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分科考试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生物分科考试试题(无答案)

- 1 - / 10 【2019 最新】精选高二生物分科考试试题(无答案)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 1~2 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纯合类测 F1 遗传因子的组成 B.通过测定 F1 的遗传因子的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 的科学性 C.测 F1 的遗传因子的组成是根据 F1×隐性纯合类型―→所得后代 表现型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 F1 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 2 - / 10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 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 F2 出现了“3∶1”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 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性 状,比例接近 1∶1 D.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 F2 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 个体比接近 1∶2∶1 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 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 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的 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 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 4 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 9 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4.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 2 对姐妹染色单体 - 3 - / 10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 2 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为 8 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 形成过程中 6.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与 红眼♀杂交,F1 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 F1 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 性别比为 1∶1,红眼占 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 性。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他提出了有关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 是 A.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B.红眼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 C.白眼基因表现出交叉遗传 D.红眼性状为隐性性状 7.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 DNA 复制 B.DNA 复制前需要把 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 C.单个脱氧核苷酸在 DNA 解旋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D.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 DNA 分子通过复制后产生四个 DNA 分子 8.下列能够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艾弗里将从 S 型细菌中分离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 到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②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③DNA 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4 - / 10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 交实验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 D.①④ 9.下列关于 DNA 分子 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含有 a 个腺嘌呤的 DNA 分子第 n 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n -1×a 个 ②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G+C 占碱基总数的 M%,那么该 DNA 分子 的每条链中 G+C 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M% ③细胞内全部 DNA 被 32P 标记后在不含 32P 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 分裂,第 2 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 双 链被 32P 标记后,复制 n 次,子代 DNA 中有标记的占 1/2n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图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 DNA 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 选项不正确的是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Ⅲ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C.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D.基因 V 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 11.下列与人体 mRNA 的核苷酸序列互补的是 A.DNA 分子的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 B.DNA 分子两条链的核苷酸序列 C.所有 tRNA 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 1 女儿 2 儿子 Ⅰ - - - Ⅱ - - Ⅲ - - - Ⅳ - - Ⅴ - - - 5 - / 10 D.某 tRNA 分子的核苷酸序列 12.对于一个动物个体来说,几乎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 但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功能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合成不同的 A.tRNA B.mRNA C.rRNA D.核糖体 13.下列生理过程的组合中,所用原料相同的是 ①DNA 分子的复制 ②RNA 的复制 ③转录 ④逆转录 ⑤翻译 A.①与③、②与④ B.②与⑤、①与④ C.①与④、②与③ D.②与④、①与⑤ 14.下列关于 RNA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NA 可分为 mRNA、tRNA、rRNA B.mRNA 的转录和翻译都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C.RNA 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D.mRNA 直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15.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某物质的合成过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正处于解旋状态 B.图中②是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 DNA 聚合酶 D.图中的②只能是 mRNA 1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增加基因种类 B.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猫叫综合征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变化所致 - 6 - / 10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1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别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不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的数量 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基因突变 D.DNA 的复制和转录的差错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18.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对细胞产生的影响是 A.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B.抑制 DNA 分子复制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抑制 DNA 的转录 19.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 (t)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过程甲产生的 F1 有四种表现型 B.利用该育种方法培育的优良品种不可育 C.过程乙没有涉及花药离体培养 D.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0.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工诱变处理可提高作物的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 C.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D.和诱变育种相比,杂交育种可以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21.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 因是诱变育种 - 7 - / 10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22.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 和 B、b 分别表示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 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过程简便,但育种年限长 B.②和⑥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⑤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 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 体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很好地克服了达尔文学 说的局限性,成为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 起来 24.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 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 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 8 - / 10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25.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 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 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共 50 分。 26.(12 分)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 和 a、B 和 b)控制,这 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甲组杂交 F1 代中四 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 (2)让乙组后代 F1 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 杂 交 , 杂 交 后 代 表 现 型 及 比 例 在 理 论 上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丙组 F1 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 120 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只。 项 目 基因组合 A、B 同时存在 (A_B_型) A 存在、B 不存在 (A_bb 型) B 存在、A 不存在 (aaB_型) A 和 B 都不存在 (aabb 型) 鸡冠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杂 交 组 合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 9 - / 10 (4)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 类有________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______________。 27.(14 分)下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甲病(由 A 或 a 基因控制)和乙病(由 B 或 b 基因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 性遗传。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性遗传。 (2)写 出Ⅰ1 的一 个初级卵 母细胞所 产生卵 细胞的类 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写 出 Ⅲ10 的 基 因 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Ⅲ8 与Ⅲ11 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 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若Ⅲ8 与人群中表 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已知正常男性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 率为 1/10 000,则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 因此,应禁止________结婚,以降低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 28.(14 分)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 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 诱导成________幼苗。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 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 小 片 组 织 保 持 绿 色 , 表 明 这 部 分 组 织 具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 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移 - 10 - / 10 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________________杂交,如果________________,表明抗性是 隐性性状。F1 自交,若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15(敏感)∶1(抗 性 ) , 初 步 推 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 分)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用于生产食品和药 品等。科学家将大麦细胞中的 LTP 1 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获得 的啤酒酵母菌可产生 LTP 1 蛋白,并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基本的 操作过程如下: (1)该技术定向改变了酵母菌的性状,这在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 中属于____________。 (2)本操作中为了将 LTP 1 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内,所用的运载 体是____________。 (3)要使运载体与 LTP 1 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____进 行切割。 (4)切割完成后,利用______________将运载体与 LTP1 基因连接。 ( 5 ) 饮 用 转 基 因 的 酵 母 菌 酿 造 的 啤 酒 安 全 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