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试题 一、选择题 1.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以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便于观察,即①②④。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之前,要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然后套袋,即⑥,故选C。 2. 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水稻早熟和晚熟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锈病 D.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染锈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 3. 下面四组杂交实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高茎×高茎→高茎 B. 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C. 矮茎×矮茎→矮茎 D. 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答案】B 【解析】高茎×高茎→高茎,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高茎×高茎→高茎、矮茎,说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B正确;矮茎×矮茎→矮茎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错误;高茎×矮茎→高茎、矮茎,说明一个是杂合体,一个是隐性纯合体,但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考点定位】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 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出现,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4.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 A.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B. F2性状表现3:1的分离 C. F2基因型1:2:1的分离 D. 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成对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详解】A、孟德尔假说核心要点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到不同配子,A正确; B、F2性状分离比为3:1是F1形成比例相同的配子,自交实验结果,B错误; C、F2基因型1:2:1是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演绎推理的结果,C错误; D、配子结合机会均等是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时作出的假说内容,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哪组个体都是杂合子 A. AA、aa B. AA、Aa C. Aa、Bb D. AA、bb 【答案】C 【解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称为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为杂合子,据此判断。 【详解】A. AA、aa都是纯合子,A错误; B. AA是纯合子,B错误; C. Aa、Bb都是杂合子,C正确; D. AA、bb都是纯合子,D错误。 6.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在相同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水茅根的气生叶与水生叶形状不同,但是基因型相同,A错误。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B正确。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Dd都表示高茎, C、D正确。 【点睛】表现型和基因型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方面是由于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型可能相同;另一方面生物的表现型还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7. 把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其后代高茎为102株、矮茎为99株,指出亲代的基因型是 A. TT×tt B. Tt×Tt C. Tt×tt D. tt×tt 【答案】C 【解析】(1)生物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高茎(T)豌豆与矮茎(t)豌豆杂交,表明高茎的基因组成是TT或Tt,矮茎的基因组成是tt。 【详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其后代高茎为102株:矮茎为99株1:1,亲本属于测交模式即Tt×tt,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各项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 ( ) (1)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A. 杂交、测交、自交 B. 测交、杂交、自交 C. 杂交、自交、测交 D. 自交、测交、杂交 【答案】A 【解析】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选用杂交法;鉴别动物是否是纯合子的方法是测交;连续自交能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故A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内含精子)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A. 1∶1 B. 1∶2 C. 2∶1 D. 3∶1 【答案】A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糯性品种为纯合体与纯合非糯性品种杂交,子一代F1都是杂合体,所以减数分裂后形成的花粉共有两种,比例为1:1。 【详解】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相应的基因用A、a表示),则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非糯性品种的基因型为AA或Aa.糯性品种aa与纯合非糯性品种AA杂交后代Fl都是Aa,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a=1:1,所以用碘液染色后,蓝色:橙红色=1:1.因此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的微粒,蓝色花粉数与橙红色花粉数的比例为1:1。故选A。 10.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A. 25% B. 12. 5 C. 32. 5% D. 0. 75%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视神经萎缩症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显性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夫妇均为杂合体,则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据此分析。 【详解】这对夫妇均为杂合子,即Aa×Aa,他们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AA(患病):Aa(患病):aa(正常)=1:2:1,因此他们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4×1/2=1/8,B正确。 11.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了解F1的 A. 基因型 B. 相关基因的结构 C. 所产生配子的种类 D. 产生配子的比例 【答案】B 【解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正确; B、测交不能检测F1相关基因的结构,B错误; C、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C正确; D、根据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D正确。故选B。 12.先天性聋哑是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 100% B. 75% C. 50% D. 25%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先天性聋哑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型都为Aa,患病孩子的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 【详解】由于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AA:Aa:aa=1:2:1,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25%,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 A. GG×gg B. GG×Gg C. gg×gg D. Gg×Gg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两株高茎豌豆(G_)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茎豌豆,说明亲本都含有g基因;后代高茎∶矮茎≈=3∶1,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实验结果。 【详解】gg表现为矮茎,且GG与gg杂交,后代全部为高茎,A错误;GG与Gg杂交,后代全部为高茎,B错误;gg表现为矮茎,两者杂交后代都是矮茎,C错误;Gg表现为高茎,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GG:Gg:gg=1:2:1,表现型为高茎:矮茎=3:1,D正确。 14.孟德尔在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为了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所设计的实验在遗传学上称为 A. 正交 B. 杂交 C. 自交 D. 测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详解】正交与反交是两种不同性状个体杂交,雌雄分别为不同性状的两次杂交,常常用来判断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A错误;杂交是一对相对性状个体杂交,B错误;自交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或同一植株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C错误;孟德尔用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验证杂种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测交,D正确。故选D。 15. 豌豆是遗传学上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下列关于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B. 豌豆在自然条件下能产生杂种后代 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 去雄的母本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答案】B 【解析】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孟德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A正确;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B错误; C、实验中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C正确; D、豌豆去雄的母本需要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故选B。 16.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交配,在F2的雌雄个体中均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黄斑是隐性性状 B. 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 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答案】C 【解析】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如下: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A、F1黑斑蛇之间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中均有黑斑蛇和黄斑蛇(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黑斑蛇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蛇的黑斑为显性性状,黄斑为隐性性状,A正确; B、由图可知:亲本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说明亲代黑斑蛇为杂合子,因此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B正确; C、F2中的黑斑蛇,有的是纯合子,有的是杂合子,而F1的黑斑蛇都是杂合子,因此F2 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综上分析,蛇的黑斑为显性性状,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D正确。 故选C。 17. 下列杂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A、可以先把每组的杂交组合拆分成一对基因的杂交组合,然后再综合。例如可将AAbb×aaBB拆分成AA×aa和bb×BB,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代表现型都只有一种,所以AAbb×aaBB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有1×1=1种,故A项错误; B、同理,AABbaabb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有1×2=2种,故B项正确; C、AaBb×AABB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有1×1=1种,C项错误; D、AaBB×AABb组合的后代表现型有1×1=1种,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8.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四种,比例为1:1:1:1,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D 【解析】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1种表现型,Aa×Aa→F1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AaBB→F1表现型种类数是2种,比例是1:1,A错误;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3:1,Aa×Aa→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3:1,所以AaBb×AaBb→F1表现型种类数=2×2=4,比例是(3:1)×(3:1)=9:3:3:1,B错误;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1种表现型,Aa×aa→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bbDd×bbDd→F1表现型种类数=1×2=2,比例是3:1,C错误;Aabb×aaBb可以拆分为Bb×bb和Aa×aa,Bb×bb→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1:1,Aa×aa→F1有2种表现型,比例是1:1,所以Aabb×aaBb→F1表现型种类数4种,比例为(1:1)(1:1)=1:1:1:1,D正确。 【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1) 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此,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 3×2×3=18种基因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1/2(Aa)×1/2(BB)×1/4(cc)=1/16 (2)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例:AaBbCc×AabbCc,求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种类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A_∶1aa)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1Bb∶1bb)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3C_∶1cc) 所以,AaBbCc×AabbCc的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AaBbCc×AabbCc后代中表现型A_bbcc出现的概率计算:3/4(A_)×1/2(bb)×1/4(cc)=3/32。 19.遗传因子组合为YyRr的亲本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分别是 A. 4种、9种 B. 3种、16 种 C. 4种、8种 D. 3种、9种 【答案】A 【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型为Yy个体自交,性状表现有2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3种;基因型为Rr个体自交,性状表现有2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3种; 因此遗传因子组合为YyRr的水稻自交,其子代中的性状表现是2×2=4种,遗传因子组合形式是3×3=9种。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遗传概率的计算问题,要掌握以下两点:(1)概率计算的两个定理:①乘法定理:当两个事件互不影响时,这样两个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②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事件叫互斥事件,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之和。(2)求后代出现某性状(或基因型)的概率,必须先求得亲代能导致后代出现某形状的基因型的概率。 20.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 B. 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不需要除去 C.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雌蕊 D. 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答案】C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防止自花传粉,A正确;自交时,不能去除雌蕊和雄蕊,否则无法自交,B正确;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而不是雌蕊,C错误;人工授粉后,应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21.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A. 四分体时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有丝分裂时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未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故选B。 22.在完全显性情况下,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AABB 和 AABb B. Aabb 和 aaBb C. aaBB 和 AAbb D. AaBb 和 aaBB 【答案】A 【解析】显性性状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性状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若环境条件相同,AA和Aa都表现显性性状,aa表现隐性性状。 【详解】A、AABB和AABb的个体在同一条件下,两对性对性状都表现为显性性状,A正确; B、Aabb的个体表现出一显性一隐性性状,在相同条件下,aaBb个体表现出一隐性一显性性状,B错误; C、aaBB的个体表现出一显性一隐性性状,在相同条件下,aaBB个体表现出一隐性一显性性状,C错误; D、AaBb表现出双显性性状,在相同条件下aaBB体表现出一隐性一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A。 23.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A(a)和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选A。 24.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F1的 A. 基因发生了改变 B. 成对的基因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基因间自由组合 C. 非成对的基因的分离 D. 成对的基因的分离 【答案】B 【解析】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亲本是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子一代全是黄色圆粒,子二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详解】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中出现了亲本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子一代的基因型为YyRr,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Y与y分离,R与r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经过雌雄配子的组合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测交即与隐性个体aabb进行杂交,据此分析。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即将AaBb与隐性个体aabb进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因此后代中不会岀现的基因型是AABb,A正确。 26.在下列基因型个体中,各基因独立遗传,能产生八种配子的是( ) A. YyRrDd B. yyRrdd C. yyRRDd D. YyrrDD 【答案】A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YyRrDd含有3对等位基因,能产生8种配子,A正确; B、yyRrdd含有1对等位基因,只能产生2种配子,B错误; C、yyRRDd含有1对等位基因,只能产生2种配子,C错误; D、YyrrDD含有1对等位基因,只能产生2种配子,D错误。故选A。 27. DDTt╳ddtt 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 100% B. 50% C. 25% D. 0 【答案】D 【解析】DDTt╳ddtt,可分解为二个分离定律: DD╳dd→Dd,后代纯合子的概率为0, Tt╳tt→1Tt、1tt,后代纯合子的概率为1/2, 则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0;故选D。 【点睛】本题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但只要计算方法,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28.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杂交,其F2中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占总数( ) A. 1/16 B. 3/16 C. 6/16或10/16 D. 9/16 【答案】C 【解析】1、P:AABB×aabb→F1:AaBb→F2:9A_B_:3A_bb、3aaB_、1aabb,则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为3A_bb、3aaB_。 2、P:AAbb×aaBB→F1:AaBb→F2:9A_B_:3A_bb、3aaB_、1aabb,则F2中出现的重组性状为9A_B_、1aabb。 【详解】(1)如果亲本中一个是双显性纯合AABB,另一个是双隐性个体aabb,两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F2中出现的重组型是一对是显性性状、另一对是隐性性状,占总数的6/16; (2)如果亲本中一个是一对显性纯合AAbb,另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纯合aaBB,另一个亲本的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纯合,另一对是显性纯合,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F2中出现的重组型是双显性性状和双隐性性状,占总数的10/16。 综上可判断,C正确。故选C。 29.血友病基因(h)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 患者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B. 携带者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C. 患者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 D. 携带者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血友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有XhXh和XhY。 【详解】A、患血友病的父亲基因型为XhY,会把Y传给他儿子不会把Xh传给他儿子,A错误; BD、携带者的母亲基因型为XHXh,有可能会把基因Xh传给她的儿子,也可能会把基因Xh传给她的女儿,BD正确; C、患血友病父亲基因型为XhY,一定会把基因Xh传给他的女儿,C正确。故选A。 30.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遗传特点 A.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发病 C. 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 D. 母亲患病,其儿子必定患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指携带有显性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病,所以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将其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传递给其女儿,则女儿全部发病;患者的X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来自其双亲之一,所以其双亲至少有一个患者;母亲患病,可能是纯合子或杂合子,若为杂合子,则其儿子可能正常,故选D。 考点:考查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31.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该小孩的性别及遗传所遵循的规律分别是( ) A. 女,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B. 男,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C. 男,基因的分离规律 D. 女,基因的分离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又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红绿色盲的孩子,说明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 ,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所以患有红绿色言的孩子基因型只能是XbY,因此,该小孩的性别是男性。又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选C。 32. 在下列遗传系谱中,能肯定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阴影者表示隐性性状)( ) A. B. C. D. 【答案】C 【解析】C选项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可以判断致病基因为隐性;假设该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患病女儿的父亲应为患者,C选项中父亲为正常,与假设矛盾,则该病致病基因只能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故选C。 33.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规律,下列不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A. 合理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正确判断出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 C. 恰当地运用了统计学方法 D. 巧妙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答案】B 【解析】合理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且有易区分的性状,A正确;在孟德尔时代还没有基因这个名词,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恰当的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豌豆的性状比,C正确;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假说-演绎法,D正确。 34.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病是隐性伴性遗传,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7号是患者,其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5号。5号不患病是杂合子,其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因为1号不患病,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携带者2号母亲。根据上述分析,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2号。故选B。 35.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 ) 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然后又通过受精作用使得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水平,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维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同时使得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所以,本题答案为C。 36. 某动物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时细胞内有染色体32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 32、16、64、64 B. 32、8、32 、64 C. 16、8、32、32 D. 16、0、32 、32 【答案】A 【解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32条,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减半的基础上暂时加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2条,所以该动物经间期限复制后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32、16、64、64,A正确。故选A。 37.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其结果是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故选B。 38.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3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 B. 图1和图3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C. 图1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 D. 图3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图3中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有单体,且细胞质均分为雄性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项正确;图1中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无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3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项正确;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图3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项正确。 【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 (1)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辨别 看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由细胞板隔裂为植物细胞分裂,由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动物细胞分裂。 看细胞的外形特征: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2)雄性、雌性减数分裂的辨别 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为雄性减数分裂或雌性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不均等分裂为雌性减数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及第二极体)。 (3)时期的判断 特别提醒:单倍体、多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不能以有无同源染色体作为判断标志。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减数分裂,也可能是有丝分裂。如四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四条,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均以二倍体生物为研究对象。 39.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 B.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 C. 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 D. 受精作用与配子之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即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C正确;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受精作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点;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0.下列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A、A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A正确; B、B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B错误; C、C曲线图DNA含量变化错误,C错误; D、D曲线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纵坐标不符,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1.豌豆花腋生和顶生受一对基因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试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 亲本表现型 后代 腋生 顶生 一 顶生×顶生 0 804 二 腋生×腋生 651 270 三 顶生×腋生 295 265 (1)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杂交组合_____可判断腋生为_____性性状。 (2)组合二亲本的基本型是_________。 (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 【答案】二 显 Bb和Bb 100% 性状分离 【解析】1、判断显性性状的一般方法为: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则亲本表现型则为显性;或者根据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显性性状。一般隐性性状的个体全为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分析三个组合: (1)组合二:由于腋生×腋生→3腋生:1顶生,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3B_:1bb。 (2)组合一:顶生×顶生→顶生,所以亲本的基因型都是bb。 (3)组合三:顶生×腋生→1腋生:1顶生,所以亲本及后代的基因型是Bb×bb→1Bb:1bb。 【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根据杂交组合二可判断腋生为显性性状。 (2)根据分析,组合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所以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 (3)组合三Bb×bb→1Bb:1bb,所以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100%。 (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点睛】本题考查了杂交组合中显隐性的判断以及基因型的判断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够掌握一般判断方法和运用分离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42.下图为某家族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_________性基因控制。该病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Ⅱ3是杂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 (3)Ⅲ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Ⅲ是一个女儿,其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答案】隐 基因分离 2/3 1/18 1/9 【解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由遗传系谱可知:I1与I2、I3与I4都正常,他们都有一个患病的后代,说明该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该病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I3与I4都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病者,说明I3与I4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的,都为Aa,Ⅱ3基因型为AA:Aa=1:2,故其是杂合体Aa的概率是2/3。 (3)由第(3)题可知:Ⅱ2与Ⅱ3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都是2/3,因此他们的后代Ⅲ?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2/3×2/3×1/4×1/2=1/18: (4)Ⅱ2与Ⅱ3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都是2/3,若Ⅲ是一个女儿,则其患病的概率是2/3×2/3×1/4=1/9。 【点睛】该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答。 43.某观赏鱼的尾鳍分为单尾鳍、双尾鳍两种类型。单尾鳍鱼观赏性差;双尾鳍鱼尾鳍宽大漂亮,观赏性强。研究表明,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用不同类型的此观赏鱼做了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① 实验② 亲代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 单尾鳍雌性×双尾鳍雄性 子代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雄性=4∶3∶1 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1∶1 (1)由以上两个实验中________(填序号)可知,控制双尾鳍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填“显”或“隐”)性基因。此观赏鱼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 (2)实验①中亲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其后代双尾鳍个体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①或② 隐 dd Dd 1/8 【解析】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据此答题。 【详解】(1)实验①中亲代均为单尾鳍,但子代出现双尾鳍,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单尾鳍相对于双尾鳍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实验②中亲代为单尾鳍雌性与双尾鳍雄性,但子代只出现单尾鳍,说明单尾鳍是显性。在实验①中,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双尾鳍:单尾第=3:1,而实际单尾鳍雌性:单尾鳍雄性:双尾鳍雄性=4:3:1,说明此观赏鱼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 (2)根据第(1)题可知实验①中亲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Dd。 (3)若实验①中子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由于D和d的基因频率均为1/2,且基因型为dd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理论上其后代双尾鳍个体比例为1/4×1/2=1/8。 【点睛】本题以观赏鱼的尾鳍为素材,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在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4.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现有如下三组番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杂交组 亲本 子一代表现型 子一代表现型比例 一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 2∶1 二 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 3∶1∶3∶1 三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 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 ? (1)番茄不能完成胚发育的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杂交组一中,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 (3)杂交组二中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杂交组三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_______,共有_____基因型。 【答案】 AABB、AABb、AAbb AaBB或AaBb AaBb aaBb 6∶2∶3∶1 6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一,亲本均为有茸毛,后代出现无茸毛,说明有茸毛为显性性状,并且亲本均为杂合子,而后代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推测有茸毛的基因型是Aa,由此可见致死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 根据杂交组合二,亲本全为红果,后代出现黄果,说明红果对黄果为显性性状;后代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即红果:黄果=3:1,有茸毛:无茸毛=1:1,因此亲本中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 【详解】(1)由分析可知,有茸毛对无茸毛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一后代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推测有茸毛基因型是Aa,由此可见致死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故番茄不能完成胚发育的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2)据上分析可知,有茸毛对无茸毛为显性,其AA致死,红果对黄果为显性,故杂交组一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 (3)根据杂交组合二,后代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即红果:黄果=3:1,有茸毛:无茸毛=1:1,因此亲本中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 (4)根据杂交组三中亲本的表现型可推测基因型为A_B_×A_B_,根据F1 中两种性状均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由于AA纯合致死,F1中每种性状的分离比有茸毛:无茸毛=2:1、红果:黄果=3:1,基因型分离比为Aa:aa=2:1、BB:Bb:bb=1:2: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基因型总共有2×3=6种。 【点睛】本题我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杂交组后代表现型比例的信息准确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