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湖北省天门、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合考试(解析版)
湖北省天门、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 第二次联合考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 B. 核仁是合成RNA的必需结构 C. 溶酶体是细胞凋亡的必需结构 D. 突触是反射活动进行必须经过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器的分布与功能、反射与反射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组成蓝藻的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原核细胞能合成RNA,可见,核仁不是合成RNA的必需结构,B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溶酶体,但原核细胞也会凋亡,C错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组成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中存在突触,因此突触是反射活动进行必须经过的结构,D正确。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意义 B. 成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是已发生分化的细胞 C.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D. 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出现纺锤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都是正常细胞所经历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均有积极意义,A错误;造血干细胞来自于受精卵的增殖与分化,因此成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是已发生分化的细胞,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二者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都能表达,C错误;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但不一定都出现纺锤体,例如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的出现,D错误。 3.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SFV基因组DNA两条链之间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构成其基本骨架 B. 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T占36%,则该分子中G占32% C. ASFV与HIV的核酸彻底水解可得到5种相同产物 D. ASFV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病毒的结构、核酸的种类与化学组成及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ASFV基因组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T占36%,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该DNA中A+T占全部碱基的36%,G+C占全部碱基的64%,且A=T、G=C,进而推知该分子中G占32%,B正确;ASFV的核酸为D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A、T、C、G,HIV的核酸为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核糖和碱基A、U、C、G,可见,ASFV与HIV的核酸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相同产物,C错误;ASFV没有细胞结构,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D错误。 4.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狗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 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A细胞产生 C. 乙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可以产生消化酶水解胰岛素 D. 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的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促胰液素的发现、胰岛素的产生部位及其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B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消化酶中包含有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可见,乙组之所以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可以产生消化酶水解胰岛素,对实验结果有干扰,C正确;乙组的粗提取液中含有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若饲喂,则会因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不能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而应注射,D错误。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B. 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C.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 D. 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可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A正确;在土壤小动物中,有的是分解者,有的是消费者,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为无机物,而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B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受其它自然因素(如疾病、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不一定增多,C错误;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是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D正确。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B. 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C. 增施农家肥可提高CO2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 D. 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会抑制乳酸菌发酵,A错误;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的繁殖,所以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的繁殖,有利于伤口的痊愈,B正确;增施农家肥,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CO2等无机物,而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增施农家肥可提高CO2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连续阴雨,白天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强度较弱,合成的有机物减少,此时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通过降低酶的活性来减少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图中A~C表示相关物质;图2是为确定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的哪个反应间接依赖光,科学家利用小球藻进行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图1中C代表的物质为________,B为________。当外界CO2浓度升高时,短时间内B的含量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2)光反应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中被暗反应所利用。图2结果显示,暗反应阶段间接依赖光照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CO2固定”、“C3还原”),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DP和Pi(二磷酸腺苷和磷酸) (2). NADPH(或[H]或还原性辅酶II) (3). 降低 (4). ATP(和NADPH) (5). C3还原 (6). 当反应条件由光照变为黑暗时,C3含量升高而C5及各种中间产物的含量下降,说明C3的还原与光照条件有关 【解析】 【分析】 本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图1中的C可以用于生成ATP,因此C代表ADP和Pi(二磷酸腺苷和磷酸)。 B是由NADP+、H+和电子参与下形成的,说明B是NADPH(或[H]或还原性辅酶Ⅱ)。当外界CO2浓度升高时,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CO2固定过程增强,生成的C3增多,进而引起C3的还原过程加快,消耗的NADPH增多,所以短时间内B所示的NADPH的含量降低。 (2) 在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在暗反应阶段,ATP(和NADPH)用于C3的还原。图2曲线显示,当反应条件由光照变为黑暗时,C3含量升高而C5及各种中间产物的含量下降,说明C3的还原与光照条件有关,据此可推知:暗反应阶段间接依赖光照的反应是 C3还原。 【点睛】解答本题的前提是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图1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明辨A~C所示的物质名称,对比分析图2中光照与黑暗条件下的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把握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8.如图所示为去除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乙的含量变化以及侧芽长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激素甲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激素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请回答以下问题: (1)激素甲、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来自______,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 (3)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_______(选填“协同”、“拮抗”)关系。 (4)请根据本实验中激素甲的浓度变化及其作用特点解释植物出现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长素 (2). 细胞分裂素 (3). 顶芽和侧芽 (4). 主动运输 (5). 协同 (6).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发育受到抑制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实例分析、生长素的合成及其极性运输、细胞分裂素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据此依题意可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 (2) 顶芽与侧芽均能产生生长素,而且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属于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可见,去顶芽前,侧芽部位的激素甲来自顶芽和侧芽,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3)图示显示: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激素甲的浓度降低,激素乙的浓度升高,侧芽萌动,说明低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均能促进侧芽的萌动,因此去顶芽后,激素甲和激素乙在侧芽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4) 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点睛】熟记并理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据此,由题意并对比分析题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9.2019年1月15日,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让它们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理论上载荷罐内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物质循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荷罐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能力,但载荷罐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过程中在生态缸中铺好沙土和花土、加水、放置好动植物后还需要_______________后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在生态缸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 (2). 该载荷罐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物质循环 (3). 自我调节 (4). 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 (5). 封上生态缸盖(密封) (6).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其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载荷罐内的生物样本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其中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均为生产者,酵母菌为分解者,果蝇为消费者。可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理论上载荷罐内能进行物质循环,究其原因是:该载荷罐内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实现物质循环。 (2) 载荷罐及其罐内的生物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因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所以载荷罐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 (3)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过程中,在生态缸中铺好沙土和花土、加水、放置好动植物后需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在生态缸中添加小动物时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点睛】以“载荷罐内的六种生物样本”为切入点,围绕“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分析各问题情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玉米(2n=20)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作物,在遗传学及育种上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已知玉米的长果穗(A)与短果穗(a)为一对相对性状,黄粒(B)和白粒(b)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两株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长果穗黄粒:短果穗黄粒:长果穗白粒:短果穗白粒=9:15:15:25.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欲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序列,需对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亲本玉米的基因型为_____。理论上F1全部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 (4)请以长果穗黄粒(AaBb)玉米为材料选择适当的育种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长果穗黄粒纯种玉米,用遗传图解及文字表示育种过程。_____。 【答案】 (1). 材料易获得、生长周期短、雌雄同株异花易于人工杂交、子代多 (2). 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 (3). 10 (4). AaBb×aabb或Aabb×aaBb (5). AB:Ab:aB:ab=1:3:3:9 (6). 【解析】 【分析】 1、选用植物为遗传实验材料主要从获取的难易、对实验周期的影响、性状是否容易区分等方面考虑。 2、因为题干中明确给出该玉米为两个染色体组,而测基因组序列仅需一个染色体组即可。 3、已知玉米的长果穗与短果穗、黄粒和白粒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说明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得F2,F2的长果穗:短果穗=3:5,说明F1中有Aa和aa,假设F1中Aa:aa=x:1,即F1中有X/(X+1)Aa、1/(X+1)aa自交,自交后代为X/(X+1)×3/4:【X/(X+1)×1/4+ 1/(X+1)】=3:5,则x=1,即F1中Aa:aa=1:1,亲本为Aa×aa,F2 的黄粒:白粒=3:5,所以F1中Bb:bb=1:1,亲本为Bb×bb。 【详解】(1)玉米是很容易获得的实验材料,虽为雌雄同株,但花为单性花,且位置易区分,所以去雄操作容易,子代多,相对性状容易区分,故可以作为研究遗传的实验材料。 (2)已知玉米(2n=20),意思是说玉米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是20条,又由于玉米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所以基因组测序仅需10条即可。 (3)据分析可知,则亲本为AaBb×aabb或Aabb×aaBb;F1中Aa:aa=1:1,产生的配子为A:a=1:3,同样产生配子B:b=1:3,因此F1全部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3:3:9。 (4)以长果穗黄粒(AaBb)玉米为材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长果穗黄粒纯种玉米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以及杂交育种、单倍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11.从自然界筛选嗜盐菌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嗜盐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 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盐条件下培养。在富集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______。 (3)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该方法在第二次划线及其后划线总是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盐 (2). 淀粉 (3). 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平板划线法 (6). 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7).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及微生物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嗜盐菌适于生活在高盐的环境中,因此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高盐环境采集。 (2) 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要从富含淀粉的环境中寻找,若同时使该微生物具备嗜盐的特性,还需从嗜盐环境中寻找,因此对嗜盐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盐条件下培养。在富集培养过程中,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除了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以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外,还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以保证微生物对氧的需求。 (3) 图A中的菌落分布均匀,因此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中菌落明显分区分布,且有划痕,所以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第二次划线及其后的划线总是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以便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4)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了防止平板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需要倒置培养。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包括无菌技术、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内涵及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培养基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通过胚胎工程建立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良种动物的筛选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等。制备转基因鼠的流程如图所示: (1)体外受精时用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处理后,从_____中冲取的卵子可以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完成图示中的①过程,完成②过程前通常需要先构建_____。 (2)④过程中通常选取囊胚期的_____细胞进行培养,为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必须将培养瓶放置在_____中进行培养,为保证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 (3)⑤过程中通常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原因是_____。 (4)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进行的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是:设计试管婴儿需要在胚胎移植前进行_____。 【答案】 (1). 输卵管 (2). 基因表达载体 (3). 内细胞团 (4). CO2培养箱 (5). 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定期更换培养液 (6). 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7). 遗传学诊断(或基因诊断)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过程表示受精作用,②过程表示利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③过程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④过程从囊胚中获取胚胎干细胞,⑤过程表示细胞核移植。 【详解】(1)体外受精时用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处理后,从输卵管中冲取的卵子可以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完成图示中的①受精过程,②过程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通常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④过程中通常选取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胞进行培养,为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必须将培养瓶放置在CO2 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为保证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采取的措施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定期更换培养液。 (3)⑤过程中通常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4)设计试管婴儿需要在胚胎移植前进行遗传学诊断(或基因诊断)。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识记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识记卵母细胞作为细胞核移植受体时的发育阶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