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0届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合肥一六八中学 2020 届高三最后一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B. 钠离子可通过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参与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C. 黑藻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其中心体有关 D. 神经细胞将氨基酸运出细胞时,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其细胞中不含基因,因此该细胞不会 再发生基因表达,A 错误; B、钠离子是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因此钠离子可通过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参与 渗透压平衡的调节,B 正确; C、黑藻属于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因此,其有丝分裂过程与其中心体无关,C 错误; D、神经细胞将氨基酸运出细胞时,未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为有些氨基酸可以作为神 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一般为胞吐方式,不需要载体,D 错误。 故选 B。 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的生成 B. 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 - 2 -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是否产生 CO2 予以确定 D. 盐酸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原理不 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 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 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 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 2.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的原理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 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人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 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详解】A、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不可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的生成,因为斐林试剂使用 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加热过程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A 错误; B、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为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反之,越慢,B 错误;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 能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呼吸方式,C 错误 D、盐酸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中的 作用是不同的,前者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 DNA 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 而在后者中是解离,从而达到组织细胞彼此分离的目的,D 正确。 故选 D。 3. 已知玉米子粒的有色对无色是显性。现对某有色子粒植株 X 进行测交,后代中有色子粒: 无色子粒=1: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粒颜色的遗传不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测交后代中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 X 相同 - 3 - C. 植株 X 自交,后代中有色子粒:无色子粒=3:1 D. 有色子粒中的色素可能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比为 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 1:3 的比例是 1:1:1:1 转化而来,因此植株 X 是双杂合。设相关性状由 A、a 和 B、b 两对 基因控制,因此,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为 A_B_,其余都为无色籽粒.所以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三种,分别为 Aabb、aaBb 和 aabb。 【详解】A、由分析可知,玉米的有、无色籽粒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 正确; B、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 X 相同,都是 AaBb,B 正确; C、由分析可知,植株 X 的基因型为 AaBb,植株 X 自交,则后代中有色子粒:无色子粒=9:7, C 错误; D、有色子粒中的色素可能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很有可能是相关基因指导了相关酶的合 成,进而催化了色素的合成,D 正确。 故选 C。 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B. 形成层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携带 A 和 a 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C. 在外界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 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 物种形成。 【详解】A、人体内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基因突变可以遗 - 4 - 传给下一代,A 正确; B、形成层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携带 A 和 a 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B 错误; C、在外界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C 错误; D、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发生基因突变,不能 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 错误; 故选 A。 5.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胚芽鞘上端一侧 放置不含 IAA 的琼脂块,实验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 14C-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 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 IAA。将两组胚芽鞘置于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对照组胚 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组胚芽鞘出现弯曲生长(且 a'已无放射性),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对照组琼脂块 a 含有 14C-IAA,但 d 中仍检测不到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去尖端的胚芽鞘倒 置了 B. 一段时间后,若 d'的放射性始终小于 a’初始的放射性,可能是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C. 该实验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D. 实验组中 b'侧细胞能运输 IAA,而 c’侧细胞不能运输 I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当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零时,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故起点应在原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左侧生长速度加 快,弯曲角度也越来越大;当生长素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促进作用减弱,与先前相比生长速 - 5 - 度减慢,弯曲角度也减小。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 a 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故琼脂块 d 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 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 a′的对侧弯曲生长, 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 d′。 【详解】A、若对照组琼脂块 a 含有 14C-IAA,但 d 中仍检测不到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去尖端的 胚芽鞘倒置了,因为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A 正确; B、一段时间后,若 d'的放射性始终小于 a’初始的放射性,可能是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即生长素从琼脂块 a′向 d′转运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分解,B 正确; C、若将该实验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因为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 输,C 正确; D、实验组中 b'侧细胞和 c’侧细胞均能运输 IAA,只不过由于琼脂块 a′放在了 b'的缘故, 进而导致 b'侧细胞比 c’侧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生长素,D 错误。 故选 D 6.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过程 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C.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食物链包含 3 个营养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 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 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 6 - 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 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 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A 错误;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错误; 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 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应主要为捕食关系,C 正确;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显然包含 4 个营养级,D 错误;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 将绿萝置于密闭的培养箱内进行黑暗处理后,上午 6 时将培养箱移至阳光充足的室外,日 落后再对培养箱进行黑暗处理。测得一昼夜密闭培养箱内 O2 和 CO2 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 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萝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H]的消耗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8 时绿萝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 吸作用强度。 (3)若 8 时和 17 时的温度相同,则 8 时的光照强度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 - 7 - “小于”)17 时的光照强度。 (4)24 时绿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线粒体内膜 (3). 大于 (4). 小于 (5).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6). 释放的 CO2 量比消耗的 O2 量多 【解析】 【分析】 1.植物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光照通过影响光反应进而影响暗反应进行,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大, 光合作用增大,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光合作用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 2.题图中,曲线随时间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变化影响光合作用而产生的,6~8 时,小室中二 氧化碳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是由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小室中二氧化碳积累,氧气含 量下降,8 时是气体变化的拐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8 时~17 时,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室中氧气积累,二氧化碳减少,17 时是其气体变化的拐点,此时光合 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17 时之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小室中二氧化碳增 加,氧气减少。 【详解】(1)绿萝在光下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过程,在光合作用过程中,[H]在叶 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暗反应过程被消耗,在呼吸作用中,[H]在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掉。 (2)8 时绿萝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此时绿萝的光合与呼吸速率到达平衡, 而对于叶肉细胞来讲,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因为对于植物整体来讲, 有很多细胞只进行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如根部细胞,这些细胞消耗的有机物来自叶肉细胞 积累的有机物。 (3)由图可知,8 时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17 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说明 8 时的光合作用小于 17 时的光合作用,又因 8 时和 17 时的温度相同,可推测 8 时的光照强度小于 17 时的光照强 度。 (4)24 时装置中绿萝释放的 CO2 量比消耗的 O2 量多,则可确定绿萝的呼吸作用方式为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共存。 【点睛】本题是以曲线为载体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要求学生能正确解读曲线获取 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8. I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 B 细胞被破坏,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所致。科学家发现,重新编码 - 8 - 人胰岛中的非 B 细胞基因,增加两种关键基因的表达,能使重新编码后的细胞产生胰岛素。 为了确定这一发现,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 (1)正常人血糖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血糖升高后,会促进两种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这 两种基因的表达减弱或者关闭,这体现了血糖平衡的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为了使实验 结果更严谨,本实验中丙组应选择_______________的小鼠为对照组。 (3)与乙组相比,甲组小鼠在前 6 个月的血糖含量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科学 家初步确定,植入编码后细胞的糖尿病小鼠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 (4)现利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验证胰岛 A 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实 验方案如下: ①用高糖培养液培养胰岛 A 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②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 B 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上述方案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2). (负) 反馈 (3). 生理状态相同且健康 (4). 重新编码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促进了组 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降低 (5). 植入编码后细胞的小鼠在前 6 个月内与丙组健康小鼠血糖水平接近 (6). 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 A 细胞 (7). 缺 少对照组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未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的小鼠血糖浓度一直处于较 - 9 - 高的水平,而植入关键基因细胞的糖尿病的小鼠血糖浓度能够恢复到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 说明此时小鼠体内存在了降低血糖的机制。 【详解】(1)正常人血糖的来源有三条,一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二是肝糖原的分解,三是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血糖升高后,会促进两种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这 两种基因的表达减弱或者关闭,从而是胰岛素水平不致过高,这是血糖平衡的反馈调节机制 的体现。为了使实验结果更严谨,就图示的结果来看,需要在本实验中增设丙组小鼠作为对 照,丙组应选择生理状态相同且健康的小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3)与乙组相比,甲组小鼠在前 6 个月的血糖含量降低,可能是植入重新编码的胰岛细胞能 分泌胰岛素,促进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降低,据此,科学 家确定,植入编码后细胞的糖尿病小鼠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为植入编码后细胞的 小鼠在前 6 个月内与丙组健康小鼠血糖水平接近,而在 6 个月之后却回到糖尿病的状态。 (4)本实验的目的为,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验证胰岛 A 细胞的分泌物能促进胰岛 B 细胞分 泌胰岛素,据此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胰岛 A 细胞分泌物,因变量是胰岛素含量的变 化,据此辨析下列实验中的不足,为了让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应该给与低血糖刺激因 此,应为①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 A 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②用含滤液的培 养液培养胰岛 B 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同时另设一组实验用不含滤 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 B 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相同的一段时间之后检测两组胰岛素含量的 变化。 【点睛】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能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和完善实验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生态优先、城湖共生、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采取蓝藻综合整治、 环湖水治理、湿地公园建设、逐步关闭各类矿山和采石场等多项措施,有序推进巢湖生态综 合治理,这既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体现,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 的践行,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人们在蓝藻爆发的重点水域采用浮床种植植物净化水体的技术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体 环境,同时还能美化环境,供人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2)矿石开采使植被遭受较为严重的损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绿化后,矿坑中的生物群 落逐渐得以恢复,这种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演替,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 (3)巢湖的很多乡镇采用“虾稻连作”模式发展生态农业,龙虾会摄食稻田中的杂草及害虫, - 10 - 水稻会吸收鱼虾粪便,净化水质,从而实现农药、化肥的零投入。水稻田中,龙虾和植食性 害虫的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龙虾引入水稻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___________。 【答案】 (1). 直接价值和间接 (2). 次生 (3).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 捕食和竞争 (5).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 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 者 是 原 来 存 在 过 植 被 、 但 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的时间漫长 经历的时间短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 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详解】(1)人们采用浮床种植植物净化水体的技术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体环境,这属于 生态价值,而美化环境,供人观赏体现的是直接价值,因此,这种做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11 - 直接和间接价值。 (2)矿石开采使植被遭受较为严重的损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绿化后,矿坑中的生物群 落逐渐得以恢复,由于题目中显示的是矿坑植物遭到破坏后恢复,因此推测该过程发生的演 替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说明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即通过人类活动能使 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题意显示水稻田中,龙虾会摄食稻田中的杂草及害虫,显然龙虾和植食性害虫的的种间 关系是表现为捕食和竞争(竞争共同的食物),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龙虾引入水稻生态系统 之后,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其重大意义表现为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 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从而获得较高收益。 【点睛】熟知演替的种类以及群落的种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 果蝇是遗传学上经典的实验材料,已知果蝇的红眼和褐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回答下列问 题: (1)将一对红眼果蝇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红眼:褐眼=3:1。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控制红眼和褐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果蝇的红眼和褐眼由某对常染色体上的多对基因控制,现科研人员通过人工诱变培育 出甲、乙两个褐眼隐性突变品系,且两个品系控制眼色的基因中仅有一对基因是隐性而其他 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现要探究两种褐眼果蝇是不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请写出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能 (2). 若控制红眼和褐眼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或位于 X、Y 染 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杂交后代也会出现红眼:褐眼=3:1 (3). 实验思路:让甲、乙品系 的果蝇相互交配,观察子代果蝇的眼色情况(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均表现为褐眼,则这两种突变体的产生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若子代均表现为红眼,则这两种突变体的产生是不同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一对红眼果蝇进行杂交,所得 F1 代中红眼:褐眼=3:1,说明红眼对褐眼为显 性性状,并且根据性状分离比可以确定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1)一对红眼果蝇进行杂交,所得子代中红眼:褐眼=3:1。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 - 12 - 例能判断红眼和褐眼的显隐关系,但不能判断控制红眼和褐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 若控制红眼和褐眼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或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杂交后代也会 出现红眼:褐眼=3:1。 (2)由于果蝇的红眼和褐眼由某对常染色体上的多对基因控制,现有甲、乙两个褐眼隐性突 变品系,且两个品系控制眼色的基因中仅有一对基因是隐性而其他基因均为显性纯合若两种 褐眼果蝇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则两者杂交后代依然为褐眼,若两种褐眼果蝇不是同一基 因突变的结果则两者杂交后代均为红眼。即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结论为:让甲、乙品系的果 蝇相互交配,观察子代果蝇的眼色情况(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均表现为褐眼,则这两种突 变体的产生是同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若子代均表现为红眼,则这两种突变体的产生是不同基 因突变的结果。 【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实验设计能力也是 本题的考查能力。 (二)选考题: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 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够特异性分解尿素,在农业、食品加工业和污水处理中用途广泛。 例如饮料酒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尿素,酒体呈酸性,厂家常用脲酶分解酒体中的尿素以 改善饮料酒的品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菌时,所配制的培养基以____________为唯一氮源,与固体培养基 相比,液体培养基更适于富集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复筛酸性脲酶菌的培养 基为中性固体培养基,以酚红为指示剂,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 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在挑选时,应选择____________(选填“有红色圈的菌落”或“无 红色圈的菌落”)。 (3)在纯化该菌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为了进行计数,某 同学吸取菌液 lmL 稀释 1000 倍,然后吸取稀释后的菌液 0.2mL,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实验重复三次,得到三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是 78、88、74, 则该菌的浓度是____________个细菌/mL。若需较长时间保存该菌种,可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 【答案】 (1). 尿素 (2). 培养基与菌体充分接触,菌体繁殖快 (3). 防止外来杂 菌的入侵 (4). 菌液过多会使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 - 13 - 果 (5). 无红色圈的菌落 (6).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7). 4×105 (8). 甘油管藏法 【解析】 【分析】 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 他微生物生长。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 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 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②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 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要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菌时,在配制的培养基时需要以尿素为 唯一氮源,从而达到筛选尿素分解菌的目的,与固体培养基相比,液体培养基能使菌体与营 养充分接触,从而能更充分的获取营养,进而有利于菌体繁殖,所以液体培养基更适于富集 培养。 (2)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出现 积液,导致菌体堆积,无法达到分离效果,在挑选目标菌种时,由于目的菌不能是酚红指示 剂变红,因此应选择无红色圈的菌落。 (3)在纯化该菌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为了进 行计数,某同学吸取菌液 lmL 稀释 1000 倍,然后吸取稀释后的菌液 0.2mL,接种于固体培养 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并计数,实验重复三次,得到三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是 78、 88、74,则该菌的浓度为(78+88+84)÷3÷0.2×1000=4×105 个细菌/mL。若较长时间保存该 菌种,通常用甘油管藏法保存。 【点睛】熟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原理以及技术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考生在平时的学 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α1-抗胰蛋白酶是肝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缺乏该酶会引起肺气肿。某公司成功培育出转 基因羊,这种羊进入泌乳期后,其乳汁中含有人类的α1-抗胰蛋白酶,可用于治疗肺气肿。请 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取目的基因,需要在肝细胞中提取____________,通过反转录产生 cDNA,再通过 - 14 - __________技术进行快速扩增。 (2)将α1-抗胰蛋白酶基因与____________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 后通过____________技术,导入羊的受精卵中。 (3)受精卵通过早期胚胎培养,一般发育到____________阶段通过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孕育。 早期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选育出能泌乳 的雌羊,移植前需从胚胎的____________部位取样,通过 DNA 鉴定分析性别。 (4)α1-抗胰蛋白酶是一种结构较复杂的糖蛋白,上述生产方法与传统的转基因大肠杆菌生 产比较,其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RNA (2). PCR (3). 乳腺蛋白基因 (4). 显微注射 (5). 桑 椹胚或囊胚 (6). 受体子宫对早期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7). 滋养层 (8). 羊细胞内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应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转基因生物 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应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③ 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 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肝细胞中表达,所以可以在肝细胞中提取 mRNA,反转录 产生相应 cDNA,再通过 PCR 技术进行体外扩增。 (2)为了使α1-抗胰蛋白酶基因在乳腺细胞中表达,需要将其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 控组件重组,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羊的受精卵中。 (3)牛和羊的胚胎一般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再进行胚胎移植;早期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 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早期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NA 分析鉴定性别须从胚胎的 - 15 - 滋养层部位取样,这样既保证了遗传信息一致,又不影响内细胞团进一步发育。 (4)糖蛋白的形成需要进行蛋白质的加工,相对原核细胞而言,羊细胞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具备蛋白质加工的能力。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 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