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温州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唯一介质 B. 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C. 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是有机化合物 D. 无机盐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A错误;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B错误;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所以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是有机化合物,C正确;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 ‎2. 下列有关糖类与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主要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B. 根据糖类是否能水解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C.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D. 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D ‎【解析】糖类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A错误;根据糖类是否能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B错误;细胞膜上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C错误;脂质中的性激素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相关知识,识记并理解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及其功能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B. 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C. 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核酸、油脂等 D. 真核细胞中有RNA ‎【答案】D ‎【解析】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N、P,A错误;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核酸均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错误;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含P的化合物,如磷脂、核酸等,‎ C错误;真核细胞中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D正确。‎ ‎4.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R基都是或长或短的碳氢链 B. 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 汗液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但甘氨基酸的R基是“-H”,不是或长或短的碳氢链,A错误;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必需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B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顺序可能不同,但方式相同,C错误;汗液中不含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D错误。‎ ‎5. 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SH+—SH→—S—S—+2H),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B. 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 该多肽在核糖体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D.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6‎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多肽链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而且组成该多肽链的每种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原子,说明该多肽链是由三种氨基酸组成的四肽,其水解产物中有2个半胱氨酸,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半胱氨酸含有3个C,所以另两个氨基酸共含有15个C,进而推知:另两种氨基酸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即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A错误;该多肽链形成过程脱去3分子水、形成二硫键时脱去2个氢,所以该多肽中氧原子数为8-3=5,氢原子数为38-6-2=30,B错误;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该多肽形成时脱去3分子水和2个氢,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2=56,D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其脱水缩合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和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能力。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的数量关系,据此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掌握脱水和脱氢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本尼迪特试剂显红黄色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 单糖都是还原性糖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答案】C ‎【解析】还原性糖与本尼迪特试剂(斐林溶液的改良试剂)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A错误;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向待测组织样液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此时不使用显微镜,也可将花生种子的子叶切片制成临时装片,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颜色反应,B错误;单糖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能与婓林试剂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都是还原性糖,C正确;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就能看到紫色,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7. 下列有关细胞概述的内容正确的是 A. 发菜是真核生物 B. 施莱登提出“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C. 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最大的细胞是驼鸟蛋 D. 成人细胞的体积要比婴儿同类型细胞的体积小 ‎【答案】D ‎【解析】发菜是原核生物,A错误;施莱登经过对植物的研究,提出了“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施旺受施莱登启发,提出“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B错误;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最大的细胞是驼鸟蛋的卵黄,C错误;成人细胞的含水量要比婴儿同类型细胞的含水量少,因此成人细胞的体积要比婴儿同类型细胞的体积小,D正确。‎ ‎8. 研究人员测定了甲、乙、丙三种大分子化合物和动物X、植物Y体细胞干重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元素 C H O N P Ca S X ‎55.99‎ ‎7.76‎ ‎14.62‎ ‎9.33‎ ‎3.11‎ ‎4.67‎ ‎0.78‎ Y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甲 ‎73~77‎ ‎11~12.5‎ ‎9~12‎ 乙 ‎52~58‎ ‎7~8‎ ‎40~45‎ 丙 ‎50~55‎ ‎6.5~7.3‎ ‎19~24‎ ‎15~24‎ 极少 极少 A. 同质量的物质甲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余乙和丙,甲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 B. 生物个体X、Y的遗传物质不会是甲、乙、丙中的任何一种 C. 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说明X很可能有肌肉抽搐的症状 D. X的细胞中C元素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体内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甲 ‎【答案】B ‎【解析】表中信息显示:丙中含有C、H、O、N和极少量的P、S元素,可以判定丙为蛋白质;甲中C和H的比例远高于乙,但O的比例却明显低于乙,说明甲为脂肪,乙为糖类。正是由于脂肪中碳氢比例高,所以同质量的物质甲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余乙和丙,甲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生物个体X、Y的遗传物质是DNA,不会是甲(脂肪)、乙(糖类)、丙(蛋白质)中的任何一种,B正确;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说明X很可能有肌无力的症状,C错误;生物体内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丙所示的蛋白质,D错误。‎ ‎9. 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图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 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C. 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 糖脂位于细胞膜内表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该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解:A、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A正确;‎ B、由图可知: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B正确;‎ C、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C正确;‎ D、糖脂具有识别作用,应该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D错误.‎ 故选:D.‎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细胞膜的成分.‎ ‎10. 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B. 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溶胶 C. 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 D. 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答案】D ‎【解析】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A正确;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溶胶,B正确;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D正确;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使膜面积变小,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膜及相关细胞器 ‎【名师点睛】不同细胞器扩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如叶绿体是通过形成类囊体膜来扩大膜面积的,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凸起形成脊以扩大膜面积,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中,这些扩大的生物膜提供了大量酶的附着位点,有利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11. 以下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是作不规则运动的 B. 显微镜下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饱和蔗糖溶液中会发现紫色部分不断缩小并保持最小状态 C. 在做酶的催化作用易受pH影响的实验中,必须先让过氧化氢酶与特定的pH缓冲液在试管中混合,然后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在做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如果以I2-KI代替本尼迪特试剂滴入原有淀粉的试管中发现呈蓝色,就能说明酶没有起到催化淀粉的水解作用 ‎【答案】C ‎【解析】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是环绕中央大液泡循着同一个方向旋转式流动,A错误;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饱和蔗糖溶液中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导致紫色的液泡部分不断缩小,最终细胞会因严重失水而死亡,死亡的细胞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所以紫色部分不会保持最小状态,B错误;在做酶的催化作用易受pH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不同,必须先让过氧化氢酶与特定的pH缓冲液在试管中混合,然后向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正确;在做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如果以I2-KI代替本尼迪特试剂滴入原有淀粉的试管中发现呈蓝色,说明有底物淀粉存在,不能说明酶没有起到催化淀粉的水解作用,D错误。‎ ‎12. 有关细胞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共穿过0层膜 B. 有的内质网有运送蛋白质的功能,有的内质网有合成磷脂的功能 C. 线粒体中能进行细胞呼吸,也能合成蛋白质 D.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是通过囊泡转移运输并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共穿过0层膜,A正确;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有的内质网有运送蛋白质的功能,有的内质网有合成磷脂的功能,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有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C正确;没有线粒体的蓝藻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13. 如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纸层析法 B. 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 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D. 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应用了吸收蒸馏水即渗透作用吸水,同位素示踪法,离心,但没有使用引流法,A错误。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B正确。步骤②放入蒸馏水目的是破坏细胞膜,C正确。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4.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根据此图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图中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 B. 被人称为脂质合成“车间”的是结构4‎ C. 植物都具有结构8‎ D. 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坏结构7,细胞中可能会出现多个结构9‎ ‎【答案】D ‎【解析】图中出现了三处明显的错误,首先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根细胞没有结构4所示的叶绿体和结构2所示的大液泡,A错误;结构5所示的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B错误;结构8为细胞壁,植物都具有细胞壁,C错误;结构7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如果破坏高尔基体则细胞无法完成分裂,细胞中将出现多个结构9所示的细胞核,D正确。‎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并与有丝分裂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5.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红黄色沉淀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元,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A错误;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和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其余的不是还原糖,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红黄色沉淀,B错误;④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作为贮能物质;⑤为肌糖元,是肌肉细胞中储能物质,C错误;④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点睛】掌握单糖、二糖、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常见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熟悉各类糖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是由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3部分组成 B. 核外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 C. 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 D. 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A ‎【解析】细胞核是由核被膜、染色质、核孔和核仁等部分组成,A错误;核外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B正确;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C正确;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正确。‎ ‎17. 关于原核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原核细胞中唯一的单位膜就是质膜,质膜是进行需氧呼吸的场所 C. 原核细胞都是单细胞生物 D. 原核细胞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原核细胞中唯一的单位膜就是质膜,质膜是进行需氧呼吸的场所,B正确;原核生物通常是单细胞生物,但也有特例,如蓝藻中的螺旋藻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C错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没有内质网,D正确。‎ ‎18. 如图为关于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结构 B. 图中b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C. 图中h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场所 D. 图中g中含有DNA ‎【答案】D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细胞质,b为细胞核,c为细胞膜,d为细胞壁,e是指细胞质基质,f为细胞器,g为叶绿体,h为线粒体。综上分析,该图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结构,A错误;图中d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图中e是细胞代谢的中心场所,C错误;图中g中含有DNA,D正确。‎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以题图中呈现的“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功能”为解题的切入点,准确判断各字母所示结构的名称,将其与所学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9. 下列有关ATP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B. ATP发生水解时形成腺苷二磷酸,释放1个磷酸基因,同时释放能量 C. 在肌肉收缩和恢复的过程中发生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D. ATP中有高能磷酸键,因此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 ‎【答案】D ‎【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因此均能合成ATP,A正确;ATP发生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腺苷二磷酸(ADP),释放1个磷酸基团,同时释放能量,B正确;肌肉收缩需消耗能量,因此在肌肉收缩和恢复的过程中发生了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C正确;ATP中有高能磷酸键,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较少,消耗后可迅速合成,D错误。‎ ‎20.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③④最易断裂 B. 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 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 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提供能量,A错误;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B正确;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反应相联系,C错误;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发生在一切细胞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ATP合成与水解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1. 下图表示利用划线分离法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只需要在超净台中不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 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 C. 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中蘸取菌液4次 D. 该方法使单菌落更容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答案】B ‎【解析】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在超净台中进行的同时,也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A错误;步骤②③使用的工具是接种环,接种前需在明火上灼烧灭菌,冷却后再进行划线操作,B正确;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的结果说明整个过程进行4次划线操作,C错误;该方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D错误。‎ ‎22. 为实现啤酒发酵连续生产,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已在啤酒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将啤酒酵母和海藻酸钠混合均匀,经 CaCl2处理形成凝胶颗粒,而酵母细胞则被固定在其内部。这种固定化方法称为 A. 吸附法 B. 包埋法 C. 交联法 D. 共价偶联法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将啤酒酵母和海藻酸钠混合均匀,经CaCl2处理形成凝胶颗粒,而酵母细胞则被固定在其内部”可知,这种固定化方法称为包埋法,B正确,A、C、D均错误。‎ ‎23. 下图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关于果醋发酵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前,瓶内酒—冰混合物的pH需调至7.0‎ B. 发酵过程中,充气口要适时适量充气 C. 发酵过程中,排气口排出醋酸发酵产生的CO2‎ D. 发酵完成后,出料口的pH值不再减少 ‎【答案】C ‎【解析】制作果酒的菌种酵母菌和制作果醋的菌种醋酸杆菌在pH接近中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因此发酵前,瓶内酒—冰混合物的pH需调至7.0,A正确;在进行果酒发酵时要关闭充气口,在进行果醋发酵时,充气口要连续充入氧气,所以发酵过程中,充气口要适时适量充气,B正确;发酵过程中,排气口排出果酒发酵产生的CO2,C错误;发酵完成后,不再产生CO2,出料口的pH值不再减少,D正确。‎ ‎24. 用优良品种自然生长的茎快速繁殖铁皮石斛时,给茎消毒时无需使用的是 A. 乙醇 B. 无菌水 C. 甘露醇 D. 次氯酸钠 ‎【答案】C ‎【解析】乙醇、无菌水和次氯酸钠常用于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给茎消毒时无需使用的是甘露醇,A、B、D均错误,C正确。‎ ‎25. 科研人员将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构建在重组质粒中,进而转入受体细胞,发酵生产转基因酵母乙肝疫苗。在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通过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G↓AATTC-)切割得到的一个目的基因和一个开环质粒,共有 个粘性末端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 ‎26.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倍体细胞大多具有异倍体核型 B. 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 细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来源于单个细胞 D. 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往往遗传性状不均一 ‎【答案】A ‎【解析】二倍体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A错误;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B正确;细胞克隆是把一个单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其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所建成的克隆必须来源于单个细胞,C正确;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可能是由多个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增殖而来,细胞往往遗传性状不均一,D正确。‎ ‎27. 下列哪种细胞比较难以克隆?‎ A. 有限细胞系 B. 无限细胞系 C. 转化细胞系 D. 肿瘤细胞系 ‎【答案】A ‎【解析】有限细胞系的细胞分裂存在一个极限,达到该极限值后,细胞将不再分裂并衰老,死亡,不能进行无限增值,因此比较难以克隆,A正确;无限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的细胞都具有无限增殖能力,都容易克隆,B、D错误;转化细胞系通过某个转化过程形成,失去正常细胞特点,而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容易克隆,C错误。‎ ‎28. 有关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固体培养基培养 B. 用滋养层细胞支持生长 C. 能进行传代培养 D. 需要对细胞进行研磨破碎获得产物 ‎【答案】C ‎【解析】杂交瘤细胞用液体培养基培养,A错误;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用的是合成培养基,不需要用滋养层细胞支持生长,B错误;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能进行传代培养,C正确;不需要对细胞进行研磨破碎获得产物,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9.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体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类囊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之一。其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B代表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的________合成酶复合体,M接受e—并和N结合,则M和N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ATP、RuBP、类囊体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____。‎ ‎(3)能为碳反应提供能量的物质是图中的_____。‎ ‎(4)若叶肉细胞间腺A物质浓度比外界大气高,原因是________。‎ ‎(5)叶绿体基质中的A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至少要穿过________层单位膜,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________阶段,该阶段的场所位于________‎ ‎【答案】 (1). ATP (2). NADP+、H+ (3). C、H、O、P (4). NADPH和ATP (5). 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 (6). 6 (7). 柠檬酸循环(或三羧酸循环) (8). 线粒体基质和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信息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梳理相关的生理过程,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定位箭头及其两端的文字信息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题图显示:B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在ATP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B代表分布在类囊体膜上的ATP合成酶复合体;M接受e-并和N结合,则M和N分别代表NADP+、H+。‎ ‎(2) RuBP(1,5-二磷酸核酮糖)含有C、H、O、P这四种元素,ATP和类囊体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均含有C、H、O、N、P这五种元素,因此ATP、RuBP、类囊体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P。‎ ‎(3)能为碳反应(暗反应)提供能量的物质是图中的NADPH和ATP 。‎ ‎(4) A是O2。若叶肉细胞间隙A物质浓度比外界大气高,是因为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5)叶绿体基质中的A(O2)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至少要穿过2层叶绿体膜、2层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计6层单位膜;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柠檬酸循环(或三羧酸循环) 阶段,该阶段的场所位于线粒体基质。‎ ‎30. (一)泡菜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们的健康。研究人员检测了不同浓度的食盐、不同发酵阶段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制作泡菜时如希望发酵快一些,可将蔬菜放在________中浸泡1分钟后入坛。发酵坛中还可加一些白酒,加白酒的目的是增加醇香感和________。‎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腌制泡菜的最佳食盐用量约为5% ‎ B.过多的食盐可能会抑制发酵作用 C.腌制初期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上升 ‎ D.食用泡菜最安全的是腌制后3〜9天 ‎(3)在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时,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显色剂会生成________色产物。绘制标准曲线时,可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对样品和标准溶液的测定中,要用光程相同的________。‎ ‎(二)为证明青霉素在某种细菌产生抗药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选择而非诱变,有如下实验方案。其中,平板影印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请回答:‎ ‎(1)图中扩大培养的过程中应选用_____培养基。利用_____分离法可获得A1培养皿上菌落。‎ ‎(2)图中②过程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成分 无机盐 蔗糖 葡萄糖 尿素 牛肉膏 水 琼脂 酚红 培养基 ‎+‎ ‎—‎ ‎+‎ ‎+‎ ‎—‎ ‎+‎ ‎+‎ ‎—‎ 结合图形分析_____(“能”或“不能”)得出结论:该细菌可利用尿素作为氮源。理由是:_____。‎ ‎(3)B组培养基中还添加了适宜浓度的青霉素,结果如图所示。欲证明青霉素所起的作用是选择,则应选取_____(A.a1 B.a2 C.b1或b2或3 D.任意一个菌落)菌落继续培养在空白的A2培养皿中,待长出菌落后影印到含相同浓度青霉素的C培养皿中。‎ ‎(4)预测上述A2和C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为_____(“相同”或“不同”),由此证明青霉素所起的作用是选择。‎ ‎(5)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所有器皿和培养基都必须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B.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打开超净台上的紫外灯和过滤风 C.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更复杂 D.采用划线分离时,在每次划线前都需蘸取菌液一次 ‎【答案】 (1). 开水 (2). 抑制杂菌生长 (3). D (4). 紫红色 (5). 光密度值 (6). 比色杯 (7). 液体 (8). 涂布 (9). 不能 (10). 该细菌可能利用氮气作为氮源或培养基中无酚红,无法证明该细菌分解了尿素 (11). A (12). 相同 (13). C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泡菜的制作的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熟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 ‎(一)(1)在开水中浸泡可破坏部分细胞,使细胞膜成为全透膜,使发酵更易进行。因此,制作泡菜时,如希望发酵快一些,可将蔬菜放在开水中浸泡1分钟后入坛。发酵坛中加一些白酒的目的是增加醇香感和抑制杂菌生长。‎ ‎(2)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包括乳酸菌在内的细菌大量繁殖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而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会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据此分析曲线图可知:用5%的食盐腌制组,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迅速增加,达到11天后又降至最低,说明腌制泡菜的最佳食盐用量约为5%,A正确;用7%的食盐腌制组,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起伏变化最小,说明过多的食盐可能会抑制发酵作用,B正确;在腌制初期,三组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上升,C正确;腌制后3〜9天,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不是食用泡菜的最安全期,D错误。 ‎ ‎(3)在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时,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显色剂会生成紫红色色产物。绘制标准曲线时,可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对样品和标准溶液的测定中,要用光程相同的比色杯。‎ ‎(二)(1) 图中扩大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在此过程中应选用液体培养基。依题意和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涂布分离法可获得A1培养皿上菌落。‎ ‎(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图中②过程培养基的配方中,虽然以尿素作为氮源,但没有酚红或该细菌可能利用氮气作为氮源,所以结合图形分析,不能得出“该细菌可利用尿素作为氮源”的结论。‎ ‎(3) 平板影印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据此分析比较A1、B1、B2、B3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位置可知:a1菌落对青霉素有抗性,所以应选择A选项所示的a1菌落继续培养在空白的A2培养皿中,待长出菌落后影印到含相同浓度青霉素的C培养皿中。 ‎ ‎(4)依题意可知: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青霉素在某种细菌产生抗药性过程中所起的是选择作用,而A2和C培养皿中青霉素的浓度相同,所以上述A2和C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为相同。‎ ‎(5)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培养基必须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接种工具应进行灼烧灭菌,玻璃器皿等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采用干热灭菌,A错误;超净台在使用前用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消毒,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打开超净台上过滤风以通入无菌空气,B错误;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更复杂,C正确;采用划线分离时,接种环只蘸取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划线多次,D错误。‎ ‎31. (一)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由 Cas9(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向导 RNA 构成。该复合体能与 DNA 分子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并在合适位点切断 DNA 双链(如下图所示)。DNA 被切断后,细胞会启动 DNA 损伤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如果为细胞提供一个修复模板,细胞就会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复过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点突变,从而实现基因编辑。‎ 请回答:‎ ‎(1)在将编码Cas9的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转基因操作中,若控制合成 Cas9 的基因序列已知,可用_______方法合成目的基因,再构建________导入真核细胞,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酶是________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 连接酶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 D.DNA 聚合酶)。上述转基因操作成功的标志________。‎ ‎(2)如图所示,基因编辑工具发挥作用时,向导 RNA 分子的序列与基因组 DNA 中特定碱基序列因为_______所以能结合在一起,然后由 Cas9 催化________键断裂,从而使 DNA 分子断裂。‎ ‎(3)一般来说,在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对不同基因进行编辑时,应使用 Cas9 和__(填“相同”或“不同”)的向导 RNA 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 ‎(二)“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下图是“白菜—甘蓝”的杂交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为了得到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需在0.5—0.6mol/L的_____环境中用_____来处理白菜细胞和甘蓝细胞。‎ ‎(2)原生质体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培养基中成分的诱导,可以从单细胞依次到细胞团,球形胚、_____和胚状体,最后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 要实现上述过程,主要是通过_____来进行调控。‎ ‎(3)若欲定向的培育抗虫的“白菜—甘蓝”,可借助_____的技术,将抗虫基因和载体用DNA连接酶连接后,形成_____导入受体细胞中,经筛选、培养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再生植株。‎ ‎【答案】 (1). 化学 (2). 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 (3). C (4). 控制Cas9基因的成功表达 (5). 碱基互补序列 (6). 磷酸二酯 (7). 不同 (8). 甘露醇 (9). 纤维素酶、果胶酶 (10). 心形胚 (11). 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 (12). 基因工程 (13). 重组DNA分子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一)(1) 若控制合成 Cas9 的基因(目的基因)序列已知,可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再构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将其导入真核细胞。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需要使用的酶是C选项所示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上述转基因操作成功的标志控制Cas9基因的成功表达。‎ ‎(2) 向导 RNA 分子的序列与基因组 DNA 中特定碱基序列能结合,需要二者的碱基序列能互补配对;Cas9是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 ‎(3)基因具有特异性。在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对不同基因进行编辑时,应使用 Cas9 和不同的向导 RNA 进行基因的相关编辑。‎ ‎(二)(1)为了使得到的原生质体保持活性,需用适宜浓度的甘露醇溶液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所以在制备原生质体时,需在0.5—0.6mol/L的甘露醇环境中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来处理白菜细胞和甘蓝细胞。‎ ‎(2)原生质体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培养基中成分的诱导,可以从单细胞依次到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和胚状体,最后再生出完整的植株。要实现上述过程,主要是通过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来进行调控。‎ ‎(3)若欲定向的培育抗虫的“白菜—甘蓝”,可借助基因工程的技术,将抗虫基因和载体用DNA连接酶连接后,形成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中,经筛选、培养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再生植株。‎ ‎32.‎ ‎ 动物激素的囊泡分泌存在两条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随即被释放到细胞外,称为组成型分泌途径;激素合成后暂时储存在细胞内,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再释放出去,称为调节型分泌途径(如下图所示)。‎ 请利用下列提供的材料用具,探究胰岛素的分泌途径(胰岛素含量检测方法不做要求)。‎ 材料用具:培养箱、培养瓶、胰岛β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蛋白质合成抑制剂M、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N。‎ ‎(1)设计思路:‎ ‎①取三组培养瓶,____ ;‎ ‎②____ ;‎ ‎③____ 。‎ ‎(2)预测实验结果并推测实验结论(用表格表示): ‎ ‎【答案】 (1). 取三组培养瓶,编号为甲、乙、丙,加入等量的培养液、胰岛β细胞,并依次分别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 (2). 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3).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 ‎(1)设计思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M的作用是抑制胰岛素合成,而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N的作用则是抑制细胞内囊泡运输,在依据题中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应分为三组,具体如下:‎ ‎①取三组培养瓶,编号为甲、乙、丙,加入等量的培养液、胰岛β细胞,并依次分别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细胞内囊泡运输抑制剂; ‎ ‎②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检测各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③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预测实验结果并推测实验结论:因该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其结论是未知的,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并得出相应结论,应从各种可能的情况入手,分别加以讨论,其可能的情况如下:‎ ‎①只有组成型分泌途径,则甲组培养液中有胰岛素,乙、丙两组培养液中无胰岛素;‎ ‎②只有调节型分泌途径,则甲、乙两组培养液中有胰岛素,丙组培养液中无胰岛素;‎ ‎③既有组成型分泌途径,又有调节型分泌途径,则甲、乙两组培养液中有胰岛素,且甲组比乙组含量高,丙组培养液中无胰岛素。‎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