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 ‎ 一、选择题(共40道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噬菌体和青霉 B.大肠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小麦和变形虫 ‎3.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胆汁 B.水 C.肝糖元 D.蛋白质 ‎4.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被HIV病毒入侵的T细胞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卵子、大肠杆菌和血红蛋白并不全是细胞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将减少,视野变暗 D.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染色体 ‎6.如图为细胞的组成成分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为构成细胞鲜重的各种化学元素,则a是碳 B.如果该图是构成细胞干重的各种化学元素,则b为氮 C.如果该图为构成细胞鲜重的各种化合物,则a为水 D.如果该图是构成细胞干重的各种化合物,则a为蛋白质 ‎7.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微量元素是(  )‎ A.K B.Mg C.Mn D.Ca ‎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下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层 ‎10.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1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13.下列不属于无机盐的功能的是(  )‎ A.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 B.是某些重要复杂化合物的成分 C.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14.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 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15.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该调节方式为(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1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个清晰的白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是(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17.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 C.作用于靶细胞 D.产生神经冲动 ‎18.胰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胰腺被切除后的小鼠,很快出现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表明胰腺可分泌(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 ‎19.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组织液、血浆 B.血浆、淋巴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 ‎20.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21.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  )‎ A.吞噬细胞 B.B细胞或T细胞 C.B细胞 D.效应细胞 ‎22.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对胚芽鞘做如图所示处理后,其变化情况将是(  )‎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D.不生长也不弯曲 ‎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2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6.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草原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27.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2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29.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30.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31.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进行人工补充激素,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32.如图表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是(  )‎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⑦⑧ D.⑧⑨‎ ‎33.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34.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迅速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3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 ‎3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3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38.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39.在下列生理状态下,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增加的是(  )‎ A.细胞衰老 B.作物越冬 C.种子萌发 D.种子晒干 ‎40.图中甲是一株盆栽植物,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e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B.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低于10﹣6mol•L﹣1‎ C.如将该植物向右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给予该植物左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d点表示 ‎ ‎ 二、大题(共4道题,40分,每题10分)‎ ‎41.如图为我们常见的几种生物,请认真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具有  层次.‎ ‎(2)从细胞的结构来认识,它们共同具有的结构名称是  .‎ ‎(3)上述生物可以归类为植物的是  ,可以归类为动物的是  .‎ ‎42.将下列生物进行归类.(前四个空请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乳酸杆菌 ②发菜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根霉菌 ⑥HIV ⑦苹果树 ⑧埃博拉病毒 ⑨变形虫 ‎(1)自养生物是:  ; ‎ ‎(2)有核糖体的是:  ;‎ ‎(3)具有染色体的是:  ;‎ ‎(4)仅含有一种核酸的生物是:  ,它们不同于上述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内才能进行.‎ ‎(5)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43.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  .‎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4)有一食物网如图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 kJ,则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  .‎ ‎4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A、B、C、D代表几种免疫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分别表示  、  .‎ ‎(2)图中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是  时引起的免疫反应.(3)C在发挥免疫作用时将产生  ,其化学本质是  .C是由  分裂分化而来.‎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图中字母).‎ ‎(5)免疫活性物质是由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包括  、抗体、溶菌酶等.‎ ‎(6)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是  .‎ ‎45.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 ‎  激素增多,它与  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3)当人体大量失水后,调节过程为  (填数字),d表示  .d只作用于乙,乙是指  .下丘脑的作用是  .‎ ‎(4)在寒冷的环境中,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  ,分泌两种生理作用互为协同的激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是  、  .‎ ‎ ‎ ‎2016-2017学年新疆石河子二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40道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理解个层次概念是判断的依据.‎ ‎【解答】解:A、SARS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错误;‎ B、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靠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错误;‎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只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C错误;‎ D、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正确.‎ 故选:D.‎ ‎ ‎ ‎2.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噬菌体和青霉 B.大肠杆菌和草履虫 C.蓝藻和酵母菌 D.小麦和变形虫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青霉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小麦是高等植物,变形虫都是单细胞动物,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 ‎ ‎3.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胆汁 B.水 C.肝糖元 D.蛋白质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细胞鲜重中各种化合物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 ‎【解答】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生物体内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故选:B.‎ ‎ ‎ ‎4.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被HIV病毒入侵的T细胞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解答】解:A、一只青蛙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青蛙的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B错误;‎ C、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 D、细胞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 ‎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卵子、大肠杆菌和血红蛋白并不全是细胞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将减少,视野变暗 D.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 ‎【解答】解:A、卵子和大肠杆菌属于细胞,而血红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不属于细胞,A正确;‎ B、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B错误;‎ C、将显微镜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内细胞数目将减少,视野变暗,C正确;‎ D、大肠杆菌属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 ‎ ‎6.如图为细胞的组成成分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为构成细胞鲜重的各种化学元素,则a是碳 B.如果该图是构成细胞干重的各种化学元素,则b为氮 C.如果该图为构成细胞鲜重的各种化合物,则a为水 D.如果该图是构成细胞干重的各种化合物,则a为蛋白质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1、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等.C是最基本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解答】解:A、构成细胞鲜重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则a是氧,A错误;‎ B、构成细胞干重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几种是碳>氧>氮>氢元素,则b为氮,B正确;‎ C、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H2O,a为水,C正确;‎ D、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则a为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 ‎ ‎7.下列化学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微量元素是(  )‎ A.K B.Mg C.Mn D.Ca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Mn、B、Zn、Mo、Cu等.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微量元素.‎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K、Mg、Ca都是大量元素,Mn是微量元素.‎ 故选:C.‎ ‎ ‎ ‎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故选:D.‎ ‎ ‎ ‎9.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下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层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解答】解: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具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故选:D.‎ ‎ ‎ ‎10.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2、突触有两种类型,即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 ‎【解答】解:A、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A错误;‎ B、膜外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错误;‎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C正确;‎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D错误.‎ 故选:C.‎ ‎ ‎ ‎1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考查,回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然后解答问题.‎ ‎【解答】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选:D.‎ ‎ ‎ ‎1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苗与草之间竞争资源.‎ ‎【解答】解:在群落中,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间关系,分别是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争,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 ‎ ‎13.下列不属于无机盐的功能的是(  )‎ A.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 B.是某些重要复杂化合物的成分 C.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D.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无机盐主要的存在形式 离子,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解答】解:A、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B错误;‎ C、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无机盐的功能之一,C错误;‎ D、有些无机盐能维持细胞渗透压,进而维持细胞的形态,D错误.‎ 故选:A.‎ ‎ ‎ ‎14.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④突触后膜 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解答】解:神经冲动在细胞间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而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其中突触前膜属于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小体又是轴突末梢膨大的结构,因此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轴突→突触小体→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即⑤①②③④.‎ 故选:C.‎ ‎ ‎ ‎15.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进而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会过高,该调节方式为(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成为反馈调节.‎ ‎【解答】解: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这种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 故选:C.‎ ‎ ‎ ‎1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个清晰的白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是(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在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然后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在移动的过程中要在哪朝哪移),然后再换用高倍镜.‎ ‎【解答】解:在显微镜下的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在右上方,实际上是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可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进行观察.‎ 故选:A.‎ ‎ ‎ ‎17.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 A.通过体液运输 B.微量和高效 C.作用于靶细胞 D.产生神经冲动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调节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解答】解:ABC、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是激素调节的特点,ABC错误;‎ D、产生神经冲动是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 ‎ ‎18.胰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胰腺被切除后的小鼠,很快出现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状,表明胰腺可分泌(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3、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答】解:由于该小鼠的胰腺被切除后,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即血糖升高,则可以表明胰腺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 故选:B.‎ ‎ ‎ ‎19.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组织液、血浆 B.血浆、淋巴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来源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解答】解: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肝细胞生活中组织液中,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肝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 故选:C.‎ ‎ ‎ ‎20.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B错误;‎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抗体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A.‎ ‎ ‎ ‎21.在首次感染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于(  )‎ A.吞噬细胞 B.B细胞或T细胞 C.B细胞 D.效应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在首次感染时期,T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B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故记忆细胞是在首次感染时期由B、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故选:B.‎ ‎ ‎ ‎22.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中a、b、c三点都起促进作用,d点起抑制作用.‎ 乙图中,①、②表示生长状况不如无生长素,说明生长素起抑制作用;‎ ‎③表示生长状况与无生长素时相同,说明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其生长;‎ ‎④表示生长状况比无生长素时好,说明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由于图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溶液起促进作用,所以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④.‎ 故选:D.‎ ‎ ‎ ‎23.对胚芽鞘做如图所示处理后,其变化情况将是(  )‎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D.不生长也不弯曲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本题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着手,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解答】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本题实验设计将胚芽鞘尖端剪切后倒置后,尖端以下的部位将没有生长素,因此不会弯曲.‎ 故选:D.‎ ‎ ‎ ‎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但不能改变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故A正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的发育,故B正确;‎ C、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所以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故C错误;‎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使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故D正确.‎ 故选C.‎ ‎ ‎ ‎2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解答】解:A、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不能过分醒目,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应该相同,C正确;‎ D、农作物上的蚜虫、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 ‎ ‎26.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草原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例如:草→鼠→蛇→猫头鹰.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 ‎【解答】解:鼠在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的食物.因此,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后,首先受害的是次级消费者.‎ 故选:D.‎ ‎ ‎ ‎27.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B错误;‎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它林木,使物种多样性提高,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C正确;‎ D、巨尾桉林物种比较单一,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 故选:C.‎ ‎ ‎ ‎2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考点】种间关系;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种群和群落,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而种群不具有,A错误;‎ B、在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的环境中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若气候干旱,则只能形成灌木,B错误;‎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如蛇与猫头鹰可能是捕食关系,也可能是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D.‎ ‎ ‎ ‎29.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必须要由分解者,将其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回到无机环境参与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 ‎ ‎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解答】解:由于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必须要由分解者,将其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回到无机环境参与物质循环.因此南极缺少分解者,需将其从南极带离.‎ 故选:B.‎ ‎ ‎ ‎30.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A错误;‎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一部分被由于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所以是逐级递减的,B正确;‎ C、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C 错误;‎ D、图中①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 错误.‎ 故选:B.‎ ‎ ‎ ‎31.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进行人工补充激素,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蛋白质类激素是生物大分子,当随饮食进入消化道后,会在各种蛋白酶及肠肽酶作用下消化为氨基酸,消化后的产物被吸收后将不再起“激素”的作用,因而这类激素必须直接注射入血液,不能口服或饲喂.甲状腺激素属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固醇类,这两种物质均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因此,可随饮食补充 ‎【解答】解:①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能注射,口服会因为消化酶的分解作用而失效,①正确; ‎ ‎②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类小分子,都既可口服,又能注射,②错误; ‎ ‎③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类激素必须直接注入血液,不能口服或饲喂,③正确; ‎ ‎④性激素属固醇类,这两种物质均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因此,可随饮食补充,④错误.‎ 故选:A.‎ ‎ ‎ ‎32.如图表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是(  )‎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⑦⑧ D.⑧⑨‎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①消化道中的葡萄糖通过吸收进入血液;②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③表示肝脏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④表示合成肝糖元;⑤表示氧化分解;⑥表示转化成非糖类物质;⑦表示无氧呼吸形成乳酸,但不能形成酒精;⑧表示合成肌糖元,但是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血糖;⑨表示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据图分析,人体内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只能形成乳酸,不能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⑦错误;当血糖含量高时,葡萄糖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但是血糖浓度低时,只有肝糖元能分解,⑧错误.‎ 故选:C.‎ ‎ ‎ ‎33.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解答】解:A、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 B、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故B错误;‎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的是效应B细胞,故C错误;‎ 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比普通的T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D错误.‎ 故选:A.‎ ‎ ‎ ‎34.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迅速被酶分解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突触结构,Ⅰ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Ⅱ是传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由于b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在a处也不可能检测到电信号,A错误;‎ B、在b处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所以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迅速被酶分解,否则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A.‎ ‎ ‎ ‎3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  )‎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 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形式表达,常见的是曲线、表格和公式,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理解生物学知识,有利于灵活掌握知识内部的 含义“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解:A、“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第二年的数量为第一年的λ倍),A正确;‎ B、“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是理想的情况,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正确;‎ C、“J”型增长曲线中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C正确;‎ D、“J”型增长是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增长率不变,但增长速率越来越大,D错误.‎ 故选:D.‎ ‎ ‎ ‎3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 ‎【分析】‎ 据图分析,一个绵羊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成S型,即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解: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增长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B错误;‎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C正确;‎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 故选:C.‎ ‎ ‎ ‎3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用④表示,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总量.生产者的能量去路包括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 ‎【解答】解: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A正确;‎ B、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B错误;‎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故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不能用③表示,C错误;‎ D、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有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D错误.‎ 故选:A.‎ ‎ ‎ ‎38.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物的多样性,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 B、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碳的排放,这样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 ‎ ‎39.在下列生理状态下,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增加的是(  )‎ A.细胞衰老 B.作物越冬 C.种子萌发 D.种子晒干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的比例上升.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解答】解:A、细胞衰老,新陈代谢降低,自由水的含量降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A错误.‎ B、越冬作物体内的结合水的含量会上升,故越冬作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降低,B错误;‎ C、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自由水的含量升高,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加,C正确;‎ D、种子晒干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降低,D错误.‎ 故选:C.‎ ‎ ‎ ‎40.图中甲是一株盆栽植物,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e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B.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低于10﹣6mol•L﹣1‎ C.如将该植物向右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给予该植物左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d点表示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甲图①处是顶芽,促进植物生长,②处是侧芽,抑制植物生长,如摘除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使②处由抑制→促进,顶端优势被解除;乙图示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可知,根芽茎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解答】解:A、甲图①处是顶芽,促进植物生长,乙图中e处是抑制作用,A错误;‎ B、如摘除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使②处由抑制→促进,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B正确;‎ C、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C正确;‎ D、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低,④处浓度高于③处,促进作用强,D正确.‎ 故选:A.‎ ‎ ‎ 二、大题(共4道题,40分,每题10分)‎ ‎41.如图为我们常见的几种生物,请认真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具有 细胞、个体 层次.‎ ‎(2)从细胞的结构来认识,它们共同具有的结构名称是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3)上述生物可以归类为植物的是 衣藻 ,可以归类为动物的是 草履虫、变形虫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真核细胞的结构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如衣藻;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属于真菌.‎ ‎【解答】解:(1)这几种生物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具有细胞、个体层次;‎ ‎(2)从细胞的结构来认识,它们共同具有的结构的名称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上述生物可以归类为植物的是衣藻,可以归类为动物的是草履虫、变形虫;‎ 故答案为:‎ ‎(1)细胞、个体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衣藻 草履虫、变形虫 ‎ ‎ ‎42.将下列生物进行归类.(前四个空请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乳酸杆菌 ②发菜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根霉菌 ⑥HIV ⑦苹果树 ⑧埃博拉病毒 ⑨变形虫 ‎(1)自养生物是: ②④⑦ ; ‎ ‎(2)有核糖体的是: ①②③④⑤⑦⑨ ;‎ ‎(3)具有染色体的是: ③⑤⑦⑨ ;‎ ‎(4)仅含有一种核酸的生物是: ⑥⑧ ,它们不同于上述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活细胞 内才能进行.‎ ‎(5)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 此外,病毒(如噬菌体、SARS病毒、HIV等)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但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生活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解答】解:(1)②发菜、④蓝藻和⑦苹果树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使自养生物.‎ ‎(2)①乳酸杆菌、②发菜、③酵母菌、④蓝藻、⑤根霉菌、⑦苹果树和⑨变形虫都是细胞生物,都有核糖体.⑥HIV和⑧埃博拉病毒都是非细胞生物,没有核糖体.‎ ‎(3)③酵母菌、⑤根霉菌、⑦苹果树、⑨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都具有染色体.‎ ‎(4)⑥HIV和⑧埃博拉病毒都是病毒,仅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它们不同于上述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5)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 ‎(1)②④⑦‎ ‎(2)①②③④⑤⑦⑨‎ ‎(3)③⑤⑦⑨‎ ‎(4)⑥⑧活细胞 ‎(5)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 ‎43.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 、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Ⅱ同化固定的能量 ,C表示 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100%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4)有一食物网如图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 kJ,则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 4.5×107kJ .‎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本题审清题意和分析图解为解题关键.图甲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m1为输入该群落的能量,并被生产者固定,一般为太阳能;m2为各营养级输出的能量,属于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图乙中散失的能量一般为呼吸作用散失和分解者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丙曲线为捕食关系的曲线,根据曲线特点“被捕食者为先增加者先减少,捕食者为后增加者后减少”可以判断,图中捕食关系为乙→丙→甲.‎ ‎【解答】解:(1)据此分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图甲中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储存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 ‎(3)生物的呼吸作用后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本身的各种生理活动;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发到无机环境中;一部分能量就贮存于本身的细胞中,而只有这一部分能量才是传递给下一级的,因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由于能量寓于物质之中,所以计算干物质量的值也就是计算能量的量值;其次,由于E种群的干物质的最终去向有B和A,所以要使A种群所得干物质的量最少,只有在E种群以最低的传递效率传给B(这时E种群剩余干物质最少),E剩余部分再以最低的传递效率传给A时才可能发生.B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kJ,从理论上讲,至多消耗E种群干物质为1.3×108kJ/10%=1.3×109kJ,由于A与E相隔一个营养级,因而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为(5.8﹣1.3)×109kJ×10%×10%=4.5×107kJ.‎ 故答案为:‎ ‎ (1)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4)4.5×107kJ ‎ ‎ ‎4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A、B、C、D代表几种免疫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分别表示 B细胞 、 效应T细胞 .‎ ‎(2)图中虚线箭头所表示的是 二次免疫(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 时引起的免疫反应.(3)C在发挥免疫作用时将产生 抗体 ,其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C是由 B细胞和记忆细胞 分裂分化而来.‎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B  (填图中字母).‎ ‎(5)免疫活性物质是由 免疫细胞 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包括 淋巴因子 、抗体、溶菌酶等.‎ ‎(6)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是 过敏反应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其中左侧表示体液免疫,A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右侧表示细胞免疫过程,B表示T细胞,D表示效应T细胞.‎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为B细胞,B为T细胞,C为浆细胞,D为效应T细胞.‎ ‎(2)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 ‎(3)C为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4)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即图中B.‎ ‎(5)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 ‎(6)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是过敏反应.‎ 故答案为:‎ ‎(1)B细胞 效应T细胞 ‎(2)二次免疫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 ‎(3)抗体 蛋白质 B细胞和记忆细胞 ‎(4)B ‎(5)免疫细胞 淋巴因子 ‎(6)过敏反应 ‎ ‎ ‎45.如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机制属于 负反馈 调节.‎ ‎(2)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 ‎ 胰岛素 激素增多,它与 胰高血糖素 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3)当人体大量失水后,调节过程为 ①②⑥ (填数字),d表示 抗利尿激素 .d只作用于乙,乙是指 肾小管和集合管 .下丘脑的作用是 渗透压感受器 .‎ ‎(4)在寒冷的环境中,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 下丘脑 ,分泌两种生理作用互为协同的激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是 甲状腺激素 、 肾上腺素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如图中①②③④过程.‎ ‎2、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如图中①②⑥过程.‎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解答】解:(1)由图可知,c是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甲状腺激素增多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2)血糖浓度升高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在饥饿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使血糖升高.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稳定.‎ ‎(3)人体大量失水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调节过程为①②⑥,d表示抗利尿激素,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d只作用于乙.‎ ‎(4)在寒冷的环境中,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分泌两种生理作用互为协同的激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故答案为:‎ ‎(1)负反馈 ‎(2)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3)①②⑥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渗透压感受器 ‎(4)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