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实验班) word版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卷) 高二生物(珍珠、实验班) 一、选择题(1~40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 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 0.2 保持 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 1.2N0 B. 1.44N0 C. 2.2N0 D. 3.6N0 2.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3.现象 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现象 2: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 水肿。 现象 3:某人接触了某些花粉后而引起荨麻疹。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现象 1 中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 B.现象 2 中青紫是由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造成的 C.现象 2 中水肿是由该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造成的 D.现象 3 是由于对外来物质过度敏感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4.下列不.属于神经递质的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性激素 5.下列因素会促使动物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是 ①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②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③体内甲状腺素激素含量减少 ④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d 两点分別为电表①和电表②两电极的中点,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刺激 c 点,若检测到 b、d 点都有电位变 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 B.刺激 c 点,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 两次 C.兴奋由 c 传导到 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刺激 a 点,电表①不会发生偏转 7.在临床上常使用氨茶碱、利尿素等药物来利尿,原理是 A.加快血流 B.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增加排尿反射功能 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和 B 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B.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C.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 D.血液和淋巴中都含有 T 细胞 B 细胞 9.在单侧光照射下,对禾本科植物幼苗做下列处理后,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A.去顶 B.顶上加不透明的帽 C.用琼脂块将幼苗顶端隔开 D.用云母片将幼苗顶端隔开 10.我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全面两孩”,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 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 D.年龄组成 11.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都可作为实验组 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 12.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B.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在休眠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较高 D.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13.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 n,羊粪便中含有的能 量为 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 48%n,则( ) A.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 52%n B.羊同化的能量为 64%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 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64%n 14.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 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 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 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 型 1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1 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1 过程吸收的 CO2 总量与 Y1、Y2、Y3、……及 Z 过程释放的 CO2 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 过程的能量值约为 X1 过程的能量值 1%~4%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 Z 过程释放的 CO2 中的碳 1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B.湖泊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的生物分布存在着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 18.如图是毛白杨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A 代表第二营 养级摄入的能量),已知毛白杨树同化的总能量为 M。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到 E 的箭头中含有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B.白杨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A/M C.C 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 D.D 是指第二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19.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 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的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 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改变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主要是不同灌木种间竞争引起的 D.该研究表明灌木群落的丰富度较高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后,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无机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往复的 21.下列概念图中,a、b、c、d、e、f 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血红蛋白 B.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1 三体综合征 C.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言语 区 D.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22.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 BC 段感受刺激的是冷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 腺激素 B.若某健康人 A 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 A、C 两点表示该病菌先 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 AB、CD 段产生抗体的 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 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 AB 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 BD 段 起到了重要作用 23.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为消化酶,则一定会被排出细胞到达内环境中 B.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 C.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D.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静宁县某地通过 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 统(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 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 利用率 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25.下图中 a 表示某种物质,b 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若 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 b 是垂体 B.若 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 b 可表示全身细胞 C.若 a 表示神经递质,则 b 不可能表示肌肉细胞 D.若 a 表示抗原,则 b 可能是记忆细胞或浆细胞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防止柑橘未经采摘而提前脱落 B.可向未完成受粉的水稻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以减少损失 C.若病毒抑制了玉米植株中赤霉素的合成,则可能出现矮化植株 D.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离体组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27.如图显示某农场自 1917 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 100 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注:纵坐标为单一物种总干 重所占百分比,横坐标为物 种丰富度 A.1917~2017 年间该农场 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 均不断降低 B.1942 年比 1917 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2017 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比以前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8.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 段 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 段 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29.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 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 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 D. O〜t 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 30.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 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本实验主要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 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 D.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 31.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 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 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 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32.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下表为三地区森林枯枝落叶量和土壤有机物现存量的 调查数据,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 ) 北方森林 温带落叶林 热带雨林 枯枝落叶量(单位:t/ha) 7.5 11.5 30 土壤有机物现存量(单位:t/ha) 35 15 5 A.北方森林、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 C.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北方森林 3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 pH 值不影响 K 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34.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 后,又开展了连续 4 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 L 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 前一年来种群个 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 4 年调查期间的种 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 1 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 B.第 2 年来乙种群数最不一定大于甲 C.第 3 年来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 4 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35.根据如图分析神经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 ③与水面接触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蛋白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 A 面 D.①不可能是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36.研究发现“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由于运动神经元中 D-丝氨酸分解酶基因发生变异, 导致 D-丝氨酸分解酶功能降低,进而使激活神经的 D-丝氨酸增加并蓄积,破坏了运动神经 元的正常功能,引起肌肉萎缩,以下设想不能起到治疗作用的是( ) A.植入正常的神经干细胞 B.将变异的 D-丝氨酸分解酶基因替换 C.注射能够提高 D-丝氨酸分解酶活性的药物 D.注射药物提高肌肉细胞上化学递质受体的灵敏性 3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核糖体上能合成生长素和乙烯 B.生长素和赤霉素均可促进细胞伸长,并都具有两重性 C.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D.用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植物幼苗,均可使染色体加倍 38.下列关于进化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39.γ —氨基丁酸和某 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 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 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 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 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 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 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 γ -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不是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40.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 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 a 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 b 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3)图③中 c 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在 K/2 点捕捞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有两种说法正确 C.有三种说法正确 D.四种说法都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50 分) 41.(9 分)人体感染 H1N1 病毒后,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清除病毒的过程,请回 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兴奋产生时,膜电位的变化是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结构)实现的 (2)当人感染 H1N1 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 生的毒素或人体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改变了下丘脑中的 _的功能 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 (激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 ,垂体释放 的 减少,使 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外。 42.(10 分)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的好, 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 (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 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 根具有 现象。 (2)在用 IAA 处理插条生根时, 如果 IAA 的浓度较低,适合采 用 法处理插条,此时 的室内环境最好的遮荫且 ,以保持 IAA 溶 液的较低浓度。 (3)IAA 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IAA 对脱落的效应与 有关。 (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类 较多,其中 是较为关键的。 43.(11 分)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 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 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 )→( )→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 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 (填 “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 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 N t =N0·λt,由此 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 模型的变化趋势是 。 44.(10 分)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试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1)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 。 AB 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 ;② 。 (3)丙种群在 C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中的 。 45.(10 分)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乙是对图甲群落 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图丙是通过调查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画 出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 D 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A 代表的生态系统的 成分是 。若甲图中“→”仅表示 CO2 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 (2)乙图中牛属于 营养级。要预测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的种群特 征是 。该图表示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 , 使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丙图中北极狐和雷鸟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假如北极狐的食物 1/2 来自雷 鸟,1/8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 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 物增加的能量是 kJ。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40 每题 1 分,共 40 分) 1—5 BDDDC 6—10 BCCCC 11—15 AABCC 16—20 CBBAC 21—25BBCBA 26—30BDCCC 31—35CBDDD 36—40DCCBC 41.(每空 1 分,共 9 分) (1)反射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突触 (2)T 淋巴细胞 体温调节中枢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3)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 42.(每空 2 分,共 10 分) (1)顶端优势 (2)浸泡法 空气湿度较高 (3)IAA 的浓度 (4)纤维素酶 43.(每空 1 分,共 11 分) (1)2.48×1011 ; 被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3.2% (3)次生演替; 杂草丛; 灌木林(丛) (4)I.标志重捕法 大 Ⅱ.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 理想条件(或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Ⅲ.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 44.(每空 2 分,共 10 分) ⑴乙→丙→甲 ⑵ D 食物(乙)数量减少 天敌(甲)数量增多 ⑶ B 45.(10 分)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生产者 ③④⑦ (2)第二营养级 年龄组成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3)捕食和竞争(2 分) 3600KJ(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