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20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下列有关饮食观念和相关宣传中,符合生物 学原理的是( ) A. 胆固醇会引起血管粥样硬化,不能摄入 B. 糖尿病人要限食甜味食品,米饭、馒头等主食无需限制 C. 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要格外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D. 某核酸保健品的宣传语是“吃核酸,补核酸,使您的基因更完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基酸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是非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详解】A、胆固醇也参与了血脂的运输及构成动物细胞膜成分,应适当摄入,A 错误; B、米饭、馒头等主食富含淀粉,也属于糖类,糖尿病人不能大量摄入,B 错误; C、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故人们在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常以必需氨 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标准,C 正确; D、补充核酸只是为体内核酸的合成提供原料,不能改变基因,D 错误。 故选 C。 2.某同学研究湖泊中 x 深度处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 玻璃瓶 a、b、c,将 a 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锡箔。用 a、b、c 三个瓶从待测水体 x 深度处取 水,测定 c 瓶中水的氧含量。将 a 瓶、b 瓶密封再沉入原取水处,经 24 小时取出,测两瓶氧 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则 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情况是( ) - 2 - A. 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 v mol/瓶 B. 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是(k-v)mol/瓶 C. 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mol/瓶 D. 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w)mol/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c 瓶相当于对照,其中的氧气含量为三个相同透明玻璃瓶的初始氧 含量(w)。a 瓶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锡箔,瓶中的浮游植物由于得不到光照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a 瓶中的溶解氧就会减少,减少量即为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呼吸作用耗氧量=初始瓶溶解氧(w) -a 瓶溶解氧(v)=w-v。b 瓶是实验组,瓶中的浮游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 b 瓶中的溶解 氧量一般会增加,增加量即为净光合量=b 瓶溶解氧-初始瓶溶解氧=k-w,那么光合作用产生的 氧气量=净光合量+呼吸量=(k-w)+(w-v)=k-v。 【详解】AD、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初始瓶溶解氧(w)-a 瓶溶解氧(v)=w-v mol/瓶,AD 错误; B、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是(k-w)mol/瓶,B 错误; C、据上分析可知,24 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净光合量+呼吸量= (k-w)+(w-v)=k-v mol/瓶,C 正确; 故选 C。 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后,DNA 分子中的嘧啶碱基的比例会发生改变 B. 艾弗里将 S 型细菌的 DNA 加入培养有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大多数表面粗糙 C.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过程中,R 型细菌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D. 两个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并起到遗传物质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 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艾弗里体 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 3 - 【详解】A、嘧啶碱基在所有双链 DNA 中所占的比例均为 1/2,不会发生改变,A 错误; B、S 型细菌形成的菌落是光滑的,而 R 型细菌形成的菌落是粗糙的,S 型细菌的 DNA 对 R 型 细菌的转化效率并不高,所以将 S 型细菌的 DNA 加入到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形成的 菌落大都是粗糙的,B 正确; C、细菌无染色体,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过程中,R 型细菌发生的是基因重组,C 错误; D、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没有证明 DNA 是“转化因子”,D 错误。 故选 B。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物种的形成与灭绝,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B. 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 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步伐 D.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 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 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 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 形成的必要条件。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 传漂变等。 【详解】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A 正确;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 正确; C、有性生殖通过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C 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 错误。 故选 D。 5.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人体从炎热环境到寒冷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B. 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并将产物释放到体液中 C. 防卫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 4 - D.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 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 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详解】A、寒冷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且会高于炎热时的产热量与散热量,A 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B 错误; C、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C 正确; D、抗体不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D 错误。 故选 C。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 B. 使用粪便做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污染的湖泊中鱼类大量死亡引起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属于正反馈调 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2、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最终以热能的 - 5 - 形式散失掉。 物质循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 【详解】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 错误; B、植物不能利用粪便中的能量,B 错误; C、生产者同化的有机物的能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错误; D、鱼类大量死亡引起腐生细菌增多,加重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 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7.我国有 2 亿亩供水和温度条件适宜种植水稻的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对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1)脯氨酸是植物细胞内凝固点低、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是研究植物逆境胁迫的重要指示 物。下列关于脯氨酸性质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脯氨酸可能是合成植物蛋白的原料之一 B.细胞内脯氨酸含量升高,可以提高渗透压应对盐碱胁迫 C.细胞内脯氨酸含量升高,有利于应对低温胁迫 (2)水稻是一种对盐碱中度敏感的作物。研究人员选择 A、B、C 三个新品种水稻同时栽培于 含 0.15mol/L 的 NaCl 且 pH 不同的溶液中,以分别培养在蒸馏水(pH 6.5)中的三个品种 水稻作为对照,检测水稻幼苗地下部分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不同 pH 下水稻幼苗地下部分脯氨酸含量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除了 0.15 mol/L 的 NaCl 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以初步筛选出适合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中生长的水稻品种是___________,做出判断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脯氨酸提高植物细胞渗透压从而应对盐碱胁迫的机理,有的学者提出新的推测:脯 氨酸通过提高液泡内 Na+浓度增强植物吸水能力。研究者对这一推测进行了实验探究,其中实 - 6 - 验组的材料选择、处理及检测指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脯氨酸转换基因敲除突变体 b.液泡 Na+通道基因敲除突变体 c.野生型植株 d.正常供水环境 e.模拟盐碱胁迫环境 f.测定液泡内 Na+浓度 g.植株吸水能力 【答案】 (1). ABC (2). 不同 pH、水稻品种 (3). B (4). 在含 0.15 mol/L 的 NaCl 且 pH 不同的溶液中,B 品种地下部分的脯氨酸含量都较高 (5). a (6). e (7). fg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2、成熟的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当细胞 液渗透压大于环境溶液渗透压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当细胞液渗透压小于环境溶 液渗透压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3、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详解】(1)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脯氨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 正确; B、脯氨酸水溶性大,能提高植物细胞的渗透压,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细胞在盐 胁迫条件下,能够吸水,B 正确; C、由于脯氨酸的凝固点低、有利于应对低温胁迫,C 正确。 故选 ABC。 (2)①由题意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稻的品种,不同的 pH; ②由柱形图可知,与 A、C 水稻相比,B 水稻在含 0.15 mol/L 的 NaCl 且 pH 不同的溶液中脯 氨酸含量高,因此初步筛选出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是 B。 (3)由题意知,脯氨酸提高植物细胞渗透压从而应对盐碱胁迫的机理是:脯氨酸通过提高液 泡内 Na+浓度增强植物吸水能力。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脯氨酸含量,因变量是液泡内 Na+浓度及 植物吸水能力。故 a 脯氨酸转换基因敲除突变体作为实验组,c 野生型植株作为对照组,两组 都进行 e 模拟盐胁迫环境处理,分别测定 f 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和 g 植株吸水能力。综上可知 实验组的材料选择、处理及检测指标分别是 a、e、fg。 故选 a、e、fg。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氨基酸的作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学会分析题干获取 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及实验设计的原则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 7 - 8.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体检项目之一是检测待测个体血液中相关 激素及血糖的含量。请回答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从血液中能检测到激素的含量是利用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人体能产生具有降血糖作用激素的细胞是___________,该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与血糖调 节有关的受体有胰高血糖素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 型糖尿病由胰岛 B 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 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据此推测:I 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 B 细胞的 一种__________病;胰岛 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4)要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 变化为观察指标,若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应先注射_________(填“葡 萄糖”或“胰岛素”)。 【答案】 (1). 通过体液运输 (2). 胰岛 B 细胞 (3). 与葡萄糖结合的受体 (4). 神经递质受体 (5). 遗传(基因) (6). 自身免疫 (7).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8). 胰岛素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血糖调节的过程: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详解】(1)激素通过体液运输,所以能再血液中检测激素的含量。 (2)人体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产生细胞是胰岛 B 细胞;该细胞可以受下丘脑发出的神 经支配,直接接受血糖的刺激和接受胰高血糖素的刺激,所以其细胞膜表面有与葡萄糖结合 的受体和神经递质受体。 (3)由于 I 型糖尿病有种族差异,所以是由遗传或基因决定的;由于体内存在针对胰岛 B 细 - 8 - 胞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所以该病是自身免疫病;其损伤是机体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 致的。 (4)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先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含量,使小鼠表 现出低血糖症状,在注射葡萄糖使小鼠恢复。 【点睛】本题考查重点考查血糖调节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调节的过程,从而理解激素调节 的特点,识记免疫疾病的种类。 9.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 NAA 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 “—”表示抑制作用。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项目 生长素浓度(10-6mol/L) 0 50 100 150 200 主根长度(相对值) 1 0.9 0.7 0.5 0.3 侧根数目(个) 4 6 8 6 3 (1)根据图 1 分析,激素甲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激素乙可能代表__________。 (2)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运输。 (3)探究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菊花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对菊花幼苗施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 天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图 2。分析表中 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主根伸长,由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对主根和侧根生长的影响能体现两重性的是___________ (填“主根”或“侧根”)。 ②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 - 9 - 后侧根的数目是 6,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___________ (处理)后作用于插条,若_________,则生长素浓度为 50×10-6mol/L。 【答案】 (1). 脱落酸 (2). 赤霉素 (3). 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4). 主动 (5). 抑制 (6). 侧根 (7). 适当稀释 (8). 生根数目小于 6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植物体 内产生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 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 【详解】(1)根据图 1 可知,激素甲促进种子的休眠,最可能代表脱落酸;激素乙促进植物 生长,抑制种子的休眠,可能代表赤霉素; (2)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生长素跨膜运输 方式为主动运输; (3)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均对主根伸长有所抑制;表中的 生长素浓度对主根长度均表现为抑制,对侧根数目既有促进又有抑制,说明生长素对侧根的 影响体现两重性;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侧根数量先增长后减少,故为判断该未知生长 素浓度,可将其适当稀释处理,若生根数目小于 6,则说明生长素浓度为 50×10-6mol/L,若 生根数目大于 6,说明生长素浓度为 150×10-6mol/L。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牢记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通过题图进行 分析判断。同时学生还必须牢记两重性的判断标准是既有促进又有抑制,而非促进量的高低。 10.已知某种小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 A1、A2、A3 控制,A1 控制灰色,A2 控制黑色,A3 控制黄色, 基因 B 控制色素的形成,基因型 bb 的小鼠为白色。已知上述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三 个 Al、A2、A3 基因纯合的小鼠品系:灰色品系①、黑色品系②、黄色品系③。科研工作者通过 转基因技术将基因 M 定向插入基因 B 或 b 所在的染色体上,使上述三个小鼠品系均含有一个 基因 M,且 M 基因纯合致死。对这三个品系小鼠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 10 - 实验一: 实验二: (1)由杂交实验一、二可知,基因 A1、A2、A3 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亲 本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推断,在品系①②③中基因 M 与基因__________(填“B”或“b”)位于 同一条染色体上。 (3)仅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基因 B、b 与基因 A1、A2、A3 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说 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研究确定基因 B、b 与基因 A1、A2、A3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让实验一 F1 中的多只灰色鼠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 (4)在多次进行实验二的过程中,F1 代偶然出现了一只黄色雄鼠。为探明其产生机理,科研 工作者提取该鼠未分裂的体细胞进行基因型分析: ①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提取的一个细胞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②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染色体结构缺失个体正常存活),则提取 的一个细胞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答案】 (1). A1 对 A2、A3 为显性;A2 对 A3 为显性 (2). A1A1BbM (3). B (4). 因 为无论基因 B、b 与基因 A1、A2、A3 之间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述杂交的结果都相同 (5). 灰色∶黑色∶白色=3∶1∶2 (6). A3A3BbM (7). A3BbM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1)由题意可知,灰色①的基因型为 A1A1BbM、黑色②的基因型为 A2A2BbM、黄色③的 基因型为 A3A3BbM 其中 B 和 M 连锁,且 M 基因纯合致死,由杂交实验一、二可知,基因 A1、A2、 - 11 - A3 的显隐性关系是 A1 对 A2 为显性;A2 对 A3 为显性。 (2)若基因 M 与基因 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在上述杂交结果中不会出现白色个体,因此在 品系①②③中基因 M 与基因 B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3)因为无论基因 B、b 与基因 A1、A2、A3 之间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述杂交的结果 都相同,所以仅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基因 B、b 与基因 A1、A2、A3 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 现已知基因 B、b 与基因 A1、A2、A3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一 F1 中的多 只灰色鼠的基因型为 A1A2BbM,若然这些灰色鼠相互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为(1 灰色 A1A1、2 灰色 A1A2、1 黑色 A2A2)×(2 有色 BbM,1 白色 bb),则表现型及比例为 3 灰色∶1 黑色∶2 白 色。 (4)①实验二 F1 基因型是 A2A3BbM,如果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黄色,则其基因型是 A3A3BbM。 ②如果发生了染色结构缺失,则其基因型是 A3Bb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认真读题、提取题干信息,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三孢布拉霉菌能够产生-胡萝卜素,但大都产量较低。研究表明三孢布拉霉菌细胞产生 的[H]可将无色的 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为红色复合物,且菌体细胞内[H]含量越 高,还原能力越强,-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也越强。研究人员筛选高产菌株及提取-胡萝卜 素的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步骤①是对三孢布拉霉菌液进行稀释,目的是________。在步骤②接种前,应对 培养基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 12 - (2)为选岀高产菌种,研究人员在步骤②接种用的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 TTC,培养一段时间 后,在固体培养基上选取目的菌株进行步骤③时,应该选择________的菌落,原因是________。 筛选过程中,多次重复步骤③和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_。 (3)从该微生物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将收集到的菌丝进行粉碎和干燥,这是因为 ________等因素会影响萃取效率。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该方法也可用于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其原理是________。 【答案】 (1). 将菌体分散成单个细胞 (2). 高压蒸汽灭菌 (3). 周围红色较深 (4). 周围红色较深的菌体细胞内[H]含量高,β—胡萝卜素合成能力强 (5). 增加目的菌 株的浓度并不断纯化 (6). 原料颗粒大小、含水量 (7). 纸层析法 (8). 不同色素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解析】 【分析】 胡萝卜素的提取: (1)胡萝卜素的性质: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胡萝卜素的提取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 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 (3)萃取剂:最适宜作胡萝卜素萃取剂的是石油醚。 (4)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 层析法)。 (5)胡萝卜素常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 A 引起的疾病;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还具有使癌变 细胞恢复为正常细胞的作用。 【详解】(1)图中的步骤①是对三孢布拉霉菌液进行稀释,目的是将菌体分散成单个细胞, 便于后面在平板上获得单个菌落。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2)为选出高产菌种,研究人员在步骤②接种用的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 TTC,培养一段时间 后,在固体培养基上选取目的菌株进行步骤③时,应该选择周围红色较深的菌落,因为周围 红色较深菌落中的菌体细胞内[H]含量高,β—胡萝卜素合成能力强。筛选过程中,多次重复 步骤③和步骤④的目的 - 13 - 是将目的菌株扩大培养后重复筛选不断纯化,以期获得更加高产的菌种。 (3)从该微生物中提取β—胡萝卜素时,需要将收集到的茵丝进行粉碎和干燥,这是因为原 料颗粒大小、含水量等因素会影响萃取效率。通常采用纸层析法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β一 胡萝卜素,纸层析法也可用于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 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点睛】此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和鉴定,注重考查理解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生物_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通过胚胎工程建立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良种动物的筛选以及 基因药物的生产等。制备转基因鼠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体外受精时,人工采集的动物精子必须经过___________处理才能完成图示中的①过程, 完成②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中甲为处于__________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以体细胞为供体进行⑤过程成功率较低, 而以胚胎干细胞为供体成功率会显著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重组细胞需要利用__________技术培养到适宜时期才能进行移植,胚胎移植过程中, 是否需要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鼠对植入的胚胎产生排斥反应?_ __________(填 “是”或“否”)。为获得更多转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 (4)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获能 (2). 显微注射技术 (3).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MII 中期) (4). 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5). 早期胚胎培养 (6). 否 (7). 分割 (8). 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过程表示受精作用,②过程表示利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③过 - 14 - 程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④过程从囊胚中获取胚胎干细胞,⑤过程表示细胞核移植。 【详解】(1)体外受精时,人工采集的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才能完成受精作用,②过程表 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由于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故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⑤表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故甲应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胚胎干 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故胚胎干细胞核移植的成功率要比体细胞核移植 成功率高。 (3)重组细胞需要通过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培养到囊胚或桑椹胚时期才能进行移植,胚胎移植 过程中,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故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来避免代孕鼠 对植入的胚胎产生排斥反应。为获得更多转基因鼠,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分割。 (4)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识记 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识 记卵母细胞作为细胞核移植受体时的发育阶段。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