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25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第25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

第25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a ‎5.免疫接种的应用 a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a ‎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a ‎3.特异性免疫 b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a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a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 a ‎ 免疫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机体克服感染时,死的白细胞、活的白细胞、死细菌、坏死的组织、坏死的细胞组成脓液。‎ ‎3.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免疫细胞的分化 比较项目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起源 淋巴干细胞 发育场所 骨髓(鸟类在腔上囊)‎ 胸腺 分化条件 受抗原刺激 分化结果 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5.抗原与抗体 ‎(1)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非己物质,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MHC。‎ ‎(2)抗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4)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5)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6)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1.三角度界定抗原与抗体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  项目 种类  ‎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 对象 所有病原体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第二道防线(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淋巴细胞)‎ 联系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判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三个“根据”‎ ‎  ‎ ‎[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既能参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吞噬,又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呈递抗原给各类T细胞 B.所有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 C.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体的针对性弱,所以其缺损对人体伤害甚小 解析:选D。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与B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B正确;巨噬细胞、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C正确;虽然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体的针对性弱,但是却能阻挡大部分的抗原进入人体,所以其缺损对人体伤害很大,D错误。‎ ‎2.(2020·杭州模拟)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选C。由图可知,a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b为B淋巴细胞、c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是这几种细胞中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因此,a、b、c、记忆细胞都可识别抗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可由b和记忆细胞分化形成;在同一生物体内,c、d细胞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特异性免疫 ‎1.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布在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成分为糖蛋白。‎ ‎(2)T淋巴细胞识别过程 ‎(3)B淋巴细胞的识别过程:不同的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抗原受体(分子结构与相应抗体相同),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 ‎2.细胞免疫 ‎(1)细胞免疫的目标: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细胞免疫的过程 ‎3.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主要目标: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2)体液免疫的过程 ‎4.免疫接种:或称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5.免疫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6.疫苗种类:灭活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减毒的微生物。预防接种时常采取两次或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来增强效果,使免疫持续时间延长甚至终生保持免疫力。‎ ‎(1)抗原和抗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 ‎(2)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3)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4)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不属于胞吐(×)‎ ‎(5)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6)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7)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必修3 P52图3-2、P54图3-3改编)下图是人体内免疫过程示意图,A~G表示不同细胞,①~⑨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主要通过⑨过程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 B.若发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 C.细胞C的增殖、分化与细胞B有关 D.可以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A、B、C、D、E、F、G、H 解析:选D。细胞A~H分别是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人体内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移植器官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从而发生免疫排斥现象,A项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免疫能力降低,B项正确;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辅助性T细胞有关,受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的促进,C项正确;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他细胞均能识别,D项错误。‎ ‎ 考法1 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分类 来源 功能 中性粒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消化病原体,形成并呈递抗原—MHC复合体 ‎(辅助性)T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泌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续 表 分类 来源 功能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识别并消灭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 记忆细胞毒 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更快速地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记忆B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更快速地分化为效应B细胞 全面认识免疫细胞与免疫物质 ‎(1)巨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免疫活性物质有的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由T细胞产生;有的则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 ‎(3)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4)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 ‎[题组冲关]‎ ‎1.(2019·浙江4月选考)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 解析:选D。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所以激活这些分子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A正确;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正确;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C正确;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的是抗原—MHC复合体中的抗原,不是直接识别抗原,D错误。‎ ‎2.(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 B.T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 C.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 解析:选B。记忆B细胞有特异性,故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故A正确;T细胞对自身细胞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成熟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故B错误;白细胞介素2是淋巴因子的一种,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故C正确;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故D正确。‎ ‎ 考法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别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区别 作用 对象 细胞外的病原体、毒素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作用 方式 ‎①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②辅助性T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促进免疫作用 ‎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结合 ‎②辅助性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 联系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当病毒侵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通过体液免疫予以彻底消灭;②细胞免疫的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③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 (2)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题组冲关]‎ ‎3.(2017·浙江4月选考)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答案:B ‎4.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1、2、3、4、5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B.细胞1、2、3、4、5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细胞1、2、3、4、5接受抗原刺激后都能增殖分化 D.细胞1、2、3、4、5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解析:选D。细胞1、2、3、4、5分别表示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物质a表示抗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骨髓,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A错误;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巨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吞噬细胞和效应B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C错误;细胞1、2、3、4、5都是由一个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都含有合成抗体的基因,D正确。‎ ‎ 考法3 二次免疫应答、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1)二次免疫应答 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示意图 ‎①曲线a为抗体浓度变化,曲线b为患病程度。‎ ‎②记忆细胞的特点:迅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③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个体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2)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项目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概念 利用二次免疫的特点,用疫苗引起机体的初次免疫应答,而使机体在真正被病原体侵入时,启动二次免疫过程,将病原体遏制于萌芽阶段。可以通过两次或多次接种疫苗的方法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通过接种针对某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即含抗体血清)而获得免疫力 特点 产生抗体较慢,所以要提前注射疫苗,但维持时间较长 与主动免疫相比,效应快,一经输入可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 应用 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疫苗,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体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抗原性),但没有感染性,不会在生物体内繁殖 通过注射含抗体的血清进行某种病原体的紧急预防或治疗 ‎[题组冲关]‎ ‎5.(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辅助性T细胞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2‎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解析:选C。A项,口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浆细胞并不能识别抗原和接受抗原的刺激。B项,每次口服疫苗后,抗原要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其无法在机体中积累。C项,接受抗原刺激的次数越多,则机体中产生的记忆细胞的数量也越多,记忆细胞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会更迅速、更多地产生抗体,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D项,巨噬细胞对抗原无免疫记忆能力。‎ ‎6.(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图为人体感染某病毒后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初次感染后体内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 B.初次感染后淋巴细胞的部分子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并进入静止期 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因为记忆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再次感染该病毒后,只需体液免疫的参与即可痊愈 答案:D ‎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过敏反应 ‎(1)概念:一些人对某种物质产生的强烈的免疫应答。‎ ‎(2)类型 ‎(3)致敏原: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可分为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两种类型。‎ ‎3.艾滋病 ‎(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致病病毒:HIV。‎ ‎(3)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性接触、血液传播与母婴传播。‎ ‎1.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致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再次接触致敏原 机体第一次及以后各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细胞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关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HIV侵染过程 HIV机体内环境少数HIV 宿主细胞HIV—DNA―→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前病毒)―→潜伏(携带者)前病毒开始复制、表达―→大量HIV―→辅助性T淋巴细胞死亡,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患者死于各种感染和癌症 ‎[题组冲关]‎ ‎1.(2020·浙江1月选考)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B.HIV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D.HIV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 答案:C ‎2.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与环境因子有关,与遗传因子无关 B.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类型属于速发型 C.过敏反应中不存在免疫应答 D.致敏原都是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 解析:选B。过敏反应有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过敏反应时也有淋巴细胞参与,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青霉素是致敏原,不是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 ‎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选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相关细胞,故A项错误,C项正确。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进入血液,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也随淋巴液进入血液,故B项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其出膜方式为胞吐,故D项正确。‎ ‎2.(2019·浙江1月学考)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细胞均由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 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 C.甲为巨噬细胞的MHC,乙为抗原—MHC受体 D.仅在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 解析:选A。图中的T淋巴细胞由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功能;图中甲为巨噬细胞的MHC,乙为抗原—MHC受体;仅在图中丙的作用下,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大量增殖,还需要其与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 ‎3.(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只含有一种蛋白质 B.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 C.HIV不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D.艾滋病是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解析:选B。HIV含逆转录酶、核心蛋白等多种蛋白质;患者的血液和精液中均含有HIV;HIV会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艾滋病是一种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4.(2020·绍兴一中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一个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且每个受体只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C.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D.同一个体中,图中所示所有细胞表面的MHC标志均相同 解析:选B。题图中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只有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A正确;成熟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可能有多个抗原结合位点,B错误;M细胞为记忆细胞,只有在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才能增殖分化,C正确;同一个体中,题图中所示所有细胞表面的MHC标志均相同,D正确。‎ ‎5.(2020·杭州一模)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表示为疫苗注射时间)。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选B。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6.(2020·杭州模拟)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B和细胞C都起源于骨髓中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这两类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细胞B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发育成熟的。‎ ‎(2)E和F都是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分裂分化产生D________________和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免疫中,机体活化的细胞D可以识别嵌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它。而体液免疫中,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C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的刺激,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质的刺激。‎ 解析:(1)由图示分析知:B为T淋巴细胞,C为B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形成T淋巴细胞。‎ ‎(2)图中E和F均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会产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 ‎(3)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而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4)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的刺激。‎ 答案:(1)淋巴干细胞(或造血干细胞) 胸腺 ‎(2)记忆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或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B细胞 ‎(3)抗原—MHC复合体 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4)活化的辅助性T ‎1.(2020·浙江黄岩选考模拟)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  )‎ A.致敏B细胞       B.效应B细胞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 解析:选C。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正确。‎ ‎2.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胃液中的盐酸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C.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某些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选A。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A项正确;胃液中的盐酸不属于内环境,不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B项错误;记忆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D项错误。‎ ‎3.(2020·温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反应过程的叙述,体液免疫中不发生的是(  )‎ A.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抗异体细胞 C.血清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而使抗原失活 D.B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解析:选B。体液免疫中,巨噬细胞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作用于抗原,A、C、D不符合题意;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对抗异体细胞为细胞免疫特有,B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致敏B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B.效应B细胞表面没有相应抗原的受体 C.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肽,移动到细胞表面与MHC结合形成复合体 D.效应B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更多记忆细胞并分泌抗体 解析:选B。致敏B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A错误;效应B细胞表面没有相应抗原的受体,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肽,然后与MHC结合形成复合体后移动到细胞表面,C错误;效应B细胞不能通过增殖产生记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D错误。‎ ‎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解析:选B。A项,细胞毒性T细胞在受到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刺激而活化时,才能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B项,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C项,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人体内的巨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还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6.人体在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出现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B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 ‎ B.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 ‎ C.巨噬细胞将细菌蛋白全部分解成氨基酸 ‎ D.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 解析:选D。一个B细胞的质膜上有一种抗原的受体,A错误;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的是巨噬细胞膜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B错误;巨噬细胞将细菌蛋白全部分解成肽,C错误;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D正确。‎ ‎7.下图为某人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B.不包扎能降低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 C.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注射狂犬疫苗的目的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解析:选D。清理伤口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A正确;厌氧菌在氧浓度充分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抑制,不包扎能降低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B正确;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使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C正确;注射狂犬疫苗的目的是让体内产生记忆细胞,D错误。‎ ‎8.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选C。A项,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起到了疫苗的作用,属于抗原。B项,第一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并不是病原菌诱导鸡产生抗性变异。C项,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的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D项,第二次注射后,‎ 死亡鸡体内同样发生特异性免疫,但由于未注射过“疫苗”,其体内没有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产生的较慢、较少,导致其死亡。‎ ‎9.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致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致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解析:选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为效应B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最初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10.(2020·浙江三地市模拟)下列有关HIV及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B.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和空气传播的疾病 C.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可能原因是HIV攻击了其脑细胞 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 解析:选C。艾滋病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传播的疾病,空气或昆虫不能传播,B错误;艾滋病主要寄生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也可寄生在脑细胞或巨噬细胞,所以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可能原因是HIV攻击了其脑细胞,C正确;HIV的遗传物质是RNA,需逆转录为DNA,才能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D错误。‎ ‎11.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巨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解析:选B。A项,通过题图可以看出,物质a为抗原,能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产生抗a抗体。B项,抗a抗体能与物质a(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被巨噬细胞清除。C项,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则该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项,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 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12.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E只要与相应的Y结合就能进行过程a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c引起的免疫应答比过程a引起的免疫应答快且强 D.人为接种Y从而引起细胞E的免疫反应属于主动免疫 解析:选A。根据细胞G产生物质X作用于外源异物Y,说明物质X是抗体。B淋巴细胞(细胞E)分裂、分化成记忆B细胞(细胞F)和效应B细胞(细胞G)的过程(过程a),有些不仅需要B淋巴细胞与外源异物Y的结合,即致敏,还需要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 ‎13.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________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工分泌。‎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___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__。‎ ‎(5)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____________,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__(填“初次”或“再次”)服用初乳时。‎ 答案:(1)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 ‎(2)机体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或由抗原刺激到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 ‎(3)浆 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4)蛋白酶 多肽 ‎ ‎(5)致敏原 再次 ‎14.(2020·杭州质检)如图表示银环蛇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和⑤。‎ ‎(2)通过“α银环蛇毒→④→⑤”途径,物质B的产生特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人们通常将α银环蛇毒注入马体内,一段时间后,提取马的血清,制成抗α银环蛇毒的药物。马血清中药物成分是由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合成的。为了检测提取的血清中是否已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该血清进行检测,该血清中有效的药物成分是马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产生的。‎ 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巨噬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效应B细胞;巨噬细胞的作用:摄取、处理、呈递α银环蛇毒;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2)α银环蛇毒→④→⑤是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数量多、速度快。(3)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即⑤,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可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所需的药物成分,该药物成分是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 答案:(1)摄取、处理、呈递α银环蛇毒(抗原) 增殖、分化 ‎(2)数量多、速度快 ‎(3)⑤ α银环蛇毒(抗原) 体液免疫 ‎15.(2020·浙江宁波十校联考)科研人员以先天性胸腺缺陷的裸鼠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材料与用具:人肺腺瘤A549细胞悬液、二甲双胍、生理盐水、裸鼠若干、注射器、游标卡尺等。[说明:对二甲双胍的具体配制、腺瘤体积V=π/6(长×宽2)的具体计算不做要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3)讨论分析 ‎①选用裸鼠作为人肿瘤细胞的受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置生理盐水组,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由此可分析出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因变量为腺瘤体积,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另外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③平行重复原则。‎ ‎(1)实验思路:‎ ‎①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将人肺腺瘤A549细胞悬液等量接种至裸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待裸鼠均长出皮下肿瘤备用。‎ ‎②裸鼠分组及药物干预:将肿瘤大小均匀一致的裸鼠随机分为数量相同的3组,腹腔注射给药,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单位的二甲双胍、2单位的二甲双胍。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腺瘤体积测量与处理:每隔一段时间,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组每只裸鼠皮下腺瘤的长和宽,用计算公式得到腺瘤体积,并求平均值。‎ ‎(2)根据以上实验思路可知,实验分为三组,每组测量裸鼠皮下腺瘤的长和宽多次(如3次),因此实验的记录表格可以设计如下:‎ 组别 腺瘤体积V=π/6(长×宽2)‎ 时间1‎ 时间2‎ 时间3‎ 生理盐水 ‎1单位的二甲双胍 ‎2单位的二甲双胍 ‎(3)①选用裸鼠作为人肿瘤细胞的受体,是因为裸鼠的细胞免疫机能缺失,对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没有排异作用。‎ ‎②设置生理盐水组,是为了排除注射及注射液体的体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1)①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将人肺腺瘤A549细胞悬液等量接种至裸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待裸鼠均长出皮下肿瘤备用 ‎②裸鼠分组及药物干预:将肿瘤大小均匀一致的裸鼠随机分为数量相同的3组,腹腔注射给药,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单位的二甲双胍、2单位的二甲双胍。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腺瘤体积测量与处理:每隔一段时间,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组每只裸鼠皮下腺瘤的长和宽,用计算公式得到腺瘤体积,并求平均值 ‎(2)‎ 组别 腺瘤体积V=π/6(长×宽2)‎ 时间1‎ 时间2‎ 时间3‎ 生理盐水 ‎1单位的二甲双胍 ‎2单位的二甲双胍 ‎(3)①裸鼠的细胞免疫机能缺失,对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没有排异作用 ②注射及注射液体的体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