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瘫痪(tān) 整宿(xiù) 祷告(dǎo) 并蒂(tí)‎ B.憔悴(cuì) 荫蔽(yīn) 干涩(sè) 诀别(jué)‎ C.嫩芽(nèn) 涟漪(qī) 拆散(chāi) 絮叨(xù)‎ D.菡萏(dān) 匿笑(nì) 磨蹭(cenɡ) 霎时(shà)‎ ‎【点拨】A.整宿(xiǔ),并蒂(dì);C.涟漪(yī);D.菡萏(d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C )‎ A.待弄  竟然  笑柄  喜出望外 B.煎熬  裁缝  沐浴  暴怒无长 C.雪骤  捶打  沉寂  各得其所 D.花瑞  莲蓬  烦密  水波粼粼 ‎【点拨】A.待—侍;B.长—常;D.烦—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家长们常常自作主张,不让孩子接触大人认为可能带来坏影响的事物。‎ B.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尽显其长。‎ C.校长做事干净利索,从不拖泥带水。‎ D.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多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点拨】“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用在此处与“好多遍”语意重复,使用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达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雷音铺森林公园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点拨】A.搭配不当,将“季节”改为“地方”;B.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C.“提供”缺少宾语,在句末加“服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散步》是一篇隽永优美的散文,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 B.《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之作,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C.《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D.《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点拨】《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B.相委而去(舍弃)‎ C.故人来,方与之食(才) D.恐其自食其言也(惊恐)‎ ‎【点拨】恐:害怕,担心。‎ ‎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A.下车引之    起之不食以俟者 B.诺,期返而食 待公而食 C.其为信若此 恐其自食其言也 D.君与家君期日中 方与之食 ‎8.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陈太丘的友人不讲信用,错过约定的时间,还对子骂父,可谓无信失礼之人,好在他能闻过即改。‎ B.【甲】文中的陈元方年少有胆有识,但从对友人针锋相对、入门不顾的行为可看出他是个没教养的不讲礼貌的孩子。‎ C.【乙】文中的吴起约定与故人一起吃饭,一直找到故人才吃饭,说明他是个重信守义之人。‎ D.【甲】文主要运用记叙叙述故事,【乙】文除了运用记叙外还运用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Ⅱ卷 (阅读·感悟 共56分)‎ 三、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9.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每句划一处)(3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恐/其自食其言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2分)‎ ‎__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__‎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2分)‎ ‎__有一回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他吃饭。__‎ ‎11.诗歌鉴赏。(4分)‎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中圣: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本诗内容做简要说明。(2分)‎ ‎__“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__‎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2分)‎ ‎__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__‎ ‎12.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6分,其中前四小题每题1分,最后一小题2分)‎ ‎(1)秋风萧瑟,__洪波涌起__。(曹操《观沧海》)‎ ‎(2)__遥怜故园菊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峨眉山月半轮秋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古诗词中咏“雪”的名句很多,结合《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所表达的意境写出一句咏雪的佳句。‎ ‎__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一句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现代文阅读(29分)‎ ‎(一)(13分)‎ 向上的背影 曹春雪 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都聚焦在岩壁的一个背影上。这是个红色的背影,一点一点向上移动着。人群中还有几台摄像机,在仰拍。如果拉近镜头,可以看到这个红色背影的身形是胖的,是个女人,发丝黑中杂着白的,年龄肯定不小了。‎ 这个背影此刻正气喘吁吁,但下面的人听不到。汗流到她眼里,很痒,但她腾不出手来擦拭,只好使劲眨巴眼。她知道下面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可她只在意其中的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来自于坐在轮椅上的那个女孩。她不用往下看就知道,女孩此刻一定坐直了身子,紧紧地捂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心里也一定在喊:妈妈,小心!妈妈,加油!‎ 妈妈会加油的,她在心里回应着女儿,一只手紧紧地抠着一道崖缝的边缘,另一只手向上伸着,寻找新的落点。她觉得此刻自己的脚就是女儿的脚,自己的手就是女儿的手,自己是在替女儿攀爬。‎ 女儿喜欢这个攀岩的电视节目。只有在电视前看这个节目时,女儿的脸上才有一丝难得的笑容。一场大病后,女儿就站不起来了。医生私下告诉她,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女儿以后能站起来的可能性不高。尽管她没有告诉女儿实话,但女儿仿佛知道了一切,整日坐在床上,失了神。有时会说,妈,我干脆死了吧,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她就骂女儿瞎想,‎ 然后出门去,找个僻静的地方哭一场。‎ 来参加这个攀岩节目,是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当时女儿看到节目上的那些平常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都可以攀上岩壁去,就说人家真厉害。她听了随口一句,有啥厉害的,我也行。女儿说,你哪能行,都五十多岁了,腰疼腿也疼的。她说,我咋不行,我爬给你看。女儿说,我是说着玩的。‎ 但她认了真。‎ 她找到了节目组。攀岩的教练们却不同意,她岁数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她软磨硬缠,连着几天都去找,最后讲了自己女儿的事。教练们商议了一下,才勉强答应。两周的攀岩课程和基本训练后,她终于来到这座岩壁下。‎ 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十八米的岩壁,很快就攀到岩顶,他们探着身为她加油。这时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症。很快,她就手臂无力,酸疼麻木,有几次脚没踩稳,手没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底下的人们一声惊呼。幸亏有安全绳。‎ 满脸的汗水。但她没止步。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终于,她攀上了岩顶!早攀上去的年轻人在为她鼓掌,岩下的人也在为她鼓掌。轮椅上的女儿,巴掌拍得最响。‎ 她俯身向岩下喊:“慧慧,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咱们,今后咱们都要好好地活!”岩壁太高,声音太轻,容易被风刮走,落不下。这时岩上的人们都俯下身来,将手卷成喇叭状,一起喊:“要好好地活!……”‎ 底下的慧慧仰着头,流着泪,大声喊:“妈妈,我会的!”她周围的人也将手卷成喇叭状,一起喊:“会的!……”‎ 从岩上落下来的声音,从岩下飘上去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飘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荡。‎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8年第2期)‎ ‎13.请你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分)‎ ‎__文章叙写了一位妈妈为了给因大病无法站起的女儿树立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不顾岁数大、身体不好,仍去参加攀岩节目,并最终爬上岩顶的故事。__‎ ‎14.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妈妈会加油的,她在心里回应着女儿,一只手紧紧地抠着一道崖缝的边缘,另一只手向上伸着,寻找新的落点。‎ ‎__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妈妈向上攀爬的艰难,为后文写她在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和膝盖磕出血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最终爬上岩顶,鼓励女儿好好活下去做铺垫。__‎ ‎15.文中画横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__插叙。画线部分写女儿因为一场大病,再也无法站立起来,对生活失去信心,交代了女儿坐轮椅的原因;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情节更加完整。__‎ ‎16.文中为什么要写“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十八米的岩壁,很快就攀到岩顶”这一情节呢?(2分)‎ ‎__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很快就攀到岩顶,与妈妈岁数大,身体不好,有恐高症,克服了许多困难才爬上岩顶,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母爱的伟大。__‎ ‎17.文章以“向上的背影”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 ‎__标题“向上的背影”中“向上”_二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表明妈妈参加攀岩节目就是为了鼓励女儿积极向上,树立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背影”二字是文章的线索,在文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__‎ ‎(二)(16分)‎ 少年的月夜 张叶 ‎①对六岁的乐乐来说,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事,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②阿保穿着件白背心,趿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的眼神看着乐乐。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弄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乐一起玩积木。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了形的小火车轨道。乐乐瞪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对于这个寡言的孩子,妈妈心存戒备,生怕他出其不意地打乐乐,可乐乐不明白妈妈怎么会有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③乐乐瞅个空子,央求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树下有个猪圈,那头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墙角下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淘他的玩具箱。‎ ‎④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乐乐的妈妈这时候追过来:“天哪!乐乐你爬那么高干吗!多危险啊!你看这猪圈,这粪池!掉下去可就完了!”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乐乐说:“我妈妈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容易得癌症。”妈妈喊乐乐回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绩好不好。阿保奶奶抱怨道:“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爷又不能辅导,他回回考不好。”‎ ‎⑤夜晚孩子们消停下来,老年人不允许过早开灯,他们只好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聊有趣的事。阿保告诉乐乐,上学要步行三里路,路两边都是稻田,一汪一汪的水里面有很多青蛙。他随身带一个打火机,有时候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有时还会挖田里的泥巴捏小人,沟里的水不深,但是掉下去可很难上来,沟的尽头是用来浇地的水井。这些让乐乐听得入了迷,抬头望见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照着小院对面那片亮洼洼的菜畦。乐乐说:“农村的月亮可真干净,跟刚洗完的脸一样!”阿保问:“城里没有月亮吗?”乐乐说:“城里的月亮容易和路灯弄混。”阿保就想:那得多大的路灯啊!要是每一盏路灯都跟月亮一样大,那该多神奇呢!对了,妈妈爸爸肯定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大的月亮。‎ ‎⑥明天小长假就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月夜。乐乐像跟妈妈撒娇一样倚着阿保的肩膀,明天的分别让他有些伤感。这时奶奶出来吓唬他:“你爸妈说明天把你放这里,让你每天和阿保哥哥一起上学。”乐乐一脸恼怒:“我才不要当留守儿童!”说完他回头问阿保:“哥哥你是留守儿童吗?你妈妈呢?”阿保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乐乐,妈妈和爸爸都去上海给他挣钱去了,爸妈很爱他,所以要挣很多钱将来好送他出国读书,爸妈还答应他下次回来给他买个平板电脑。“可是妈妈说,平板电脑对眼睛不好!”乐乐一本正经地说。‎ ‎⑦蛐蛐儿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跟着伴奏。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里的月亮。‎ ‎18.本文以__时间__为序,文章线索是__乐乐和阿保相处(或交往)(意对即可)__。(2分)‎ ‎19.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小长假去乡下玩耍的城里孩子乐乐和农村留守儿童阿保经过几天短暂相处后建立了深厚感情。__‎ ‎20.本文以“少年的月夜”为题,简洁,新颖。结合全文,说说乐乐、阿保心中的“‎ 月亮”到底是什么。(2分)‎ ‎__乐乐心中的月亮可能指农村新奇的趣事及与阿保相处的快乐。阿保心中的月亮可能指爸爸妈妈尽快挣很多钱回来,将来送自己出国读书以及爸爸妈妈能给自己买一个平板电脑。__‎ ‎21.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事,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__“觍”是厚着脸皮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六岁孩子的天真、幼稚、可爱和在妈妈面前撒娇的情状;“贱兮兮”运用反语,写出了乐乐的天真无邪,在父母面前无拘无束的撒娇其实是让父母内心充满了喜悦,表现了父母对乐乐的疼爱之情。__‎ ‎2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为什么乐乐觉得农村的月亮“干净”,阿保觉得城市的路灯很“神奇”?(3分)‎ ‎__画线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乐乐觉得农村的月亮“干净”,表明乐乐向往农村生活;阿保觉得城市的路灯很“神奇”,表明阿保向往城市生活,表达了阿保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之情。__‎ ‎23.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让这些留守孩子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材料二】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一系列问题。‎ 假如你是文中的阿保,你希望社会、学校、家庭给予你怎样的关爱?谈谈你的想法。‎ ‎__略。(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生活、学习、安全、身心、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想法。言之有理即可)__‎ 五、语言综合运用(10分)‎ ‎24.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3分)‎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1)文段选自__鲁迅__(作者)的《__阿长与〈山海经〉__》(作品)。‎ ‎(2)这段文字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__这段文字表达了“我”惊奇、急切的心情。__‎ ‎2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右面是其中两幅。请选择其中一幅,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描写方法,不超过100字。(2分)‎ ‎__示例一:①一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他一只手漫不经心地牵着缰绳,‎ 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抬头仰望风筝,目不转睛,老牛伸头向前,两眼望天,似乎也被风筝吸引了。__示例二:②五个儿童在放风筝,其中两人小心翼翼地牵着线,抬头望着已经升上天空的风筝,紧张而又充满希望;一个儿童站在他们旁边望着风筝出神;另外两个儿童在一旁整理着风筝。__‎ ‎26.综合性学习。(5分)‎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有热情好客、广交朋友的传统。为了增强班级间的交流沟通,七年级准备开展以“广交朋友,携手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拟写一条标语悬挂在学校礼堂里。(1分)‎ ‎__示例:横向交流结识新友,团结合作展示风采。__‎ ‎(2)假如你参加此次活动的筹备工作,你认为应该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写出你的设想。(不少于三项)(2分)‎ ‎__示例: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朗诵会、辩论赛等。__‎ ‎(3)在活动中,有同学提出不应该提倡中学生异性之间交往的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什么看法,请写出自己的意见。(2分)‎ ‎__示例: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正确。中学生异性之间应该正确交往。一是自然交往。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二是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三是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__‎ 第Ⅲ卷 (交流·表达 共40分)‎ 六、作文(40分)‎ ‎27.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中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 请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在记事过程中能够体现六要素;②中心明确,详略得当;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