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理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理卷·2019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2)

玉溪一中高2019届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学科试卷 ‎ 命题人:汤伟 ‎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4.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生长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中各成分关系中,错误的是 ‎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 B.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而淋巴和组织液中不含蛋白质 C.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氯离子相对含量高,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D.细胞外液各成分在新陈代谢中,处于动态平衡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 B.饮食后,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 C.肾小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 ‎ D.正常人的血浆K+和Cl-含量较多,可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 ‎4.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 C.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血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 B. K+ C. 渗透压 D.O2浓度 ‎ ‎6.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激素是微量的有机化学物质 B.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 C.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D.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7.图1表示在神经突触中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图2是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也不属于神经递质 D.神经突触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该过程不需要能量 ‎ 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 ‎ 9.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10.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肝脏中的糖原分解 ‎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C.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⑥过程均可发生 ‎ D.胰高血糖素抑制、‚、ƒ等过程 ‎12.如图是当环境温度由25 ℃降到10 ℃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13.天花疫苗有效成分是天花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疫苗,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分泌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发生作用 C.可裂解天花病毒,治好天花 D.分泌体现了细胞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14.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吞噬细胞非特异识别抗原 B.A的形成过程中存在吞噬细胞的参与 ‎ C.该过程中,注射的抗原可以是HIV D.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1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不变,排出相应量的水后会超过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渗透压不变,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减小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16.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排尿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的调节 ‎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 B.成熟茎韧皮部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 C.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 D.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进行横向运输 ‎1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 C.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一样 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 ‎19.‎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假设科学家利用该空间实验室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处理,则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a>d>c=b,③生长最快 ‎ B.生长素浓度: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胚芽鞘都出现生长现象 D.生长素浓度:a=b=c=d,①②③④生长状况基本相同 ‎2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 C.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 D.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1.如图表示施用IAA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去除根尖,有助于侧根的数量增加,这体现了顶端优势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2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已知人的体重增加1kg,最少消耗水藻 ‎ A.5kg B.25kg C.50kg D.100kg ‎23.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 ‎ 动物类群 ‎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l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中群落丰富度减小,营养结构简单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为K值 ‎ C.农田生态系统合理能量,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由于很容易形成,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很强 ‎25.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兔子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兔子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兔子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兔子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 hm2‎ C.兔子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兔子→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26.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采用摇瓶培养酵母,测定其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血细胞计数法 C.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D.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一直保持“J”型增长下去 ‎27.森林中的鸟类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温度 D.湿度 ‎28.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2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的是浆细胞 ‎ ‎②方框内吞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 ‎④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A.②③ B.③④ ‎ C.①② D.①④ ‎ ‎3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肯定大于①‎ B.④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31.在菠菜地生态系统中,菠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菠菜地的碳循环在菠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菠菜的摄食量 ‎32.根据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就固定不变 C.丙是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 ‎ ‎3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34.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就保持恒定不变 B.环境阻力在d点之后出现,种群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前(如b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 ‎3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36.下图中表示了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也是决定种群数量的唯一特征 ‎ 37.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  B.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C.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D.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3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9.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4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云南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D.沼气池的建造,提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每道题10分)‎ ‎41(每空2分,共10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乙烯释放量(μL·kg-1·h-1)‎ ‎20d ‎35d ‎40d ‎45d A ‎0‎ ‎27‎ ‎17‎ ‎15‎ B ‎0‎ ‎9‎ ‎5‎ ‎2‎ C ‎0‎ ‎0‎ ‎0‎ ‎0‎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 组,其原因是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组。 ‎ ‎42.(每空2分,共10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场工作人员为了对鼠害进行控制,首先对苗圃山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原因是 。‎ ‎43.(每空1分,共10分)下图是食物网简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 。‎ ‎(2)图中的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_ ,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为 营养级。‎ ‎(3)图中的蛇和鹰者是___________关系。图中所列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的一个部分,再与 _________________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成分。‎ ‎(4)如果蜥蜴突然减少,兔子的数量将会_____ 。‎ ‎(5)如果鹰的体重每增加1kg,则至少需要绿色植物 kg,至多需要绿色植物 kg。‎ ‎44.(每空1分,共10分)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_______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______性。‎ ‎(2)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_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分子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_____。 ‎ ‎(3)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4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①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_______________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_____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玉溪一中高2019届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学科试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5 BBCBC 6~10 BCBBC ‎11~15 BDDCD 16~20 BCBBC ‎21~25 CBCAC 26~30 BBBDC ‎31~35 DDACC 36~40 BBDDB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1)X基因、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 ‎ (2)A;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B ‎42.(1)“J”型 ‎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或迁出率)‎ ‎ (3)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4)标志重捕法;山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43.(1)4;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生产者、消费者 ‎ (2)蚱蜢、兔、食草籽的鸟;第三、第四、第五;‎ ‎ (3)捕食和竞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4)减少 ‎ (5)25;10000‎ ‎44.(1)非特异性;专一 ‎ (2)①体液;反馈调节;②神经递质 ‎ (3)①神经;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③神经-体液;④神经-体液调节;大于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