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藻的中心体可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B. 醋酸杆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蓝藻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噬菌体衣壳蛋白合成的场所 【答案】D 【解析】 【详解】黑藻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 错误;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 不含线粒体,B 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C 错误;噬菌体是专门寄生 在大肠杆菌体内的一种病毒,其衣壳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大肠杆菌的核糖体,D 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色时会杀死活细胞 B. 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未加 Si02,导致滤纸条上叶绿素色带偏窄而类胡萝卜素色带无变化 C. 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 D. 赫尔希和蔡斯以 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对比实验法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健那绿是活性染料,不会杀死细胞,A 错误; B、提取绿叶中光合色素时未加 Si02,则研磨不充分导致色素提取量少,导致滤纸条上叶绿素 色带、类胡萝卜素色带都变窄,B 错误;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C 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以 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对比实验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 故选 C。 3.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 - 2 - 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图甲表明,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的最适赤霉素浓度是 1.5μM B. 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 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D. 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可知,在 0~1.5μM 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 增加,超矮生型拟南芥茎长度也在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分析图乙可知,在 0~25μM 浓度 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不断增加,到达 25μM 时,茎最长, 25~125μM 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野生型拟南芥的茎长度又不断减少,超矮生型 拟南芥茎长度变化趋势与野生型相同,但变化幅度较小。 【详解】A 项,由图甲可知,并未出现野生型拟南芥茎长度的峰值,所以说明生长的最适赤霉 素浓度大于 1.5μM,故 A 错误。B 项,由图乙可知,与生长素浓度为 0 时相比,高浓度的生 长素时野生型拟南芥的茎更长,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故 B 错误。C.项,实验表明,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的作用下,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 的茎长度变化不大,说明其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故 C 正确。D 项,由本实验无法说明, 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故 D 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看懂题图,高中生物试题中的曲线坐标图的解题思路如下: 1、识标:在解曲线坐标图时,首先要认真识别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 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前提。 2、明点:在生物曲线坐标图中一些特殊点包括: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曲线与纵、横 - 3 - 坐标以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明确这些特殊点含义是解题的基础。 3、析线:正确分析曲线形状,在识标、明点的基础上,对曲线形状进行正确分析,得出曲线 上升、平缓、转折、下降的原因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4.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携带特殊“癌症蛋白”的“微泡”结构。当“微泡”与血 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高尔基体参与 B. “癌症蛋白”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 C. “微泡”的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且消耗能量 D. “癌症蛋白”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这是一道信息题,本题以“癌症蛋白”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细胞膜的 结构特点等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详解】分析题干可知,“癌症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类似,所以形 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 正确;“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 常形成,并向肿瘤方向生长,而不是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B 错误,“微泡” 的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且消耗能量,C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 由肿瘤细胞合成,作用于内皮细胞,响了血管上皮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使细胞向着肿瘤 方向生长,D 正确;因此应选 B。 【点睛】遇到新题干时,首先应认真阅读题干,看看题干叙述了哪些内容,然后再结合所学 知识对选项进行逐项判断,切忌产生烦躁的情绪,这样的题目往往起点高,落点低,考查的 都是所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只有 75%为显性性状。现将一对基 因型为 AaBb 的果蝇杂交,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后代中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B. 杂交后代眼睛正常个体中纯合子占 6/17 C. F1 性状分离比为复眼缩小:眼睛正常=15:17 - 4 - D. 两个眼睛正常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时也可以全为复眼缩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题意“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只有 75%为显性性状”可知:后代中基因型相同的个 体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 项正确; B、一对基因型为 AaBb 的果蝇杂交,F1 中,AA∶Aa∶aa=1∶2∶1,BB∶Bb∶bb=1∶2∶1, 由于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只有 75%为显性性状,所以 F1 中眼 睛正常个体所占比例为 1/2Aa×3/4(BB+Bb)×(1-75%)+1/4aa×(3/4 B_+1/4bb)+ 3/4A_×1/4bb)=17/32,F1 中眼睛正常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1/4aa×(1/4BB+1/4bb)+ 1/4AA×1/4bb)=3/16,所以杂交后代眼睛正常个体中纯合子占 3/16÷17/32=6/17,B 项正 确; C、综上分析,F1 中复眼缩小所占比例为 1-17/32=15/32,因此 F1 性状分离比为复眼缩小: 眼睛正常=15:17,C 项正确; D、眼睛正常的纯合子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其中只有 aaBB 与 AAbb 的杂交子代才会 出现复眼缩小的个体(AaBb),该个体所占比例为 75%,D 项错误。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以“只有双显性才表现为复眼缩小,且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只有 75% 为显性性状”为切入点,明确表现型为复眼缩小的个体中,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个体各 有 75%为复眼缩小,25%为眼睛正常,进而结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分析各选项。 6.为更好地建设雄安新区,科研人员调查白洋淀水域生态系统各成分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 DDT 污染的状况,得到下表所示检测结果。由数据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 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乌鳢 DDT 含量 (μg/Kg) 0.1 0.7 6.3 21.0 37.9 19.4 124.4 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 - 5 - A. DDT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 B. DDT 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所有成分 C. 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 DDT 含量越高 D. 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 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 详解:DDT 属于在生物体中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也很难排出体外,因此其会随着营养级的增 加,在生物体内不断的富集,不会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往复,A 错误;根据表格数据 可知,该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中都含有一定浓度的 DDT,说明 DDT 几乎污染了白洋淀生态系统 所有成分,B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富集的 DDT 越多, C 正确;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根据能量的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 水生植物同化的太阳能只有少部分传递给乌鳢,D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相关功能,明确有机农药、重金属等会 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富集得越多。 二、选择题 7.现有两个水稻品种两优培九、Ⅱ优 838,育种工作者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电导 率(细胞膜的稳定性指标)、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与盐胁迫伤害程度成正比)的变化,结果 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 6 - (1)电导率可作为检测细胞膜稳定性的指标是因为细胞膜的________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 重,从细胞内液丧失的无机盐越多,测得溶液电导率就越大。 (2)若要检测水稻叶绿素含量,可取一定量水稻叶片加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以及适量的 ________经研磨并过滤后获得提取液。可通过专业仪器测得提取液中的叶绿素含量,其中的 叶绿素包含两种,叶绿素________的含量更多。 (3)根据实验初步可知在盐浓度超过 0.5%时,水稻品种________抗盐性表现更强,因为当 NaCl 浓度超过 0.5%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选择透过 (2). 无水乙醇 (3). a (4). 两优培九 (5). 两 优培九中脯氨酸含量较稳定,电导率更低,细胞膜受伤害更小 【解析】 【分析】 1.电导率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溶液电导率增大,说明细胞膜的选择 透过性遭到破坏,导致无机盐离子流出细胞。 2.提取色素时使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在研磨时加入碳酸钙(保护色素不被破坏)和二氧化 硅(使研磨更加充分)。 【详解】(1)无机盐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或排出细胞,都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测得溶液电导率增大,说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遭到破坏,导致无机盐离子流出细胞。 (2)叶绿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提取叶绿素可使用无水乙醇。叶绿素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其中叶绿素 a 的含量更多。 (3)根据图 1 可知,在盐浓度超过 0.5%时,与Ⅱ优 838 相比,两优培九的电导率较小,说 明两优培九的细胞膜稳定性更强,抗盐性更强;同时根据图 3 可知,两优培九中脯氨酸含量 - 7 - 相对较稳定,并且维持在较低水平,也说明该品种抗盐性更强。 【点睛】理解好电导率与膜选择透过性关系,无机盐离子出入细胞要通过细胞膜,细胞内液 丧失的无机盐越多,测得溶液电导率就越大,说明电导率越大,膜的功能和结构被破坏越严 重。 8.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β-淀粉样蛋白 (Aβ)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 Aβ“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 (1)由题意可知。Aβ可通过胞吐的方式“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 体中乙酰胆碱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________(填“变少”“不变”或“变多”), 原因是___________。 (2)AD 病患者神经系统不兴奋和缺少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效果很相似,如果人遭遇危险 或情绪紧张时血液中_______________含量将会增加,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 (3)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时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 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有利于健康。 【答案】 (1). 变少 (2). Aβ破坏线粒体膜和神经细胞膜,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 (3). 甲状腺 (4). 肾上腺素 (5). 毛细血管舒张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此突触部位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仅在突触后膜上存在递质受体,接受刺激,因此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Aβ以胞吐的方式“漏出”神经细胞,Aβ会引起周围神经细胞 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导致周围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2)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AD 病患者神经系统 不兴奋和缺少甲状腺激素的效果很相似;人遭遇危险或情绪紧张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会增 加; (3)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 【点睛】本题需以题意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漏出神经细胞,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 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8 - 过程与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9.2020 年初巴基斯坦、印度出现蝗灾,蝗虫数量多达 4000 亿,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提醒中国注意蝗灾的可能威胁。 (1)造成此次蝗灾的是沙漠飞蝗,它有散居型(Solitarious Phase)和群居型(Gregarious Phase)两种形态(如图),这里的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的是种群的___________特征。 (2)散居型与群居型蝗虫形态和习性差别很大,如只有群居型个体才可产生具挥发性的苯乙 腈(可转化成剧毒氢氰酸)来警告鸟类。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请问蝗虫的这种变化能不 能为蝗虫的进化提供新的原材料?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食量惊人,主要捕食散居型蝗虫。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 蝗虫约 180 只(约含能最 2870KJ),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 或小于)574KJ。(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在 10%-20%之间) 【答案】 (1). 空间 (2). 不能 (3). 因为发生变化的蝗虫只是遗传物质的表达改 变,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4). 大于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 2、种群的空间特征: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详解】(1)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或布局叫做该种群的空间特征,沙漠飞 - 9 - 蝗的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只有群居型个体才可产生具挥发性的苯乙腈(可转化成剧毒氢氰酸)来警告鸟类,发生 变化的蝗虫只是遗传物质的表达改变,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不属于突变和基因重组(进 化原材料),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蝗虫的这种变化不能为蝗虫的进化提供新的原材料。 (3)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 180 只(约含能量 2870KJ),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吸收)量,粪便只占一小部分,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大于 574KJ。这里相邻营 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在 10%-20%是个干扰信息,对此题的解答没有实际意义。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能量的计算,要求学生对重要概念有一定的理 解以及学会能量计算,难度适中。 10.豚鼠的野生型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 D、d 和 R、r 控制(两对 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 D 和 R 时,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 D 基因 时,表现为白色;其他类型表现为灰色。现有两个纯合品系的亲本杂交,其结果如下表: 亲本组合 F1 类型及比例 灰色雌性×白色雄性 黑色雌性∶灰色雄性=1∶1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等位基因 R、r,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2)F1 雌雄个体间交配,F2 的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豚鼠种群足够 大,从 F2 代开始,每代分别淘汰三分之一的黑色、灰色、白色豚鼠,不考虑突变,照这样随 机交配若干代,豚鼠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豚鼠为实验材料,多次尝试选择不同体色的豚鼠进行杂交,使杂 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均不能成功,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发现 F1 中出现了一只黑色雄性豚鼠,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推断其可能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 【答案】 (1). X (2). DDXRXR ddXRY (3). 黑色∶灰色∶白色=3∶3∶2 (4). 否 (5). 白豚鼠的基因型为 dd__,而 D、d 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 (6). DdXRXrY、DdXRY - 10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豚鼠的野生型体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 D、d 和 R、r 控制,且两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 D 和 R 时, 表现为黑色;当个体不含有 D 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它类型表现为灰色。实验中纯合灰色 雌性和白色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黑色,雄性都是灰色,因此等位基因 D、d 位于常染色 体上,R、r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 DDXrXr×ddXRY。 【详解】(1)F1 类型存在性别差异,由于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 D 和 R 时,表现为黑色;当个 体不含有 D 基因时,表现为白色;其它类型表现为灰色。实验中纯合灰色雌性和白色雄性杂 交,子一代雌性都是黑色,雄性都是灰色,雌雄中都含有 D 基因,而雌性含有 R 基因,雄性 只含有 r 基因,因此等位基因 D、d 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 R、r 位于 X 染色体上,所以 亲本灰色雌性的基因型为 DDXrXr,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为 ddXR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DdXRXr (黑色雌性)、DdXrY(灰色雄性)。 (2)F1 基因型 DdXRXr 和 DdXrY,杂交 F2 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 1XRXr 1XrXr 1XRY 1XrY 1DD 3 黑色 3 棕色 3 黑色 3 棕色 2Dd 1dd 4 白色 所以 F2 中黑色∶棕色∶白色=3∶3∶2,将各种颜色都等比例淘汰 1/3,基因型比例没有发生改 变,而随机交配,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没有发生进化。 (3)白色豚鼠的基因型为 dd _,而 D、d 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不能使 杂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 (4)F1 雄性基因型 DdXrY 表现为棕色,如果出现黑色豚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型 DdXRY, 也可能父方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了 XRY 的配子,所以子代出现了 DdXRXrY 的个体。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旨在考查 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控制性状的基因的位置、 遵循的遗传规律及亲本基因型,根据亲本基因型用正推法结合遗传规律解答问题。 - 11 -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鲸死亡后会沉入海底,俗称“鲸落”。“鲸落”后期会形成一个以厌氧菌和硫细菌等为主 体的生态系统。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同时产生一些硫化氢等硫化物。硫细 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都会含有水、无机盐、氮源和碳源,培养“鲸落”群落中厌 氧菌的碳源必须是______________。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殊配制,主要体 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可以用来专一性培养硫细菌,所以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2)在分离“鲸落”中的微生物时要制备固体培养基,在倒平板操作后,将平板倒置,这样 做的目的是______ (3)科学家欲研究死鲸的遗传属性,在“鲸落”中提取到了死鲸的 DNA,然后可以用________ 技术对其 DNA 进行扩增,在扩增死鲸 DNA 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入死鲸的 DNA 作模板外,还需 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种)等物质。 (4)为了研究“鲸落”中含有微生物的情况,需将“鲸落”提取物加水稀释,然后将稀释水 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这种方法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情况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 ___________。 【答案】 (1). 含碳有机物(或脂肪) (2). 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同 时加入硫化物 (3). 选择 (4). 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还 可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细菌透过皿低、皿盖的缝隙,落在培养基上) (5). PCR (6). 引物、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7). 稀释涂布平板法 (8). 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营养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对于异养微生物,需要添加有 机碳源。自养微生物的培养不需要添加含碳有机物。选择培养基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 - 12 - 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微生物接 种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1)厌氧菌以“鲸落”肌肉中的脂肪为食,属于异养微生物,故培养“鲸落”群落 中厌氧菌的碳源必须是含碳有机物(或脂肪)。硫细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并以该过程中 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即硫细菌为自养生物,所以要培养硫细菌,培养基中的成分需要特 殊配制,主要体现在碳源必须是含碳无机物(或碳酸盐),同时加入硫化物。这种人为提供有 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 基为选择培养基。 (2)在倒平板操作后,将平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 造成污染,还可使培养皿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防止细菌透过皿低、皿盖的缝隙,落在培 养基上)。 (3)用 PCR 技术可实现对 DNA 的体外扩增。PCR 扩增的条件为 DNA 模板、引物、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4)使用涂布器涂布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微生物 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均匀分布的菌落,而平板划线法接种的微生物在划线的起始部分菌落连在 一起生长,由图可知,A、B、C 均形成了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 而 D 中菌落是连在一起生长的,是通过平板划线法接种的,所以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本题以新的情景考查微生物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培养基的类型和微生 物接种的不同方法的区别。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2020 年初,我国出现了传染性很强的新冠肺炎,大量的疑似病例待确定,快速的进行检测 和确诊非常重要。下面是两类常用的检测方法,请分析: (1)核酸检测法,如图所示: ①新冠病毒的 RNA 不能直接进行 PCR 扩增,必须先经过__________成为 DNA。进行 PCR 扩增时, 使用的引物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②图中的探针信号检测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利用了 __________的原理。 (2)间接免疫荧光法:把受感染的细胞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这个玻片上有冠状病毒,然后 把病人的血清滴在小玻片上,若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二者就可以结合,然后滴 上另外一种带有荧光的试剂,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会有荧光显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上述检测方法是利用了____________杂交法。 ②如果病人血清中有跟这个病毒反应的抗体,说明病人体内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免疫,通 过__________细胞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③快速检测新冠肺炎时,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有荧光显现,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1). 逆转录 (2). 使 DN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结合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3). DNA 分子杂交 (4). 碱基互补配对 (5). 抗原—抗体 (6). 体液 (7). 浆 (8). 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解析】 【分析】 PCR 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 DNA 双链,每条 DNA 单链作为母链,以 4 种游离脱氧核苷酸 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 聚合酶从引物 3'端开始延伸 DNA 链,即 DNA 的合成 方向是从子链的 5'端自 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 DNA 的复制过程。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DNA 分子杂交技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检测;抗原-抗体: 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 【详解】(1)①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称为逆转录;在 PCR 技术中引物的作用是使 DNA 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结合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②探针信号检测是利用含有病毒基因的核酸和待测样本的核酸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所以利用 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该技术又称为 DNA 分子杂交。 (2)①血清中含有病毒的抗体,利用抗原和抗体进行结合检测病人是否携带病毒,该方法利 用了抗原—抗体杂交法。 ②抗体是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该过程称为体液免疫。 ③荧光是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所以如果出现荧光,则说明病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点睛】本题结合新冠病毒考查病毒的检测方法,考生需要识记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