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天水一中2020届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生物 一、单选题 ‎1.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一个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与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 A. 1/4,1/8 B. 1/8,1/‎8 ‎C. 3/8,1/8 D. 3/8,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体耳垂离生与连生、眼睛棕色与蓝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基因型为B_A_,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基因型为bbA_,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其基因型为bbaa,因此,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 ‎【详解】根据分析: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所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3/4 = 3/8 ;未来子女为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是 1/2 × 1/4 = 1/8 。‎ 故选C。‎ ‎2.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 基因R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RNA C. 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变为GAG D. 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 基因,都含有两条链,由于两个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起始密码都是AUG,说明其模板链上的碱基都是TAC,则基因M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R的模板链是a链。‎ ‎【详解】A、当该二倍体植株基因型为MM时,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A错误;‎ B、由于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在细胞核中基因R在转录时只有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RNA中才出现起始密码子AUG,B正确;‎ C、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箭头处的碱基替换为G,则对应密码子由GUC变为CUC,C错误;‎ D、若基因M缺失,则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错误。‎ 故选B。‎ ‎3.下图为生物学实验过程或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 B. 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进行检测 D. 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 cm左右剪取尖端2~‎3 cm用于解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色素带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分析图乙: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吸水能力和细胞液的浓度成正比。‎ 分析图丙:图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分析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 ‎【详解】A、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A错误;‎ 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其细胞液的浓度在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 C、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进行检测,酸性重铬酸钾用于鉴定酒精,酒精在酵母菌培养液中,C错误;‎ 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cm左右剪取根尖2至3毫米用于解离,D错误。‎ 故选B。‎ ‎【点睛】易错点: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有无CO2,酸性重铬酸钾是否变成灰绿色用于鉴定酒精的有无。‎ ‎4.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0,呼出的C02也可能含有180‎ B. 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D.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0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02→‎14C3→(14CH2O)→‎14C2H5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等相关知识点并能迁移运用,考查知识较为综合,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详解】小鼠吸入的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含有18O标记的水,产生的H218O可随血液运输到泌尿系统随尿液排出体外,若含有18O标记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能生成18O的二氧化碳,A正确; 35S标记的甲硫氨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B正确;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将精原细胞中某染色体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当其进行DNA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只有一个精细胞含有15N标记,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1/4, C错误;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的14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生成的(14CH20)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转变为‎14C2H50H,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为C项,要把握题干关键信息“一条染色体”、“一条链”,故精子中只有25%被标记;若是“一条染色体的DNA双链均被标记”,则含15N的精子为50%。‎ ‎5.如图表示一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曲线QR区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受抑制 B. 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 C. 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等于无氧呼吸 D. 氧浓度应调节到Q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水果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植物的非绿色器官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每消耗1mol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中需要6mol氧气,同时产生6molCO2;在无氧呼吸中,每消耗1mol葡萄糖,产生2molCO2。结合图中两条曲线含义,氧气的吸收量代表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有氧呼吸的耗氧量;CO2生产量代表的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产生的CO2总量。其中Q点含义是氧气吸收量为0,说明只有无氧呼吸产生CO2量;R点含义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最少时产生的CO2量,但即便AB=BC,只能说两种呼吸方式产生CO2量相等,但是两种方式中消耗的葡萄糖量并不相等。P点含义表示无氧呼吸消失点,即从此点开始,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量。‎ ‎【详解】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A错误;纵轴上Q点时没有消耗氧气,但产生了CO2,说明细胞只进行了无氧呼吸,P点产生的CO2与消耗的氧气相等,说明P点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是无氧呼吸消失点,B正确;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那么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3倍,C错误;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将氧浓度调节到R点的对应浓度,此时蔬菜的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较少,D错误。‎ ‎【点睛】总结:当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当CO2释放量大于O2‎ 的消耗量时,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当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6.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 图丙中A为一摩尔每升的葡萄糖溶液,B为一摩尔每升的乳糖溶液,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乳酸和葡萄糖跨膜运输均与氧气浓度有关 B. 图甲中葡萄糖的运输可以用图乙中的M表示 C. 葡萄糖和乳糖的运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D. 图丙到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据甲图分析,葡萄糖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乳酸出细胞时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据图乙分析,物质M的运输与浓度差成正比,属于自由扩散;物质N的运输方式与载体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当两侧浓度相同,液面不发生变化。在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①,葡萄糖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 详解:乳酸虽为主动运输,但红细胞由无氧呼吸供能,与氧气浓度无关,A错误;图甲中葡萄糖跨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图乙中M为自由扩散,B错误;物质的跨膜运输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丙图中半透膜上有图甲中的蛋白质1,葡萄糖可由左向右运输,B侧渗透压升高,从A侧吸水,到液面不再变化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信息“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分析A选项中乳酸通过主动运输为何与氧气浓度无关。‎ ‎7.‎ 某开红花豌豆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且多了一条染色体,研究发现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无活性),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基因B控制红花,b控制白花。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变异可以通过该植物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 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 C. 该植株为父本,正常植株为母本,则杂交后代 2/5植株含缺失染色体 D. 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35∶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 ,可知BBb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BB:Bb:B:b=1:2:2:1,又根据“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无活性)”,故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BB:Bb:B:b=1:2:1:1,据此答题。‎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同时还存在一条短一段的染色体,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无论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还是结构变异均可用显微镜观察的到,A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BB、Bb、B、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2∶2∶1,B正确;由于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无活性),则以该植株为父本,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BB:Bb:B:b=1:2:1:1,正常植株为母本(产生的配子只含有该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则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定含有缺失染色体,与雄配子Bb结合的子代一半含有缺失染色体,故杂交后代 2/5植株含缺失染色体,C正确;如果该植株自交,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BB:Bb:B:b=1:2:2:1,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BB:Bb:B:b=1:2:1:1,后代开白花的为1/6×1/5=1/30,所以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红花∶白花=29∶1,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正确理解BBb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尤其是正确理解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无活性)这一条件的应用。‎ ‎8.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题意可知: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胞特点的考查。理清相应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本题的难点在于对C 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9.下列相关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A.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两次使用95%的酒精的实验目的相同 B. 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假说一演绎的研究方法 C. 酒精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D. 杂合子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子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会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第一次使用95%的酒精的目的是冲洗掉经低温诱导后、用卡诺氏液固定的根尖上残留的卡诺氏液,第二次使用95%的酒精的目的是与盐酸按1:1的比例混合对细胞进行解离,而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酒精作为酒精灯的燃烧剂,用于烘干载玻片,以固定并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某些水解酶(或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A、C错误;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实验,是在沃森和克里克假说(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根据试管中DNA的分布位置确定复制方式,最终通过实验得以验证,充分体现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杂合子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也就是进行自交,假设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依据“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可知,D的基因频率=d的基因频率=1/2,自交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为1/4DD、1/2Dd、1/4dd,子一代的D的基因频率=d的基因频率=1/2,可见,子代基因频率不变,但基因型频率会改变, 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及过程,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和科学家为证明DNA半保留复制而进行的实验过程,明确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选项。‎ ‎10.某男性血友病患者(XhY)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某女性携带者(XHXh)中一个处于减II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基因数目的比例为1:1‎ B. 核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4:1‎ C. 染色单体数目的比例为2:1‎ D. 常染色体数目的比例为4:1‎ ‎【答案】D ‎【解析】‎ 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h,一个处于减II中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h或0个h,二者h基因数目的比例为1:1或1:0,A项错误;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为92,一个处于减II中期的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为46,二者核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2:1,B项错误;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一个处于减II中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46,二者染色单体数目的比例为0:1, C项错误;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常染色体数目是88,一个处于减II中期的细胞中常染色体数目是22,二者常染色体数目的比例为4:1,D项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原因、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并与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建立联系。‎ ‎1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②酵母菌的基因都是边转录边翻译 ‎③鸡血红细胞中的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天花病毒、肺炎双球菌这两种病原体中均含有DNA聚合酶 ‎⑥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C ‎【解析】‎ ‎【解析】①硝化细菌和颤藻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霉菌是真核细胞也含有核糖体,①正确;②酵母菌是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胞核内的基因需要先转录,后翻译,②错误;③鸡血红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都有DNA和RNA,可以发生DNA复制和转录,核糖体可以发生翻译过程,所以都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③正确;④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等都属于固醇,磷脂与固醇是并列的,都属于脂质,④错误;⑤天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没有DNA聚合酶,肺炎双球菌中含有DNA聚合酶,⑤错误;⑥原核生物细胞虽然不含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醋酸杆菌等,⑥错误;综上所述,总共不正确的有四项,选C。‎ ‎12.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第7号染色体上编码CFTR(—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使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CFTR的作用机理是ATP与CFTR上的两个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从而引起CFTR构象发生变化,进而使通道孔打开和闭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正常细胞中,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通道蛋白决定的 C.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基因碱基数目的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A.由题干信息可知,转运氯离子过程有CFTR(—种跨膜蛋白)和ATP的作用,推测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当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会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说明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通道蛋白决定的,B正确;‎ C.由于基因突变导致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比如碱基对的改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编码区的内含子,或者碱基对改变后转录得到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所对应的氨基酸相同,以上这些情况都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给合题文要求,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13.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可使DNA呈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①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采用颜色鉴定法用甲基绿和呲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所以,①③采用的都是同位素标记法。 故选:C。‎ ‎14.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答案】C ‎【解析】‎ ‎【详解】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15.下列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已知某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病,欲调查 其遗传方式和发病率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遗传方式,在自 然人群中调查发病率 B 已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 状,欲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C 已知果蝇眼色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欲通 过一次杂交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 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让显性雌果蝇与隐性雄果蝇杂交, 观察子代雌雄性的表现型 D 已知在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褐色和黑 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欲判断其显隐性 分別让多对褐色鼠和褐色鼠杂交、 多对黑色鼠和黑色鼠杂交,观察子 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因为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影响,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遗传方式,在自然人群中调查发病率。‎ ‎2、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授粉,自花传粉植物,因此自交法最简便。‎ ‎3、已知相对性状显隐性,欲通过一次杂交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让隐性的雌性个体与显性的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性的表现型即可。‎ ‎4、判断题显隐性常采用自交法和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的方法。‎ ‎【详解】A、已知某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其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发病率的调查需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A正确;‎ B、已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欲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由于豌豆为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C、已知果蝇眼色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欲通过一次杂交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应选择隐性雌果蝇与显性雄果蝇杂交,‎ ‎ 观察子代雌雄性的表现型,C错误 D、已知在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褐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欲判断其显隐性,可分別让多对褐色鼠和褐色鼠杂交、 多对黑色鼠和黑色鼠杂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以确定显隐关系,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判断生物个体的显隐性和基因的位置等,考生熟练掌握相关方法的原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7.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 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卵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18.与下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 ‎②乙图生物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16条 ‎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此果蝇可能产生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一对基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图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 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Y。‎ ‎【详解】①甲图中生物的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产生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①正确;②若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并且着丝点分裂,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有8条,②错误;③由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③错误;④根据图示可知,一个精原细胞(AaXWY)经过减数分裂,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2种精细胞;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④正确;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D,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导致产生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 ‎19.基因型为AaBb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B. 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C. 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 D. 该细胞可能由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片段交换后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Aa,说明其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因此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A正确;‎ 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此时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b,C错误;‎ D、该细胞可能由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后产生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0.某双链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5,用15N标记该DNA分子,并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子代DNA分子的7/8‎ B. 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2条 C. 每个DNA分子含有氢键2400个 D. 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00个 ‎【答案】A ‎【解析】‎ 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因此复制四次后每一个DNA分子都含有14N,但是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15N,即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子代DNA分子的100%,A错误;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2条,B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单链中双链DNA中(A+T)的比例相等,且双链中A=T,G=C,因此这个DNA分子中,A=T=1000×2×3/5×1/2=600个,则G=C=1000-600=400,则连续复制四次,消耗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400×(24-1)=6000个,D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含有A//T对600个,G//C对400个,因此每个DNA分子含有氢键数=600×2+400×3=2400个,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的结构和复制的过程,根据公式先计算DNA分子中各种碱基的数量,再计算复制若干次后消耗的某种基本单位的数量。‎ ‎21.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错误;‎ B、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是分裂增殖,因此两者的增殖方式不相同,B错误;‎ C、PrPc无致病性,但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可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中仅仅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并没有发生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C。‎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2.下列有关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图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图DNA放在含15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图中(A+T)/(G+C)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 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它可以表示转录过程 C. 丙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D. 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图为DNA双链,一条链用15N标记,另一条链用14N标记;乙图表示以DNA一条链为模版的转录过程;丙图即有转录过程也有翻译过程,即边转录边翻译,因而可判定发生该生理过程的生物为原核生物。‎ ‎【详解】A、甲图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则其子代DNA脱氧核苷酸链标记情况如下:‎ ‎ 由上图可知,复制2代,DNA分子总数为4个,其中三个为15N/15N,一个为15N/14N,共含8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只有一条链含14N,其余均为15N,因而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DNA分子的特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碱基的排列顺序、嘌呤与嘧啶比例,而图中(A+ T)/(G+C)对该DNA分子而言是特定的,故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故A正确; B、乙图有DNA链(含四种脱氧核苷酸)和RNA链(含四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它可以表示转录过程,故B正确; C、丙图是边转录边翻译,可表示蓝藻细胞基因表达过程,故C正确; D、丙图③为翻译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不只有细胞核,还有线粒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有关DNA分子复制计算问题,当题设中未涉及染色体或染色单体中标记情况的,一般采用本题解析中的画法进行分析,若题设中涉及染色体或染色单体中标记情况的判断,则应改进成DNA双链与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相对应的画法进行分析。‎ ‎23.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2月1日称,南美洲严重出生缺陷(小头症)数量的猛增很大程度上与寨卡病毒有关,已经构成了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会导致人发烧、出疹子、关节痛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微小的结构层次 ‎ ‎②寨卡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 ‎③为了研究寨卡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 ‎④寨卡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据此答题。‎ ‎【详解】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错误;②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核,也不含拟核,②错误;③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培养该病毒,③错误;④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④错误。故选A。‎ ‎【点睛】易错点:容易把病毒划归为原核生物,认为它有拟核、核糖体等结构,甚至可以在培养基中独立生活繁殖。‎ ‎2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细胞,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核膜上的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也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 D.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具有选择性;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的台盼蓝不能通过,因此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细胞,其细胞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A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大分子物质并不能自由通过,B错误;生物膜系统指的是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但是不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C错误;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等有关,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特性、核孔的功能等知识点,明确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运输物质也具有选择性。‎ ‎25.miRNA是细胞内一类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小RNA,在动物体内包裹在囊泡中随血液循环流通,找到配基因后,与其mRNA的识别区互补杂交,进行转录调控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iRNA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 B. miRNA是一类单链脱氧核糖核酸 C. miRNA可以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 D. miRNA通常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核酸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miRNA在动物体内包裹在囊泡中随血液循环流通,找到配基因后,与其mRNA的识别区互补杂交,进行转录调控作用,说明miRNA可以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而且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A、C正确;miRNA是一类单链核糖核酸,B错误;miRNA在动物体内包裹在囊泡中随血液循环流通,据此可推知:miRNA通常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以“miRNA”为情境,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词,如:miRNA是小RNA、包裹在囊泡中随血液循环流通、与其mRNA的识别区互补杂交等,据此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核酸的种类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6.对下面柱形图的相关含义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 B. 若Y表示生物体内Hg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生物,则a最有可能是生产者 C. 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该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 D. 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中,水最多,蛋白质含量次之;而组成活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中,蛋白质最多。一些重金属元素或者不易分解的有机农药随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营养级越高,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越多。纵坐标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某种离子所占比例越多,表示培养植物吸收越少,进而推断其根细胞膜上该离子的载体越少。在外界溶液浓度一定时,细胞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小。‎ ‎【详解】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b有机物最多,b最可能是蛋白质,A正确;若Y表示生物体内Hg含量,由于Hg在随食物链的传递,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Hg越多,所以a最少为第一营养级即最有可能是生产者,b最多为最高营养级,c、d次之为中间营养级,B正确;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某种离子所占比例越多,表示培养植物吸收越少,进而推断其根细胞膜上该离子的载体越少,所以结合图示可知,植物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多于c离子的载体,C错误;在外界溶液浓度一定时,细胞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小。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由于b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a细胞液浓度最小,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C,容易对纵坐标的含义理解出现差错。‎ ‎27.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C错误;激素是信息分子,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的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8.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 ①和⑥,④和⑤ B. ②和③,④和⑤‎ C. ③和④,②和⑤ D. ①和③,⑤和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几种含腺嘌呤的化学物质之间的区分。由⑤所在的链中含碱基U可判断该链为RNA链,由⑥所在的链含碱基T可判断该链为DNA链;⑤所在的链是转录形成的RNA,⑥所在的链是转录的模板DNA链。‎ ‎【详解】①是碱基腺嘌呤,②是腺苷,③是腺苷,④是一磷酸腺苷或者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是RNA链中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⑥是DNA链中的脱氧核苷酸;含义最接近的是B②和③,④和⑤。‎ ‎【点睛】⑤所在的链是转录形成的RNA,⑥所在的链是转录的模板DNA链。‎ ‎29.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 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用含有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即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HIV,它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考点定位】病毒的遗传物质、生活方式、增殖过程以及其分类 ‎【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理解并掌握赫尔希和蔡斯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方法。本题比较容易。‎ ‎30.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 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 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 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项错误;‎ 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每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则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6摩尔的CO2,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6摩尔的O2,人体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既无CO2的产生,也无O2的消耗,B项错误;‎ C.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主要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a+内流,所以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C项错误;‎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发生CO2的固定,即CO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随后在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C3被光反应的产物[H]还原,所以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D项正确。‎ 故选D。‎ ‎【定位】细胞内水与代谢、细胞呼吸、神经调节中电位的产生和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 ‎31.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正常绿叶烟草和突变体黄叶烟草培养存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恒定的温室中,不同光照强度对两种植株O2释放速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 题:‎ ‎ (1)a点和b点分别为突变体黄叶烟草植株和正常绿叶烟草植株的光补偿点,此时叶片产生O2的速率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叶片利用O2的速率;叶片中产生的[H]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白天持续c点的光照强度10小时,则______(填“突变体黄叶烟草”、“正常绿叶烟草”或“突变体黄叶烟草和正常绿叶烟草”)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上述两种烟草光合作用的差异是否是由于叶绿体数量的多少造成的,研究人员将等量的上述两种烟草叶片剪碎,分别放入甲、乙匀浆器中,加入等量的等渗溶液,适度研磨得到匀浆液,经过滤后用_________的方法即可获得只含叶绿体的悬浮液,再进行比较研究。上述操作中加入等渗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于 (2). (呼吸作用产生的[H])用于与O2结合形成H2O,(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C3的还原 (3). 突变体黄叶烟草 (4). 突变体黄叶烟草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大于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5). 差速离心 (6). 保持细胞器(叶绿体)正常的形态(避免叶绿体失水皱缩或吸水胀破)‎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烟草的品种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氧气的释放速率,即净光合速率,a表示突变体黄叶烟草的光补偿点,b表示正常绿叶烟草的光补偿点,c表示突变体黄叶烟草的饱和点。‎ ‎【详解】(1)图中a表示突变体黄叶烟草植株的光补偿点,b 表示正常绿叶烟草植株的光补偿点,此时在两种植物体内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活细胞都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自身的光合作用需要大于呼吸作用才能有有机物的积累供给所有活细胞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叶片中产生的[H]分别来自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H]用于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白天持续c点的光照强度10小时,突变体黄叶烟草积累的有机物量为10×3=30,夜间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14×2=28,一昼夜后有机物的积累量为30-28=2,故能够正常生长,而正常植株在此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所以夜晚要消耗有机物,不能正常生长。‎ ‎(3)分离叶绿体时需要采用差速离心法。 在实验中适度研磨的目的是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不破坏细胞器。研磨时加入等渗溶液是为了保持细胞器的形态的完整。‎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曲线分析和光合色素的提取,难点是从图中读出两种植物的光饱和,光补偿点,结合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解决。‎ ‎32.如图为某动物体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物质丁为________ ,RNA除了图示生理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 ‎(2)图一中由乙合成甲的反应称为 ______________。现欲合成具有51个基本单位的甲,则相关的基因中与控制这些基本单位直接有关的碱基数目为 _________个。‎ ‎(3)图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 ,在人体肝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是___________。物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其可催化形成___________键。‎ ‎【答案】 (1). mRNA (2). 催化作用 (3). 脱水缩合 (4). 306 (5). 转录 (6). 细胞核、线粒体 (7). RNA聚合酶 (8). 磷酸二酯键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是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其中甲为肽链,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乙为氨基酸;丙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丁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戊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图二是转录过程,其中①是DNA模板链,②是合成的信使RNA,③是RNA聚合酶。‎ ‎【详解】(1)图一中,与核糖体结合的物质丁为mRNA;少数酶的本质是RNA。‎ ‎(2)图一中由乙氨基酸合成甲肽链的反应称为脱水缩合;由于mRNA 是单链结构,且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含3个碱基,所以欲合成具有51个氨基酸的肽链,则相关的基因中与控制这些基本单位直接有关的碱基数目为51×3×2=306个。‎ ‎(3)图二的生理过程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所以是转录,在人体肝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是细胞核、线粒体;物质③的名称是RNA聚合酶,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点睛】DNA聚合酶、RNA聚合酶作用的都是磷酸二酯键。‎ ‎33.科学研究发现,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和空间定位取决于其自身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部分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一个mRNA上结合有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途径②③④中蛋白质通过 _______(结构)从粗面内质网运送到高尔基体后,送往溶酶体和成为膜蛋白,还可能成为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免疫球蛋白IgG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发现,若将IgG的mRNA在无细胞系统中,以游离核糖体进行体外合成时产生的蛋白是IgG的前体;若在无细胞系统中加入狗胰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就能产生IgG成熟蛋白。以上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成熟的IgG和前体IgG相差20个氨基酸,推测这20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是__________。‎ ‎(3)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还有一部分是在_________的指导下合成的。 ‎ ‎(4)由图可知,细胞内蛋白质能定向运输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翻译 (2). 少量mRNA短时间内快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3). 囊泡 (4). 分泌蛋白 (5). 粗面型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6). 信号序列 (7). 线粒体基因(DNA)和叶绿体基因(DNA)或质基因 (8). 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信号序列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为翻译,②⑤⑥为加工转运,经过该过程形成的为分泌蛋白,经过①③④⑦⑧形成的为胞内蛋白,分布在细胞中。‎ ‎【详解】(1)由图可知,过程①在遗传学上叫做翻译,一个mRNA上结合有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少量mRNA短时间内快速合成大量蛋白质。途径②⑤⑥中蛋白质通过囊泡从粗面内质网运送到高尔基体后,送往溶酶体和运输到细胞膜,还可能成为分泌蛋白。‎ ‎(2)在研究免疫球蛋白IgG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发现,若将IgG的mRNA在无细胞系统中,以游离核糖体进行体外合成时产生的蛋白是IgG的前体;若在无细胞系统中加入狗胰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就能产生IgG成熟蛋白。以上事实说明粗面型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成熟的IgG和前体IgG相差20个氨基酸,推测这20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是信号序列。‎ ‎(3)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⑦⑧过程,还有一部分是在细胞质基因(叶绿体基因或线粒体基因)的指导下合成的。‎ ‎(4)由图可知,细胞内蛋白质能定向运输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原因是: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信号序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和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白眼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将灰身红眼雌果蝇和黑身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F1全为灰身红眼果蝇,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请回答:‎ 果蝇性别 灰身 黑身 红眼 白眼 雌果蝇(只)‎ ‎152‎ ‎48‎ ‎200‎ ‎—‎ 雄果蝇(只)‎ ‎147‎ ‎54‎ ‎99‎ ‎102‎ ‎(1)控制果蝇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身由_____(填“显”或“隐”)基因控制。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 ‎(2)若F2的果蝇随机交配。则F3中黑身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的刚毛和截毛分别由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控制,但不确定其位置在Ⅰ区段还是Ⅱ区段。请选择下列野生纯合体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探究D、d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 甲:刚毛雄性 乙:截毛雄性 丙:刚毛雌性 丁:截毛雌性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实验过程:让亲本杂交产生F1,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D(d)位于Ⅰ;‎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D(d)位于Ⅱ。‎ ‎【答案】 (1). 常 (2). 显 (3). X (4). 13/64 (5). 甲×丁 (6). F1雄性果蝇全为截毛,雌性果蝇全为刚毛 (7). F1雌雄果蝇全为刚毛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控制体色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子二代雌、雄果蝇灰身:黑身≈3: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子二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红眼:白眼≈1:1,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 ‎【详解】(1‎ ‎)由亲代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子代全为灰色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并由表格子二代雌雄灰身:黑身均为3:1,没有性别差异,所以控制果蝇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亲代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子代全为红眼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并由表格子二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有性别差异,所以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F2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相互交配,F3代中黑身果蝇占1/4,F2中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XBXB、1/4XBXb、1/4XBY、1/4XbY,雌性中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3/4XB、1/4Xb,雄性中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1/4XB、1/4Xb、1/2Y,则后代产生的红眼的比例为3/16+1/16+3/16+6/16=13/16,所以F3中黑身红眼果蝇的比例为1/4×13/16=13/64。‎ ‎(3)依据题干信息刚毛对截毛为显性,选用纯合的截毛雌性(丁)和纯合刚毛雄性(甲)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若F1雄性果蝇全为截毛,雌性果蝇全为刚毛,则D(d)位于Ⅰ(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若F1雌雄果蝇全为刚毛,则D(d)位于Ⅰ(X、Y的同源区段)。‎ ‎【点睛】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35.如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_____(填编号)过程。‎ ‎(2)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_____。‎ ‎(4)植株C属于单倍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培育成功说明花药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 (2). ② (3). 纺锤体 (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 1 (6). 发育起点为配子(或含有玉米配子染色体数目) (7). 全能性 (或控制玉米性状的全套遗传信息)‎ ‎【解析】‎ ‎【分析】‎ 图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芽尖细胞组织培养,所得植株A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③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幼苗2为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其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子植株B,若正常培育可得到单倍体植株C。‎ ‎【详解】(1) 植株A是利用芽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而获得的二倍体玉米,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染色体组数也随之加倍,所以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所示的减数分裂过程。‎ ‎(2)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 幼苗2为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而获得的单倍体,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2而得到的植株B为纯合子,所以其纯合的概率为100%。 ‎ ‎(4) 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2,再经过正常培育得到单倍体植株C。植株C之所以属于单倍体,是因为其发育起点为配子(或含有玉米配子染色体数目),其培育成功说明花药细胞具有全能性 (或控制玉米性状的全套遗传信息)。‎ ‎【点睛】①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最终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②幼苗1和幼苗2的培育均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