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山东省临淄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解析版)
www.ks5u.com【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临淄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7N9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 H7N9禽流感病毒在生命系统中既属于细胞也属于个体 D. H7N9禽流感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答案】D 【解析】H7N9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其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错误;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D正确。 【点睛】本题以H7N9禽流感病毒为题材,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特别要注意病毒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 细胞可分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两大类,下列关于二者比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两类细胞中8种核苷酸都含有C、H、O、N、P B. 两类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 遗传物质载体都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 原核细胞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RNA两种核酸,都含有8种核苷酸,且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正确。 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细胞学说只有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A正确;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正确;细胞学说没有对细胞进行划分,C错误;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 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与液泡有关 C. 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D. 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膜却是细胞的边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蓝藻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故A错误。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B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大多数在细胞核中,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故C错误。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其细胞的边界还是细胞膜,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4个易错点 (1)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2)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3)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4)在动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5.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Mo是微量元素,H是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 B.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和甘油都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 C. 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外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D. 脱氧核糖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答案】B 【解析】由于碳链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其中Mo是微量元素,H是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A正确;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甘油是脂肪水解的产物,不属于单体,B错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在细胞膜外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C正确;脱氧核糖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D正确。 【点睛】解答B选项要理清多聚体和单体的概念,多聚体其实是一些大分子,单体是指大分子的基本单位。 6. 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 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 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 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20种. 2、蛋白质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多样性. 3、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 体等. 解:A、每种蛋白质最多含有20种氨基酸,A错误; B、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B错误; C、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先进行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逐渐形成肽链,再由一条或多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才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C正确; D、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淀粉酶,有些蛋白质没有催化作用,如肌肉蛋白,D错误. 故选:C.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大小和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C. 肽键的断裂、ATP的形成、基因的表达过程均有水的产生 D. 在洋葱根尖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水的存在形式与代谢的关系:若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升高,则代谢旺盛,反之代谢缓慢. 3、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结构有: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水); 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水); 细胞核(合成DNA和RNA的过程中产生水); 核糖体(脱水缩合合成蛋白质时产生水); 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脱水缩合形成纤维素时产生水). 解:A、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A正确; 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和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很大,B错误; C、肽键的断裂属于水解过程,需要消耗水,C错误; D、洋葱根尖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8. 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溶液 溶质的元素组成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溶质的基本单位 甲 C、H、O ① 砖红色 葡萄糖 乙 C、H、O、N等 双缩脲试剂 ② ③ A. 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 B. 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 C. 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 D. ②是紫色,③是核苷酸 【答案】D 【解析】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故A正确;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故B正确;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因此乙是蛋白质,由于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此乙可能是一种酶溶液,故C正确;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因此乙是蛋白质,②是紫色,③是氨基酸,故D错误。 9. 下列物质中,能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抗体 ③血红蛋白 ④唾液淀粉酶 ⑤酪氨酸酶 ⑥DNA聚合酶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内在蛋白质,如③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⑤酪氨酸酶,存在于细胞内,使得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⑥D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 ②抗体、④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由分布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形成与内质网有关。 考点:核糖体的功能。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10. 如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B. 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 824 C. 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D. 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图示的蛋白质分子由27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所形成的3条肽链经盘曲折叠而成,因此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A项正确;图示中含有4个二硫健,每形成1个二硫健脱去2个氢,因此,减少的相对分子量=脱去的所有水分子的相对分子量之和+形成二硫健时脱去的所有的氢的相对分子量之和=18×(271-3)+2×4=4832,B项错误;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该分子含有3条肽链,所以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C项正确;该物质为蛋白质分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1. 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物质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 磷脂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脂质 C. ATP和RNA中均有腺嘌呤和核糖 D. 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重要结构物质,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一分子ATP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A、U、C、G),C正确;数量和种类相同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也可以使蛋白质结构不同,因此功能也不同,D错误。 12.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分类和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脂肪和固醇均属于脂质,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不是动植物共有,B错误;果糖属于还原性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C错误;有些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类,有些激素的本质为固醇类;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D正确。 13. 有关物质或结构检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检测葡萄糖、蔗糖用斐林试剂,在常温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 检测酶用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紫色反应 C. 检测活细胞中的线粒体用健那绿染液,其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呈现红色,使RNA呈现绿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50~65℃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是还原糖,而蔗糖不是还原糖,A项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常温下产生紫色反应,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项错误;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C项正确;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观察线粒体,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4. 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 C. 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预期显色结果是呈现橘黄色 D. 脂肪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比等质量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磷脂构成细胞膜、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脂肪能储存能量,B正确;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C正确;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D错误。 15. 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如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甲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 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C. 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 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HIV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分析图形可知,a是氨基酸,甲是蛋白质;b是核糖核苷酸,乙是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RNA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U、G、T、C四种碱基,B错误;氨基酸之间通过“—CO—NH—”相连接,C 错误;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6. 如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 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主要功能,可以推断出M1、M2、M3、M4依次表示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比糖类耗氧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中产生不同的mRNA,合成出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m3是指氨基酸,组成核酸的m4是指核苷酸;不同核酸中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 17. 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 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 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 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多糖、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由①②③共同构成的细胞膜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项正确;图乙为磷脂分子,不具有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的功能,B项错误;图甲中的②蛋白质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组成的糖蛋白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项正确;图乙中的A为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B为磷脂分子疏水的尾部,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与水面接触,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8. 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间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B. 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可以向靶细胞传递信息 C. 相邻细胞之间可以形成通道传递信息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答案】D 【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激素→靶细胞;(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3)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中第三种方式不需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所以错误的选项是D。 【考点定位】细胞间信息的交流方式 【名师点睛】熟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是解决判断本题的前提。 19.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DNA和RNA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 在电镜下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以看出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不再分裂的蓝藻细胞看不到核膜与核仁,只能看到染色质 【答案】C 【解析】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A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其细胞中不会出现染色体,B错误;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染色质,D错误。 【点睛】解答C点要注意,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20.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完成的场所是乙图中的① B.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 与甲图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的③②⑤,⑥中形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 D. 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和④,但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 【答案】D 【解析】在D项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②高尔基体,而④是细胞膜,面积增大,③是内质网,面积减小。A项是正确的,b过程是脱水缩合,在①核糖体上完成,形成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B项也是正确的,I-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项中c过程是蛋白质加工、转运、分泌过程,与之相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另外⑥中形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 21. 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B. 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 C. 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 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而运出细胞时,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B、葡萄糖从此细胞中运出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属于协助扩散,不受O2浓度的影响,B错误; C、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 D、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影响细胞膜上的分子运动,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D正确. 故选:B.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22. 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 6 min 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含有中央液泡,其内的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可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A项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细胞失水速率加快,失水量加大,A点上移,重新吸水所用时间延长,B项正确;处于a溶液中的细胞的失水量随着处理时间的递增不断增大,说明a溶液中的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细胞一直处于失水状态,处于b溶液中的细胞的失水量随着处理时间的递增先增加后减少,说明b溶液中的溶质能被细胞吸收,细胞最初阶段处于失水状态,而后处于吸水状态,所以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两种溶液的溶质的不同导致的,C项错误;6min时两个细胞的失水量都较大,细胞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因此用显微镜观察这两个细胞,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3.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主要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热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能降低反应活化能 B.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适宜且相同 C. 人体内各种酶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一致的 D.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2、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解:A、加热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是为分子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B正确; C、人体内不同酶的作用所需最适条件有所不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其它酶的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C正确; D、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是所有活细胞所必需的,D正确. 故选:A. 考点: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4. 关于酶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 C. 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D. 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实验的次数等都是自变量 【答案】C 【解析】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而言,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A错误;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B错误;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C正确;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实验的次数等是无变量,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探究酶专一性时检测试剂的选用: 1、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2、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进行鉴定,只能选用斐林试剂,原因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5.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与酶、ATP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 B. 酶、ATP都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并无直接关系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等 D. 与激素及载体蛋白等一样,酶起到调节作用后并不失活 【答案】A 【解析】不同物种细胞代谢不同,相应的酶不同,ATP是一切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不同物种中ATP无差异,A项正确;酶的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酶的催化,B项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项错误;载体蛋白和酶起作用后不失活,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分解失活,D项错误。 【考点定位】酶和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26.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B. 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 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D. 检测CO2产生可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呼吸速率会有所增加,故A错误。细胞中ATP/ADP的比值下降可以促进细胞呼吸,故B正确。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故C错误。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无法判断乳酸菌进行细胞呼吸,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27. 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T甲>T乙 B. 若将装置甲中改为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 C. 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却后加入的目的之一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D. 装置乙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热量散失,但生成少量ATP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甲为有氧呼吸装置,乙为无氧呼吸装置,有氧呼吸释放热量多,故A正确;破碎的酵母菌细胞细胞结构破坏,线粒体也会部分破坏,故有氧呼吸强度下降,故释放热量下降,故B正确;葡萄糖液煮沸冷却后排除溶解氧,控制无氧环境,故C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不生成ATP,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力。 28. 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12~24 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 B. 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C. 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D. 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呼吸速率明显增大. 解:A、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氧气吸收量很少,而二氧化碳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A错误; B、曲线相交时,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只有有氧呼吸才会消耗氧气,胚根长出后,氧气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即线粒体功能加强,C正确; D、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还在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下降,D错误. 故选:C.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9.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a、b、c表示物质,甲、乙表示场所,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物质b可能是ADP和Pi B. 物质c直接被还原生成(CH2O)和C5 C. 甲中色素不溶于水,只溶于有机溶剂 D. 乙中生理过程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物质c为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与C5固定为C3,才能被还原成CH2O)和C5,B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 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 图甲中的c点和图乙中的h点对应 D. 图乙中,限制e、f、g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总量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据此可知,呼吸强度为6;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为8,则光合作用总吸收二氧化碳为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个单位的CO2,B正确;图甲中的c点O2产生总量为6,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相等,所以和图乙中的f点对应,C错误;限制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温度、CO2浓度等,而限制e、f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D错误。 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进行图文转换的能力。 3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被染成蓝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A正确;双缩脲试剂特异性地与肽键反应显紫色,可作为蛋白质的检测试剂,其不与单个氨基酸反应,B错误;染色体会被碱性染料染色,如被醋酸洋红染成红色,C正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水浴加热)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32.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B. 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较,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含碳的R基 D. 糖蛋白可以与某些信息分子特异性结合而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但是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如纤维素、脱氧核苷酸、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H多,含O少,因此脂肪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B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的R基中不一定含有碳,C错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起识别、润滑等功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具有总要重要,D正确。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糖类的作用、细胞膜的成分 【名师点睛】糖类是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同时也是构成生物重要成分,如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种类型,是总要的储能物质,同时具有保温和缓冲的作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肽链的条数以及空间结构都可以引起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 33.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协助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需要ATP供能 B. 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能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降低 D. 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B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 2、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离子) 3、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34. 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 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答案】A 【解析】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所以在蓝紫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A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正确;由于光反应产生的和ATP能用于暗反应,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根据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 35. 图1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图2中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 A. 曲线1 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答案】B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温度为2a时比a的酶促反应速率高,那么图2中反应速率加快,提前反应完成,但是生成物的量不发生变化。所以选B。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36. 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 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 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 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由于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知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1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大于1时,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商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B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所以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B正确;由题图可知,c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呼吸作用最弱的点,若要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不能将氧分压调至C点,C错误;由题图可知,C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有氧呼吸氧气的饱和点,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在用的范围内会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1、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分析题图: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升高,细胞呼吸熵越小,说明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当氧分压超过C以后,细胞呼吸熵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及之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据此答题。 37.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考点定位】酵母菌的代谢 38.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图显示:乙的放大倍数与甲相同,所以由观察甲到观察乙不必更换目镜和物镜,A项错误;在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由甲到乙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由乙到丙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项正确;甲细胞失水较少,乙细胞失水较多,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少于从胞外扩散到胞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9.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 B. 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 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 D. 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为过程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自由扩散,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有关,A项错误;b过程是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而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胞吐,B项错误;①为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C项正确;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为蛋白质,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0. 在充满N2和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6~8 h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B. 第10 h叶肉细胞仍能合成ATP C. 第2~4 h呼吸速率较低的原因是温度太低 D. 第10 h后,瓶内CO2含量逐渐升高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第6~8h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A正确;第10h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可通过细胞呼吸合成ATP,故B正确;在充满N2和CO2的密闭容器中,第2~4h呼吸速率较低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低,而不是温度低,故C错误;第10h后,光合作用停止,但细胞呼吸仍在进行,因此瓶内C02含量逐渐升高,故D正确。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因素,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 41. 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 (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化合物由氨基酸_____形成,该肽链至少有___个游离的羧基。 (2)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___个。 (3)若图3为脱氧核苷酸链,则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图中片段彻底水解可以得到___种化合物。 (4)若图3为核糖核苷酸链,则从碱基组成上看,还应有的碱基是___。 【答案】 (1). 脱水缩合 (2). 3 (3). m-10 (4). 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5). 5 (6). U (或尿嘧啶)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其中①③⑤⑦表示R基(依次是-CH2-NH2、-CO-COOH、-CH2-SH、-CO-COOH);②④⑥表示肽键(-CO-NH-);⑧为肽键的一部分。图3为核苷酸链的部分,其中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含氮碱基,④为核苷酸。 (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图2的R基中含有2个羧基,每条肽链的一端含有一个羧基,因此该肽链至少有3个游离的羧基。 (2)图2中的四种氨基酸只有①的R基中含有氨基,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根据N原子数可知含有①的氨基酸有m-10个。 (3)若图3为脱氧核苷酸链,含有碱基G,因此④的名称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图中片段彻底水解可以得到5种化合物,即磷酸、脱氧核糖、A、C、G三种碱基。 (4)若图3为核糖核苷酸链,则从碱基组成上看,还应有的碱基是U (或尿嘧啶)。 42. 如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________的运输。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为5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漏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溶酶体的功能说明其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_______。如果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显微注射到体外培养细胞的核仁区域中,会发现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________。 【答案】 (1). 细胞膜(生物膜) (2). 脂质 (3). 胞吞 (4).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5). 1→4 (6). 细胞质基质的pH为7左右,导致水解酶活性降低 (7).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8).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9). 增大 (10). 减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考查,重点考查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2)溶酶体中多种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1(内质网)→4(高尔基体)→溶酶体。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为5左右,细胞质基质的pH为7.0左右,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水解酶活性降低,不会引起细胞损伤。 (3)溶酶体与内质网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的小泡融合,体现膜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 (4)核仁的大小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增大;将RNA聚合酶的抗体显微注射到细胞的核仁区域中,则核仁不能合成核糖体RNA,核糖体数量减少。 43.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K+、Na+、Cl-在通过人工膜时速率极低,而在通过生物膜时速率明显提高很多,这一事实的发生的原因为生物膜中具有_______,而人工膜没有,这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这一特性。 (2)甘油、CO2、O2通过人工膜和通过生物膜的速率___,这些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图中甘油、CO2、O2通过速率的差异,也反应了______会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3)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H2O在生物膜上的运输速率大约是人工膜上的10倍,请你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 【答案】 (1). 载体蛋白 (2). 选择透过性 (3). 相同 (4). 自由扩散 (5). 物质的分子大小 (6). 生物膜上有协助水运输的物质(或生物膜上有水通道蛋白协助水运输) 【解析】(1)生物膜和人工膜的差异是生物膜有蛋白质,所以生物膜是选择通过性膜。 (2)甘油、CO2、O2通过生物膜和人工膜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所以运输速率没有差异;三种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运输的速度有差异,说明物质的分子大小影响自由扩散的速率。 (3)生物膜上有协助水运输的物质,所以H2O在生物膜上的运输速率大约是人工膜上的10倍。 【考点定位】生物膜的功能 44. 如图是外界条件(温度和氧气浓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相对速率影响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段说明: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________;BC段说明温度超过某一值后,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相对速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曲线Ⅰ表示________呼吸类型。如果曲线Ⅰ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作用,那么DE段时根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曲线Ⅰ中DE段快速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Ⅱ所表示的呼吸类型中利用氧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以CO2的释放量表示呼吸作用的相对速率,图乙中曲线Ⅰ、Ⅱ交叉时,两种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此时,CO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强 (2). 降低 (3).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酶活性也升高;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 (4). 无氧 (5). 酒精 (6). 随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 (7). 线粒体内膜 (8). 3∶1 (9).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细胞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增强,B点细胞呼吸速率最大,该点对应的温度为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超过最适宜温度后,随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降低;图乙是细胞呼吸速率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曲线Ⅰ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为0,因此Ⅰ为无氧呼吸曲线,Ⅱ曲线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升高,当氧气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细胞呼吸速率趋于平衡,因此Ⅱ为有氧呼吸的曲线。 (1)细胞呼吸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过程,这些化学反应大多需要酶的催化完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酶活性也升高;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降低,所以图甲说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B点温度,AB段说明: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BC段说明温度超过某一值后,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相对速率降低。 (2)乙图中表示的是有氧呼吸Ⅱ和无氧呼吸Ⅰ随环境中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Ⅰ曲线随氧气浓度升高逐渐降低,故为无氧呼吸,水稻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据试题分析可知,乙图中曲线Ⅰ随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即无氧呼吸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为0;曲线Ⅱ所表示的呼吸类型,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需要消耗氧气和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 (4)图乙中曲线Ⅰ、Ⅱ交叉时,表示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有氧呼吸反应式与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假设都产生6molCO2,则有氧呼吸需要消耗1mol葡萄糖,而无氧呼吸需要消耗3mol葡萄糖,因此它分别在无氧和有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3:1;无氧呼吸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其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也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产生二氧化碳,其场所在线粒体基质。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读懂各个曲线,比如甲图,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速率,乙图,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从而快速判断出Ⅰ和Ⅱ所代表的呼吸作用类型。 45. 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___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 ~20 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C5 ②ATP ③ ④C3),可推测20 ~25 min 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 (填“正值”、“负值”或“零”)。 【答案】 (1). CaCO3 (2). 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 (3). 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4). 溶解氧 (5). 提供CO2 (6). 增大后稳定 (7). 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8). ①②③ (9). 负值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2:图中1-15min氧气浓度增加,细胞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15~20min氧气浓度不变,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1)提取光合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由于光合色素能溶解在乙醇中,因此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 (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水浴)、CO2(NaHCO3)浓度。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 (3)图1中NaHCO3分解可产生CO2,因此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提供CO2。根据分析中二氧化碳影响光合速率的曲线图可知,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 浓度,即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增大后稳定。 (4)15~20min 氧气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光照直接影响的是光反应,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减少,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不受影响,因此C3增多,而C5减少。综合以上可知,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①②③;20~25min停止光照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 46.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外的一片稻田里,一种被称为“金色大米”的转基因水稻已经悄然收获。这种转基因大米可以帮助人们补充每天必需的维生素A。由于含有可以生成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它呈现金黄色泽,故称“金色大米”。“金色大米”的培育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1)培育“金色大米”的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中,其核心是_____,通过该操作形成了图中的_____(填字母),它的构成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后采用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在构建c的过程中目的基因用_____(填“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进行了切割。检验重组载体导入能否成功,需要利用_______作为标记基因。 (3)过程d通常采用_____法,过程e运用了_____技术,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是利用含有一定营养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植物细胞进行_____和_____。 【答案】 (1).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 c (3).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4). PCR (5). 限制酶Ⅱ (6). 基因I (7). 农杆菌转化 (8). 植物组织培养 (9). 脱分化 (10). 再分化 【解析】试题分析:(1)培育“金色大米”的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中,其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通过该操作形成了图中的c重组质粒,它的构成至少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 (2)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后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据图分析,目的基因的两侧有-GGATCC-、-GATC-两种序列,由于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因此只能选择限制酶Ⅱ获取目的基因。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插入到基因Ⅱ中,因此检验重组载体导入能否成功,需要利用基因Ⅰ作为标记基因。 (3)过程d通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过程e将水稻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运用了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是利用含有一定营养和激素的培养基诱导植物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株。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