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纤瘦的人,体内含量最少的脂质是 A. 磷脂 B. 胆固醇 C. 性激素 D. 脂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激素是脂质,激素是微量的,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脂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关于此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状况下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只发生在a段 B. 从a段到b段是一次完整的细胞周期 C. b段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D. a、b段染色体均出现过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解答关键是通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判断不同区段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中a、b分别表示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时间区段即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正确; B、从a段的起点开始,到b段的终点为止,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的,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错误; C、因为a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b段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正确; D、a减数第一次分裂、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均出现过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正确。 故选B。 【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 有丝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DNA 2N-4N 4N 4N 4N 2N 注: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是逐渐的。 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B.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C. DNA与磷脂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D. 不同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相同的,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数量和功能也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A项错误;分泌蛋白先经过内质网,再经过高尔基体,最后分泌到细胞外,B项错误;DNA与磷脂分子均含有C、H、O、N、P五种元素,C项正确;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数量和功能不同,D项错误。 4.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 pH=c时,e点为0 C. 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D. 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 【答案】C 【解析】 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A错误;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B错误;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C正确; D、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 【考点定位】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注意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5. “春天到了,公园里空气新鲜、草色清脆、绿柳垂帘,树枝上黄鹂欢唱,碧空中燕子起舞,粉红的桃花林(一个品种的桃树)灿烂如云”,根据此段文字,分别符合生态系统、种群、个体、器官的描述是 A. 整个公园、一片桃花林、一只黄鹂、一株绿柳 B. 整个公园、一片桃花林、一只燕子、一朵桃花 C. 整个公园、所有青草、一只黄鹂、一朵桃花 D. 整个公园、所有桃树、一只燕子、一朵桃花 【答案】D 【解析】 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此段文字中,整个公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公园中的所有桃树构成一个种群,一只燕子是一个个体,一朵桃花属于植物的一个器官,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易错知识归纳: 1.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比细胞小的病毒及分子、原子等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单细胞生物既属于个体层次又属于细胞层次; 4.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5.介于相邻两结构层次之间的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如某森林中的所有鸟不是同一种生物,属于多个不同的种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6.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变小 B.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但mRNA 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 C.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细胞核中的DNA不存在解旋的现象 D. 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增强 【答案】B 【解析】 在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不断变大,A错误;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由于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导致mRNA的种类和数量会改变,B正确;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但是基因在转录时DNA会发生解旋,C错误;细胞生长过程中体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减弱,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 【名师点睛】衰老细胞的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7.人体细胞中,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与甲硫氨酸的密码子都是AUG,但胰岛素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加工修饰的结果。下列关于胰岛素基因转录翻译及多肽链加工修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为模板的物质既有DNA也有RNA B. 这些过程中既有肽键形成也有肽键水解 C. 加工修饰的场所既有内质网也有高尔基体 D. 催化过程既要DNA聚合酶也要RNA聚合酶 【答案】D 【解析】 作为模板的物质先再DNA上,然后转录到RNA上,翻译就是以RNA为模板,A正确。合成胰岛素的过程有肽键的合成,但第一个氨基酸不是甲硫氨酸说明该氨基酸被水解掉,此时肽键水解,B正确。初步加工是在内质网,深加工是在高尔基体,C正确。催化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不需要DNA聚合酶,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D错误。 8. 以下育种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空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 B.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与细胞的全能性表达有关 D.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新基因 【答案】C 【解析】 太空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A错误;三倍体植物可由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受精卵发育而来,B错误;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以与细胞的全能性表达有关,C正确;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基因,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其他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方法简单, 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子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9.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 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 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 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C 【解析】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之间是同一个物种,而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A错误。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对细菌的选择,而不是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点会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10.科学家用一个黑颖亲本和一个白颖亲本的燕麦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得F2,统计F2表现型及数量为:黑颖:白颖:灰颖=12:1:3。为解释F2的性状分离比,以下假说中最合理的是( ) A. F1自交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 F1自交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F1自交得F2,统计F2表现型及数量为:黑颖:白颖:灰颖=12:1:3。其中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由此可以推断,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个体是双杂合子,即AaBb。 【详解】A、B:F2表现型及数量为:黑颖:白颖:灰颖=12:1:3,说明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错误; C、D:根据F2表现型及数量为:黑颖:白颖:灰颖=12:1:3,类似于9:3:3:1的比例,说明aaB_、A_bb中有一种单显性的个体表现出黑色,另一种为灰色,但具体是哪一种不能说明,故C最与题意相符,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 11.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本尼迪特试剂进行鉴定 B.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 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淀粉不被分解时与碘液反应呈蓝色,部分分解也成蓝色,不能鉴别,A错。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在滤纸条由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即其溶解度由大到小,B正确。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进行调查统计,C错。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后加B液,D错。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12.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脑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故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C正确;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如图表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是从哪一天开始的( ) A. 第4天 B. 第8天 C. 第17天 D. 第24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血液中某种抗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可知:本次免疫分为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在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 【详解】由图分析可得,0-17天属于初次免疫,17天以后属于再次免疫,在初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在再次免疫中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因此记忆细胞在第17天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开始再次免疫,大量产生抗体。 故选C。 【点睛】考查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 14.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B. 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 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 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答案】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在S1~S4时,不产生兴奋,而S5之后出现兴奋,此时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说明刺激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故A正确;S5~S8期间,虽然刺激强度在增加,但兴奋不变,故B错误;在S1~S4期间,离子进出达到平衡,不改变膜电位,故C错误;在S 5-S8时期,细胞膜产生了动作电位,其局部电位是内正外负,故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15.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B. 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 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 D. 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有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有可能是垂体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血糖调节、兴奋传导、抗原-抗体结合、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相关知识。 【详解】A、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功能。当人体血糖含量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进而使血糖达到正常水平;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但不可能是肌肉细胞,因为肌糖原不能被直接分解为血糖,错误; B、兴奋传到突触部位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错误; C、抗原可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从而消除抗原。免疫过程中抗原分子可以与记忆B细胞结合但并不与浆细胞结合,错误; D、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然后该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有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有可能是垂体细胞,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混淆点为C选项,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记忆。 16. 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 A. 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 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大量积累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C. 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D. 向湖泊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湖中鱼类的死亡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负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鱼类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 17.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D. 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A正确;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合成,B正确;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反,C错误;由曲线可以看出,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可促进乙烯的合成,高浓度的乙烯可以降低脱落率,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18.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B. 使形态和生理状态一致的葡萄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C. 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征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D. 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答案】A 【解析】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使植株增高,A项正确;由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生长素有一个最适浓度,在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时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侧芽受到抑制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19.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1.5m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某玉米品种种群密度、茎直径、倒伏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玉米倒伏后的状况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理密植可有效地降低玉米在大风雨天气中的倒伏率 B. 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竖直向上生长,其主要原因是受单侧光照射 C. 根据图1、图2可以推知,种群密度越大,玉米的倒伏率越高 D. 与图3中倒伏玉米茎竖直向上生长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1可知玉米的种群密度越大,茎的直径越小,由图2可知茎的直径越小,倒伏率越高。 【详解】A、由图可知:玉米的种群密度越大,茎的直径越小,倒伏率越高,所以合理密植可有效地降低玉米在大风雨天气的倒伏率,正确; B、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竖直向上生长,其主要外界因素是重力,受到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近地侧的生长速度就比远地侧快,所以倒伏玉米茎竖直向上生长,错误。 C、根据图1、图2可以推知,种群密度越大,茎直径越小,玉米的倒伏率越高,正确; D、与图3中倒伏玉米茎竖直向上生长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因重力作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生长素多,生长速度快,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识图能力。 20.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 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 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 该地能恢复到第四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答案】C 【解析】 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B正确;人类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才逐步得以恢复,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课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该地群落演替的过程为:草丛→针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绿阔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数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据此答题. 21.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M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下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K值为750个,M值为25个 B. 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C. 当种群数量小于M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M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D. 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增长数量为100-600,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增长数量大于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其中种群增长数量为6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为0,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数量下降,所以600为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即K值,当种群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所以100是种群数量的最小值,即M值,A错误;种群增长数量小于100时,种群瞬时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当种群数量大于600时,种群增长量下降,种群数量下降,B错误;当种群数量小于M(100)时种群的增长量小于0,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当种群数量为75时,数量小于100,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数量为0,当种群数量为300时,种群数量增加到K值达到最大,最终数量为600,当种种群数量为800时,种群数量下降到600,维持恒定,D正确。 【点睛】本题关键要把握两个关键点:就是种群瞬时增长率为0时对应的最低种群增长量(100)和最高种群增长量(600),即前一个是M值,后一个是K值。 22.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种群数(种/m3)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1983 2490 A.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很强,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B. 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负相关 C. 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D. 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种群数和个体总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详解】A、土壤中小动物活动能力虽然较强,但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错误; B、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负相关,正确;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干扰,正确; D、离污染河流越远,污染物越少,动物种群数越大,正确。 故选A。 【点睛】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所处周围环境之间构成的系统,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环境中空气、水分、无机盐、温度等条件与生物群落之间相互影响。 23.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 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 C. 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的影响 D. 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数量上升,b随着上升,a数量下降,反之,则下降,但b数量慢于a,而且a数量较多,故a为被捕食者,A正确,B错。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从而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各种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时都会出现种内斗争,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4.下列有关种群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四大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 C.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上下波动 D.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A、四大家鱼分布在不同的水层,这种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正确; B、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但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都是形成森林,错误; C、通常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于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增长曲线呈现“S”型,K值为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此时,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值左右上下波动,正确; D、根据各年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和衰老型,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某一地区的人口未来动态,正确。 故选B。 【点睛】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25.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调查发现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患病的可能性为( )。 A. 1/24 B. 3/16 C. 25/32 D. 7/3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再解题。 【详解】由图可知,Ⅱ1和Ⅱ2不患甲病,而他们的女儿Ⅲ1患甲病,则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和患甲病用A-a表示;I3和I4不患乙病,而他们的儿子Ⅱ5患乙病,且I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由此判断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和患乙病用B-b表示。则Ⅲ2的基因型是2/3AaXBY,Ⅱ4的基因型是1/4XBXb,Ⅲ3的基因型是1/4AaXBXb,其后代(U)患病的可能性为:先考虑甲病:Ⅲ2的基因型是2/3Aa,Ⅲ3的基因型是Aa,后代患甲病为2/3×1/4=1/6,后代不患甲病为1-1/6=5/6;再考虑乙病:Ⅲ2的基因型是XBY,Ⅲ3的基因型是1/4XBXb,后代患乙病为1/4×1/4=1/16,后代不患甲病为1-1/16=15/16,则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1-5/6×15/16=7/32。 故选D。 【点睛】正确阅读家族系谱图,根据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判断遗传病的类型;根据已知个体的表现型,推断其他个体的基因型,运用伴性遗传和遗传规律进行个体发病概率的计算。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 二.非选择题 26.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在温度为30℃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试回答: (1)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_______。 (2)图甲中,为了改变光照强度有两种措施,具体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是_______。 (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____(填“<”、“=”或“>”)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可释放___单位的氧气。 (5)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则乙图中c对应的柱状体向_______(左或右)平移。 【答案】 (1). 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2). 移动灯泡,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3). 相同距离用不同功率的灯泡照射 (4). ATP [H]) (5). < (6). 0 (7). 左 【解析】 【分析】 图甲装置中,灯泡作为光源,一般可通过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改变光照强度;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吸收灯光的热量,为了排除光照对试管内温度的影响的影响,来保持单一变量;而试管中的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为光合作用不断提供二氧化碳。 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产生O2量为6单位,由a点对应的状态分析可以知道,细胞呼吸需要的O2量也为6单位,则可释放0单位的氧气。 【详解】(1)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吸收灯光照射的热量,排除光照引起的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2)图甲中,可通过a.移动灯泡,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b.相同距离用不同功率的灯泡照射来改变光照强度。 (3)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能够为暗反应所用的物质是ATP和[H]。 (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产生O2量为6单位,由a点对应的状态分析可以知道,细胞呼吸需要的O2 量也为6单位,则可释放0单位的氧气。 (5)根据题干可以知道,当温度调节到25℃,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减弱,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增强,呼吸作用减弱,因此光补偿点时需要的光照强度将减弱;而乙图中c表示光补偿点时的光照强度,因此c点将左移。 【点睛】该题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考生应做到根据CO2或O2的数量关系推断光合和呼吸作用速率。 27.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如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_____。 (2)螺壳的旋转方向表现为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 螺壳的旋转方向表现为右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 (3)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F1的性状,若子代表现情况是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纯合子,若子代表现情况是________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杂合子。 【答案】 (1). 符合 (2). Dd或dd (3). DD或Dd或dd (4). 全部为左旋 (5). 全部为右旋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母本的基因型来决定子代的表现型,所以要求哪一个个体的表现性,要看他母本的基因型。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自交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说明“母性效应”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故表现为螺壳左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或Dd;螺壳表现为右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或Dd,则表现为螺壳右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Dd或dd。 (3)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或dd,故可以用任意右旋螺作父本与该螺杂交,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左旋,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右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变式。 28.稳态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图甲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___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图甲中②的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 (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量。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_______细胞受损容易引发糖尿病,检测尿糖可用_________试剂。 (4)图乙中靶细胞若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最可能是________,甲状腺细胞接受该信号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 (5)当图乙中细胞3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产生兴奋;兴奋由细胞3通过_______传递到细胞5,结果使细胞5兴奋或抑制。 【答案】 (1).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 b (3).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 (4). 胰岛B (5). 斐林 (6). 促甲状腺激素 (7). 糖蛋白 (8). 正电位→负电位 (9). 突触(或神经递质)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a是胰高血糖素,b是肾上腺素,c是胰岛素,促进产热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转化为非糖物质;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表面受体蛋白;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 【详解】(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神经-体液-免疫,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防卫、监控和清除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在寒冷环境中, 图甲中②是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 (3)胰岛A细胞、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引发糖尿病,而尿中葡萄糖过多,导致渗透压升高,妨碍了原尿的重吸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尿糖。 (4)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接受信号的物质基础是糖蛋白。 (5)静息电位时外正内负,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时,变为外负内正,刺激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点睛】考查了人体中稳态的调节比如:血糖平衡、温度调节等相关知识。 29.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下图结果。 (1)果实的硬度与植物细胞膜外的____________(结构)有关,其主要成分中含有的一种多糖的单体(结构单元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知,ABA处理能够使细胞中纤维素酶和________的活性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果实的硬度下降。 (3)由图可知,此项研究的因变量中,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成正相关,经ABA处理后可使两者的峰值___________(填“提前”或“推后”)出现。 (4)由图可知百丽桃进行长距离运输时,可在运输前用__________处理,从而延长保鲜时间。 【答案】 (1). 细胞壁 (2). 葡萄糖 (3). 果胶酶 (4). 升高 (5). 乙烯释放量 (6). 细胞呼吸速率 (7). 提前 (8). ABAI 【解析】 【分析】 图甲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果实的硬度逐渐降低;图乙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乙烯的释放量先增大后减小;图丙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细胞呼吸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详解】(1)果实的硬度与植物细胞膜外的细胞壁有关。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从图甲中可以看出,ABA处理组果实的硬度降低最快,说明ABA能使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升高,使细胞壁快速被分解,从而使果实硬度下降。 (3)此实验的因变量为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其中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的曲线较一致。经ABA处理后,两者的峰值提前出现。 (4)若要长距离运输百丽桃,需使其晚熟且果实硬度保持时间较长,所以可在运输中用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 【点睛】植物激素的作用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30.为进行牛胚胎移植,可通过下列途径获得优良胚胎,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途径①中,为一次性获得数目较多的胚胎,可用激素对供体母牛做______处理。在 自然条件下,受精是在雌性的____内完成的;若进行体外受精,应使用培养到____的卵母细胞。 (2)在途径②中,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动 物细胞培养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________现象而使细胞停止分裂,需用胰蛋 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 (3)在途径③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并且在其内_______的过程称为转化。 (4)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欲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后代,可 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____进行胚胎分割。 【答案】 (1). 超数排卵 (2). 输卵管 (3).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4). 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5). 接触抑制 (6). 维持稳定和表达 (7). 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8). 桑椹胚或囊胚 【解析】 (1)为了一次性获得数目较多的胚胎,可用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在自然条件下,受精是在雌性的输卵管内完成的;若进行体外受精,应使用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 (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即核内的遗传物质一般没有发生改变;动物细胞培养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而使细胞停止分裂,需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并且在其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4)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进行胚胎分割的早期胚胎可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 【点睛】本题是对胚胎工程和核移植技术以及基因工程中相关知识的考查,关键要回忆期相关基础知识,才能逐一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