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广东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中,能判定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有香味×无香味→298 有香味+301 无香味 B. 有香味 有香味 C. 有香味 298 有香味+102 无香味 D. 无香味 无香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稻有香味和无香味为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有香味个体自交,子一代有无 香味和无香味,即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有香味对无香味为显性。 【详解】A. 有香味和无香味杂交,子代中有香味:无香味≈1:1,无法判断显隐性,A 错误; B. 有香味自交,子代都是有香味,无法判断显隐性,B 错误; C. 有香味自交,子代中有香味:无香味≈3:1,可知有香味对无香味为显性,C 正确; D. 无香味自交,子代都是无香味,不能判断显隐性,D 错误。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不可能具有 1:1:1:1 比例关系的是( ) A. F1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B. F1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C. F1 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D. F1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 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是 1∶1∶1∶1,F2 性状分离比为 9∶3∶3∶1,F2 基因型的比例为 1∶2∶2∶4∶1∶2∶2∶1∶1, F1 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是 1∶1∶1∶1。 【详解】A. F1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 4 种,比例为 1∶1∶1∶1,A 错误; B. F1 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 4 种,性状分离比为 9:3:3:1,B 正确; C. F1 产生 4 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 1∶1∶1∶1,C 错误; D. F1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4 种,其比例为 1∶1∶1∶1,D 错误。 3.一个亲本与 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测交,子代为 Aabb:aabb=1:1,则该亲本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亲本与 aabb 测交,子代基因型为 Aabb:aabb=1:1,可单独分析一对基因的杂交情况,据此分 析。 【详解】只看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后代的基因型是 Aa 和 aa,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 Aa×aa; 只看 B 和 b 这对等位基因,后代都是 bb,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 bb×bb,由于该亲本与 aabb 进行测交,所以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bb,B 正确。 4.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 ) A. 蝗虫精巢 B. 大肠杆菌 C. 蓝藻 D. 洋葱根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用于观察四分体的材料必须能进行减数分裂,据此分析。 【详解】A. 蝗虫精巢能够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而减数分裂过程有四分体行为,A 正确; B.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B 错误; C. 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 错误; D. 洋葱根尖可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D 错误。 5.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 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且均等分裂,为雄性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 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着丝点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 后期;④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详解】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 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故分裂的前后顺序依次是②①④③,综上所述,ACD 不符合题 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 6.有关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中含有 1 或 2 个 DNA 分子 B. 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C. 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 D. 真核细胞中所有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DNA 分子上含有 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据此分析。 【详解】A. 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 1 或 2 个 DNA 分子,A 正确;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B 正确; C. 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C 正确; D. 真核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D 错误。 7.如图为红绿色盲系谱图,7 号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源于( ) 的 A. 1 号 B. 4 号 C. 3 号 D. 2 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色盲是一种伴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而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男性的 X 染色体只能传 给女儿,而女性的 X 染色体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详解】据图分析,7 号为 XbXb,3 号为 XbY,5 号为 XbY,可推知 4 号为 XBXb,1 号为 XBY,则 2 号为 XBXb,故 7 号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 1 号,A 正确。 8.人、艾滋病毒、T2 噬菌体这三种生物的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 A. 4、4、4 B. 8、4、4 C. 2、1、1 D. 8、5、4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 种核酸,即 DNA 或 RNA。 【详解】人含有 2 种核酸,故核苷酸种类有 8 种,艾滋病毒、T2 噬菌体的核酸都只有 1 种, 故核苷酸种类都只有 4 种,B 正确。 9.下面是四位同学拼制的 RNA 分子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RNA 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连接方法与 DNA 中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法基本相同.一个核糖核苷酸 中,磷酸与碱基都连接在中间的核糖上,相邻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与核糖建立磷酸 二酯键相连.据此答题。 【详解】A、RNA 分子中相邻的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不是磷酸与 磷酸直接连接,A 错误; B、RNA 分子中相邻的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不是磷酸与碱基交替 连接,B 错误; C、RNA 分子中相邻的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C 正确; D、下一个核糖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核糖核苷酸的核糖连接,且 D 中连接的位置错误, D 错误。 故选:C。 10.用 15N 标记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让该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 DNA 分子,那么每个子代 DNA 分子中( ) A. 只含有 14N B. 一条链含有 15N,另一条链含有 14N C. 只含有 15N D. 每条链同时含有 14N 和 15N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 是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 DNA 含一条母链,一条子链,用 15N 标记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 让该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合成的子链均为 14N。 【详解】DNA 是半保留复制,用 15N 标记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在 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 合成的子链都是 14N 的,子代 DNA 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因此子代 DNA 分子一条链含 14N, 另一条链含 15N,B 正确。 11.DNA 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别主要发生在( ) A. 细胞核、核糖体、细胞核 B. 叶绿体、细胞核、核糖体 C. 线粒体、核糖体、核糖体 D.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 DNA,因此 DNA 复 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详解】DNA 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其次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DNA 的 复制;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其次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过程;翻译的 场所是核糖体;综上所述,D 正确。 12.tRNA 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下图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的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 密码子) A. 精氨酸(CGC) B. 丙氨酸(GCG) C. 甘氨酸(GGC) D. 脯氨酸(CC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为 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CGC)为反密码子,则所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 子为 GCG,故 B 正确,AC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就相同 B.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 表现型会受环境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 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如 Aa 与 AA,A 错误; B. Aa 与 AA 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相同,B 正确; C.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由于环境不同而不同,C 正确; D. 表现型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表现型会受环 境的影响,D 正确。 14.控制玉米籽粒的黄色基因可以突变成紫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白色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 具有( ) A. 随机性 B. 低频性 C. 普遍性 D. 不定向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非常普遍;②多方 向性,染色体某一位置上的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③稀有性,在自然 状态下,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一般很低;④可逆性,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而隐性 基因也可突变为显性基因;⑤有害性,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会给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 【详解】控制玉米籽粒的黄色基因可以突变成紫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白色基因,即基因可 以朝不同的方向突变,因此该实例体现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 正确。 15.如图是一个正常染色体上基因序列的示意图,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可能发生结构变异 。下列属于染色体缺失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有: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 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 图示中多了 bc 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A 错误; B. 图示中多了 defg 基因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B 错误; C. 图示中少了 d 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 正确; D. 图示中多了 wx 基因,且都不是原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 错误 。 16.秋水仙素在诱导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是( ) A. 促进细胞融合,使染色体加倍 B.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C. 促进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加倍 D. 诱导染色体进行多次复制,使染色体 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 目加倍。 【详解】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 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 正确。 17.人类的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研究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 A. 46.46 B. 23.23 C. 23.24 D. 24.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研究的染色体是 22 条常染色体和 1 条 X 染色体、1 条 Y 染色体,数目共 计 24 条。 【详解】人体细胞内有 23 对染色体,包括 22 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男性染色体的组 成为 22 对常染色体+XY,女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22 对常染色体+XX,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 定的人类染色体数应该是 22 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即 X 和 Y,共 24 条,综上所述,C 正 确。 18.人们对青霉菌多次进行 X 射线照射,培育出了高产青霉素菌株,这里使用的育种方法是( ) A. 多倍体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杂交育种 D. 诱变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人 工诱变的方法主要有:①辐射诱变:各种射线如 X 射线、紫外线、γ 射线等的照射都能使生 物的染色体发生断裂而产生断片,同时也增加 DNA 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基因突 变;②化学诱变:许多化学药剂能引起 DNA 分子中碱基的缺失、替换等变化,导致基因突变 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用 X 射线照射处理青霉菌,培育成青霉菌产量很高的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 是基因突变,D 正确。 19.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B. 对 DNA 分子进行重组 C. 提取完整 DNA 分子 D. 将目的基因提取出来 【答案】A 的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 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DNA 重组技术,即利用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或人工合成的 基因,经过体外切割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 DNA 分子,然后将重组 DNA 分子导 入到受体细胞或受体生物构建转基因生物,该种生物就可以按人类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表现出 另外一种生物的某种性状,因此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 正确。 20.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正确的说法是( ) A. 拉马克科学的解释了进化的原因 B. 达尔文从丰富的事实出发,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C.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抗生素可刺激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D.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变异的本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 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不足之处是缺少科学的 支持观点,过于强调环境因素的影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 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能够科学地解释 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生物界有重要的意义, 但局限性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 平,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 【详解】A. 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 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但并不 能科学的解释进化的原因,A 错误; B. 达尔文通过环球航行,从丰富的事实出发,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 正确; C.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不会使“耐药性”细菌发生定向变异,只是对不定向的变 异起到了选择作用,C 错误; D.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生物大爆炸等问题 不能科学的解释,D 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21.如图所示,豌豆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D、d 和 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需进行去雄和套袋等处理 B. 基因型为 ddrr 的个体开白花 C. 植株 DdRr 自交,后代蓝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9 D. 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基因 D 能控制酶 D 的合成,酶 D 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 1;基因 R 能控制酶 R 的合成,酶 R 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 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 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 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 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 ddrr。 【详解】A. 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去雄→②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 扰)→③人工授粉→②套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④统计子代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A 正确; B. 据分析可知,开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 ddrr,B 正确; C. DdRr 自交,后代蓝色花占 9/16,蓝色花中纯合子 DDRR 占 1/9,C 正确; D. 据分析可知,紫色的基因型为 D_rr、ddR_,因此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D 错误 。 22.基因型为 AaBbDd 的二倍体雄性生物,其体内某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现象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 B(b)与 D(d)间发生了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该细胞最终产生 AbD、ABD、abd、aBd 四种精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这会导致基 因重组。 【详解】A. 由图可知,图示表示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A 错误; B.基因 B(b)与 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错误; C. 由图可知,基因 b 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等位基因 B 和 b 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 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而等位基因 A、a 和 D、d 的分离只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C 错误 ; D. 若不发生交叉互换,该细胞将产生 AbD 和 aBd 两种精子,但由于基因 b 所在的片段发生过 交叉互换,因此该细胞能产生 AbD、ABD、abd、aBd 四种精子,D 正确。 23.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 I 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病,其女儿均患病 C. Ⅱ区段上的遗传病,也会存在性别差异 D. 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Ⅰ片段是 X 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 X 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和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 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 Y 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 Y 遗传。 【详解】A. Ⅰ片段是 X 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和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 错误; B. I 区段上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且男性患病会将 X 染色体传给女 儿,其女儿均患病,B 正确; C. Ⅱ片段是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 XaXa×XaYA 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而 XaXa×XAYa 后代所有显性 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 正确; D. Ⅲ片段是 Y 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 Y 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 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 正确。 24.下列有关科学家在遗传学方面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B.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C.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用噬菌体作材料,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D. 袁隆平用杂交育种的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水稻产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模型构建法构建了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肺炎双球菌的 转化实验包括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 物质;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以 T2 噬菌体为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证 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A. 沃森和克里克首先提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A 正确; B. 格里菲斯只证明了死 S 型菌含有使 R 型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没有证明 DNA 是生物 体的遗传物质,B 错误; C. 赫尔希和蔡斯用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即用放射性同位 素 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 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C 正确; D.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方法,D 正确。 25.某 DNA 分子有 1000 个碱基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为 0.25 B. 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A+C)/(G+T)的比值与原 DNA 分子不同 C. DNA 分子复制时,DNA 聚合酶作用于氢键 D. 若该 DNA 含有腺嘌呤 200 个,则它复制 3 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6400 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双链 DNA 中,A=T、G=C,该 DNA 分子有 1000 个碱基对,共 2000 个碱基,据此分析。 【详解】A. 在双链 DNA 分子中配对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一条链、互补链及双链 DNA 中的比例均 相等,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为 0.25,A 正 确; B.经复制所得的 DNA 与亲代 DNA 分子相同,故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A+C)/(G+T)的比值与 原 DNA 分子相同,B 错误; C. DNA 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使氢键断裂,DNA 聚合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C 错误; D.该 DNA 分子有 1000 个碱基对,若该 DNA 含有腺嘌呤 200 个,则胞嘧啶有 800 个,该 DNA 片 段复制 3 次形成的 DNA 分子数是 23=8 个,增加了 7 个 DNA 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 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的数目=800×7=5600 个,D 错误。 26.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 DNA 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的茎尖细胞中,甲、乙、丙过程均能发生 B. 甲、乙、丙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C. 丁、戊过程可能与某些病毒有关 D. 在真核细胞中,甲和乙两个过程需要的酶种类有所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其中甲表示 DNA 分子复制过程,乙表示转录过程,丙表示翻译过程,丁表示逆转 录过程,戊表示 RNA 复制过程,其中丁和戊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 植物的茎尖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甲、乙、丙过程均能发生,A 正确; B. 甲、乙、丙过程可发生在真核细胞中,也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B 错误; C. 丁、戊只发生在某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该过程与某些病毒有关,C 正确; D. 在真核细胞中,甲过程需要 DNA 聚合酶和解旋酶,乙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甲和乙两个过 程需要的酶种类有所不同,D 正确。 27.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身高由多个基因决定,也与后天营养和体育锻炼有关 B. 白化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 基因与性状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D.长翅果蝇的幼虫在 25℃下培养是长翅,在 35℃下培养却是残翅,这可能是温度影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决定性状,但性状还受环境影响,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 人的身高由多个基因决定,后天的营养和锻炼也很重要,这说明表现型是基因与 的 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 正确; B. 人体的白化病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导致的,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 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B 正确; C.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都是一一对应关系,生物有些性状是受多个基因控制的,C 错误; D.长翅果蝇的幼虫在 25℃下培养是长翅,在 35℃下培养却是残翅,这说明果蝇的长翅和残翅 这对相对性状的表现与环境温度有关,D 正确。 28.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B. 经紫外线照射,一定会引起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C. 由花粉发育而来,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 D. 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一定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 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各种射线如 X 射线、紫外线、γ 射线等的照射都能使 生物的染色体发生断裂而产生断片,同时也增加 DNA 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基因 突变;一般情况下,1 个受精卵只能发育成 1 个胎儿,如果由 1 个受精卵在囊胚期分裂成 2 个 以上的细胞群,并逐渐发育成 2 个以上的胎儿,便称为单卵性多胞胎,由于这类多胞胎的遗 传基因基本相同,因而他们的性别相同。 【详解】A.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 ,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A 错误; B. 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故经紫外线照射,不一定会引起生物发生基因突变,B 错误; C. 由花粉发育而来,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C 正确; D. 同卵双胞胎 基因理论上完全相同,但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导致基因突变,因此 他们的基因不一定完全相同,D 错误。 29.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 a 控制,红绿色盲 由基因 b 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的 A. 图中 D 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 从理论上分析,图中 H 为男性的概率是 50% C. 白化病是一种由一个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D. 若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基因型为 XbXbY,则应是妻子的减数分裂异常导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AaXBXb,图中 E、F 细胞分别是精子和卵细胞,卵 细胞 F 和精子结合产生的 H 是白化红绿色盲患者,则 F 和该精子中必含 a。 【详解】A. 图中 C 是初级精母细胞,D 是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 B.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AaXBXb,H 是白化红绿色盲患者,因此 H 为男性的概率是 100%,B 错误; C. 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错误; D.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AaXBXb,若这对夫妻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XbXbY 的孩子,则 应是妻子的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了 XbXb 的配子,D 正确。 30.下图表示的是三种黏性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乙中的 T 处发生突变,同一种限制酶可能就无法识别该切割位点 B. 甲、丙两种黏性末端可以互补形成新的双链 C. 切割得到的多个 DNA 片段可以用 DNA 聚合酶重组 D. 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几类原核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切割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GAATTC-,切割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AATTG-, 切割丙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是-CTTAAG-,据此分析。 【详解】A. 限制酶具有专一性,若乙中的 T 处发生突变,同一种限制酶可能就无法识别该切 割位点,A 正确; B.甲的末端序列是 AATT,丙的末端序列是 TTAA,黏性末端相同的才可以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 成新的双链,B 错误; C. 切割得到的多个 DNA 片段可以用 DNA 连接酶重组,C 错误; D. 质粒是环状 DNA 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它们都不属于原核生物,D 错误。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31.以甲品种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乙品种高秆抗稻瘟病(DDRR)两种野生水稻,进行如 图 I 的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和乙杂交,得 F1.若 F1 连续自交至 F3,纯合抗病的比例为___________;若选 F2 中 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其产生的子代中 ddRR 和 ddRr 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图中育种过程中,应用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过程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有 _____________种。过程⑥除了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还进行_______处理,该育种方法的优点 是____________。 (4)过程①可用 X 射线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并不一定引起水稻性状的改变,其中 一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通过⑥得到的植株,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6)若发现甲品种的 2 号染色体有三条,其组成如图 II 所示,此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 假如甲在减数分裂过程时 3 条 2 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最终形成具有 1 条和 2 条染色体的 配子,那么以甲为母本与一个正常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只考虑图 II 的基因)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 【答案】 (1). 3/8 (2). 3:2 (3). ②③④ (4). 花药离体培养 (5). 4 (6). 低温 (7). 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营养物质丰富等 (8). 密码子的简并性, 对应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变,可能发生隐性突变;可能受环境影响等 (9). 8 (10). 染色 体(数目)变异 (11). Dd:ddd:Ddd:dd=1:1:2:2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 I 中①是人工诱变育种,②是基因工程育种,③④为杂交育种,③⑤是单倍体 育种,⑥为多倍体育种;⑤是花药离体培养,据此分析。 【详解】(1)将甲和乙杂交,F1 为 DdRr,若 F1 连续自交至 F3,纯合抗病个体 RR 的比例为 1/4+2/4×1/4=3/8;F1 为 DdRr,F2 中矮秆抗病的水稻 1/3ddRR、2/3ddRr,若选 F2 中矮秆抗病 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 ddRR 比例为 1/3+2/3×1/4=6/12,ddRr 的比例为 2/3×2/4=4/12 ,ddRR 和 ddRr 的比例为 3:2。 (2)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 组和染色体变异,因此图中育种过程中,应用了基因重组这一原理的有②③④。 (3)过程⑤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F1 为 DdRr,产生的花粉为 DR、Dr、dR、dr,比例 为 1:1:1:1,故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有 4 种。过程⑥是多倍体育种,除了用秋 水仙素处理,还可进行低温处理,多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优点是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营养物质丰富等。 (4)过程①可用 X 射线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并不一定引起水稻性状的改变,原因 可能是密码子的简并性,对应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变,可能发生隐性突变;可能受环境影响等。 (5)野生水稻是二倍体,通过⑥得到的多倍体植株是四倍体,故根尖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 8 个染色体组。 (6)若发现甲品种的 2 号染色体有三条,其组成如图 II 所示,此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 异。甲 2 号染色体组成为 Ddd,假如甲在减数分裂过程时 3 条 2 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最终 形成具有 1 条和 2 条染色体的配子,配子种类和比例为 D:Dd:dd:d=1:2:1:2,那么以甲 【 为母本与一个正常植株测交,即 Ddd×dd,只考虑图 II 的基因,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 ddd:Ddd:dd=1:1:2:2。 【点睛】本题考查农作物育种的方法和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并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的要点。 32.如图甲表示某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在下列横线上填文字,[ ]中填序号或字母): (1)根据甲图可以判断,该过程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细 胞中。①和②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除了碱基种类不同,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甲中,转录时 DNA 的双链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中。mRNA 是以图甲中的①为模板,以 4 种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依次连接形 成的。能特异性识别 mRNA 上密码子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它所携带 的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合成图甲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a→b”或“b→a”)。 (4)图甲中已知②链中胞嘧啶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0%,②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 碱基中胞嘧啶分别占 18%、17%,则与②链对应的 DNA 双链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___________。 (5)图乙中 C 为模板链翻译产生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密码子见下表) 氨基酸 丙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精氨酸 脯氨酸 密码子 GCA、GCG、 GCC、GCU GAA、GAG AAA、AAG UGG CGA、CGG CGC、CGU CCA、CCG CCC、CCU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甲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相同”或“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肠杆菌 (2). (五碳糖不同)①为脱氧核糖,②为核糖 (3). DNA 复制 (4). 核糖核苷酸 (5). B tRNA(转运 RNA) (6). ③多肽链(蛋白质) (7). b→a (8). 32.5% (9). 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 (10). 不完全相 同 (11).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解析】 【分析】 甲图中①是 DNA 的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②是 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③是翻译形成的 肽链;④是核糖体;乙图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其中 A 是肽链,B 是 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 转运相应的氨基酸,C 为 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D 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详解】(1)根据甲图可知,图示表示边转录边翻译,故该过程可能发生在大肠杆菌的细胞 中。①是 DNA,②是 RNA,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除了碱基种类不同,两者的五碳糖也不同 ,①中含脱氧核糖,②中含核糖。 (2)在图甲中,转录时 DNA 的双链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 DNA 复制过程中。mRNA 是以图甲 中的①为模板,以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依次连接形成的。能特异性识别 mRNA 上密 码子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B 即 tRNA,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是氨基酸,用于合成图甲中的③ 即多肽链。 (3)根据图甲中多肽链的长度可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b→a。 (4)图甲中已知②链中胞嘧啶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0%,则其 DNA 模板链中 G+A 占 50% ,又②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胞嘧啶分别占 18%、17%,则可知②中 C 占 18%,U 占 32% ,可推知 DNA 模板链中 A 占 32%、G 占 18%、C 占 17%、T 占 33%,则与②链对应的 DNA 双链中 腺嘌呤 A 所占的碱基比例为(32%+33%)/2=32.5%。 (5)图乙中 C 的碱基序列为为 UGGGCUAAACCG,根据密码子表可知,模板链翻译产生的多肽链 的氨基酸序列为:色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 (6)由于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是进行选择性表达的,因此相同 DNA 进行过程甲时启用的 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及应用,要求学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能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密码子表答题,识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