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生物上期中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生物上期中试题(1) 高二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可由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造成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必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通过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而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3、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右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不同基因的缺失,虚线表示缺失的基因。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A、基因a B、基因b C、基因c D、基因d 4、一对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 A、一个四分体的任意两条单体 B、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一个双链DNA分子上的两条单链 - 14 - / 14 D、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5、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导入棉花,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Bt基因抗虫的植株自交,后代含抗虫基因的个体的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乙、甲、丙 6、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7、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AA(占60%)和Aa(占4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个体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子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后代总数的 A、16/25 B、2/3 C、3/5 D、2/5 8、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则a、b分别代表Na+和K+ B. 若是肌肉细胞的细胞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 、CO2 C. 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将会增多 D.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9、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反射时兴奋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 14 - / 14 D.③受损伤时,⑤不能发生反应,但大脑皮层可能产生感觉 10、右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 生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 作电位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1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 →③ →④ → ⑤ B. ② → ① → ④ → ③ → ⑤ C. ① →② → ④ D. ② → ① → ④ ③→ ⑤ ③ → ⑤ 12、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素是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激素发挥作用后失去活性 C.小肠黏膜可以分泌激素 D.进食后或饥饿时胰静脉中只含有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13、人体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着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弱酸与相应的强碱盐组成的缓冲物质,维持着pH 相对稳定 B.人体肝脏、肾脏的病变会直接影响到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甲亢病人因代谢过于旺盛,其产热量往往高于散热量 - 14 - / 14 D.水、盐代谢的平衡使细胞生活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体液传送 产生 14、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分泌细胞 分泌物 靶细胞 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以是分泌细胞 B.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传送至靶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靶细胞可以表示垂体细胞 D.激素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5、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破伤风 C.过敏性鼻炎 D.苯丙酮尿症 16、 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可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使水稻患恶苗病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 B. 赤霉素能明显促进水稻营养器官的生长 C. 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D. 上述实验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1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摄取和处理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B.注射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二道防线 C.病人注射头孢霉素治疗疾病不属于免疫,因为免疫是人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D.人体产生抗体时,浆细胞的内质网膜面积会减小 - 14 - / 14 18、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切段内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的伸长作用。以下观点符合上述例子的是 ( ) A.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和乙烯在植物的生长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19、植物的下列现象中,与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相同的是 A.茎的向光性 B.无籽番茄果实的发育 C.根的向重力性 D.扦插的枝条生根 2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B、用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与卵细胞受精,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 21、果蝇产生眼色素B和D的代谢反应如下: 酶X 酶Y 底物A 色素B; 底物C 色素D 野生型果蝇有B和D两种色素,为红褐色眼,缺色素B的果蝇为鲜红眼,缺色素D的果蝇为褐眼,缺色素B和D的果蝇为白眼。研究发现,控制色素B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色素D的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一白眼雌果蝇与一表现型为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获得一定数量的雌雄子代,该过程中未发生可遗传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雄果蝇都是白眼 B、子代雌果蝇都是野生型红褐眼 C、子代中的雄果蝇不可能是野生型红褐眼 D、若野生型雄果蝇发生一个显性基因的隐性突变可能变成白眼 - 14 - / 14 22、DNA片段,经2次复制后得到四个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第一次复制前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其余正常 B、可能是第一次复制时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配对错误,其余正常 C、可能是第二次复制时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配对错误,其余正常 D、两次复制都正常 23、若某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序列的中部发生了1个碱基对的替换,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合成的多肽链变长 B、替换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不发生变化 C、合成的多肽链没有发生变化 D、合成的蛋白质改变了一个氨基酸 24、下图是一对夫妇和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 — — Ⅱ — — Ⅲ — — — Ⅳ — — Ⅴ — — A、基因I和基因II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基因IV与基因II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D、基因V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无 中度 高度 25、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 14 - / 14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26、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如果对右图分别施加有机磷农药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施加有机磷农药,在a点给予刺激,b处释放乙酰胆碱 B.施加有机磷农药,在a点给予刺激,c处保持静息电位 C.施加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处能释放乙酰胆碱 D.施加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处产生动作电位 27、一女童由于车祸损伤了脑垂体,这将对它所控制的所有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据此推测对该女孩的生命活动影响最小的是 A.代谢速率 B.血糖平衡 C.生长 D.水平衡调节 28、a、c与所在神经纤维上电极的距离相等,且小于b与电极的距离。电极连在膜外,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规定为:若电流从左侧接线柱进入,则指针向右侧偏转。分别在不同部位给予相同强度的适宜刺激,可得到的结果是 A.单独刺激a点,电流表指针先偏右,后偏左 B.单独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C.同时刺激a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 D.同时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29、细胞通讯是细胞间交流信息,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生理活动。下图甲示两种细胞通讯方式,乙为甲图中括号部位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图中靶细胞1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2一定是肝细胞 B.图中结构1的末鞘与靶细胞1合称为效应器 C.图中②结构与⑤的形成有关,⑤所在的位置是内环境 D.图中靶细胞1对靶细胞2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为体液调节 - 14 - / 14 30、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 t1时间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t1—t2时间内,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体温调节的结果是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31、某成年人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表示有,“-”表示没有)。此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此人体内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此人体内的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他的 C.此人可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痊愈了 D.此人体内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他的免疫功能 32、下列各选项是对物质运输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水通过细胞膜进入根毛细胞不消耗能量 B.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与光照有关 C.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过程,与核糖体和线粒体有关 D.吲哚乙酸是大分子物质,细胞只能通过胞吞的方式吸收 33、下列关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叙述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人体内环境指细胞内液,其中的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②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攻击靶细胞 ③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可见胰岛素能直接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 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所以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中随时发生着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 14 - / 14 A.只有一项正确 B.有两项正确 C.有三项正确 D.全部不正确 34、 图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A、受体、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载体、抗体、酶 D、维生素、载体、抗体 35、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小便中含有尿素,可给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根 B、小便中含有人体产生的生长激素,能促进植物生根 C、小便中含有生长素,是人体通过食物获得,以生长素的形式由肾排出 D、“凡十余次”说明该物质越多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好 二、填空题 36(16分)××区巴马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研究发现该县百岁老人血液中硒含量高出正常人3~6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糖尿病患者具有三多一少的病症,即“吃多、尿多、喝多、消瘦”,其尿多的原因是 。研究表明,硒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某些糖尿病患者通过补硒,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为验证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组用模型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组 别 A组 B组 C组 饲喂的饲料 适量含硒的鼠粮 ? - 14 - / 14 等量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 用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处理小鼠两周,测得体内抗体含量 +++++ + +++ 注“+”越多表示抗体含量越高 据表分析,B组小鼠应饲喂 ;硒增强了小鼠的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功能,依据是 。 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 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 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7(6分)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豌豆幼苗中合成IAA的主要部位是幼苗的 (2) 实验一: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分别提取P侧和D侧细胞的相关物质.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 生长较快,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 (3)实验二: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IAA(生长素)极性运输 (强于、弱于)非极性运输,并且 侧运输能力较强. - 14 - / 14 (4)实验三:科研人员制备切去P侧或D侧3mm的AB段,将它们的A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插入深度不超过3mm),6h后检测B端14C-IAA含量,得到图3所示数据.由实验数据判断,P侧和D侧对IAA的运输能力 ,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 运输. 38 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由此可知AS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P53蛋白积累量较 。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 (细胞器)来完成的。 (2)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 ,所以它们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 方的UBE3A基因发生 ,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 - 14 - / 14 (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 性。 (4)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现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该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几率是 (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 39(14) 排尿反射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信号传递信息,其中后者的作用机制决定了整个反射弧中的信息单向传递。 (2) 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尿意”。 (3) 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4)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而脊髓胸段损伤的患者却会出现“尿失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 14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二生物答案 B、C、B、C、A D、B、B、D、A C、D、C、B、B C、B、B、C、D C、B、A、D、D A、B、D、A、D C、D、D、C、C 36答案 (每空2分) (1)血糖浓度较高导致渗透压较高,影响了肾脏对水分重吸收,导致尿量上升 摄取、利用、储存 (2) 等量不含硒也不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 ;特异性 ; A组小鼠体内的抗体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 淋巴因子 ;浆细胞 ;繁殖 37答案 (每空1分) (1)幼叶(顶端) (2)伸长 (3) 强于 P (4)不同 横向(或“侧向”) 38答案 (每空2分) (1)多(高) ;溶酶体 (2)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答“(基因)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 母 ;碱基(对)的替换 (3)组织特异(或答:“组织选择”,“细胞特异”,“细胞选择”) (4)1/3 39答案 (每空2分) (1)电信号 ;化学信号 (2)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 大脑皮层 - 14 - / 14 (3)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4)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 - 14 - /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