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 B. 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 C.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生物。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A不符合题意;  B、生物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生长繁殖等,B不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体的单个细胞只能完成该细胞的特定功能,不同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不符合题意;  D、对于有细胞形态的生物而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 它们都有染色体 C. 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D. 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而水绵细胞是真核细胞,在这两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蓝藻是原核生物,B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C正确。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 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A. 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 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C. 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D. 淀粉、蛋白质和DNA ‎【答案】B ‎【解析】‎ 纤维素属于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纤维素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纤维素酶基因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故选:B.‎ ‎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果 B.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的磷脂含量和种类 C. 糖蛋白和糖脂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D. 由于细胞膜能严格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因而能保证生物体的健康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是有限度的。  2、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果。  3、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即糖被,其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详解】A、器官移植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外来器官,会对外来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和种类,B错误;  C、糖类位于细胞膜外侧,故细胞膜上的糖脂和糖蛋白仅位于细胞膜的外侧,C错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如病毒和病菌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A。‎ ‎5.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甲型H1N1流感病毒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 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B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利用寄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生活方式及分析推理能力和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视野比乙视野亮 B. 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 若载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 在甲中看到的模糊物像,一换成乙就能立即看到清晰的物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细胞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细胞体积越小。‎ ‎2、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视野越亮;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长。‎ ‎3、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 ‎【详解】A. 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A正确;‎ B. 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错误;‎ C. 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 D. 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7.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 B. 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D. 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是蛋白质和RNA进出的通道;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但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并不多,A错误;  B、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DNA不能从核孔中出来, B错误;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  D、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D正确。  故选D。‎ ‎8.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细胞功能的复杂程度。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以分布在所有动植物细胞中 B.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分布 C. 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可以合成性激素和纤维素等物质 D.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正常生理状态下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真核细胞,与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线粒体,A错误;‎ 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分布,B正确;‎ C、纤维素属于多糖,不在内质网上合成,C错误;‎ D、溶酶体可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9.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溶酶体、DNA都有密切的关系 B. 该蛋白质只能在有丝分裂间期大量合成 C. 缺少这种蛋白质的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D. 该蛋白质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有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因此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会大量合成这种蛋白质,若缺少它,可能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 ‎【详解】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和DNA有关,与溶酶体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该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间期,B错误;由题意可知,该蛋白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在染色体的均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少这种蛋白质的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分裂,因此该蛋白质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无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C. 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组成 D. 呈透明的胶质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详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活细胞内,细胞质基质是呈不断流动的状态,B错误; C、细胞质基质是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C正确;‎ D、细胞质基质呈透明的胶质状态,也称为细胞溶胶,D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现象、技术或方法等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B. 用新鲜、成熟的菠菜叶片作实验材料可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C.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色素呈黄色 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必须要使用显微镜,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的,成熟的细胞不在分裂,细胞中看不到染色体。制备纯净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且没有细胞壁,可放在蒸馏水中涨破,流出内容物后可在装片上剩余细胞膜。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所以扩散最快,胡萝卜素的色素带颜色为橙黄色。‎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细胞分裂,故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A正确;‎ B、菠菜叶片是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不适合于纯净细胞膜的制备,且含有细胞壁,用其制作细胞膜还需要去掉细胞壁,过程繁琐,所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不用菠菜叶片,B错误;‎ C、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色素是胡萝卜素,为橙黄色,C错误;‎ D、检测生物组织样液中的脂肪不需要使用显微镜,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选项中,哪组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解: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错误;‎ ‎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正确;‎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不可能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错误;‎ ‎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正确.‎ 所以属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②④.‎ 故选:A.‎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13.下图为生物膜与人工脂双层膜对多种物质的透性值,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K+透过生物膜的速度比Cl-快 B. K+透过人工膜的速度与Na+相同 C. CO2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D. Na+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氧气、甘油和二氧化碳通过生物膜与人工脂双层膜的透性值相同,说明是自由扩散;K+、Na+、Cl-的通透性在生物膜上比较快,说明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详解】A、从纵坐标观察可知,K+透过生物膜的速度比Cl-快,A正确;‎ B、从横坐标观察,K+透过人工膜的速度与Na+相同,B正确;‎ C、甘油、CO2、O2等物质透过生物膜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正确;‎ D、人工膜不含蛋白质,仅由脂质分子构成,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所以Na+通过人工膜的方式不是协助扩散,可能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D。‎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 性 C.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应该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实验结果;酶相对于无机催化剂具有高效性;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2.0左右。‎ ‎【详解】A、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错误。‎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可采用碘液检测,应该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还原糖的产生,错误。‎ C、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氯化铁溶液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而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正确。‎ D、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2.0左右,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四个实验,在解答实验题时考生应注意的几项有:实验材料是否合适、实验所用实际比如:提取液、显色液是否适宜、实验条件,比如加热,水浴加热还是直接加热,反应时间,实验结果。因此解答实验题时需要考生识记实验的各个步骤和原理。‎ ‎15.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和ADP的能量转换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 剧烈运动时才会消耗骨骼肌储存的大量ATP C.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 D. ATP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可作为原料参与合成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相对稳定,主要靠的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详解】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细胞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是生物界的共性之一,A正确;‎ B、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剧烈运动时所需的ATP由ADP和Pi快速合成,B错误;‎ C、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合成ATP参加暗反应有机物生成,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合成ATP,而热能不能再用来合成ATP,C错误;‎ D、A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可产生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D错误。‎ 故选A。‎ ‎16.著名诗人李商隐“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的诗句中描述了金秋美景。以下有关细胞中的色素描述正确的是()‎ A. 叶黄素大量存在于液泡中 B. 胡萝卜素的颜色为黄色 C. 叶绿素主要吸收的是绿光 D. 秋天叶片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大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 ‎【详解】A、叶黄素大量存在于叶绿体中,A错误; B、胡萝卜素的颜色为橙黄色,B错误; 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错误; D、秋天叶片变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大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17.Rubisco是大量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的酶,参与CO2与C5反应,其活性远远低于其它酶。该酶有两个CO2结合位点a、b,其中CO2分子与位点a结合,激活该酶,进而促进位点b上的 CO2的固定进程。下列关于Rubisco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含有合成Rubisco的基因,但不能合成Rubisco B. 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的Rubisco起调节作用,可促进CO2的固定 C. 黑暗条件下,只需CO2激活Rubisco即可发生暗反应,生成有机物 D. Rubisco的活性远远低于其他酶,说明它是一种不具有高效性的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详解】A、Rubisco是大量存在于植物细胞叶绿体中,而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其不含Rubisco,这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的,A正确;‎ B、Rubisco是酶,起催化作用,不是调节作用,B错误;‎ C、CO2分子与Rubisco的位点a结合,激活Rubisco,进而催化位点b上的CO2固定,但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物质条件,不是黑暗条件下能发生的,再者暗反应需要多种酶共同作用,C错误;‎ D、Rubisco活性远远低于其它酶,这不能说明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不具有高效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证明酶高效性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其他酶。‎ ‎1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关于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突然增加C0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比ADP先增加 B. 光照下两者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C. 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比ADP先减少 D. 光照下叶绿体直接为线粒体提供02和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若突然增加C02浓度,首先是CO2固定生成C3增多, C3增多,还原C3速率加快,此时消耗ATP产生ADP才增多,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比ADP先增加,A正确;光合作用中产生的ATP和[H]只能供给C3的还原,不能供给其他生命活动,B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先是光反应加强,消耗ADP和Pi合成ATP增加,ATP增加才促进C3还原增加,生成C5增加,C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D错误。‎ ‎19.某科研机构宣布,研究人员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培育出树突状细胞、研究证实,在人体皮肤等组织中广泛存在着树突状细胞,一旦发现机体中存在病原体。该细胞就会及时通知免疫细胞将其清除,保护机体不受病原体的侵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成树突状细胞,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现阶段,人们不能利用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诱导胚胎干细胞发育成个体 C. 树突状细胞具有树突状突起的形态结构,和其具有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 D. 树突状细胞识别并直接攻击病原体,这个过程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详解】A、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树突状细胞属于细胞分化,这个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目前,只能证明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还不能实现诱导胚胎干细胞发育成个体,B正确;‎ C、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树突状细胞具有突起结构是和它能够识别病原体功能密切相关的,C正确;‎ D、根据题意,清除病原体的是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并没有直接攻击病原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该细胞就会及时通知免疫细胞将其清除,保护机体不受病原体的侵扰”可知,树突状细胞未直接攻击病原体。‎ ‎2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衰老时,细胞代谢强度减弱,是物质运输效率降低使含水量减少导致的 B.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血细胞,是因为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细胞中的正常基因,一旦它们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癌症 D.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在胚胎时期就存在,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详解】A、细胞衰老,物质运输效率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是选项中所述,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会使细胞癌变,但并不一定引发癌症,癌症的发生是一种累积效应,C错误;‎ D、胚胎时期就存在的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D。‎ ‎【点睛】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DNA未发生改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 ‎21.下表所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细胞的从一次分裂开始到这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B. 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合成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 C. 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 以上述三种细胞作为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佳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个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其中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了物质准备。‎ ‎【详解】细胞周期的定义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分裂间期包括: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B正确;通过分析表格可知,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一般不同,C正确;一个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小,为了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应选择分裂期时间比例最大的十二指肠细胞,D正确。 故选A。‎ ‎22.如图表示一个四分体的交叉互换过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B. a和a′属于同源染色体,a和b属于非同源染色体 C.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四分体发生交叉互换的前提是同源染色体配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图中表示四分体的交叉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详解】A. 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A错误;‎ B. a和a′属于姐妹染色单体,a和b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 ‎23.二倍体生物(2n=6)的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B. 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 C. 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 图中基因g可由基因G突变而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G和g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详解】A、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 B、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6条,与体细胞的相同,B正确;‎ C、据图可知,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 D、图中基因g可由基因G突变而来,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A。‎ ‎24.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A和E以及C和D B. 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2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 C. 精细胞A的一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D. 这6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该生物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是A、B、C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A、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时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颜色完全相同(未发生交叉互换)或少部分不同(交叉互换),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A和E以及C和D,A正确;‎ B、A和E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和D可能来自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和F分别来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AEF可能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BCD可能来自于一个精原细胞,故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2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精细胞A中黑色的染色体上含有一小段白色片段,说明初级精母细胞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 D、这6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该生物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即同时含有黑色和白色染色体)‎ 是A、B、C、E、F,D错误。‎ 故选D。‎ ‎25.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不同时期的正常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①的子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 B. 图②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 C. 图③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 1∶2∶2‎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①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③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图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A正确;图②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构成2个四分体,B正确;图③细胞含有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 1∶2∶2,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图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发生在生物体细胞中某些生理过程。COPI、COP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功能的稳定。‎ ‎(2)从COPI和COPII的作用过程可以推断,不同的生物膜在组成上可以______________。‎ ‎(3)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研究“货物”转运过程。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该细胞在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中,甲和乙的膜面积变化依次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 高尔基体 (2).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3). 相互转化 (4). 同位素标记法 (5). COPI (6). 甲的膜面积减小,乙的膜面积基本不变 (7). 受体 (8).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高尔基体加工的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并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1)溶酶体的起源是来自于细胞中的乙-高尔基体,其中有着丰富的溶酶体酶,帮助细胞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分解掉,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从COPI和COPII的作用过程可以推断,不同的生物膜在组成上可以相互转化。‎ ‎(3)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技术研究“货物”转运过程。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COPI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该细胞在分泌蛋白质的过程中,甲(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蛋白质运至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乙(高尔基体)将进一步加工形成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至细胞膜,所以甲-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乙-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相互转化,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反应的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细胞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水溶性的,但是磷脂双分子层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的通过。所以,人们猜测在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运送水分子的通道,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证实了人们的猜测。请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通道蛋白。‎ 实验原理和用具、实验假设和预期(略)‎ ‎(1)实验步骤:‎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_________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活性蛋白酶,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下失活的蛋白酶,‎ ‎③一定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 ‎④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形态。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加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 在②中,用蛋白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B组的目的是____,在④中,实验的具体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现象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答案】 (1). 生理盐水 (2). 去除水通道蛋白 (3). 对照 (4). 红细胞的体积变化 (5). 1号装片体积不变,2号明显变大 (6). 两者体积没有区别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运送水分子的蛋白质)的协助,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水通道蛋白,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的吸水程度,可以用动物细胞的体积大小反应。‎ ‎【详解】(1)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按照实验设置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探究过程如下: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生理盐水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活性蛋白酶,目的是水解水通道蛋白,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下失活的蛋白酶作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l、2号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盖片时应将盖玻片一侧(或边缘)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放平,以避免产生气泡。  ④先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的形态,然后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加等量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综上分析可知,在①中,蛋白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除去水蛋白通道,设置B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在④中,实验的具体观察指标是红细胞体积变化。  (2)探究结论:若1号装片细胞体积不变,2号细胞体积明显变大,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若两者体积没有区别,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性实验,分析题干明确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应用和预期结果获取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28.Ⅰ、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 ‎(2)若图2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如果将该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速率_______(会/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为研究遮阴处理对种植在塑料大棚中的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自然光照条件和相当于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分别测定草莓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对照组 ‎0.42‎ ‎0.12‎ ‎0.33‎ 遮阴组 ‎0.55‎ ‎0.18‎ ‎0.39‎ ‎(1)仅根据上表实验结果推测,遮阴处理可能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 草莓的光合作用效率。‎ ‎(2)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相当于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草莓叶片固定CO2的速率降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探究光照强度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设计实验用不同强度光照分别处理草莓叶片,一段时间后提取各组草莓叶片色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草莓叶片叶绿素的含量.‎ ‎【答案】 (1).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 不会 (3).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4).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5). 提高 (6). 光照不足,光反应速率减慢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 (7). 纸层析 (8). 色素带的宽度 ‎【解析】‎ ‎【分析】‎ ‎1、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2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由题图可知,葡萄糖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乳酸的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运输方向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从表格中分析可知,遮阴组中色素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使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加,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详解】Ⅰ、(1)根据分析可知,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需要载体和能量,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如果将图2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 ‎(3)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的功能。‎ Ⅱ、(1)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与对照组比较,遮阴处理使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故叶片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能量增强,从而提高草莓的光合效率。‎ ‎(2)由于遮阴处理导致光照不足,光反应减弱,从而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遮阴处理还会导致温度降低,从而影响暗反应中相关酶的活性。‎ ‎(3)若探究光照强度对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可用不同强度光照分别处理草莓叶片,一段时间后提取各组草莓叶片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色素带的宽度,进而判断草莓叶片叶绿素的含量。‎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生物膜的功能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9.下图1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2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图3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__,②减数分裂。‎ ‎(2)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它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对。‎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用图1中数字表示)分裂过程中。图1中一个B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_________________种生殖细胞。‎ ‎(4)按分裂过程判断,图2中标号(甲、乙、丙)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 ‎(5)图3中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化疗,因为化疗采用的化学药物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物作用于图3的 ____________ 段,有些化疗的药物还可以干扰__________的合成。‎ ‎【答案】 (1). 有丝分裂 (2).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3). 0 (4). ② (5). 1 (6). 甲→丙→乙 (7).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8). bc (9). 蛋白质(RN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卵原细胞;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即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图2中: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表明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配子。‎ 图3中,bc是由于DNA复制形成,cd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表示着丝点分裂,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由于A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数字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丝分裂。‎ ‎(2)B细胞为雌性动物体内的卵原细胞,C细胞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②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图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可以形成1种生殖细胞。‎ ‎(4)图2中标号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图3中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化疗,因为化疗采用的化学药物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而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故此类药物作用于图3的bc段,有些化疗的药物还可以干扰蛋白质(RNA)的合成,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或生存。‎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30.近期《肝脏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称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乙肝病毒HBX蛋白质调控宿主细胞内许多基因的转录,广泛影响宿主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调节细胞凋亡、抑制细胞DNA的修复、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进程等,因此可利用该蛋白质治疗乙肝。下图表示利用乳腺反应器生产乙肝病毒HBX蛋白的流程示意图:‎ ‎(1)已知HBX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则①可采用________获得目的基因,并用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2)为获得更高活性的HBX蛋白质,需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这种技术属于______________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________,对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在该实例中,为什么不直接改造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载体④的种类有________,HBX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体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为胚胎移植到受体,在该步骤操作前对胚胎进行了检查和筛选,发现有些胚胎因为外源基因的插入而死亡,请你分析外源基因插入导致胚胎死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工合成法 (2). PCR (3). 蛋白质 (4).‎ ‎ 基因修饰或者基因合成 (5). 改造基因易于操作且改造后能够遗传 (6). 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 (7). 羊的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上的基因与HBX基因的结构是相同 (8). 外源基因的插入导致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基因不能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利用乳腺反应器生产乙肝病毒HBX蛋白的流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获取目的基因,②表示人工合成目的基因,③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④表示运载体,⑤表示体外受精,⑥表示胚胎移植,⑦表示分娩。‎ ‎【详解】(1)已知HBX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则①可采用人工合成法等方法获得目的基因;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2)为获得更高活性的HBX蛋白质,需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这种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指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者基因合成对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蛋白质工程直接改造的是基因,而不是蛋白质,其原因是改造基因易于操作,而且改造后可以遗传。‎ ‎(3)基因工程中的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由于羊的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上的基因与HBX基因的结构是相同,所以HBX基因能“插入”到羊的染色体内。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了检查和筛选,发现有些胚胎因为外源基因的插入而死亡,可能原因是:外源基因的插入导致胚胎发育所需的正常基因不能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