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1.以下①~④中的生物学名称依次有多少个错别字 ①婓林试剂双缩尿试剂比啰红键那绿②内囊体线粒体脊叶泡核模 ③脲嘧啶嘌吟磷酸二酯键核苷酸④庶糖麦牙糖必须氨基酸异氧型 A. 5、4、4、4 B. 4、4、3、3 C. 4、3、4、3 D. 3、3、2、2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出现的生物学名词正确的书写应是: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吡罗红、健那绿、类囊体、线粒体嵴、液泡、核膜、尿嘧啶、嘌呤、磷酸二酯键、核苷酸、蔗糖、麦芽糖、必需氨基酸、异养型。 【详解】据分析可知: 婓林试剂、双缩尿试剂、比啰红、键那绿有5个错误别字; 内囊体、线粒体脊、叶泡、核模有4个错别字; 脲嘧啶、嘌吟、磷酸二脂键、核苷酸有4个错别字; 庶糖、麦牙糖、必须氨基酸、异氧型有4个错别字;故选A。 【点睛】重视生物学名词的正确书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原核细胞中大型环状DNA所分布的区域称为拟核 ②多糖、蛋白质、核酸彻底水解的最终产物依次是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③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④磷脂是所有活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⑤细胞中所有的有机物都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⑥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体现者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 (脱氧核糖核酸)和RNA (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 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很广泛,具体如下:一、蛋白质构成人体的组织结构,蛋白质是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构成部分,比如人的肌肉、内脏都含有很多的蛋白质。二、运输物质,体内许多物质都要通过血液运输,比如血里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到达全身。三、催化化学反应,比如胰腺产生的胰蛋白酶,可以催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四、营养功能,蛋白质可以分解产生能量供人体使用。五、免疫功能,比如抗体就是蛋白质,抗体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六、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血液里的一部分蛋白质还起到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七、维持血液的渗透压,血里的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作用最大。八、交流信息,比如有些激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体就属于蛋白质。 【详解】原核细胞中大型环状DNA所分布的区域称为拟核,①正确; 多糖、蛋白质、核酸彻底水解的最终产物依次是单糖、氨基酸、碱基、磷酸和核糖(或脱氧核糖),②错误;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因此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③正确;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磷脂是所有活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④正确; 细胞中部分有机物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如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⑤错误;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体现者,⑥正确; ②⑤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大分子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唾液腺细胞中,与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②生物膜系统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③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④低温环境会影响主动运输,但不影响被动运输 ⑤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⑥被动运输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主动运输一般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 A. 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1.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生物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有的含有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生物膜的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 2.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唾液腺细胞中,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直接参与,①正确; 生物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②错误;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③正确; 低温环境会影响蛋白的活性,进而影响主动运输及需要载体协助的被动运输,④错误; 不同的物质对应不同的载体蛋白,⑤错误; 被动运输的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低浓度,主动运输的物质运输方向是低浓度→高浓度,⑥正确;②④⑤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生物膜系统及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 4.下列对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建构的模型属于概念图模型 B. 图中所示内容代表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群落 C. 图中生物只有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D. 图中生物只有绿色植物属于自养生物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所以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生态系统,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个体,所有的螳螂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种群,所有的生物组成群落。 【详解】A、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图中建构的模型属于概念图模型,A正确; B、图中所示内容代表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态系统,B错误; C、图中生物只有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他生物为真核生物,C正确; D、图中生物只有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无机物,属于自养生物,D正确; 故选B。 【点睛】结合生态系统及包含的概念分析题图。 5.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一种绿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 两种生物都含有叶绿素 C. 单个的颤藻细胞比水绵细胞大 D. 颤藻中无成形的细胞核,而水绵中有 【答案】C 【解析】颤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微米) 较大(1~100微米)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A正确; B、颤藻细胞内有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正确; C、颤藻细胞(原核细胞)小于水绵细胞(真核细胞),C错误; D、颤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而水绵是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点睛】结合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分析选项。 6.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的是氨基酸 B. 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脂肪 C. 若③为生物大分子,且能储存遗传信息,则③一定是DNA D.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答案】C 【解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 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 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是由C、H、O组成; 分析题图可知,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①可能是蛋白质;②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的脂肪或者糖类;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核酸或磷脂、ATP。 【详解】A、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A正确; B、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脂肪,B正确; C、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若③为某种生物大分子,且能储存遗传信息,则③是DNA或RNA,C错误; D、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D正确。故选C。 【点睛】能辨识生物体中不同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及种类、存在形式、功能是关键。 7.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 ③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④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⑤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不大 A. ①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④⑤ 【答案】D 【解析】自由水在细胞中占绝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作用: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 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 【详解】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①正确;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离不开水,②正确;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③正确; 人体细胞内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④错误; 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较大,代谢活动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⑤错误; 故选D。 【点睛】区别和联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在细胞中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关于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 磷酸盐是组成DNA和RNA的必需成分 C. 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主要取决于细胞质基质中无机盐浓度 D. 一些无机盐离子能够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参与大分子化合物的构成,如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等,细胞内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正确; B、DNA、RNA中含有C、H、O、N、P,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B正确; C、成熟植物液泡的细胞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可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使细胞吸水,C错误; D、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C。 【点睛】结合细胞中无机盐的功能分析选项。 9.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 构成细胞骨架的成分 B. 作为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C.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D.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载体 【答案】B 【解析】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许多蛋白质是生物体和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 【详解】A、构成细胞骨架的是蛋白纤维,A错误; B、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蛋白质,B正确; C、植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属于酶促反应,植物体内的有些蛋白质作为酶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C错误;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是主动运输的过程,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B。 【点睛】对蛋白质功能的理解和识记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 C.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物质 D.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物质 【答案】B 【解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详解】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A正确;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 C、糖类是细胞重要能源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物质,C正确; D、糖原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D正确。故选B。 【点睛】在梳理糖类的种类及存在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正误。 11.下列物质不属于固醇类的是 A. 维生素D B. 胆固醇 C. 胰脂肪酶 D. 雄性激素 【答案】C 【解析】脂类物质主要包括:(1)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并且有保温作用;(2)磷脂,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3)固醇类: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并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殖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维生素D可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详解】据分析可知维生素D、胆固醇、雄性激素都属于固醇类;另胰脂肪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不是固醇类,故选C。 12.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和操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甘蔗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 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 C. 将斐林试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 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样液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B液4滴,若加B液过量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生颜色干扰 【答案】D 【解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1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 2.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详解】A、甘蔗茎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B错误; C、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错误; D、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样液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B液4滴,且不能过量,否则溶液呈蓝色,干扰实验现象,D正确。故选D。 【点睛】辨识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的试剂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关键。 1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由A、T、U三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A. 2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B 【解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四种,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 【详解】由于洋葱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腺嘌呤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两种核苷酸,胸腺嘧啶只能形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尿嘧啶只能形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故共形成4种核苷酸。故选B。 【点睛】辨识DNA和RNA组成单位的不同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14.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核苷酸,与多肽一样,脱水后一个核苷酸的 磷酸基团与下一个单体的五碳糖相连。结果,在多核苷酸中形成了一个重复出现的五碳糖—磷酸主链(如图),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C、H、O、N、P、S B. 该多核苷酸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 4 种碱基组成 C. 在该图所示化合物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是和两个五碳糖相连 D. 在合成该图所示化合物时,需脱去 5 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 90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题图是由多个核苷酸形成的一个以重复出现的糖一磷酸为主链的核苷酸链,该链中含有碱基T,可判断为脱氧核苷酸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为脱氧核苷酸链的结构简图,其中的糖是脱氧核糖(组成元素是C、H、O),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P,所以糖-磷酸主链的组成元素有C、H、O、P,A错误; B、该多核苷酸链由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A、T、G、C)组成,B正确; C、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一般与两个五碳糖相连,末端游离的磷酸基团与一个五碳糖相连,C错误; D、合成该图化合物时,需脱去4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 72,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如图是细胞中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物质是核糖核酸,人体内有 4 种 B. 图中的碱基可以有 4 种,分别是A、G、C、U C. 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 在 SARS 病毒和HIV 的宿主细胞中都能找到这种物质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为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据此答题。 【详解】A、该图为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人体内的核糖核酸初步水解后能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据分析可知图中的碱基可以有 4 种,分别是A、G、C、U,B正确; C、该物质聚合形成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C正确; D、HIV、SARS病毒均属于RNA病毒,而题图该物质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所以在HIV、SARS病毒中均可找到,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及DNA和RNA的区别,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6.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所示)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B.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 C. 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连接成一条长链将减少3个游离的氨基 D. 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五肽,则有120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答案】D 【解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蛋白质形成过程中的有关计算:脱去水分子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m;蛋白质中的氨基数(或羧基数) =R基中的氨基数(或羧基数) +肽链的条数。 【详解】A、若不考虑R基中的羧基,则4条多肽链含有4个羧基,A正确; B、50肽水解得到的1个丙氨酸需打开2个肽键,每个肽键需1个水分子,题中脱出4个丙氨酸,比原50肽应该增加了8个氧原子,B正确; C、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减少3个游离的氨基,3个游离的羧基,脱去3个H2O分子,C正确; D、得到的5个氨基酸中有4个是丙氨酸,则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应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D错误。故选D。 17.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③⑤⑦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B. 该多肽化合物彻底水解需消耗3个水分子 C. 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 R 基决定的,其编号是②、④、⑥、⑧ D.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氨基,O来自羧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其中①是氨基;③⑤⑦是肽键(-CO-NH-);②是R基团(-CH2-NH2);④是R基团(-CH3);⑥是R基团(-CH2-COOH) ;⑧是R基团(-CO-COOH),⑨是羧基。该化合物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 【详解】A、③⑤⑦为肽键,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形成的,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 B、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说明形成该多肽化合物需脱去3个水分子,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而这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即图中②、④、⑥、⑧,C正确; D、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而水分子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D错误;故选D。 【点睛】据氨基酸的结构简式分析题图,并结合多肽的形成分析选项。 18.同自然界的许多物体一样,细胞也是由 分子组成的。下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 分别是有机物 M1、M2、M3、M4 的组成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M1 和 M2 被彻底氧化分解,则 M2 的耗氧量多 B. 在 HIV 体内,将M4 彻底水解,得到 4 种碱基,1 种五碳糖和磷酸 C. DNA 和RNA 的不同点只在于五碳糖和碱基种类的不同 D. M3 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题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据此判断大分子物质M1、M2、M3、M4的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m1、m2、m3、m4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 【详解】A、题图中的M1和M2分别是糖类和脂肪,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所以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脂肪的耗氧量多,A正确; B、在HIV体内,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将M4彻底水解,只能得到4种碱基(A、U、C、G),1种五碳糖(核糖)和磷酸,B正确; C、DNA与RNA的不同点除了五碳糖和碱基的不同外,还有结构的不同,DNA一般是双链,RNA一般是单链,C错误; D、题图中的M3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的功能有运输(如载体蛋白)、催化(如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调节(如胰岛素)、防御(如抗体)等,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对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9.下图是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三种常见的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1、图2两种信息交流的方式都涉及受体对信号分子的识别 B. 图1中B细胞、图2中甲细胞为靶细胞 C. 图3常见于高等植物细胞之间,这种方式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 D. 人体内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存在图1、图2两种 【答案】B 【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A、图1是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图2是相邻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这两种信息交流的方式都涉及受体对信号分子的识别,A正确; B、图1中A细胞分泌激素,经过体液的运输,靶细胞B通过受体接收信息,图2中甲乙两个细胞互相识别,B错误; C、图3常见于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这种方式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C正确; D、据分析可知,人体内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存在图1、图2两种,D正确;故选B。 【点睛】结合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的特点辨识题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20.下列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相对性的是 A. 细胞代谢产生废物及时排出细胞 B. 一些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有可能侵入细胞 C. 细胞能吸收其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 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 【答案】B 【解析】1、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有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而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但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如某些病菌和病毒。 【详解】A、细胞中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必须排出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是不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A错误; B、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如某些病菌和病毒,B正确; C、细胞能吸收其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是不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C错误; D、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但是不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D错误。故选B。 【点睛】理解题干中“相对性”的含义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21.植物花、叶、果实的色素除叶绿素外,其他大多分布在 A. 线粒体内 B. 叶绿体内 C. 内质网膜上 D. 液泡内 【答案】D 【解析】1、叶绿体:细胞质中绿色小颗粒,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故含叶绿体的细胞大多呈绿色,一些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体可转变为有色体,使果实呈现各种颜色。 2、液泡:在幼小的植物细胞内,液泡小而分散,在成熟植物细胞内,只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可占细胞体积的90%以下,液泡内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有机酸、蛋白质等,有的液泡还含有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 【详解】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正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大于类胡萝卜素,使得含叶绿体的细胞大多呈现绿色;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辨识叶绿体和液泡的结构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22.糖原累积病的发病原因是肝细胞和肌细胞的溶酶体缺乏一种分解糖原的酶,最终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糖体参与了糖原合成 B. 被溶酶体分解的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C. 溶酶体酶释放出来会破坏细胞结构 D. 溶酶体可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答案】A 【解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糖原是多糖,核糖体是合成多肽或蛋白质的场所,A错误; B、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如糖原,被溶酶体分解的产物如葡萄糖等可被细胞再利用,B正确; C、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酶释放出来会破坏细胞结构,C正确; D、根据溶酶体的功能可知,溶酶体可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正确;故选A。 【点睛】结合溶酶体的功能分析选项。 23. 下列细胞一定不具有活性的是( ) A. 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30min的细胞 B. 经8﹪盐酸处理过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 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黑藻细胞 D. 用于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表皮细胞 【答案】B 【解析】根据课本中三个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健那绿是一种专门染活细胞的染料,A错误;经盐酸和龙胆紫溶液处理后,植物的根尖细胞已经死亡,B正确;只有活细胞才具有细胞质流动的现象,C错误;在活性状态下,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D错误。故选:B。 【点睛】课本中涉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中,细胞仍然具有活性的只有三个:一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二是观察细胞质基质的流动;三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24.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 图示过程也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 D. ④代表的是线粒体 【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氨基酸先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是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A正确; B、原核细胞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因此原核细胞中不能发生该过程,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C正确; D、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提供能量的结构④是线粒体,D正确。故选B。 【点睛】对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5.伞藻是一种海生的单细胞藻类,细胞长2~5cm,可分为“帽”、柄和假根3部分,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现利用伞帽为菊花形的伞藻(甲)和伞帽为伞形的伞藻(乙)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丙、丁上伞帽的长出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本实验存在相互对照,因变量是长出伞帽的形态 C. 本实验说明伞藻伞帽的形态建成主要由细胞核决定 D. 本实验选择伞藻为材料的优点有细胞体积大、容易操作、伞帽形态差异明显 【答案】A 【解析】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菊花形的伞藻和伞形的伞藻去帽并互换细胞核后,具有菊花形伞藻细胞核的伞藻长出了菊花形的伞帽,而具有伞形伞藻细胞核的伞藻长出了伞形的伞帽,因此可得出结论:伞藻的形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藻类,伞帽的长出与细胞的生长有关,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无关,A错误; B、本实验存在相互对照,自变量是细胞核,因变量是长出伞帽的形态,B正确; C、由实验现象可推出结论:伞藻伞帽的形态建成主要由细胞核决定,C正确; D、本实验选择伞藻为材料的优点有细胞体积大、容易操作、伞帽形态差异明显使得实验现象明显易区分,D正确;故选A。 【点睛】结合细胞核的功能分析实验现象并注意伞藻是“单细胞藻类”。 26.为了探究细胞核的功能,科学家进行下图的实验: 实验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 实验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 实验②中的a部分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不能形成对照 D. 实验获得胚胎a与胚胎b所含有的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① 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 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 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该实验可以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实验①中,a是实验组,b是对照组,二者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C错误; D、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故实验获得的胚胎a与胚胎b所含有的遗传信息一般相同,D正确;故选C。 【点睛】结合细胞核的功能分析题干,并进一步分析选项。 27.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该图可代表的是 A. 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B. 黑藻细胞光学显微结构模式图 C. 口腔上皮细胞光学显微结构模式图 D. 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中具有细胞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溶酶体、细胞膜、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核(核仁、核膜)、内质网、细胞质基质。 【详解】A、叶肉细胞具有以上的全部细胞结构,该图可表示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A正确; B、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核糖体等亚显微结构,B错误; C、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细胞结构,且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亚显微结构,C错误; D、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具有叶绿体,D错误;故选A。 【点睛】辨识不同细胞的结构并注意题干中的“亚显微结构”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28.制备细胞膜时除可以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以下材料哪种也可以代替 A. 洋葱表皮细胞 B. 口腔上皮细胞 C. 酵母 D. 醋酸杆菌 【答案】D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及众多细胞器膜,只有细胞膜,故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原核生物的细胞除细胞膜外,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和真正的细胞核,故也可与作为获取细胞膜的材料。 【详解】A、洋葱表皮细胞具有除细胞膜以外的其他的膜结构,如细胞器膜和核膜,故不可用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具有除细胞膜以外的其他的膜结构,如细胞器膜和核膜,故不可用于提取纯净的细胞膜,B错误; C、酵母细胞也具有除细胞膜以外的其他的膜结构,如细胞器膜和核膜,不可用于提取细胞膜,C错误; D、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无其他膜结构,故可用于提取纯净细胞膜,D正确。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高等植物的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分别是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⑤大液泡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叶绿体 ⑨细胞核 A. ②⑧⑨、③⑤⑦和④⑥ B. ②⑨、①③⑤⑦和④ C ②、③⑤⑦和④ D. ②、③⑤⑦和④⑥ 【答案】B 【解析】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 (1)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2)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3)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 【详解】由于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或者细胞结构有:②线粒体和⑨细胞核; 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或者细胞结构有:①细胞膜、③内质网、⑤大液泡、⑦高尔基体; 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因此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或者细胞结构有: ④核糖体。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但是核糖体和中心体两种细胞器没有膜结构;明确高等植物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中心体这两种细胞器。 30.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为核糖体,④为染色质,⑥为核孔 B. 图中②与③的外层膜直接相连,且②③都有①附着 C. ③为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⑤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①为核糖体,④为染色质,⑥为核孔,A正确; B、①②③分别为核糖体、内质网、核膜,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形成了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且部分内质网外侧有核糖体附着,B正确; C、③是核膜,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对核内外物质的交通有高度选择性,控制细胞核内外物质交换运输和信息传输,C正确; D、⑤是核仁,与某种RNA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不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不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D 【点睛】结合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题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31.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A. 乳酸菌、蛔虫、蓝藻 B. 蛔虫、硝化细菌、蓝藻 C. 乳酸菌、蓝藻、水稻 D. 蛔虫、蓝藻、水稻 【答案】D 【解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细胞也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3、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能够水解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详解】甲细胞有核膜,为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为厌氧型动物,如蛔虫; 乙细胞无核膜,属于原核生物,且其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蓝藻; 丙细胞有核膜,属于真核生物,且该细胞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应为高等植物细胞,如水稻。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结合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分析表格中甲乙丙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 3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D. 无机盐离子进入人体细胞不一定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答案】C 【解析】1、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吸水力增强。 2、无机盐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在载体的协助下,消耗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当无机盐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运输时,属于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详解】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由于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外流,导致原生质层收缩,而细胞壁几乎不收缩导致的。由于细胞液中水分子减少,而其他溶质分子没有减少,所以细胞液的浓度升高,即渗透压升高,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正确; C、当外界溶液浓度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如果植物细胞已经死亡,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但不都是,如:无机离子常见的K+,Na+,Ca2+等是可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扩散的,D正确。故选C。 【点睛】题综合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3.某同学利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得到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该细胞正在失水,则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下降 B. 若该细胞置于高浓度KNO3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C. 若该细胞置于滴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b处为红色 D. 若该细胞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b、c三种溶液的浓度基本相等 【答案】D 【解析】1、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的是正常细胞,第二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的细胞,第三次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上述现象相反。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若该细胞正在失水,则细胞液浓度升高,吸水能力逐渐增加,A错误; B、高浓度KNO3溶液可能导致细胞死亡,B错误; C、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中的色素分子不能进入,则b处不为红色,C错误; D、若该细胞刚好处于平衡状态,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相等,则a、b、c三种溶液的浓度基本相等,D正确;故选D。 【点睛】结合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分析选项。 3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B. 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蛋白质的融合实验表明: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C. 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不能科学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 D. 暗—亮—暗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答案】C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且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 【详解】A、欧文顿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错误; B、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蛋白质的融合实验只能表明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 C、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不能科学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C正确; 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D错误;故选C。 【点睛】理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发现的过程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35.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如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图中还可以补充胆固醇分子 B. 将一个酵母菌细胞中的全部②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铺开,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 可根据①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③为蛋白质。 【详解】A、如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图中还可以补充胆固醇分子,A正确; B、酵母菌细胞含有核膜和细胞器,因此将这种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都大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B错误;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①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具有①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6.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其部分功能的示意图。图中G表示胞吞胞吐有关的蛋白,①、②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E是糖蛋白,细胞识别与E有关,E侧为细胞的外侧 B. ①方式运输时F的结构会发生形变,转运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呈正相关 C. ②方式的转运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无关,与上侧的物质的浓度有关 D. 胞吞进入细胞的物质与细胞质基质隔着一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其中F、G是蛋白质,E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①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②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 【详解】A、E是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侧,对于细胞识别起重要作用,A正确; B、①是协助扩散,运输时F的会发生形变,一定范围内,转运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B错误; C、②是主动运输,转运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无关,与上侧的物质的浓度有关,C正确; D、胞吞进入细胞的物质外面由细胞膜包被,与细胞基质隔着一层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B。 【点睛】结合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37.已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刺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离子通道打开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B. 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进行跨膜运输 C. 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D. 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说明通过离子泵属于主动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剌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说明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离子通道是一种蛋白质,通道打开涉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A正确; B、温度能够影响分子的运动,则能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进行跨膜运输,B正确; C、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剌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说明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 38.下图甲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方式,乙表示某种运输方式的相关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 Y 和 b 的物质运输方式相同, 但Y 的运输不需要能量 B. 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图甲中的某种方式进出细胞 C. 图乙的运输方式一定是协助扩散 D. 图乙所示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D 【解析】图甲中物质X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Y物质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Y离子与X离子通过同一个载体运输,可知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b方式是正常方式的主动运输。 图乙表示表示影响因素为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详解】A、 据分析可知图甲中Y 的运输需要能量,A错误; B、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胞吐、胞吐,不通过图甲中的某种方式进出细胞,B错误; C、图乙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C错误; D、图乙所示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判断各选项。 39.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a,如果该蛋白质分子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c个,则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一般在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肽链的过程中,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质量=an-18(n-m)。 【详解】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知,该蛋白质分子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c个,并由n条肽链组成,说明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c-n个,则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X×c-18(c-n),由此可以计算:所以X=。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并理解常规计算中的“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此处只需设氨基酸分子量,通过导入求解即可。 40.现有一条分子式为C72H103O23N15的直链多肽,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4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赖氨酸(C6H14N2O2)、谷氨酸(C5H9NO4)、苯丙氨酸(C9H11NO2),则该多肽含有赖氨酸 个,含有谷氨酸 个。 A. 2;5 B. 2;6 C. 3;5 D. 3;6 【答案】C 【解析】1.计算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 (1)若已知多肽中氮原子数为m,氨基个数为n,则缩合为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为 m-n+肽链数。 (2)若已知多肽中的氮原子数为m,则缩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最多为m。 2.上述几种氨基酸中只有谷氨酸含有四个氧原子、赖氨酸含有两个氮原子,可以此作为突破口,计算谷氨酸和赖氨酸的数量。a.肽分子中若没有谷氨酸,则O原子数比氨基酸数多1;肽分子中若没有赖氨酸,则N原子数等于氨基酸数。b.肽分子中每增加一个谷氨酸就增加两个O原子,每增加一个赖氨酸就增加一个N原子。 【详解】分子式为C72H103O23N15的直链多肽水解后只得到4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赖氨酸(C6H14N2O2)、谷氨酸(C5H9NO4)、苯丙氨酸(C9H11NO2),因为化合物中的N来自肽键、最后1个氨基和赖氨酸的R基上,又因为谷氨酸O为4个,其他为2个。 设肽键数为m,据选项若赖氨酸为2个,则1+m+2=15,m=12,此时谷氨酸的个数= 个,不符合题意;若赖氨酸为3个,则m=11,此时谷氨酸的个数==5个,赖氨酸为3个,谷氨酸为5个,C正确,故选C。 【点睛】通过分子式分析就可以解题,需注意氮和氧元素的数量。 第Ⅱ卷 综合题 41.左图是Ⅰ、Ⅱ、Ⅲ、Ⅳ代表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Ⅱ、Ⅲ、Ⅳ三类细胞都不以细胞壁作系统边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图中结构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_____________(填“外膜后破裂”、“内膜后破裂”、“内外膜同时破裂”或“内外膜随机破裂”)。 (3)依据细胞中有___________(填标号),可以判断Ⅳ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4)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出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请分析:本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________;鸡蛋壳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 内膜后破裂 ③和④ 壳膜(鸡蛋卵膜) 因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 【解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半透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通过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当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相同时间内浓度低的一边往浓度高的一边运动的水分子更多,使浓度高的一边液面不断升高,当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和高出的液面产生的压强相等时水分子运动达到动态平衡,液面不再升高,此时液面高的一侧浓度大。 【详解】(1)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因此Ⅱ、Ⅲ、Ⅳ 三类具有细胞壁的细胞都不以细胞壁作系统边界; (2)图中结构②是线粒体,若将其放在清水中,由于内膜向内折叠增大了膜面积,故会发生内膜后破裂; (3)依据是细胞Ⅳ中既有③中心体又有④叶绿体,可以判断Ⅳ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4)该实验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壳膜,因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所以鸡蛋壳上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42.将下面各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口腔上皮细胞 X染液、 25 ℃ 线粒体 B 新鲜藓类叶、黑藻叶、菠菜叶 清水、光照、 25 ℃ 叶绿体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Y染液、8%盐酸、蒸馏水等 核酸在细胞中分布 D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50%酒精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E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蒸馏水等 体验制备细胞膜 (1)A组实验中,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_________色。 (2)B组三种材料中,有两种材料是观察叶绿体的更理想材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实验中,Y染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D组实验要鉴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 (4)E组滴加蒸馏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蓝绿 藓类叶、黑藻叶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脂肪 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解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川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观察叶绿体的实验 (1)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 (2)方法步骤:①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取下一片藓类的小叶,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注意: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②观察叶绿体:将制作好的叶片临时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叶片细胞后,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叶片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3)实验现象: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之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型)。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和要点: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详解】(1)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需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因此染色后显微镜下看到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2)观察叶绿体的试验中,应选择叶绿体体积较大且细胞内叶绿体数目较少的材料,其中藓类叶、黑藻叶为水生叶,叶绿体流动较为明显,是观察叶绿体的更理想材料;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的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 (4)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在发育成熟过程中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目的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点睛】本题是对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叶绿体的观察、线粒体的观察及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综合考查,梳理课本中的观察及鉴定实验是关键。 43.下图是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__________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葡萄糖等物质。 (2)图1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具有_____________功能。 (3)由图2可知葡萄糖和Na+分别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K+不能通过膜蛋白A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载体蛋白(膜蛋白A) 生物催化(或催化)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因此细胞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分析题图:图1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膜上的膜蛋白A可用于向细胞内运输葡萄糖和钠离子,膜蛋白D可使二糖水解为单糖。图2葡萄糖进入细胞为低浓度→高浓度且需要载体协助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细胞为高浓度→低浓度且需要载体协助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膜上的膜蛋白A可用于向细胞内运输葡萄糖,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微绒毛可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膜蛋白A)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葡萄糖等物质。 (2)图1细胞膜表面还存在膜蛋白D可催化二糖水解为单糖,说明膜蛋白具有生物催化(或催化)功能。 (3)根据分析可知,葡萄糖和Na+分别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K+不能通过膜蛋白A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点睛】梳理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44.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 请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_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______(填“①”或“②”)。 (4)最终恢复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因为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膜上某些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答案】荧光标记法 限制(或抑制) ② 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1.分析题图:图1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是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的某种组成成分结合。某区域荧光斑点消失后能够恢复,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图2表示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并且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 2.荧光标记技术指利用荧光物质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在所要研究分子的某个基团上,利用它的荧光特性来提供被研究对象的信息。 【详解】(1)由题文“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及荧光标记技术的原理可知,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荧光标记法。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荧光恢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限制作用,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可加快分子运动,因此该结果支持推测②被漂白区域内外膜蛋白分子可以相互运动。 (4)由图2可知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5)此项研究结果显示发荧光区域与荧光“漂白”区域的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点睛】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细胞膜的结构与结构特点,结合细胞膜的流动性正确分析题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