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生物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元素中,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是( )‎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S,其中氧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解:A、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组成生物体的核心元素,A正确;‎ B、H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不是核心元素,B错误;‎ C、O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不是核心元素,C错误;‎ D、N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不是核心元素,D错误.‎ 故选A.‎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2.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蛋白质 B. 水 C. 淀粉 D. 糖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为60%到90%,水生生物的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儿身体的含水量远远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植物幼嫩部分比老熟部分含水量更多。‎ ‎【详解】A、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与题意不符,A错误;‎ B、水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正确; ‎ C、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存储能量的有机物,不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错误; ‎ 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不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原因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考查,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是组成蛋白质的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详解】有分析可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A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B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C错误;蛋白质中肽键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D正确。‎ ‎4.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结合产生水,水中的H来自羧基 B. 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 C. 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D. 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症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A错误;‎ B、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B正确;‎ C、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错误;‎ D、哺乳动物的血钙太高会出现肌无力症状,D错误。‎ 故选B。‎ ‎5.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这三种细胞器都有 ( )‎ A. 少量DNA B. 能量转换的功能 C. 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D. 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详解】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DNA,而内质网中没有DNA,A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能进行能量转换,而内质网不能进行能量转换,B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不能运输蛋白质,内质网可以运输蛋白质, C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两层生物膜,内质网具有单层膜,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比较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A. 有无核物质 B. 有无核糖体 C. 有无细胞膜 D. 有无核膜 ‎【答案】D ‎【解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7.可以与动物细胞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掉吞噬泡内物质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溶酶体 C. 高尔基体 D. 内质网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3、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4、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A、线粒体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A错误;‎ B、溶酶体可以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并消化吞噬泡内物质,B正确;‎ C、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C错误;‎ D、内质网能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但不能与细胞膜形成的吞噬泡融合,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器中其他主要器官的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8. 下列生物在结构上与其他三种差别很大,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蓝藻 B. 结核杆菌 C. 水螅 D. 感冒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B错误; C、水螅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 D、感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差别很大,D正确。 故选D。‎ ‎9.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 A. 蛋白质和DNA B. DNA和RNA C. 蛋白质和RNA D. DNA和脂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质是DNA 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是极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被包围在新形成的细胞核里,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详解】由分析可知,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 故选A。‎ ‎10.嫩肉粉可将肌肉组织部分水解,使肉类食品口感松软、嫩而不韧。嫩肉粉中使肉质变嫩的主要成分是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DNA酶 D. 脂肪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详解】肌肉组织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 故选B。‎ ‎11.细胞学说揭示了:‎ 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而来。‎ ‎【详解】A. 细胞学说不涉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 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 C. 细胞学说不能解释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错误;‎ D. ‎ 细胞学说内容不能说明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 高温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D.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催化作用;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酶需要适宜的条件,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详解】A、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错误; B、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B错误; C、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C正确; D、酶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D错误。 故选C。‎ ‎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 A. H2O B. CO‎2 ‎C. 酒精 D. 乳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为兼性厌氧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二氧化碳,B正确。‎ ‎14. 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B. 斐林试剂;砖红色 C. 碘液;蓝色 D. 双缩脲试剂;紫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二者混合会出现紫色反应。 故选D。 ‎ ‎15.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且乙<丙 D. 甲<乙,且乙>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详解】水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水从水浓度高的地方向水浓度低的地方运输,而水的浓度越高,则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越低,所以水运输的方向就是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乙,所以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甲→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浓度;由于水运输的方向是乙→丙,所以丙细胞液浓度>乙细胞液浓度。因此,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 故选A。‎ ‎【点睛】抓住分析关键:水分子渗透作用的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 ‎16. 下列各项不属于蛋白质在人体内生理功能的有( )‎ A. 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 B. 酶的主要成分 C. 组织修复的原料 D. 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蛋白质是细胞结构重要组成成分,蛋白质是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A正确; B、绝大多数的酶属于蛋白质,B正确; C、组织修复需要蛋白质,C正确; D、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结构中,含有色素的是 A. 线粒体和溶酶体 B. 核糖体和中心体 C.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 液泡和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和叶片的颜色有关;液泡里一般含有的色素有花青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这些色素直接体现在花、叶和果实的颜色上,因此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18. 老年人容易骨折,其原因之一是体内缺乏 A. Fe3+ B. Ca2+ C. Mg2+ D. 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钙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详解】老年人由于钙流失增加,体内缺乏钙盐,钙盐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容易发生骨折。 故选B。‎ ‎19.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中只有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 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都只含有C、H、O C. 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均具有重要功能 D. 糖类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同等条件下糖类氧化分解比脂肪释放的能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A、脂质中磷脂和胆固醇都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A错误;‎ B、糖类的元素只含有C、H、O,脂质中的磷脂含有C、H、O、N、P,B错误;‎ C、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维生素D对于钙、磷吸收具有重要功能,性激素参与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糖类中的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 B. 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C. 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D. 原核生物全为异养生物,真核生物有异养生物,也有自养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 B、真菌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C正确; D、原核生物也有自养生物,如蓝藻,D错误。 故选C。 ‎ ‎21.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 H2O B. K+ C. 甘油 D. 无水乙醇 ‎【答案】B ‎【解析】‎ 图示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ATP,可判断是主动运输;选项中K+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其他三项均为自由扩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 ‎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 ‎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 ‎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①正确,②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③错误;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④正确;温度、PH等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有关,⑤错误;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而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中A、B、C三项均错误,D正确。‎ ‎23. 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 A. 脂肪鉴定: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B. 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 质壁分离现象:撕取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 还原糖的鉴定:向试管内注入苹果组织样液→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脂肪鉴定:取材→切片→制片→观察,A正确;‎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错误;‎ C、质壁分离现象:撕取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C正确;‎ D、还原糖的鉴定:向试管内注入苹果组织样液→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D正确.‎ 故选B.‎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中的ATP和还原氢随水的生成而生成 B. 储存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无氧、低温,保持干燥 C. 蓝藻和黑藻合成ATP的场所不同 D. 酵母菌产二氧化碳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线粒体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有ATP的生成,线粒体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还有还原氢的生成,而水的生成是在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A错误; B、储存种子需要的条件是低氧、低温和保持干燥,B错误; C、蓝藻是原核细胞结构,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黑藻是真核细胞结构,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两者合成ATP的场所不同,C正确;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25.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C.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 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如老年斑;‎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如白头发;‎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进入老年后,细胞代谢机能减退,体内脂肪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老年色素。这种色素不能排除体外,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于是沉积在细胞体上,从而形成老年斑,老年斑是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所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老年斑为素材,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老年斑产生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6.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 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 D. 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 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 D、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 故选B。‎ ‎2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它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中。‎ ‎3、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②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沉积;④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⑤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详解】A、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 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要求掌握各个过程的本质和特征。‎ ‎28.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 A. 1和3 B. 2和‎3 ‎C. 2和2 D. 4和6‎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ATP的结构,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简单题。‎ ‎【详解】ATP是三磷酸腺苷,三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之间通过两个磷酸键连接,选B。‎ ‎29.秋季的北京香山,黄栌、红枫、银杏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红或变黄,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 )‎ A. 叶黄素 B. 花青素 C. 叶绿素 D. 胡萝卜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色素的相关知识的考查,根据色素的分布,明确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作答。‎ ‎【详解】树叶的绿色来自叶绿素,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花青素等其它色素。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阻,树叶中的叶绿素减少,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则会表现出来,因此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显著的色素是叶绿素,故选C。‎ ‎30.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 采用快速短跑进行有氧运动 B. 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 C. 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D.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创可贴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本题只需结合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知识即可依次判断。‎ ‎【详解】A、快速短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运动,所以提倡慢跑等健康运动有利于抑制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过多的乳酸,A 错误;‎ C、定期地给花盆中的土壤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B 正确;‎ C、真空包装可隔绝空气,使袋内缺乏氧气,可以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且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C 正确;‎ D、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D 正确。 故选A ‎ ‎31.关于ATPADP+Pi+能量 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C.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D. 所有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ATP水解有能量的释放,ATP的合成有能量的储存,故上述过程存在能量的释放和贮存,A正确;‎ B.ATP和ADP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中,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B正确;‎ C.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C正确;‎ D.生物体内ADP转变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32.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癌细胞不能在体内转移 B.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 ‎【详解】A、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A错误; B、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正确; C、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C正确; D、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33. 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 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 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 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A错误;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最终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正确;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D错误。 故选C。‎ ‎34.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羊和兔为两种生物,故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属于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 ‎【点睛】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其异花授粉的过程为: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在套上纸袋。‎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说明雌蕊已经成熟,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花传粉,A错误;‎ 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其自花传粉,B错误;‎ C.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可以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豌豆的传粉方式的特殊性,明确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 ‎3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共同点是 ( )‎ A. 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详解】A、有丝分裂没由同源染色体的联会,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的过程,B正确;‎ C、有丝分裂结果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相同没有减半,C错误;‎ D、有丝分裂没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3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 )‎ 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是严格闭花授粉的植物 C. 豌豆是多年生植物 D. 将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后分析多对相对性状。‎ ‎【详解】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高茎与矮茎,A正确;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在豌豆花未成熟之前、豌豆花为开放时就已经完成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正确;豌豆是一年生植物,C错误;孟德尔杂交实验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正确。‎ ‎【点睛】正确分析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38.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39.同源染色体是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项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但也要注意如D选项“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还要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 ‎40.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2、84、84 B. 84、42、84‎ C. 84、42、42 D. 42、42、8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某精原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会有21个四分体,由于此时经过了DNA复制,所有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此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为84个,染色单体数等于DNA的数目,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并未随着DNA的增加而增加,染色体数目为依然为42个,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四分体时,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84、42、84个,B正确。‎ 故选B。‎ ‎41.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中,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答案】B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即AaBb×aabb,要计算与其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可以先计算出与两个亲本都相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与AaBb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为1/2×1/2=1/4;与aabb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为1/2×1/2=1/4。‎ 因此,与两个亲代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为1-1/4-1/4=1/2,即50%,B正确。‎ ‎【点睛】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理解不清 用“先分解后组合”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 ‎(1)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 ‎(2)分类剖析 ‎①配子类型问题 a.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b.举例: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Dd ‎↓ ↓ ↓ ↓‎ ‎ 2  × 2  × 1  × 2=8种 ‎②求配子间结合方式的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③基因型问题 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b.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 c.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Aa×aa→1Aa∶1aa      2种基因型 BB×Bb→1BB∶1Bb 2种基因型 Cc×cc→1Cc∶1cc 2种基因型 子代中基因型种类:2×2×2=8种。‎ 子代中AaBBCc所占的概率为1/2×1/2×1/2=1/8。‎ ‎④表现型问题 a.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b.子代某一表现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表现型概率的乘积。‎ c.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Aa×Aa→‎3A__∶1aa     2种表现型 Bb×bb→1Bb∶1bb 2种表现型 Cc×Cc→‎3C__∶1cc 2种表现型 子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 子代中A__B__C__所占的概率为3/4×1/2×3/4=9/32。‎ ‎42.一株基因型为Dd的小麦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Dd可以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都是D:d=1:1,因此Dd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性状分离比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一株基因型为Dd的小麦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即后代有DD、Dd、dd共3种基因型,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识记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离比,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43.下列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存在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 B.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均有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在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既能观察到减数分裂,也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D. 精原细胞自我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存在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现象,依次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均有着丝点的分裂,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既能观察到减数分裂,也能观察到有丝分裂,C正确;‎ D、精原细胞自我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4. 基因型为AaBB的父亲和基因型为Aabb的母亲,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一定不可能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规律,只需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想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基因型AaBB的父亲和基因型Aabb的母亲婚配,可以拆成①Aa×Aa,其后代的基因型有AA、Aa、aa;②BB×bb,其后代的基因型全是Bb。因此其子女基因型是AABb、AaBb、aaBb。故选A。‎ ‎【点睛】‎ 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45.某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并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 BbCc B. bbCc C. Bbcc D. bbcc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并独立遗传”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子代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确定亲本与每一对相对性状有关的基因型,再将它们进行组合。‎ ‎【详解】依题意可知:在子代中,直毛∶卷毛=(3+1)∶(3+1)=1∶1,说明双亲的相关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黑色∶白色=(3+3)∶(1+1)=3∶1‎ ‎,说明双亲的相关基因型均为Cc。综上分析,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Cc和bbCc,因此“个体X”的基因型为bbCc。‎ 故选B。‎ ‎46.人的卷舌(D)和不卷舌(d)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家庭中父亲卷舌,母亲不卷舌,生有一个不能卷舌的女儿,再生一个能卷舌的儿子的概率是( )‎ A. 0 B. 1/‎2 ‎C. 1/4 D. 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决定卷舌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决定不卷舌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卷舌的基因型为DD和Dd,不卷舌的基因型为dd。‎ ‎【详解】解:由于卷舌的基因型为DD和Dd,不卷舌的基因型为dd,家庭中父亲卷舌,母亲不卷舌,生有一个不能卷舌的女儿,所以父亲的基因型为Dd,母亲的基因型为dd。因此,他们再生一个能卷舌的儿子的概率是1/2×1/2=1/4,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7. 下列基因型表示杂合子的是 A. BBDd B. MMNN C. EEff D. hhii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2、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 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A、BBDd的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所以仍属于杂合子,A正确; ‎ B、MMNN的两对基因都纯合,属于纯合子,B错误; C、EEff的两对基因都纯合,属于纯合子,C错误; D、hhii的两对基因都纯合,属于纯合子,D错误。 故选A。‎ ‎48.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表明,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小明想重复孟德尔的实验,他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P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基因的白由组合定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F1‎ YyRr 雄性配子 YR yR Yr yr 雌性配子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Yr YYRr YyRr ‎①‎ ‎②‎ Yr YyRr yyRr ‎③‎ ‎④‎ A. ①、②、③、④都是皱粒 B. ①、②、③、④都是黄色 C. ④的基因型与P2相同 D. ①和③的表现型都是黄色皱粒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纯种黄色圆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P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性状如图,其中①的基因型为YYrr;②的基因型为Yyrr;③的基因型为Yyrr;④的基因型为yyrr。‎ ‎【详解】A、就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而言,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均为rr,都是皱粒,‎ A正确;‎ B、就黄色和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而言,①为YY、②为Yy、③为Yy、④为yy,其中①、②、③都是黄色,④是绿色,B错误;‎ C、④的基因型为yyrr,与P2相同,C正确;‎ D、①的基因型为YYrr,是黄色皱粒;③的基因型为Yyrr,是黄色皱粒,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棋盘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准确判断棋盘中的①、②、③、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49.金鱼藻纯合红花(RR)与白花(rr)杂交,杂合体在强光低温下开红花,而在遮阴高温下开白花,这一事实说明( )‎ A. 性状的表现与基因无关 B. 性状的表现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C. 性状的表现由环境因素决定 D. 基因组成相同,生物体的性状表现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不同。‎ ‎【详解】由题意知,金鱼藻纯合红花(RR)与白花(rr)杂交,杂合子Aa在强光低温下开红花,而在遮阴高温下开白花,这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决定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对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理、获取正确结论的能力。‎ ‎50. 现有一对性状表现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1/4 B. 1/‎6 ‎C. 1/8 D. 1/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方父亲患白化病,男方一定是杂合子,女方有患病的弟弟,女方有1/3是纯合子,2/3是杂合子。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2/3=1/6,故选B。‎ 二、非选择题 ‎51.下图是真核细胞中两种重要细胞器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_,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2)上图结构中能够生成ATP的有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3)A、B两种细胞器在结构上都有____________层膜构成。内部结构都极大的增加了膜面积,有利于___________的附着。‎ ‎(4)A、B两种细胞器都和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转换有关,在能分泌蛋白的细胞中______(A.B)的数量大大增加。‎ ‎【答案】 (1). 线粒体 (2).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 叶绿体 (4). 光合作用的场所 (5). 3、4、7 (6). 双 (7). 酶 (8). 能量 (9). A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 ‎、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分析图示可知,A是线粒体,其中1是线粒体外膜,3是线粒体内膜,4是线粒体基质;B是叶绿体,其中2是叶绿体外膜,5是叶绿体基质,6是叶绿体内膜,7是类囊体薄膜。‎ ‎【详解】(1)A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ATP来源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故图中能够生成ATP的结构有3线粒体内膜、4线粒体基质、7类囊体膜。‎ ‎(3)A是线粒体,B是叶绿体,它们都有双层膜构成;内部结构都极大的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4)A是线粒体,B是叶绿体,它们都和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在能分泌蛋白的细胞中A线粒体的数量大大增加。‎ ‎【点睛】本题通过对最重要的两种细胞器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可以画图比较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同点。‎ ‎52.草莓是北京春末夏初的时令水果,草莓汁酸甜适口,深受大众喜爱加工草莓汁时,草莓中的果胶易导致果汁浑浊,影响品质。为探究不同条件对草莓汁澄清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果胶酶用量 ‎ pH 温度(℃)‎ 草莓汁透光率(%)‎ ‎1‎ ‎0.025‎ ‎2.5‎ ‎35‎ ‎24.55‎ ‎2‎ ‎0.035‎ ‎4.5‎ ‎35‎ ‎96.47‎ ‎3‎ ‎0.035‎ ‎2.5‎ ‎45‎ ‎22.70‎ ‎4‎ ‎0.045‎ ‎3.5‎ ‎35‎ ‎96.47‎ ‎5‎ ‎0.045‎ ‎2.5‎ ‎55‎ ‎13.12‎ 请回答问题:‎ ‎(1)草莓细胞中,纤维素和果胶是___________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果胶酶通过_________作用促进果胶的水解反应,使草莓汁澄清。‎ ‎(2)生产过程中,既可获得澄清度高的草莓汁,又可减少酶用量、降低成本的条件组合是第__________组。‎ ‎(3)果胶酶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草莓汁中,饮用后________(会、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壁 (2). 催化 (3). 2 (4). 不会(或会) (5). 果胶酶可被人体消化吸收(或果胶酶可能会引起个别人产生不良反应)‎ ‎【解析】‎ ‎【分析】‎ 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果胶物质是细胞壁的基质多糖。果胶包括两种酸性多糖(聚半乳糖醛酸、聚鼠李半乳糖醛酸)和三种中性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果胶酶本质上是聚半乳糖醛酸水解酶,果胶酶水解果胶主要生成β﹣半乳糖醛酸,可用次碘酸钠法进行半乳醛酸的定量,从而测定果胶酶活力。‎ ‎【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果胶酶通过催化作用促进果胶的水解反应,使草莓汁澄清。‎ ‎(2)分析表格可知,草莓汁透光率越高,果胶分解的越充分,表格中组别2和组别4草莓汁的澄清度最高,而组别2的酶用量少,可以降低成本。‎ ‎(3)果胶酶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草莓汁中,由于果胶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人体食用后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被吸收,因此饮用后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或者可以认为果胶酶可能会引起个别人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饮用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点睛】本题考查了果胶酶活性的测定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能够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最佳条件组合,在解答主观题时,只要原因合理即可。‎ ‎53.为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可在粮食作物小麦田套种花生,实现粮油双丰收。研究人员为探究阴蔽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的光合速率变化,为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光照强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阶段,导致ATP和______ 产生量改变,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A组为__________组。由图可知,生活在用遮阴网遮光________ 的阴蔽环境中的花生净光合速率与自然光照下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 ‎(3)将阴蔽环境下的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之后的前5天,净光合速率呈_________趋势。可见,强光对适应阴蔽环境的花生光合作用起 __________作用。随植株对强光的适应,B组和C组分别于解除遮阴后的第__________天恢复到对照水平。‎ ‎【答案】 (1). 光 (2). [H](氢,还原剂氢) (3). 空白对照(对照) (4). 50% (5). 下降 (6). 抑制 (7). 10(或11或12)和20‎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验数据分析形式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遮光程度,因变量为光合作用速率。据图分析,①阴蔽环境下的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之后的前5天,光合作用速率呈下降趋势。②遮阴50%的B组在解除遮阴后的1-10天,光合作用速率较接近不遮光处理的A组;解除遮阴后的第10天开始,其光合作用速率与不遮光处理的对照组基本相同。③遮阴80%的C组在1-20天,光合作用速率与不遮光处理的A组相差较大;在解除遮阴后20天开始,其光合作用速率与不遮光处理的对照组基本相同。‎ ‎【详解】(1)光反应需要光才能进行,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方面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另一方面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 ‎(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遮光程度,因变量为光合作用速率;A组处于自然环境不遮光,为对照组。由分析可知,遮阴50%的B组在解除遮阴后的1-10‎ 天,光合作用速率较接近不遮光处理的A组;解除遮阴后的第10天开始,其光合作用速率与不遮光处理的对照组基本相同。故生活在用遮阴网遮光50%的阴蔽环境中的花生净光合速率与自然光照下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 ‎(3)由图可知,将阴蔽环境下的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之后的前5天,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自然光照相对于阴蔽环境下光照强度较强,可见,强光对适应阴蔽环境的花生光合作用起抑制作用。由分析可知,遮阴50%的B组在解除遮阴后10天,其光合作用速率与不遮光处理的对照组基本相同;遮阴80%的C组在解除遮阴后20天,其光合作用速率与不遮光处理的对照组基本相同。即随植株对强光的适应,B组和C组分别于解除遮阴后的第10,20天恢复到对照水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处理分析数据。‎ ‎54.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研究。请回答问题:‎ ‎(1)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性。此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_________。‎ ‎(2)为探索航天搭载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显微观察。‎ ‎①制作茎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_________、漂洗、染色和制片等步骤。‎ ‎②观察时拍摄的两幅显微照片如图。照片a和b中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和后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_________分开,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 ‎③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_________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该结构异常导致的。‎ ‎(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_________。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变异类型,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当的方法。‎ ‎【答案】 (1). 全能 (2). 分化 (3). 解离 (4). 中 (5). 姐妹染色单体 (6). 纺锤丝 (7). 凋亡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1)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利用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完整的植株,此过程的发生依赖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来实现。‎ ‎(2)①制作茎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步骤。‎ ‎②观察时拍摄的两幅显微照片如图。照片a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而b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后期,此时细胞中的行为变化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 ‎③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而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故可推测该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该结构异常导致的。‎ ‎(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由于该现象是自动死亡,又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什么的过程,所以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凋亡。‎ ‎【点睛】熟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辨别图中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55.已知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基因分别用Y和y表示,种子的圆形对皱形为显性,决定基因分别用R和r表示。选用部分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为闭花受粉的植物,进行杂交时,需要先在___________期除去母本的___________,待花成熟后再进行___________。‎ ‎(2)用纯种黄色皱粒和纯种绿色圆粒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为黄色圆粒,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表现型)占F2总数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 F2中杂合的黄色圆粒个体占其全部黄色圆粒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F1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获得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的后代,其数量比接近1:1:1:1;该杂交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 ‎【答案】 (1). 花蕾 (2). 雄蕊 (3). 人工授粉 (4). 5/8 (5). 8/9 (6). 绿色皱粒 (7). 测交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1)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由于豌豆为闭花受粉的植物,进行杂交时,需要先在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然受套上纸袋,避免其他划分的干扰,待花成熟后再进行人工授粉。 (2)用纯种黄色皱粒和纯种绿色圆粒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设黄色基因为Y,圆粒基因为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子一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其中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占子二代总数的数量比为5/8,,F2中杂合的黄色圆粒个体占其全部黄色圆粒个体的比例为8/9。‎ ‎(3)子一代YyRr与一个体杂交,后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的后代,其数量比接近1:1:1:1,说明该个体为yyrr,表现型为绿色皱粒,该杂交方式为测交。‎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相关的计算,人工杂交实验的操作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6.燕麦颖片颜色由B、b和Y、y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遵守自由组合定律)。B和Y基因分别控制前体物质转变为黑色色素和黄色色素。黑色色素存在时,能够遮盖黄色,使燕麦颖片表现为黑色,如图1,将黑颖(B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1均表现为黑颖,如图2。请回答问题:‎ ‎(1)F1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F1自交获得F2,F2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F2‎ 黑颖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3)将F1与白额燕麦杂交,后代中黄颖燕麦所占比例为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 ‎【答案】 (1). BbYy (2). 3 (3). 黑颖:黄颖:白颖=12:3:1 (4). 1/6 (5). 1/4 (6). bbYy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B_Y_和B_yy的个体均表现为黑颖,bbY_的个体均表现为黄颖,bbyy的个体均表现为白颖。再根据亲子代表现型,结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作答。‎ ‎【详解】(1)将黑颖(BBYY)和白颖(bbyy)燕麦杂交,F1均表现为黑颖,其基因型为BbYy。‎ ‎(2)F1黑颖(BbYy)自交获得F2,由于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黑颖,没有B只有Y是表达黄颖,所以F2代共有3种表现型:12黑颖(9B_Y_+3B_yy):3黄颖(bbY_):1白颖(bbyy),黑颖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2/12=1/6。‎ ‎(3)将F1黑颖(BbYy)与白颖(bbyy)燕麦杂交,后代中黄颖燕麦(bbY_)所占比例为1/2×1/2=1/4,其基因型是bbYy。‎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以及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的能力。‎ ‎57.下面是某雄性哺乳动物某器官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问题:‎ ‎(1)根据题干和图像,推测该器官为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B和D中分别含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_______(填字母)。‎ ‎(2)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其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____个DNA分子。‎ ‎(3)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细胞图像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睾丸 (2). A、D、E、F (3). 0、2 (4). F (5). 次级精母细胞 ‎ ‎(6). 4 (7). 1 (8). B、C、D、E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要求学生会区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以及会判断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名称。‎ ‎(1)根据题干和图像,该器官内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则该器官为睾丸。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D、E、F。B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A图为有丝分裂后期,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F图为有丝分裂中期。‎ ‎(2)C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有4条染色体,此时期每条染色体中有1个DNA分子。‎ ‎(3)B、C、D、E属于减数分裂图像。‎ ‎【点睛】学生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混淆不清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比较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