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普定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贵州省普定县一中2018-2019学年12月份考试 高二 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 ‎1.当人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4.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温度感受器都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不参与体温调节 ‎5.下列关于突触小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突触小泡中的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6.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检验出其血液中不含甲状腺激素。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  )‎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7.下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下图2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8.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哪个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 A.群落甲B.群落乙C.群落丙D.群落丁 ‎9.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10.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鱼类捕捞中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11.在对两只正常的小狗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单用铃声刺激,不给食物,甲狗流出唾液,乙狗未流出唾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铃声对甲狗来说是条件刺激B.铃声对乙狗来说是无关刺激 C.食物对甲狗来说是无关刺激D.食物对乙狗来说是非条件刺激 ‎12.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  )‎ A.促性腺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肾上腺素D.促甲状腺激素 ‎13.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14.若某人尿量为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此人可能发生功能障碍的部位是如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15.下图所示为燕麦胚芽鞘向光性试验,此实验主要说明(  )‎ 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顶端向胚芽鞘背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 C.尖端产生的物质为吲哚乙酸 D.顶端向胚芽鞘向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多 ‎16.下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  )‎ A.②与③B.①与②C.①与③D.③与④‎ ‎17.如果某人下丘脑受到损伤,医生给他作检查时会发现下列哪些指标发生变化(  )‎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 ②组织液中的O2的含量 ③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④血糖浓度 ⑤血浆蛋白的含量 ⑥体温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D.③④⑤⑥‎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西瓜 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D.顶端优势的现象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9.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0.已知动物的雌、雄性激素分别是由卵巢和精巢分泌的,为了研究动物性行为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阉割后的公鸡重新植入睾丸 B.阉割后的母鸡口服雄性激素 C.阉割后的公鸡注射促性腺激素 D.阉割后的母鸡重新植入卵巢 ‎21.下列关于用于免疫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非特异性的 B.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 C.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D.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主动免疫 ‎2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反射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是感受器 B.②是传出神经 C.③是由神经元细胞体汇集而成的 D.⑤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3.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分泌的多少是受机体调节的。下列关于激素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能分泌促激素,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垂体是在大脑的直接影响下分泌促激素的 C.下丘脑能直接控制各种内分泌腺,所以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通过反馈作用使血液中的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24.下列物质中,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25.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2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当地、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C.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不同人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育年龄和个体数 ‎27.如图所示,其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序号有(  )‎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 ‎28.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B.当体温、pH等因素发生变化时,酶促反应一定加快、细胞代谢一定紊乱 C.维持血液中的含氧量和血糖含量在正常范围之内,对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大 D.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9.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1处灵敏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30.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31.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  )‎ A.2,4-DB.乙烯C.吲哚乙酸D.油菜素 ‎32.下列哪种腺体不是内分泌腺(  )‎ A.肾上腺B.唾液腺C.下丘脑D.胸腺 ‎33.人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 kPa左右,主要源于血浆中含有下列哪些离子(  )‎ A.Na+和K+B.Na+和Cl-‎ C. K+和Cl-D.HCO和HPO ‎34.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35.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B.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 C.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 ‎36.下图表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 ‎37.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38.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39.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 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4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是恒定不变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 ‎41.如图是某人饭后4小时(一直没有进食)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饭后半小时血糖含量达到a点,原因是机体对摄入的________进行消化吸收,此时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 ‎(2)在c点时,该人的感觉是饥饿,产生这一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机体供能不足,此时肝糖原的状况是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释放到血浆中。‎ ‎(3)曲线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血糖的提高。‎ ‎42.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虚线框内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43.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图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反应的部分过程。‎ ‎(1)下列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有________。(多选)‎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巨噬细胞 ‎(2)图示过程可表示________免疫过程。细胞②的作用是通过产生________刺激相应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________,进一步分化为[⑦]________细胞。‎ ‎4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45.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甲,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不至于让体内的渗透压过低。‎ ‎2.【答案】D ‎【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时间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属于化学信息。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 ‎3.【答案】D ‎【解析】稳态是机体通过个器官和各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A错误;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等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而不是保持不变,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4.【答案】A ‎【解析】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中,但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故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的人,看不懂文字,故B错;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位于体表和体内,故C错;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故D错。‎ ‎5.【答案】B ‎【解析】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正确;同一生物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神经元没有特有的基因,B错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突触小泡中的运输物是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转变而来的神经递质,其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D正确。‎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的叙述,不能确定是某溶剂还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还要增加一组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天起,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才能确定。‎ ‎7.【答案】C ‎【解析】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增强了光合速率,提高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在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8.【答案】D ‎【解析】群落丁含有的物种多,且每种的种群密度悬殊不太大,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群落不易受到影响。‎ ‎9.【答案】B ‎【解析】吲哚乙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的尖端可以产生少量的吲哚乙酸,A错误;色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其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正确;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是有机酸,C错误;色氨酸是吲哚乙酸合成的前体物质,过量的色氨酸可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D错误。‎ ‎10.【答案】A ‎【解析】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鱼类捕捞中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从O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11.【答案】C ‎【解析】单用铃声刺激,不给食物,甲狗流出唾液,乙狗未流出唾液,说明甲狗是用铃声和食物同时刺激形成了条件反射,而乙狗没有进行用铃声和食物同时刺激的训练,没有形成条件反射。所以,甲狗形成条件反射,铃声对甲狗来说是条件刺激,A正确;乙狗没有形成条件反射,铃声对乙狗来说是无关刺激,B正确;甲狗形成条件反射,食物对甲狗来说也是条件刺激,C错误;乙狗没有形成条件反射,食物对乙狗来说是非条件刺激,D正确。‎ ‎12.【答案】C ‎【解析】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细胞,A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B错误;肾上腺素作用范围最广,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C正确;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D错误。‎ ‎13.【答案】B ‎【解析】此人出现面色苍白,血糖浓度降低,说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正确;此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但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此人在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C正确;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抵御寒冷,D正确。‎ ‎14.【答案】D ‎【解析】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由于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若肾小管发生病变,大量的水没有被重吸收,则导致该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多数倍。‎ ‎15.【答案】B ‎【解析】将放有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端,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的快,发现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由此可知燕麦幼苗向光弯曲的原因是尖端向尖端下部背光一侧运输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多。‎ ‎16.【答案】C ‎【解析】①③两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将胚芽鞘尖端遮光,①胚芽鞘尖端未遮光处理,弯向光源生长,③尖端遮光,则直立生长,说明胚芽鞘的弯曲与否与胚芽鞘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有关,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17.【答案】C ‎【解析】①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中枢,受损后可能会发生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①正确;②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与呼吸作用相关,下丘脑不是呼吸中枢,组织液中的氧含量可能不会变化,②错误;③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可能会降低,③正确;④下丘脑是血糖平衡的中枢,血糖浓度可能发生变化,④正确;⑤血浆蛋白的含量与下丘脑没有直接关系,不可能发生变化,⑤错误;⑥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体温可能会发生变化,⑥正确。所以,①③④⑥正确。‎ ‎18.【答案】D ‎【解析】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本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A错误。乙烯是对果实进行催熟的,故B错误。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故C错误。顶端优势因为侧芽浓度高且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而顶芽能优先生长,故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正确。‎ ‎19.【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三大功能类群”,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据图分析,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 ‎20.【答案】C ‎【解析】研究动物性行为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阉割后的公鸡不应注射促性腺激素,而应注射性激素。‎ ‎21.【答案】C ‎【解析】多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特异性的,A错误;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流感患者不可以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治疗,健康人可通过输入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B错误;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因为流感病毒易变异,C正确;将多次接种某种疫苗的动物血清注射到人体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 ‎22.【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①是效应器,A错误。‎ ‎23.【答案】D ‎【解析】垂体能分泌促激素,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垂体是在下丘脑的直接影响下分泌促激素的,B错误;下丘脑能直接或间接通过垂体控制各种内分泌腺,所以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错误;血液中的各激素含量通过反馈作用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D正确。‎ ‎24.【答案】A ‎【解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释放到组织液中,从而进入血浆中;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被运输,进而进入血浆中;尿素是细胞内的代谢废物从细胞释放到组织液,从而可以进入血浆中;血浆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麦芽糖是植物体特有的二糖,只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浆中;蛋白酶在消化道中,血浆中没有;呼吸酶存在于活细胞内;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 ‎25.【答案】B ‎【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A错误;a点兴奋时,该点发生膜电位逆转,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②为线粒体,C错误;④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元N兴奋或抑制,D错误。‎ ‎26.【答案】B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所有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发生、发展等变化。人类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自然生育能力决定,而是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关。同样,人类的死亡率也并非仅由自然选择决定,而是与当地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等情况有关。因此,对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27.【答案】C ‎【解析】图中①②④分别为组织液、淋巴、血浆,它们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⑤分别为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内液。‎ ‎28.【答案】D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实现的,A错误;当温度和pH等改变时,酶促反应会由于条件的改变而变慢,B错误;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这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错误;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正确。‎ ‎29.【答案】C ‎【解析】Ⅱ是突触后膜,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若在2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不能逆突触传到1,故1处灵敏电表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正常机体内,兴奋只能作用在反射弧的感受器上,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正确;Ⅱ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到突触后膜内,D错误。‎ ‎30.【答案】D ‎【解析】地球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人口数量是可控的,只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增加环境容纳量,那么人口数量就不会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1.【答案】A ‎【解析】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 ,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吲哚乙酸、油菜素都是植物体合成的。‎ ‎32.【答案】B ‎【解析】肾上腺可分泌肾上腺素等,属于内分泌腺,A错误;唾液腺可通过导管分泌消化液,属于外分泌腺,B正确;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属于内分泌腺,C错误;胸腺可分泌胸腺激素等,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 ‎33.【答案】B ‎【解析】人的血浆渗透压维持在770 kPa左右,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以Na+和Cl-为主。故本题选B。‎ ‎34.【答案】B ‎【解析】狼以兔的气味为信息追寻兔子的行踪来进行捕食,而同时兔子会依据狼的气味进行躲避,说明信息在两者间双向传递,从而调节两者捕食与被捕食的数量,使整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正确;激素③水平低,反馈作用弱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增多,B错误;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正确;幼体时②促甲状腺激素和③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D正确。‎ ‎36.【答案】D ‎【解析】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增长速率等于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t2时该鱼增长速率最快,数量为,t4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37.【答案】B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A、C、D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38.【答案】B ‎【解析】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其最初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旅游时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该岛屿上发生的初生演替为漫长的演替过程。‎ ‎39.【答案】A ‎【解析】甲图表示内环境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乙图表示内环境、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所以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不同;人体内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场所,所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40.【答案】C ‎【解析】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也有可能由于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变化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症,A错误;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钠离子的内流造成的,故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C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 ‎41.【答案】(1)糖类 胰岛素 ‎(2)血糖浓度降低 葡萄糖 ‎(3)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解析】(1)饭后半小时机体对摄入的糖类进行消化吸收,血糖含量升高达到a点,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2)在c点时,血糖浓度降低,机体供能不足,感觉是饥饿,此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浆中。(3)曲线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提高。‎ ‎42.【答案】(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b、c、d、e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 ‎【解析】(1)图甲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图甲中f为感受器,d为突触。乙图中B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兴奋在突触间进行传递需要神经递质作为媒介。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3)图丙中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4)(5)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43.【答案】(1)ABCD ‎(2)体液 淋巴因子 缩短 效应B(浆)‎ ‎【解析】(1)皮肤、粘膜、溶菌酶、巨噬细胞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2)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②是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相应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细胞④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因此细胞周期变短,并进一步分化形成⑦效应B细胞(浆细胞)。‎ ‎44.【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解析】(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粪便、饲料残渣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2)含磷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氧化塘后部的有机物减少,无机物增多,植物增多,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外界浓度过高,导致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遮挡阳光,使水体中光照减弱,抑制浮游藻类生长。(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和无机物被充分吸收。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45.【答案】(1)传入神经 ⑤‎ ‎(2)突触前膜 ‎(3)单 单 ‎(4)刺激前为外正内负,刺激后仍然是外正内负 ‎【解析】(1)看图可知,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是传入神经,结构⑤是效应器。(2)图2中结构a是突触前膜。(3)图1甲是突触,如果给结构①感受器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④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有把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才是双向的。(4)已知箭毒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得神经递质不能和受体结合,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突触,那么箭毒就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了,再给感受器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兴奋传至甲突触时,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不能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不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故施加刺激前后突触后膜电位都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