生活中用来攀岩的事例),且有河流的陡崖会形成 瀑布。 7. 五种陆地地形: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 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绿色代表平原,用蓝色代表海洋;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下 不限高度 200 米以下 地面起伏 起伏小,比较平 坦,边缘稍陡 起伏大,中高周低 起伏较大,地面 不平坦 四周高中间低 地面平坦 8、地形剖面图能更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课本 28 页) 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图某个直线下切而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第二章大洲和大洋 一.七大洲.四大洋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 13 1. 地球表面 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相对于南北半球来说,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相对于东西半球来说, 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无论如何划分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 亚 4. 5. 6. 7. 8. 9. 10. 2.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海峡(其他大洲的分界线如上 图, 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14 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属于大西洋)和 红海(属于印度洋);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3、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国家 所跨大洲 属于大洲 俄罗斯 亚洲、欧洲 欧洲 土耳其 亚洲、欧洲 亚洲 哈萨克斯坦 亚洲、欧洲 亚洲 埃及 亚洲、非洲 非洲 巴拿马 南、北美洲 北美洲 美国 北美洲、大洋洲 北美洲 印度尼西亚 亚洲、大洋洲 亚洲 4.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 被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5.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周围环绕的大洲数分别是: 5、 5、 4、 3;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 15 6.亚洲环绕: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绕:北冰洋、大西洋;大洋洲环绕:太平洋、印度 洋;非洲环绕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环绕: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学会看世界地图找到) 7.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最 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二、海陆变迁 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自然因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为因素(填海造陆) 例子: (1)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说明了海平面的升降,将陆地变成 海洋。 (2)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因此形成了围海大坝---人类活动填海造陆将海变成陆地。 (3)有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地壳变动将海洋变成了陆地 2、①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相似性,可以拼合(依据,提出假设,也可算证 据);②南美洲和非洲大陆拼合后两个陆地几种古老地层非常相似,甚至可以拼合(证据一);③ 南美洲和非洲虽然隔着大西洋,但是仍然有相同的物种(证据二)。 三.板块构造学说(课本 42 页) 16 1、板块学说的内容:①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②全球大致 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③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 2、板块学说的应用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习题中一般应用于山脉的隆起,海洋的大小变化,火山地震等等) (1)板块之间的拉伸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裂谷或者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还在扩大),由 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成; (2)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地表会形成巨大的山脉、岛弧和海底的海沟。 地中海将会不断的缩小,有可能从陆地上消失,原因是: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地带,导致地壳不断抬升,海水排出,面积不断缩小。 世界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①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之处,形成了世界最高大 山。 ②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世界最长的山脉; 17 ③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④岛弧:如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 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世界最深的海沟,也是地球最薄之处,地球 最深点。 ⑶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占世界 80%以上的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其中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五大板块有关,只与非洲板块无关。 ⑷中国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地处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频繁发生。 习题:四川汶川地震原因? 答: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地带,地 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 地震。 拓展: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的区别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大陆漂移学 说 ①2 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 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周围是一片汪洋。 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 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 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 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 近性 18 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板块构造学 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 块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 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 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 山、地震。 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 雅山脉的形成。 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 成与变化。 ③大西洋的扩张。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 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1 短时间 2、经常变化 1、长时间 2、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例子:天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明天大风降温 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早穿皮袄午出阿莎,围着火炉吃西瓜;昆明四季如春; 二、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 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以及风力风级的识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课本 48、49 页)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例如降水概率 100%说明肯定有雨。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19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4、空气质量级别和污染指数以及质量状况(课本 51 页)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 7 月最高,1 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 8 月最高,2 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气温测量方式:一天中 8 时、14 时、20 时、2 时在百叶箱(离地 1.5 米)中测得气温,求取 4 次的平均值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各地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①当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就是高温中心; 20 ②等温线约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稀疏地方,气温差异小; ③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气温存在气温差异。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因素)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地形因素) ④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四、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 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一般来说,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纬度因素)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海陆因素)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 “干极”)。 (3)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21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山地迎风坡多为地形雨,我国东部季风区多为锋面雨,赤道附 近热带地区多为对流雨) (4)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五、世界的气候: 气候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热带雨林气候类型(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热带沙漠气候类型(如埃及开罗)和寒带气 候类型;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 30°~40° 附近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如中国北 京)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 30°~40° 附近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地中海式气候(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南、北纬 40°~60° 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 量适中,温带海洋气候(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 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 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 最明显) 地形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2 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多,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终年高温,降水多,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 d.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特点:终年炎热干燥,降水量稀少,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b.地中海气候:分布: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 大陆性气候:分布: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 特点: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特点: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特点: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特点: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23 (4)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人口和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8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 世纪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2.11 年 10 月 31 日全球人口 70 亿人。 24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 快,发达国家人口少,增长慢,尤其欧洲的国家有的地区出现了负增长) 各大洲自然增长率率从高到低一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课本 71 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共同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课本 72 页)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靠近河流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 的交通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面积占陆地面积的 40%,集中了人口的 70%。 ①亚洲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自然环境及其恶劣)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主要是通过人口密度来体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5.人口问题:主要问题是“人口的爆炸”,(意思是:表现在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课本 73 页) 25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环境方面: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急剧恶化 资源方面:人均资源量越来越少 社会方面: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经济方面:饥饿贫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 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各国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①根据国情,制定人口政策;②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人种。(人种分布图课本 75 页) 欧洲、大洋洲、北美洲----- 主要白色人种,英语,基督教,教堂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主要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亚洲东部、东南部----------主要黄色人种,佛教, 佛塔或庙宇。 二、语言和宗教(语言分布图见课本 78 页) 1、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2、法语分布: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加拿大等地; 西班牙语分布: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26 俄语分布:俄罗斯和原苏联的一些国家; ★因纽特人(北冰洋沿岸—俄罗斯亚洲部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的国家——俄罗斯、欧洲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尤其印度 北部的平原地区、新西兰、阿根廷、北非的国家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等) ★巴西(葡萄牙语)、墨西哥(西班牙语)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3、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宗教分布见课本 80 页) 基督教: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在中国又称回教和清真教,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 部。 佛教:世界上第三大宗教,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中国人多数不信教,其中维吾尔族、回族和哈萨克族等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等多信喇嘛 教(佛教的一种)。 语 言 主 要 分 布 地 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 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27 宗教 发源地区 经典 宗教建筑及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圣经》 教堂:高高耸立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 教 阿拉伯半岛 《古兰 经》 清真寺:星月照应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 部 佛教 古印度 《佛经》 庙宇:金碧辉煌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补充: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 三、聚落: 1、乡村和城市两种,通常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⑴聚落的形成有关因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等等。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的冰屋 严寒 低矮,无窗,保暖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 洞 冬冷夏暖 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黏性, 冬暖夏凉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 竹楼 炎热多雨 下层空着或放杂物,通风隔潮,上层 住人 热带沙漠 高温干燥 墙厚窗小 ⑵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 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⑶聚落差异大: 热带雨林:双层木楼、高架屋 热带沙漠:墙厚、窗小 黄土高原:窑洞 28 北极地区:冰屋 3、聚落雨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 1972 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有: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 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 人口居前两位的国家:中国和印度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 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 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29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 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我国的领土:960 万平方千米(陆地)+300 万平方千米(海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⑴划分依据:发展水平的差异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 20 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的日本。 ②发展中国家:共 150 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中国十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 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3、国际合作(旧教材)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 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 1945 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 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 5 个常任理事国和 10 个非常任理事 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 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 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 2001.12.11 加入世贸组织。 30 地理七年级上册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赤道半径(6378 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 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 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形状 圆(与赤道平行) 半圆(连接南北极点) 长度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经线长度都相等 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度数 0°~90°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 南纬 0°~180°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 是西经 字母 表示 北纬 N,南纬 S 东经 E,西经 W 重要 的经 0°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长的纬 线 东经度与西经度划分:0°和 180° 东半球与西半球划分:20°W、160°E 31 纬线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90° 南北回归线:23.5°N、23.5°S 南北极圈:66.5°N、66.5°S 西半球:160°E~180°~20°W 东半球:20°W ~0°~160°E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例: A( 0°, 60°W) A( 0°, 30°W) B(30°S, 75°W) B(30°N,60°E) C(30°S, 0°) C(30°S,60°E) 甲: 50°N 、 20°E 北 半球、 东 半球 中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北温 带 乙: 20°S 、 170°W 南 半球、 西 半球 低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热 带 0° 15° 15° 30° 30°90° 60° A B C A B C 0° 30° 60° 32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绕转中 心 方向 周期 意义 自 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 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一天 昼夜更替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 公 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 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 的划分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 66.5 度, 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 秋分 日,时间是 9 月 23 日,此时太阳直 射赤道。 ②是 冬至 日,时间是 12 月 22 日,此时 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 春分 日,时间是 3 月 21 日,此时太阳直 射赤道。 ④是 夏至 日,时间是 6 月 22 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 33 (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 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四、地图的知识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知识: 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 例:在 1:2000000 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 2cm,实际距离是 40 千米 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 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 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 确度低。 34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 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 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 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 A、1:200000 B、1:1000000 C、1:30000 3、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 右图中 A 点在 B 点的正西方向 C 点在 A 点的东南方向 B 点在 C 点的西北方向 (2)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 例: 右图中 A 点在 B 点的西南方向 C 点在 A 点的东北方向 B 点在 C 点的正西方向 (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 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 正南正北。 A B C A B C 35 b.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同一纬线上的各点为 正东正西。 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a 判别南北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 呈顺时针。 b 辨别东西:东西为相对方向,根据自转箭头指向来辨别东西方向(应根据略弧段即两 点间经度差小于 180º的弧定向) 例: 右图中 A 点在 B 点的西北方向 C 点在 A 点的东南方向 B 点在 C 点的西南方向 左图中甲点在乙点的 正西 方向, 乙点在丙点的 正北 方向, 丙点在甲点的 东南 方向。 4、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地图上 的文字说明和数字叫注记。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和相对高度(如上图) A 是相对高度 B 是海拔 A B C 0° 30° 20° 40° 海平 甲 乙 A B 36 ②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 拔相同,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 ③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④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 (山谷) (山脊) ( 盆地) 图中 A(鞍部) ⑤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 ⑥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 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⑦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 和 D 的相对高度是 200 米 。 37 读右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山顶 ② 鞍部 ③ 陡崖 ④ 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 丙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一、陆地和海洋 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 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 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 A 是 大陆 ,最大的大陆是 亚欧大陆 B 是 半岛 ,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C 是 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 格陵兰岛 D 是 大洋 E 是 海峡 F 是 海湾 3、七大洲的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全 部位于 东半球的大洲: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 38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北冰洋 。 4、四大洋:太平洋:最大、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 360°. 5、大洲的分界线:(课本 33 页图 2.7)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二、地形 1、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 200 米;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边缘陡峻;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 原 ;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 500 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最高的 山脉 喜马拉雅山 。 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 。 2、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39 亚洲: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最低;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中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大洋州: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极洲:冰雪覆盖,平均海拔最高 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坡度最平缓的是大陆架,最陡的是 大陆坡,最深的是海沟,面积最大的是海盆,最年轻的是海岭。 三、海陆变迁 1、德国的 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表不是一个整体,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 ②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活跃。 ③板块的相对运动 板块相对移动方 向 边界的类 型 地貌 案例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面积扩大、 大西洋面积扩大 40 主要 山脉 的成 因: 喜马 拉雅 山脉 是 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相撞而成; 安第斯山脉是 美洲 板块和 南极洲板块相撞而成; 板 块 碰 撞 大陆板块 与 大陆板块 消亡边界 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系 阿尔卑斯山系 大陆板块 与 大洋板块 消亡边界 海沟、岛 屿、 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链、 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 41 落基山脉是是 美洲 板块和 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 3、火山地震 ①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②分布成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天气 气候 区 别 1、短时间 2、多 变性 1、较长时间 2、相对稳 定性 联 系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 的概括 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云层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课本 49 页图 3.5)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 4、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 (西北风六级) (北风六级) (东北风八级) 二、气温和降水 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42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14 时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 7 月气温最高, 1 月 最低;海洋上 8 月气温最高, 2 月最 低。 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 1 月气温最高, 7 月最低;海洋上 2 月气温最高, 8 月最低。 ②日平均气温:一般是北京时间 2 时、8 时、14 时、20 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 12 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5): 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7 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1 月)陆地气温 低于海洋; ③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 例:A 地海拔 720 米,气温是 28.8℃,B 地的海拔是 1520 米,问:B 地的气温是 24℃ 4、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见 P65):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或内陆 降水少。 原因: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降水少,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43 ③中纬度大陆 沿海降水多,大陆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是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智利) 6、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 量少,因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减少 。 ②海陆分布: 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 低 ;冬季,陆地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 降水:近海迎风地区降水 多 ,近海背风地区降水 少 ,远离海的地区降水 少 ; ③地形地势:气温:山上气温低,山下气温高 ;阴坡气温 低,阳坡气温 高 ; 降水:迎风坡多 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④人类活动: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乱砍滥伐,使当地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使全球升温,旱涝灾害频繁;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 高空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例: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的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安第斯山脉南 段西侧降水比东侧多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影响因素是地 势因素。同一纬度的北京降水比兰州多的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特点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 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全年高温 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 10°至回 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澳大 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终年高 温, 分干湿两 44 季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 10°至北回 归线之间大陆东 岸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终年高 温, 分旱雨两 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 30°大陆内部、 西岸 非洲撒哈拉沙漠、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终年干旱 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气 候 南北纬 25°— 30°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冬季低温 少雨、 夏季高温 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 30°— 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海 冬季温和 多雨、 夏季炎热 干燥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 35°—55° 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 朝鲜半岛 冬季寒冷 干燥、 夏季高温 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 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部 冬冷夏 热,降 水少,温 差大 45 温带海洋性气 候 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温和 多雨 亚 寒 带 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南北纬 50°— 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部 冬长严 寒, 夏短温暖 寒 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 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 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 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脉、高 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 脉 气候垂直 变化 明显, ①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 ⑤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世界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主要是分布在地中海周边。非洲的热 带面积最大。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总数在 2011 年达到 70 亿。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188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 46 人口增长极为缓慢 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增长速度迅猛 2、与人口增长有关的概念: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 率 - 死亡 率。 出生率:一定时期内活产婴儿数/同期平均人口总数﹡100%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同期平均人口总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总数*100% 3、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同:非洲最快,欧洲最慢;发展中国家快,发达国家慢。 例: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B ) 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4、人口密度=该区域人口总数÷该区域总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例 1:某国的总人口是 900 万,面积为 45 万平方千米,该国的人口密度是 20 人/ Km2。 例 2: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就一定人口多吗?( 不一定 ) 5、世界人口分布:亚洲的 东部 和 南部 、欧洲的 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东南 部 等中低纬度临海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这些地区是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 盆地。 人口稀少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纬度高)、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地势 高)、原始的热带雨林(赤道附近) 6、人口问题有两个方面: 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问题(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增加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 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7 二、世界人种、语言、宗教 1、人种:根据人类肤色 体质 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2、世界人种的分布: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亚 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北冰洋沿岸的 因纽特人 和美洲的土著人和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欧洲、 大洋洲、北美洲北部, 亚 洲西部和南部、大洋州。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中部和南部,美洲的黑种人是被当作 奴隶贩卖到美洲的。南美 洲种族成分非常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融炉”。 3、世界的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六种语言是联合国的 工作语言。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世界语言的分布: 汉语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亚等地区,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主要有英国、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印度等国。 俄语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 法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法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在拉丁 美洲广为流行, 巴西 和一些岛国讲葡萄牙语,其他国家大多讲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5、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 教是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起源地是 巴勒斯坦 ,目 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该教经典为《圣经》,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伊斯兰 教在中国也叫清真教或回教,该教的教徒也被称为穆斯林,起源地是 沙特阿拉 伯 ,目前,该教主要分布在 亚洲 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该教经典 为《古兰经》 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佛教起源地是古印度 ,目前,主要分布在 亚 洲的东部和东南部,该教代表性建筑物 是 佛塔、寺庙 。 48 6、中国的居民中回族和维吾尔族多信仰 伊斯兰 教,藏族和蒙古族多信仰 佛教 , 道 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7、聚落包括 城市 和 乡村 。 房屋 道路 教育条 件 信息流通快 慢 物质娱乐生 活 城 市 密集、 高 密、交通方便 好 快 丰富多样 乡 村 分散、 矮 稀疏、不方便 差 慢 较贫乏 8、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沿 河流、山麓、公路 分布。 9、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 厚实 ,屋内建有 壁炉、火炕 ,窗户比较 小 ,有的窗户还装 双层玻璃 ,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 高耸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 门窗开得 大 。 东南亚的民居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高温、多雨 。 北非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是因为 气候炎热干燥;平顶可以晾晒农产品 。 西亚的厚墙小窗屋的优点是防晒、隔热、防风沙;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的优点是就地取 材,成本低,冬暖夏凉。中国傣族竹楼的优点是通风散热、防虫、防潮。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1、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欧洲的俄罗斯、 北美洲的加拿大、亚洲的中国、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面 积最小的国家 梵蒂冈 。 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二的是印度。 49 3、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分别是亚洲的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 本 、欧洲的俄罗斯、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尼日利亚。 地广人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地广人稀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 地狭人多的国家:日本; 地少人少的国家:梵蒂冈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于 南 半球;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 部和南半球。 5、“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 间的合作。 6、发达国家国家利用其掌握的 高技术 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 原材料 ,制造技术 含量高的 工业品 ,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取高额利润。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 资源 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 资金不足, 生 产效率 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7、发达国家工业以 加工制造业 为主,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高 ;发展中国家工业以 资源型 和 资源加工型为主,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二、国际合作 1、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从根本上影 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 2、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 3、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简称是 UN ,总部设在纽 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只能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 4、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简称是 WTO,总部设在 日内瓦。 50 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其总 部设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的理想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 是胜利,而是参与”。2008 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8、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 中国、法国、俄国、美国、英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