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爱莲说 (15)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爱莲说 (15)_鲁教版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道洲 (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 北宋著名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 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 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 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 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 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 《爱莲说》,借花述志。 爱 莲 说 周敦颐 “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 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议 论。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 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 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 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 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4.锻炼一定的文言文解题能力。 检查听读效果 蕃( ) 颐( ) 濯( ) 淤( ) 涟( ) 蔓( ) 亵( ) 噫( ) 鲜( )有闻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 染( )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 益清( ) (5)不可亵玩焉( )(6)陶后鲜有闻 ( ) (7)宜乎众矣( ) •检测 •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活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问题: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找 出相对应的句子。 1、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 3、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通过以上分析,你觉得作者 仅仅是为了赞美莲花吗? 为歌颂具有莲花那样 高尚品质的人—君子 莲花的特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 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品格高尚 、卓然挺立 坚守节操、声名远扬 内心通达 、行为正直, 纯正无邪 、不拉拢勾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 身自好,不阿谀奉承。 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 君子的品德 问题: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 怎样的呢? 叹惋 鄙薄 赞美 作者借莲花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 怎样的情怀? 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权贵的 生活态度 莲 君子 爱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菊 隐逸 惜 牡丹 富贵 鄙 正 衬 反 衬 托 物 言 志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 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 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作者以“莲”自喻,托物言志, 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己洁身 自好,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的人生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 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 拓展运用 课文理解性默写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主旨句)是: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 是: 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 《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 的一句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业 1、背诵并默 写课文 2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短文“爱——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