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www.ks5u.com 永州市2019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 小白菜 B. 神经细胞 C. 大肠杆菌 D. SARS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中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详解】A、小白菜为多细胞植物,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神经细胞属于细胞层次,但不属于个体层次,B错误;‎ C、大肠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其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 D、SARS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2.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中没有( )‎ A. 细胞器 B. 细胞质 C. 核膜 D. 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原核细胞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错误;‎ B、原核细胞含有细胞质,B错误;‎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 D、所有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3.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它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 )‎ A. 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B.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 酵母菌、海豚等生物的单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并没有揭示病毒的生命活动,A错误;‎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海豚是多细胞动物,单个细胞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错误;‎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D错误。‎ 故选B。‎ ‎4. 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包括 A. 作为良好溶剂 B. 参与化学反应 C. 运输养料和废物 D. 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A正确;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B正确;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水在生物体内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名师点睛】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5.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细胞壁 D. 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 ‎2、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详解】A、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内质网,A错误;‎ B、动植物细胞都具有高尔基体,B错误;‎ C、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C正确;‎ D、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6.2019年中秋节,家住永州市患糖尿病的李爷爷,因食用儿子从广州寄回的孝心“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无糖饼干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 B. “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C. “XX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 D. 某地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 ‎【详解】A、无糖饼干虽然没有甜味,但是含有淀粉,属于有糖食品,A正确;‎ B、N、P是大量元素,Zn是微量元素,B错误;‎ 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C正确;‎ D、蔬菜中含有有机化合物,含有C、H、O等元素,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在显微镜下看到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C.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 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 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再加入B液。‎ ‎【详解】A、脂肪经苏丹Ⅳ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红色脂肪颗粒,A正确;‎ B、西瓜汁呈红色,会对还原糖鉴定实验造成颜色干扰,不利于观察,B错误;‎ C、斐林试剂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 B. 水分过多与水分过少对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相同 C. 线粒体、核糖体在其活动中不产生水 D. 糖类、蛋白质、脂肪在其彻底氧化分解过程中都产生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不同生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也不同;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2、自由水与结合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对同一生物来说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第三阶段会产生水。‎ ‎【详解】A、不同生物体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一般不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不一定相同,A错误;‎ B、水分过多或过少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不同,对同一生物来说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B错误;‎ C、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会产生水, C错误;‎ D、糖类、蛋白质、脂肪中都含H,彻底氧化分解时都会形成水,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水与细胞代谢的关系、细胞器的功能、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B. 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会影响光合作用 C. 长跑时流汗过多会发生抽搐,说明无机盐对维持酸碱平衡很重要 D. I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幼年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无机盐绝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因为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A正确;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长跑时流汗过多发生抽搐,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很重要,C错误;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幼年时缺I无法合成甲状腺激素而会患呆小症,D正确。‎ ‎【点睛】区分无机盐的三方面功能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10. 将人体红细胞分别置于下列4种液体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的是 A. 0.9%的生理盐水 B. 浓盐水 C. 蒸馏水 D. 10%葡萄糖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0.9%的生理盐水属于等渗溶液,将人体红细胞置于0.9%的生理盐水中,细胞形态保持不变;浓盐水和10%葡萄糖溶液都是高渗溶液,将人体红细胞置于这些溶液中,细胞会失水皱缩;蒸馏水是低渗溶液,将人体红细胞置于其中,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故选C。‎ ‎【点睛】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形态保持正常。‎ ‎11.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ATP的结构简式是( )‎ A. A~P~P-P B. A-P~P~P C. A-P~P D. A-P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为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错误;‎ 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B正确;‎ C、A-P~P是ATP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AMP,C错误;‎ D、A-P是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1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 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 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故选C。 ‎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只需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13.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衰老的人体通常表现出细胞数目减少、肌肉萎缩、行动迟缓等特征,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 B. 衰老细胞内的所有酶活性都降低 C.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色素含量增多 D. 社会老龄化的形成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人类衰老的延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的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A正确;‎ B、细胞衰老时有些酶的活性降低,但不是所有酶活性都降低,B错误;‎ C、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体积增大,色素积累,C正确;‎ D、社会老龄化说明人类衰老延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D正确。‎ 故选B。‎ ‎14.下列不属于癌细胞主要特征的是( )‎ A. 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 B. 癌细胞能快速分化并且能正常凋亡 C.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D. 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特征:‎ ‎(1)无限增殖:一般细胞分裂50~60次,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数目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 ‎(2)易分散转移:癌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和转移;‎ ‎(3)癌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例如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这是细胞癌变的重要观察指标。‎ ‎【详解】A、癌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A正确;‎ B、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一般不能正常凋亡,B错误;‎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C正确;‎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D正确。‎ 故选B。‎ ‎15.某犯罪嫌疑人面目变化很大,让人很难辨别。假如你是一位刑侦专家,你认为在已获取该人的照片、指纹、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皮屑标本的条件下,以下鉴定方法最可靠的是( )‎ A. 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氨基酸种类和核苷酸种类 B. 鉴定犯罪嫌疑人的指纹特点、并与档案指纹相比 C. 检测犯罪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分子 D. 检验犯罪嫌疑人皮屑标本的有机物种类及含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的遗传物质是DNA,遗传信息存储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则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详解】A、不同人的氨基酸种类约有20种,核苷酸种类是8种,具有统一性;错误;‎ B、档案指纹可能不全,不一定能找到匹配的指纹,错误;‎ C、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因此是最可靠的鉴定方法,正确;‎ D、不同人的有机物的种类大体相同;错误。‎ 故选C。‎ ‎【点睛】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每个DNA分子上特有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16.如图表示生物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分子A是HIV的遗传物质 B. 大分子B是HIV的遗传物质 C. 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 b的种类为8种,其中P元素位于碱基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构成,RNA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因此大分子A为蛋白质,小分子a为氨基酸,大分子B为RNA,小分子b为核糖核苷酸。‎ ‎【详解】A、大分子A是蛋白质,不是HIV的遗传物质,A错误;‎ B、大分子B是RNA,是HIV的遗传物质,B正确;‎ C、小分子a为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NH-CO-)相连接,C错误;‎ D、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有4种,其中P元素位于磷酸基团中,D错误。‎ 故选B。‎ ‎1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脂质类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疟疾。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和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脂质 B.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 脂质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 某些固醇可以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详解】A、胆固醇和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脂质,A正确;‎ 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C、脂质中的磷脂是由C、H、O、N、P构成,C错误;‎ D、固醇中的胆固醇可以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18.胰岛素原(一条86肽盘曲折叠而成)是胰岛素的前体物质,是由一个胰岛素基因编码而成,而胰岛素又是由A、B两条肽链组成总共51个氨基酸。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 沸水浴加热之后,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也断裂 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与空间结构无关 D. 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只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的过程需要剪切下一个多肽,需要蛋白酶的作用,该过程属于对分泌蛋白的加工,应该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胰岛素一块产生的还有一条多肽。‎ ‎【详解】A、1965年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A正确;‎ B、热变性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没有破坏肽键,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都有关,C错误;‎ D、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还需要线粒体供能,D错误。‎ 故选A。‎ ‎19.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在甘肃、青海、吉林竟然又出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其结构如图,俗称密胺、蛋白精,正是因为它含有氮元素,才让唯利是图的人拿它来冒充蛋白质。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 三聚氰胺对人体无害 D. 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一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接在同一个C上。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氨基酸的羧基经过脱水缩合反应产生一分子水,氨基酸残基之间通过肽键(-NH-CO-)连接形成多肽,多肽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温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详解】A、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正确;‎ C、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害,C错误;‎ D、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C。‎ ‎20.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完成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 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有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详解】A、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组成,A错误;‎ B、细胞膜的表面有糖蛋白,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正确;‎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识别作用无关,C错误;‎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与识别作用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需掌握有关糖被几个知识点: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1.若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A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 B 个体 种群 群落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D 组织 系统 器官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据图分析,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a的概念范围最大,其包含了b,b又包含了c,据此答题。‎ ‎【详解】A、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分子构成的,即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且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群落是由该区域所有的种群构成的,而种群是由该区域所有的同种个体构成的,即群落>种群>个体,B错误;‎ C、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群落是由该区域所有的种群构成的,即生态系统>群落>种群,C正确;‎ D、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即系统>器官>组织,D错误。‎ 故选C。‎ ‎22.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分工。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唾液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分泌 C. 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线粒体内膜折叠增大了细胞的生物膜面积,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高尔基体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分泌,所以唾液腺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高尔基体,B正确;‎ C、肌细胞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 D、线粒体内膜折叠增大了细胞的生物膜面积,增大了酶的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 ‎23.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酶的结构单体都是氨基酸 B.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作用: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一个原本在较温和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可以高效快速地进行。‎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 ‎(3)温和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有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都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类酶的单体是氨基酸,RNA类酶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正确;‎ D、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去活性,D正确。‎ 故选A。‎ ‎24.下列关于细胞中“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支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 ‎4、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详解】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 B、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植物细胞的支架是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C错误;‎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D正确。‎ 故选C。‎ ‎25.如图为渗透装置的初始状态(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S1是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S2是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分析正确的是( )‎ ‎ ‎ A. 长颈漏斗内的液面逐渐上升,最后保持在一定高度 B. 水分子只能通过半透膜从S2向S1溶液扩散 C. 当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D. 达到渗透平衡时,产生液面差∆h,此时S1和S2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烧杯内是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是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漏斗内渗透压高于烧杯,因此从烧杯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多于由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 ‎【详解】A、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漏斗内液面上升,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液面高度不再改变,A正确;‎ B、水分子既能通过半透膜从S2向S1溶液扩散,也能从S1向S2溶液扩散,B错误;‎ C、当漏斗内液面保持不变时,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只是进出速率相等,C错误;‎ D、达到渗透平衡时,产生液面差∆h,此时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26.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 B. 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C. 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D.‎ ‎ 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预热后再混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也称刺激量或输入变量。‎ ‎2、因变量是指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自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 ‎3、无关变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的统称,也称为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以外,其它的可能引起实验结果改变的因素。‎ ‎【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属于控制无关变量,A正确;‎ B、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实质是控制自变量,B错误;‎ C、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是为了消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质是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底物和酶溶液是无关变量,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预热后再混合,属于控制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变量的分析和控制能力。‎ ‎27.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 不同的植物细胞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核内的DNA不能通过跨膜运输到达细胞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不同的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因此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 D、核内的DNA不能通过跨膜运输到达细胞质,D正确。‎ 故选B。‎ ‎28.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ATP;A、B两点表示不同温度下吸收NO3-的量,则载体相同,影响因素是能量,B、C两点表示在同一氧浓度下吸收K+和NO3-的量,则能量相同,影响因素是载体。‎ ‎【详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9.下列有关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分子均匀的分布在膜两侧 B. ①是糖蛋白,有保护作用,没有润滑作用 C.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 D. 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蛋白质。‎ ‎2、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保护、识别和润滑的作用。‎ ‎4、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在膜两侧分布不均匀,A错误;‎ B、①是糖蛋白,具有保护、识别和润滑的作用,B错误;‎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是结构特点,C错误;‎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 故选D。‎ ‎30.下列有关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人在剧烈运动时,腿部肌肉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C. 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D.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详解】A、细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能够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人在剧烈运动时,腿部肌肉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时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C错误;‎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呼吸,分解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31.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B. 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C. 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D.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可以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主要的分裂方式;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增殖。‎ ‎2、对于“无丝分裂”,可从以下几方面掌握:‎ ‎(1)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 ‎(2)无丝分裂的特点是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有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3)实例:蛙的红细胞。‎ ‎【详解】A、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A错误;‎ B、无丝分裂过程中有DNA的复制,B错误;‎ C、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 D、蛙的红细胞可以进行无丝分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分裂,D错误。‎ 故选C。‎ ‎3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 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也产生CO2‎ C.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过程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过程不同 D. 用18O标记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中,不能检测到含18O的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可以进行的呼吸过程为:‎ ‎1、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物CO2中氧来源于葡萄糖和水,A错误;‎ B、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过程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过程相同,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所以用18O 标记葡萄糖,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D正确。‎ 故选D。‎ ‎33.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实验的自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 B. 100℃时H2O2剩余量最少,此时酶的活性很高 C. 75℃时H2O2酶的活性高于50℃时酶的活性 D. 0℃时H2O2几乎没有分解,主要是因为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A错误;‎ B、100℃时H2O2剩余量最少,不能说明此时酶的活性很高,因为高温也会促进H2O2分解,B错误;‎ C、高温条件下H2O2会分解,不能比较75℃时H2O2酶的活性与50℃时H2O2酶的活性的高低,C错误;‎ D、0℃时H2O2几乎没分解,说明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D。‎ ‎34.在a、b、c、d条件下,测得豌豆种子萌发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所示。若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条件 a b c d CO2释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 在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 在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C. 在c条件下,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细胞质基质 D. 在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豌豆种子萌发时可以进行的呼吸过程为:‎ ‎1、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详解】A、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A错误;‎ B、b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表中数据有氧呼吸消耗O2是3,则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是3,说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是5,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0.5,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B正确;‎ C、c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d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相关计算,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计算、推理和判断。‎ ‎35.2017年初,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16条染色体中4条的人工合成,开启了人类“设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酿酒酵母细胞中只有16个DNA分子 B.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只进行出芽生殖 C. 酿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酒精 D. 酵母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厌氧生物,有氧条件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条件下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详解】A、酵母细胞含有16个核DNA分子,经过间期复制后形成32个核DNA分子,此外细胞质基质中还有少量DNA分子,A错误;‎ B、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既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无性生殖,B错误;‎ C、酿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错误;‎ D、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酵母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D正确。‎ 故选D。‎ ‎36.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C. 叶肉细胞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进行H2O 的光解,产生[H]和O2,合成ATP;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O2与C5结合生成2个C3,C3在 [H]、酶、ATP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 ‎【详解】A、零下低温时水果容易被冻坏,不利于水果保鲜,A错误;‎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B错误;‎ C、叶肉细胞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夏季连续阴天,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夏季的气温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7.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 B. 叶绿体内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C.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相联系,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第一,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A正确;‎ B、叶绿体内膜是细胞器膜,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C正确;‎ D、生物膜系统中的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38.如图是关于人体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H和O B. 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H和C C. 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水和蛋白质 D. 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无机盐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2、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无机化合无:水占80%--90%;无机盐占1%--1.5%.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脂质占1%--2%;糖类和核酸占1%--1.5%。‎ ‎【详解】A. 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O和H,A错误;‎ B. 占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元素种类,则X与Y可分 别表示C和H,B错误;‎ C. 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化合物是水,若横坐标表示细胞鲜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水和蛋白质,C正确;‎ D. 占细胞干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若横坐标表示细胞干重中化合物种类,则X与Y可分别表示蛋白质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C。‎ ‎39.如图为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 A.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氧化酶 B.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都被排出细胞外 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酶的活性应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详解】A、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A错误;‎ B、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 C、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C错误;‎ D、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左右,因此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降低,D错误。‎ 故选B。‎ ‎40.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 ‎“-”表示无),则甲、乙、丙、丁4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核仁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破坏 丁 ‎+‎ ‎+‎ ‎+‎ ‎+‎ ‎+‎ ‎+‎ 外层破坏 A. 乳酸菌、青蛙、水稻、衣藻 B. 颤藻、水稻、青蛙、衣藻 C. 乳酸菌、颤藻、青蛙、水稻 D. 颤藻、青蛙、水稻、衣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纤维素酶能够催化纤维素分解。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没有细胞壁,而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 ‎【详解】甲无核仁、中心体、叶绿体、线粒体,说明是原核细胞,但有叶绿素,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甲细胞最可能取自颤藻。乙、丙、丁均有核仁,都是真核细胞。乙不含叶绿体,有中心体,经过纤维素酶处理无变化,说明乙细胞没有细胞壁,为动物细胞,最可能取自青蛙。丙、丁用纤维素酶处理后,其外层结构均被破坏,说明均为植物细胞,但丙无叶绿体、中心体等,丁有叶绿体、中心体等,据此可推知: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最可能取自水稻的根部,丁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最可能取自衣藻。综上所述,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1)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的异同及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分析此类问题要借助数学中集合的思想,明确各成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二、非选择题 ‎41.湖南双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大,珍稀植物鹅掌楸数量多。图甲 是秋沙鸭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该细胞内A、B、C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无膜细胞器有________(填数字)。‎ ‎(2)秋沙鸭细胞中含有而鹅掌楸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图甲中的[ ]________([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3)图乙中的B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填数字)。‎ ‎(4)结构⑦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________的形成有关。‎ ‎(5)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③ (2). [①]中心体 (3). ④ (4). 细胞壁 (5).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①是中心体,②是粗面内质网,③是核糖体,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高尔基体,⑧是细胞核,⑨是核仁,⑩是染色质,⑪是光面内质网。‎ 分析图乙:A含有蛋白质、脂质,无核酸,可表示单层膜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可表示线粒体,C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可表示核糖体。‎ ‎【详解】(1)图甲中的无膜细胞器有①中心体和③核糖体。‎ ‎(2)秋沙鸭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鹅掌楸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特有的细胞器为①中心体。‎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B为线粒体,对应图甲中的④。‎ ‎(4)结构⑦为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组成及其特点和分布,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图甲中的结构名称,利用所学的细胞器知识分析图乙,正确判断图乙中A、B、C细胞器的名称。‎ ‎42.下图甲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图乙为叶肉细胞内气体微观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膜结构①为________________,其上分布着________还有相关酶。‎ ‎(2)图甲中还原③的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处于①状态时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处于②状态时叶肉细胞内ATP产生场所为________。‎ ‎(4)图乙中①~④状态下,能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加的只有图________(填序号)状态下。‎ ‎【答案】 (1). “基粒”或“类囊体薄膜” (2). “叶绿体色素”或“光合色素”或“四种色素” (3). ATP和[H](NADPH) (4). 小于 (5).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 ④‎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条件 光下 有光、无光均可 反应 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 ‎①水的光解:‎ ‎2H2O4[H]+O2‎ ‎②ATP的合成:‎ ADP+Pi+光能ATP 有机物(糖类)的合成 ‎①CO2的固定:‎ C5+CO22C3‎ ‎②C3的还原:‎ ‎2C3(CH2O)+C5‎ 能量转化 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分析图甲:①为基粒(或“类囊体薄膜”),②为O2,③为C3,④为ATP。‎ ‎3、分析图乙:①叶肉细胞内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CO2,且向外界释放CO2,说明叶肉细胞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②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没有为叶绿体提供CO2,只向外界释放CO2,说明叶肉细胞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③叶肉细胞内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CO2,且未向外界释放CO2,叶绿体没有从外界吸收CO2,说明叶肉细胞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④叶肉细胞内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CO2,且叶绿体从外界吸收CO2,说明叶肉细胞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1)根据光反应过程可知,图甲中膜结构①为基粒(或“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叶绿体色素(或“光合色素”或“四种色素”),还有相关酶。‎ ‎(2)图甲中还原③的过程为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NADPH)。‎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处于①状态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处于②状态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TP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①状态下,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②状态下,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③状态下,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④状态下,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因此能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加的只有图④状态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对图乙的分析是 本题的难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对题中图像做出正确分析。‎ ‎43.请根据教材实验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________。‎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6×,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6×,物镜40×‎ ‎(2)还原糖鉴定时,加入斐林试剂后经水浴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出现。‎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________。‎ ‎(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植物细胞的_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 ‎(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________________检验,出现的现象是由橙色变成________________。‎ ‎(6)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分离色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7)“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________→制片。‎ ‎【答案】 (1). D (2). 砖红色沉淀 (3). 甲基绿 (4). 红色 (5). 原生质层 (6). 重铬酸钾 (7). 灰绿色 (8). 有助于研磨充分 (9). 纸层析法 (10). 染色 ‎【解析】‎ ‎【分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 ‎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制作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最后观察时,应该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详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放大倍数为100,B放大倍数为160,C放大倍数为400,D放大倍数为640,因此放大倍数最大的是D。‎ ‎(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 ‎(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 ‎(5)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使重铬酸钾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因此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 ‎(6)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常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7)“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以及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等内容,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4.2019年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在天坑中发现了一种哺乳动物新种,科学家研究了该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图甲)和细胞核(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结构3的名称是________。‎ ‎(2)该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若图甲表示该动物肝细胞膜,那么识别胰岛素的受体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 ‎(4)从图甲可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e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是该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仁 (2). d (3). D (4). 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 (5). 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A为蛋白质,B为磷脂双分子层,D为糖蛋白,因为糖蛋白位于图的上方,因此图上方为膜外,图下方为膜内。a表示物质进细胞的过程,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表示物质进细胞的过程,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c表示物质进细胞的过程,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表示物质进细胞的过程,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e表示物质出细胞的过程,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图乙:1为染色质,2为核孔,3为核仁,4为核膜。‎ ‎【详解】(1)图乙中结构3为核仁。‎ ‎(2)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为图甲中的d。‎ ‎(3)识别胰岛素的受体本质是糖蛋白,是图甲中的D。‎ ‎(4)通过分析可知,运输方式e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需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结构,运用所学知识对题图进行正确的分析。‎ ‎45.回答下列两小题中相关问题。‎ ‎(1)某同学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绘制的各时期细胞图,如图所示。‎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图中④时期细胞内的主要物质准备是________。‎ ‎(2)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________倍。实验组b峰下降可推出此抗癌药物________。‎ ‎【答案】 (1). ①⑤②③ (2).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 2 (4). 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分析第一个图:①前期,②后期,③末期,④间期,⑤中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前期,⑤中期,②后期,③末期。④为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2)对照组和实验组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 以看出实验组b峰下降,可见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点睛】本题结合图像、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等内容,识记细胞周期及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