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ww.ks5u.com 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 元素 B. 病毒 C. 细胞 D. 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是自然系统的最高级形式,是指能独立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的有序性、发展与繁殖的系统。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高级,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 ‎【详解】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细胞学说 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C.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D.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完善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从虎克看到细胞(实际上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人们对生物的研究开始进入细胞水平。经过观察和总结,德国施莱登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德国人施旺提出“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另一位德国人魏尔肖作出另一个重要的论断:“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综合为以下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为细胞,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A错误;‎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多样性,C错误;‎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德国人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完善,D正确。‎ 故选D。‎ ‎3.在显微镜下观察,从图甲到图乙最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向左方移动装片 ④向右方移动装片 ‎ ‎⑤调节光圈 ⑥转动转换器 A. ④→⑥→⑤→② B. ③→①→⑥→⑤→②‎ C. ③→⑥→⑤→② D. ③→⑤→⑥→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一般操作步骤为:①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②对光,放置薄片标本,调节焦距。③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调节焦距。低倍镜下用粗准焦螺旋,高倍镜下用细准焦螺旋。‎ ‎【详解】从图甲到图乙要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故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希望观察到的图像在视野的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该是③向左移动。然后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⑤),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最后在高倍镜下转动细准焦螺旋(②)使视野变得清晰。上述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为③→⑥→⑤→②。‎ 故选C。‎ ‎4.受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猪肉价格暴涨。非洲猪瘟病的病原体是一种DNA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含有5种碱基 B. 该病毒的DNA位于拟核中 C. 该病毒含有蛋白质成分 D. 该病毒可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病毒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组成。‎ ‎【详解】A、该病毒含有DNA,4种碱基,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拟核是原核细胞的结构,B错误;‎ C、该病毒含有蛋白质成分,蛋白质是其生命活动的承担者,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的能力,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B. S、K、Ca、Mg为大量元素 C. Zn等微量元素的作用不可取代 D. 不同细胞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人体细胞中,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在干重中碳的含量达到48%,碳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详解】A、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细胞中的有机物几乎都是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 B、S、K、Ca、Mg为大量元素,B正确;‎ C、对生物体来说,Zn等微量元素的作用不可取代,C正确;‎ D、不同细胞中元素的种类也有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D。‎ ‎6.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需要 马铃薯汁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西瓜汁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豆浆 D 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不需要 花生子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紫色),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砖红色),碘液检测淀粉(蓝色),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橘黄色)等。双缩脲试剂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它是由双缩脲试剂A(氢氧化钠)和双缩脲试剂B(硫酸铜溶液)组成,氢氧化钠可以提供碱性的环境,而溶液中的铜离子会与多肽链中的肽键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详解】A、淀粉检测不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 B、还原糖的鉴定不能用西瓜汁,有颜色干扰,B错误;‎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豆浆中富含蛋白质且无颜色干扰,此实验不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 D、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呈橘黄色,D错误。‎ 故选C。‎ ‎7.某条多肽链由31个氨基酸构成,下图为其部分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多肽有30个肽键 B. 该多肽至少有一个游离氨基 C. 该多肽的侧链基团有31种 D.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由一个中央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R基团组成,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n个氨基酸形成1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1;n个氨基酸形成2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2,n个氨基酸形成m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m。‎ ‎【详解】A、多肽链由31个氨基酸构成,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1=30,A正确; ‎ B、该多肽至少有一个游离氨基,位于肽链的一端,R基团里也可能含有游离氨基,B正确;‎ C、该多肽的侧链基团未知,题干中不能看出这31个氨基酸的组成,C错误;‎ D、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脱去31-1=30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0=540,D正确。‎ 故选C。‎ ‎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B. 生物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中 C. 酵母菌细胞质中含有DNA和RNA D. RNA一般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等证明,DNA和RNA都可以充当遗传物质。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是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A正确;‎ B、在大多数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DNA病毒)体内,其遗传物质储存在DNA中,在RNA病毒体内,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B错误;‎ C、酵母菌细胞质中含有DNA(线粒体中)和RNA,C正确;‎ D、RNA一般是单链,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D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脂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缓冲和减压 C. 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D. 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脂肪(贮能物质)、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等。‎ ‎【详解】A、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质中的脂肪是贮能物质,A错误;‎ B、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B正确;‎ C、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动物细胞膜中还有胆固醇,C正确;‎ D、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10.蔬菜鲜虾汉堡的制作原料有鲜虾、面包、生菜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鲜虾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 B. 生菜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 面包中的淀粉可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D. 面包中的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的储能物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因此植(动)物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详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因此鲜虾中含量最高的是水,A错误;‎ 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 C、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C正确;‎ D、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A。‎ ‎11.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无机盐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B. 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C. 抗旱植物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高于自由水 D.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主要包含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1%- 1.5%,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在细胞内、细胞之间、生物体内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可溶解许多物质和化合物;可以参与物质代谢。自由水的含量影响细胞代谢强度,含量越大。结合水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不能溶解其它物质,不参与代谢作用。结合水赋予各种组织、器官一定形状、硬度和弹性,因此某些组织器官的含水量虽多(如人的心肌含水79%),仍呈现坚韧的形态。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细胞中无机盐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错误;‎ B、一次施肥过多,外界渗透压过高,植物细胞过度失水,会造成“烧”苗现象,B正确;‎ C、抗旱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于结合水,C错误;‎ D、根吸收水不需要能量,为自由扩散,吸收无机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滤净水器走近了千家万户,它既可以滤除细菌,又可以留住矿物质,这是模拟细胞膜的( )‎ A. 保护功能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因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导致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细胞膜上有专一性的载体蛋白,能够选择性的吸收一些物质,不吸收一些物质,所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既可以滤除细菌,又可以留住矿物质,这与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相似,因此在模拟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故选B。‎ ‎13.下列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质壁分离:用吸水纸引流 B. 观察DNA和RNA分布:用盐酸改变膜通透性 C. 制备细胞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 D. 验证酶的特性: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淀粉水解成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不和碘液反应,且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仍不和碘液反应,因此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详解】A、观察质壁分离:用吸水纸引流,可以使植物细胞完全浸没在外界溶液中,A正确;‎ B、观察DNA和RNA分布:用盐酸改变膜通透性,可以使染料更快进入细胞,B正确;‎ C、制备细胞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没有细胞核以及其它细胞器,能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C正确;‎ D、验证酶的特性:用淀粉、蔗糖、淀粉酶,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可以验证酶的专一性,但是碘液检测无法知道蔗糖是否被水解,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来检测,D错误。‎ 故选D。‎ ‎1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差速离心法可分离细胞器 B. 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C.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D.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详解】A、差速离心法可分离细胞器,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A正确;‎ B、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维持植物细胞的渗透压,B正确;‎ C、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拣和运输,C正确;‎ D、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15.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 伞藻的帽形由细胞核决定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D. 伞藻的细胞质为伞帽的构建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细胞长2~5cm,可分为“帽”、柄和假根3部分,细胞核在基部。伞藻材料易得,性状易于区分,具有再生的能力,常用作实验材料。‎ ‎【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 B、伞藻的帽形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B正确;‎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伞藻的细胞质可以进行光合和呼吸作用,为伞帽的构建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C。‎ ‎16.下列有关细胞器中物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B. 溶酶体是合成水解酶的场所 C. 合成性激素的细胞中内质网发达 D. 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加工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名称 功能 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 加工运输蛋白质 光面内质网 运输蛋白质和合成脂质的重要场所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外或细胞的其它部位 游离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通常用于细胞自身或构成自身结构 高尔基体 主要对内质网运入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植物细胞中还有合成纤维素,参与细胞壁构建的功能。‎ 线粒体 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溶酶体 进行细胞内消化,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自身衰老的细胞器和碎片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 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离子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中心体 在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A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水解酶,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B错误; ‎ C、光面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性激素),因此合成性激素的细胞中内质网发达,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加工,如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蛋白质正常合成,真核生物有些多肽链在分子伴侣的帮助下就能够折叠成有功能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1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利于选择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D. 核膜上有许多核孔,利于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 B、叶绿体内膜上没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附着于类囊体膜上,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B错误;‎ C、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需要ATP水解供能,C正确;‎ D、核膜上有许多核孔,利于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是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正确。‎ 故选B。‎ ‎18.如图为洋葱外表皮细胞浸润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的显微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L是细胞壁,N是细胞质 B. 质壁分离过程中M处颜色逐渐变浅 C.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体积基本不变 D. 将该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一定会逐渐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的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①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②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而有些物质能够被细胞选择性吸收,因而在质壁分离后还会出现复原的现象。该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观察。‎ ‎【详解】A、图中L是细胞壁,N是外界溶液,A错误;‎ B、质壁分离过程中M处颜色逐渐变深,B错误;‎ C、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体积基本不变,C正确;‎ D、若该细胞过度失水死亡,将该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不会复原,D错误。‎ 故选C。‎ ‎19.建国70周年之际,中央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水稻培育方面的贡献。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低 B. “海水稻”在盐碱地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C. “海水稻”吸收矿质元素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海水稻”根细胞依靠渗透作用吸收矿质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细胞失水,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可能失水死亡。若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还能正常存活,那该植物细胞有一定的耐盐性,细胞液的浓度(渗透压)也较高。‎ ‎【详解】A、淡水稻置于高盐环境中会失水,因为其细胞液浓度较低,而“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能力,因此其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高,A错误;‎ B、“海水稻”在盐碱地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能量,B正确;‎ C、“海水稻”吸收矿质元素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海水稻”根细胞依靠主动运输作用吸收矿质元素,D错误。‎ 故选B。‎ ‎2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动运输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B.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都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D. 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方式 跨膜运输 非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条件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 能量 能量 举例 水、气体、酒精、苯、甘油、尿素等 K+进入红细胞 小分子、离子 变形虫摄食 分泌蛋白的分泌 ‎【详解】A、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载体蛋白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A正确;‎ B、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溶液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的结果,B错误;‎ C、不是所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都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如一般的离子均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错误;‎ D、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A。‎ ‎21.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物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B. 环境中氧浓度对甲、乙、丙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C. 图乙中物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D. 丙可代表分泌蛋白释放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方式 跨膜运输 非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条件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 能量 能量 举例 水、气体、酒精、苯、甘油、尿素等 K+进入红细胞 小分子、离子 变形虫摄食 分泌蛋白的分泌 ‎【详解】A、图甲中物质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是顺浓度梯度,A正确;‎ B、甲过程不需要能量,环境中氧浓度主要通过影响呼吸进而影响能量(ATP),对乙、丙运输方式均有影响,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乙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定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C正确;‎ D、丙可代表分泌蛋白释放方式,为胞吐,D正确。‎ 故选B。‎ ‎2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 酶在高温或低温中会永久失活 C. 酶催化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D. 酶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是化学本质,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化学反应想要发生需要能量,酶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少数酶是RNA,RNA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拟核),A错误; ‎ B、酶在高温中会永久失活,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失活,B错误;‎ C、酶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能不能放出能量要看反应本身是吸能反应还是放能反应,C错误;‎ D、酶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D正确。‎ 故选D。‎ ‎23.新采摘的玉米味道比较甜的原因是籽粒中蔗糖的含量高。采摘一天后籽粒中50%的游离蔗糖可转化为淀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采摘后放置几天后味道更甜 B. 冷冻处理可抑制淀粉的生成 C. 蔗糖转化为淀粉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D. 籽粒中的蔗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合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多糖。糖类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还是重要物质(如核酸)以及重要结构(如纤维素)的组成成分。多糖的基本单元都是葡萄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不同的二糖水解的产物不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详解】A、采摘一天后籽粒中50%的游离蔗糖可转化为淀粉,蔗糖甜而淀粉不甜,采摘后放置几天后味道更淡,A错误;‎ B、冷冻处理可抑制酶的活性,抑制淀粉的生成,B正确;‎ C、玉米籽粒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蔗糖转化为淀粉是通过酶催化实现的,C错误;‎ D、籽粒中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合成的,D错误。‎ 故选B ‎24.下列有关 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合成 B. 剧烈运动时,细胞中的ATP含量急剧下降 C. 一般情况下,主动运输需要ATP直接供能 D. 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可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代谢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细胞中的反应可分为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ATP不仅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因此可以作为源源不断的能源,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所含能量不多,易于转化。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ADP和Pi,为其它反应提供能量;ADP和Pi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脱水形成ATP,其它形式的能量贮存在ATP中。ATP的合成本身是个吸能反应。‎ ‎【详解】A、放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合成,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错误;‎ B、剧烈运动时,细胞中的ATP含量不会急剧下降,ATP和ADP的转化非常快,细胞内ATP的含量不多,B错误;‎ C、一般情况下,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能量由ATP直接提供,C正确;‎ D、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断开离腺苷最远的磷酸键,生成ADP和Pi,可释放大量能量,D错误。‎ 故选C。‎ ‎25.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B. 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浑浊判断呼吸方式 C. 探究有氧呼吸时泵入的空气需去除CO2‎ D. 探究无氧呼吸时需将装置封口静置一段时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比较如表所示。‎ 有氧呼吸 乙醇发酵(无氧呼吸)‎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葡萄糖→丙酮酸+[H]+能量(少)‎ 丙酮酸+H2O→CO2+[H]+能量(少)‎ 丙酮酸+[H]→CO2+乙醇 ‎ ‎[H]+O2→H2O+能量(多)‎ ‎【详解】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 B、酵母菌有氧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浑浊无法判断呼吸方式,B错误;‎ C、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生成CO2,为了排除CO2的干扰,探究有氧呼吸时泵入的空气需去除CO2,C正确;‎ D、探究无氧呼吸时需将装置封口静置一段时间,待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完,D正确。‎ 故选B。‎ ‎26.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反应①和②的酶均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 水果的保鲜需加快①和②过程,减慢③过程 C. ①④③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和c分别是丙酮酸和氧气 D. 提倡有氧运动是防止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e对人体细胞造成伤害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表示有氧(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为丙酮酸,b为CO2,e为酒精(乙醇),c为[H],d为氧气。‎ ‎【详解】A、①表示有氧(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催化①②反应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正确; ‎ B、水果的保鲜需降低总呼吸强度,尽可能多地保证水果中的有机物不被消耗,B错误;‎ C、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物质c为[H],C错误;‎ D、e为乙醇,人体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是乳酸,不会产生乙醇,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呼吸原理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7.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稻田及时排涝避免根细胞受酒精的毒害 B. 破伤风杆菌在皮肤破损较深处可大量繁殖 C. 真空包装食品抑制了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D. 晒干的种子在贮存时可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稻田如果长时间被水淹没,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会毒害根尖细胞,因此及时排涝避免根细胞受酒精的毒害,A正确;‎ B、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皮肤破损较深处氧气含量较低,适宜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B正确;‎ C、真空包装食品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C错误;‎ D、晒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低,代谢较弱,在贮存时仍可进行细胞呼吸,D正确。‎ 故选C。‎ ‎28.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二氧化硅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 提取色素时,可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 C. 滤液细线画的越粗,分离效果越明显 D. 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需触及层析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色素的提取常采用菠菜为原料,光合色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都采用有机溶剂。色素提取和分离的主要步骤为: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纸层析分离。分离出来的色素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A、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 B、提取色素时,乙醇易挥发,可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增加色素的溶解量,B正确;‎ C、滤液细线画的越细,分离效果越明显,C错误;‎ D、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无法分离,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记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步骤及实验结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实验操作应关注细节,如最后操作方法合理性的判断,平时学习时应注重分析。‎ ‎2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都属于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B. 都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 C.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能量来源不同 D. 蓝藻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的方式获取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养型指的是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的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型是指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详解】A、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都属于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A正确;‎ B、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B正确;‎ C、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能量来源不同,前者来自光能,后者来自化学能,C正确;‎ D、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的方式获取能量,D错误。‎ 故选D。‎ ‎30.如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种植密度过大,乙比甲的光合速率下降快 B. 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 C. 当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 当光照强度为b时,可通过提高CO2浓度增加乙组的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图中CO2吸收速率即表示净光合作用,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净光合速率为0(光合=呼吸),此时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详解】A、与横坐标的交点为光补偿点,从图中可知,乙的光补偿点较甲的低,乙更能适应弱光环境,若种植密度过大,光照较弱,甲比乙的光合速率下降快,A错误;‎ B、甲、乙两种植物中,乙对光照的要求更低,更适合在林下种植,B正确;‎ C、当光照强度低于a时,光照强度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 D、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的限制因素,此时可通过提高CO2浓度增加乙组的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甲、乙、丙是三类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和图乙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图丙在结构上不同于甲、乙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可被___________染成蓝绿色,①中产生的CO2至少经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②利用。‎ ‎(3)若图甲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图中不应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红色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没有细胞结构 (3). 有氧呼吸 (4). 健那绿 (5). 8 (6). 叶绿体 (7). 液泡 (8). 细胞壁 ‎【解析】‎ ‎【分析】‎ 图中甲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乙为原核生物,丙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图中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 ‎【详解】(1)图甲是植物细胞(真核生物),图乙是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图丙为病毒,在结构上不同于甲、乙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2)图中①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①线粒体、②叶绿体均为两层膜,一层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因此①中产生的CO2至少经过8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②叶绿体利用。‎ ‎(3)果肉细胞没有叶绿体。果实的红色色素主要存在于液泡中。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重点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2.回答下列与膜蛋白有关的问题:‎ ‎(1)膜蛋白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连接两个基本单位的化学键是______,这种结合方式叫___________。‎ ‎(2)膜蛋白合成和分泌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等细胞结构,该过程由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提供能量。通常不同膜蛋白承担不同的功能,从单体的角度分析,造成其功能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种膜蛋白行使其功能时需要有正确的___________结构,高温能破坏其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根据其结构分析,吃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肽键 (3). 脱水缩合 (4).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5). 线粒体 (6).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7). 空间 (8). 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疏松,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解析】‎ ‎【分析】‎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由一个中央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R基团组成,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膜蛋白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膜蛋白在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量转换、信号转导及物质运输等。‎ ‎【详解】(1)膜蛋白是细胞膜上所有蛋白质的统称,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中间通过肽键相连。这种结合方式叫脱水缩合。‎ ‎(2)膜蛋白合成和分泌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细胞结构。该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从单体的角度分析,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使得蛋白质的功能不同。‎ ‎(3)每种膜蛋白行使其功能时需要有正确的空间结构。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疏松,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易消化。‎ ‎【点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也是难点,蛋白质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呈现多种结构,进而具有多种功能。‎ ‎33.图甲表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浓度。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 ‎(2)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甲中______________有关,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若图甲是肝细胞膜,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输到膜外,运输方式是________,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 (填“膜E→F侧”或“膜F→E侧”)。‎ ‎(4)图乙中____________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流动镶嵌 (2). 蛋白质 (3). 糖蛋白(B) (4).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 自由扩散(c) (6). 膜F侧→膜E侧 (7). K+、Mg2+ (8). 两种离子的浓度膜外远低于膜内(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方式 跨膜运输 非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条件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 能量 能量 举例 K+进入红细胞 小分子、离子 变形虫摄食 分泌蛋白的分泌 水、气体、酒精、苯、甘油、尿素等 ‎【详解】(1)图甲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蛋白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 ‎(2)糖蛋白有识别功能,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与图甲中糖蛋白(B)有关。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3)二氧化碳是气体,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糖蛋白(B)位于膜的外侧,因此运出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向为膜F侧→膜E侧。‎ ‎(4)K+、Mg2+浓度膜外远低于膜内,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 ‎【点睛】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差异以及学会从图形信息去判断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如图为某植物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_______(填“Ⅰ”或“Ⅱ”),该反应将光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培养,由①处转移至②处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若用HO培养该植物,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相关物质、过程和箭头表示)。‎ ‎【答案】 (1). O2 (2). C5 (3). Ⅰ (4).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5). 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6). ATP、[H] (7). 升高 (8). H218O→C18O2→(CH218O)‎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图中a为O2,b为C5,c为C3。反应I为光反应,反应II为暗反应。‎ ‎【详解】(1)物质a是水光解得到的,是氧气(O2)。物质b是用来固定CO2的,是C5。‎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I,在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类囊体堆叠成基粒使得叶绿体膜面积大大增加。在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培养,由①进行光反应,可以为②暗反应提供ATP、[H]。‎ ‎(4)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能量和还原剂,突然停止光照,C3的还原减慢,因此C3的含量升高。若用HO培养该植物,H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转化为(CH218O)。‎ ‎【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对于光合作用的考查,通常结合图形、实验来考察,要注意对图形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培养。‎ ‎35.某科研小组探究小麦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分别取未萌发、萌发1天、3天和5天的小麦种子,依次编号为A、B、C、D四组。‎ ‎②将各组种子分别加入石英砂和等量蒸馏水研磨、离心,制备淀粉酶提取液。‎ ‎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D α-淀粉酶活性(U/g)‎ ‎0.84‎ ‎1.04‎ ‎6.62‎ ‎10.91‎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项)。‎ ‎(2)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______(二糖)可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若取A、B、C、D四组淀粉酶提取液各0.5mL,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淀粉中,相同时间内生成该产物最多的是__________组(填“A”或“B”或“C”或“D”)。‎ ‎(3)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能否说明淀粉酶活性最高为10.91 U/g?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萌发时间(是否萌发) (2). 温度、PH 、试剂溶液的剂量 、种子的量及生理状态等 (3). 麦芽糖 (4). D (5). 升高 (6). 将淀粉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7). 否 (8). 萌发5天后的酶活性未知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酶作用的强弱经常用酶活性来表示,如1g淀粉酶在1min内使多少克淀粉水解即代表淀粉酶的活性。‎ ‎【详解】(1)分别取未萌发、萌发1天、3天和5天的小麦种子,依次编号为A、B、C、D四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萌发时间(是否萌发)。实验需要控制无关变量一致,如控制温度、pH 、试剂溶液的剂量 、种子的量及生理状态等一致,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2)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产物麦芽糖(二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D萌发5天,淀粉被水解的最多,相同时间内生成该产物最多的是D组。‎ ‎(3)据表中α-淀粉酶活性(U/g)可知,从A组的0.84→D组的10.91,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活性升高。这样更有利于将淀粉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 ‎(4)由于萌发5天后的酶活性未知,本实验不能说明淀粉酶活性最高为10.91 U/g。‎ ‎【点睛】酶的特点和酶的相关实验是常见的考点,而酶的实验的考查经常结合图表信息,因此要注重图表的绘制及识别。‎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