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1.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 A. 细胞内有大量的ATP B. ATP与ADP能够快速转化 C. 细胞从外界环境不断吸收ATP D. ATP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于正常细胞,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详解】细胞内只有少量的ATP和ADP,但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很快,A错误,B正确;正常情况下,ATP在细胞中合成,不会从外界环境吸收,C错误;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无专一性,D错误。故选B。‎ ‎【点睛】理解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及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某些病毒、病菌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这一事实说明 A. 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 细胞膜不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D. 细胞膜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基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能阻止病菌和病毒侵入细胞,但“某些病毒、病菌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具有相对性;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3.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和中心体 C. 观察黑藻叶临时装片时,光线太亮应改用凹面反光镜、小光圈 D. 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均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或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同时旋转细准焦螺旋调焦,使物像更清晰。‎ ‎【详解】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光圈或转动反光镜,A错误;核糖体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观察黑藻叶临时装片时,光线太亮应改用平面反光镜、小光圈,C错误;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均不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和装片上,因此可推测异物在目镜上,D正确。故选D。‎ ‎【点睛】熟记并理解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滤纸条上的色素从上到下的颜色顺序为橙黄、黄、黄绿、蓝绿 B. 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C. 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D. 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实验原理 ‎1、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无水乙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小的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3、叶绿素提取后易被破坏,可加入CaCO3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 ‎【详解】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A错误;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得到色素带而使实验失败,B正确;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C正确;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无水乙醇,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正确。故选A。‎ ‎【点睛】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便可解答本题。‎ ‎5.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是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是染色质,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C. ③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可知,①是核膜,②是染色质,③是核仁,④是核孔。‎ ‎【详解】①是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④是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B。‎ ‎【点睛】识记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结构组成及其相应的功能便可解答本题。‎ ‎6.在人体的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A 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B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D错误。‎ ‎【点睛】熟悉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如图为浸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中的⑤为细胞质基质 B. 图中①具有全透性,②③④可以看作一层半透膜 C. 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可以使细胞恢复实验前的形态 D. 如果该细胞长时间处于图示状态,可能会失去活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质,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 ‎【详解】由题图可知,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开,说明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中的⑤为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A错误;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由②细胞膜、④液泡和③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正确;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使细胞逐渐恢复成实验前的形态,C正确;如果该细胞长时间处于图示状态,持续失水,细胞可能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进而失去活性,D正确。故选A。‎ ‎【点睛】识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原理便可解答本题。‎ ‎8.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D.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一切生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建立了细胞学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详解】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正确;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正确;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创立了细胞学说,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创立者和内容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在此类题型中,注意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9.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ARS病毒体内仅有A、U、C、G四种碱基 B.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病毒这样的简单生物 C. 可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来扩大 SARS病毒的数量 D. SARS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膜,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病毒虽属于生物,但是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代谢和繁殖。‎ ‎2、据图分析,SARS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即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详解】SARS病毒有蛋白质和RNA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四种,A正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等生物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不可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来扩大 SARS病毒的数量,SARS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C错误;SARS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膜,也没有核糖体,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平,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明确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识记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中生存繁殖。‎ ‎10.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有水生成 B. b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 肽链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 d表示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2、分析题图可知,A是C、H、O、N等元素,B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C是肽键,①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详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中有水生产,A正确;b是氨基酸的通式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上,B正确;肽键数=氨基酸个数-链数,故肽链中b的数目不等于c的数目,C错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结构的多样可以决定功能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C。‎ ‎【点睛】对于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及蛋白质多样性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1.下图表示一个由18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180个肽键 B. 该分子中至少有2个R基中含S元素 C. 该分子形成过程中,产生了180个水分子 D. 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80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详解】该分子由180个氨基酸组成,图示中有一个肽键,故肽键总数为180-1+1=180,A正确; 该分子有一个-S-S-键,故至少有2个R基中含S元素,B正确;该分子由180个氨基酸组成,图示中有一个肽键,肽键总数为180故产生了180个水分子,C正确;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最多20种氨基酸,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2.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 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答案】D ‎【解析】‎ a点时,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开始于a点之前,A错误。6~18时,乙植物都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该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积累,18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D正确;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C错误。‎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3.下列甲图为酵母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局部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也会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为此过程合成载体和提供能量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4)在酵母菌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乙图中能周期性重建和消失并与某种RNA合成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⑧彻底水解可得到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⑥中内、外膜的蛋白质的含量,可发现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外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具有多样性,从氨基酸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叶绿体 (3). ④核糖体 (4). ⑦细胞质基质 (5). ⑨核仁 (6). 氨基酸、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 (7). 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8). 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9). 该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甲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线粒体,⑦是细胞质基质;图乙中,⑧是染色质,⑨是核仁,⑩是核膜.据此答题.‎ ‎【详解】(1)为研究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其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2)分析图解可知,酵母菌细胞中具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等细胞结构,因此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叶绿体.‎ ‎(3)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也会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 为此过程合成载体和提供能量的细胞结构分别是④核糖体和⑦细胞质基质.‎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周期性消失与重建.‎ ‎(5)⑧是染色质,主要由DNA与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因此⑧彻底水解可得到的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 ‎(6)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线粒体内膜蛋白质显著高于外膜的原因是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蛋白质具有多样性,从氨基酸分析是由于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7)若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则说明该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具膜结构,若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该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识记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产物、场所等;识记染色体的组成等.‎ ‎14.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甲中实线ABCD表示________数量变化,虚线abcd表示__________数量变化。 ‎ ‎(2)甲图中的AB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相当于图乙的____ 时期(写编号)。‎ ‎(3)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在_________期(写编号)。图③中4的形成与__________(两种细胞器)有关。甲图bc表示_____________分裂,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______个DNA,相当于图乙的 ___________ 期(写编号)。‎ ‎【答案】 (1). DNA (2). 染色体 (3). DNA的复制 (4). ① (5). ② (6).‎ ‎ 高尔基体、线粒体 (7). 着丝点 (8). 1 (9). ④‎ ‎【解析】‎ 试题分析:梳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及其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据此以图甲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图乙中各细胞呈现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信息为切入点,明辨图甲中两条曲线所示的物质或结构、图乙中①~⑤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时期,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因间期DNA 的复制完成后而增倍,而染色体数目增倍的原因则是在后期发生的着丝点分裂,据此可推知:图甲中实线ABCD表示DNA数量变化,虚线abcd表示染色体数量变化。‎ ‎(2)甲图中的AB段表示DNA的数目逐渐增倍,导致其数量变化的原因是DNA的复制,该种变化发生在图乙中的①所示的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中。‎ ‎(3)图乙中的②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③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其中4为细胞板,将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所以4的形成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甲图bc段染色体数目增倍,表示着丝点分裂,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图乙中④所示的有丝分裂后期。‎ ‎15.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抱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l 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l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分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结合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肽键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_个羧基。‎ ‎(4)现另有一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其是由600个氨基酸合成的,所有氨基酸中氨基总数为610个,羧基总数为608个,该蛋白质中共有_____________个肽键,至少含有___________个氨基。‎ ‎【答案】 (1). 5 (2). R基 (3). (4). 脱水缩合 (5). –NH-CO- (6). 2 (7). 598 (8). 12‎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分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有关蛋白质的计算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分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蛋白质检测方法,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解答问题.‎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该肽链中含有4个肽键,因此是由5个氨基酸脱去4分子水形成的,5个氨基酸的R基种类各不相同,因此有5种氨基酸,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R基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结合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肽键的结构式是–NH-CO-。‎ ‎(3)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而肉毒类毒素是由两个亚单位即两条肽链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因此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羧基。‎ ‎(4)已知该蛋白质氨基酸600个,含有2条肽链,所以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600-2=598个;该蛋白质有60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总数为610个,说明R基团上有氨基10个,则600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的羧基数=R基团上羧基数+肽链数=10+2=12个.‎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结构通式、蛋白质形成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图甲表示衡阳市一中高一545班杨志明同学开展的一项实验结果:杨志明同学选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天竺葵,保持温度(25℃)、CO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O2的释放量;图乙表示生物体内光合作用的过程;图丙表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过程。请据图作答。‎ ‎(1)从图甲可知,在光照强度为8 klx时植物合成的葡萄糖的速率为________g·m-2·h-1,若光照12 h,再黑暗12 h,交替进行,则天竺葵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分析,植物体生活的环境中Ⅲ物质突然减少,则细胞内物质Ⅰ、C5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丙分析,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丙图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答案】 (1). 240 (2). 12 h光照时积累的有机物正好被12 h黑暗时消耗掉 (3). 增加、增加 (4). ②③ (5). 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或线粒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只有CO2的释放,说明只进行呼吸作用;光照强度为4klx时,测得的O2和CO2的释放量是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乙图中Ⅰ是[H],Ⅱ是O2,,Ⅲ表示CO2,Ⅳ表示糖类等有机物;丙图中①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Ⅴ是[H],Ⅵ是O2,Ⅶ是CO2。‎ ‎【详解】(1)据甲图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CO2的释放量是4mol·m-2·h-1,说明呼吸作用是4mol·m-2·h-1,光照强度为8 klx时O2的释放量即净光合作用是4mol·m-2·h-1,则植物的总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是8mol·m-2·h-1,根据光合作用计算方程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计算可知产生的葡萄糖是8/6×180=240g·m-2·h-1;若光照12 h,再黑暗12 h,交替进行,天竺葵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12 h光照时积累的有机物被12 h黑暗时消耗掉。‎ ‎(2)据图乙分析,Ⅲ表示CO2,若植物体生活的环境中CO2突然减少,则CO2固定减弱,产生的C3减少,则C3还原过程消耗的[H]减少,但光反应仍继续产生[H],则细胞中的[H]增加;CO2固定减弱,消耗的C5减少,但C5仍在生成,细胞中的C5增加;故细胞内物质Ⅰ、C5变化趋势分别是增加、增加。‎ ‎(3)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相比之下,丙图中特有的步骤是②③,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中。‎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正确判断图中各阶段的反应和物质变化。‎ ‎17.究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原核生物——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分别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及结果分析:‎ ‎①现象:A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结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 ‎③现象: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现象: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2). 出现砖红色沉淀 (3). 不出现紫色 (4). 出现紫色 (5). 细菌细胞壁中含蛋白质,不含糖类 (6). 不出现紫色 (7). 细菌细胞壁中不含糖类和蛋白质 ‎【解析】‎ ‎【分析】‎ 细菌细胞壁的成分鉴定,是依据各种有机物的颜色反应进行的:糖类+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详解】根据实验探究的原理和方法可知,①若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则现象为:A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 ‎②若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而不含有蛋白质,则现象为:A出现砖红色沉淀,B不出现紫色;‎ ‎③若细菌细胞壁中含有蛋白质而不含糖类,则现象为: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 ‎④若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糖类和蛋白质,则现象为:A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不出现紫色.‎ ‎【点睛】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解题关键是根据有机物鉴定的显色反应原理,多方面分析细菌细胞壁化合物成分的可能性。‎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