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单元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单元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1.内环境的组成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内环境主要成分的关系 ‎①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很少。‎ ‎②三种主要成分的转化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5.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6.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调节的过程 ‎(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 ‎1.有关内环境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 ‎(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 )‎ ‎(2)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 )‎ ‎(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 √ )‎ ‎(4)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 )‎ ‎(5)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 √ )‎ ‎2.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判断 ‎(1)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 ‎(2)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 )‎ ‎(3)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HPO维持( × )‎ ‎(4)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 ‎(5)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 )‎ 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据图分析:‎ ‎(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 组织液、血浆、淋巴。‎ ‎(2)说出根据单双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技巧。‎ 提示 单方向(箭头) 双方向(箭头) ‎(3)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提示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故细胞外液中蛋白质的数目远少于Na+与Cl-。‎ 命题点一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2018·海南,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 A 解析 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 ‎2.(2018·北京质检)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 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答案 B 解析 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细胞内,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C、D项不符;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B项符合。‎ 科学思维 “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命题点二 细胞和外界物质交换图的分析 ‎3.(2018·重庆九校联盟联考)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 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高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 答案 D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项错误;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B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血浆中的葡萄糖经Ⅰ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Ⅰ端进入a,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但葡萄糖含量低,D项正确。‎ ‎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B.③中的水都来自②‎ C.④中的细胞呼吸的产物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项错误;③中的水来自②和④,B项错误;④中细胞呼吸的产物有二氧化碳,既可以使细胞外液pH值改变而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参与体液调节,C项正确;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命题点三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机制的分析 ‎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 D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④中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而不是稳定不变。‎ ‎6.(2018·惠州模拟)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答案 D 解析 依题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项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项错误;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项错误;分析图2可知,分别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项正确。‎ 生命观念 与血液有关的2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重要成分。‎ 考点二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体温调节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①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②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2)体温调节的结构 名称 位置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 温度感受器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3)体温的调节过程 ‎①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②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③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小。‎ ‎(4)调节过程 ‎1.有关体温调节的判断 ‎(1)下丘脑中不仅含有体温和水盐调节中枢,而且还含有感受温度变化和渗透压变化的感受器( × )‎ ‎(2)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 )‎ ‎(3)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降低( × )‎ ‎(4)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甚至不产热来降低机体的体温( × )‎ ‎(5)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 )‎ ‎2.有关水盐调节的判断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 √ )‎ ‎(2)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 )‎ ‎(3)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大量饮水后会抑制下丘脑的调节效应( √ )‎ ‎(4)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 )‎ ‎(5)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 )‎ 下图表示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据图分析:‎ ‎(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 提示 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示 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验证下丘脑是水盐调节的中枢。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 将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破坏下丘脑,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供给相同的水量,测定各组小鼠的尿量。‎ 命题点一 体温平衡及调节过程分析 ‎1.(2018·西安二模)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在安静和运动情况下的产热百分率,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  )‎ 组织、器官 产热量所占百分率(%)‎ 安静状态 劳动或运动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A.安静状态下还有其他组织器官参与产热 B.运动时的产热量比安静时多8%‎ C.安静状态下产热主要来自内脏 D.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数据可知,安静状态下脑、内脏、骨骼肌的产热量的百分率之和为16%+56%+18%=90%,小于100%,说明还有其他组织、器官参与产热,A项正确;表中只是给出了两种状态下部分组织器官产热量所占的百分率,没有给出两种状态下的总产热量,因此无法比较两种状态下产热量的大小,B项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安静状态下内脏器官的产热量最多,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C项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劳动或运动状态下骨骼肌的产热量最高,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项正确。‎ ‎2.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答案 D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项正确;图中①→③→④→⑤过程需要神经调节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C项正确;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的初期,人体会迅速散热,而由于体温调节特别是体液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进入寒冷环境初期,人体的产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若人体的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该个体的体温会上升甚至发热,D项错误。‎ 社会责任  “发烧”与体温调节 ‎(1)“发烧”‎ 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 ‎(2)发烧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体内产热大于散热;退烧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体内散热大于产热。但只要体温恒定,不论是否发烧,产热都等于散热。‎ ‎(3)高烧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热量的散失。‎ 命题点二 水盐平衡及调节过程分析 ‎3.(2018·安徽安庆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感 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 当人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感,A项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项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项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项错误。‎ ‎4.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 B 解析 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应为曲线b,由于人体排出的钠盐增多,排尿量略增多,应为曲线d,A、C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D项错误。‎ 生命观念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命题点三 体温和水盐调节的实验探究题 ‎5.(2018·全国Ⅰ,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解析 (1)b中实验兔用垂体提取液处理,垂体提取液中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实验兔的尿量减少。(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受阻,实验兔的尿量增加。葡萄糖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兔注射了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且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砖红色,可判断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6.(2017·全国Ⅱ,30)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 答案 (1)舒张 增加 (2)增加 (3)作为空白对照,用以分析实验组由于温度改变引起动物的变化(或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4)增加 加快(或增强)‎ 解析 (1)实验动物处于41 ℃的高温环境中,此时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而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有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增加。(3)室温是动物甲正常的温度环境,相当于不做温度处理,室温下动物与41 ℃环境中动物进行对照。(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过程,因此耗氧量会增加,分解代谢会加快。‎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个误区: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无论是在炎热条件下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恒定,则产热量一定等于散热量。‎ ‎4.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5.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 ‎6.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7.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1.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水肿。‎ ‎2.人在寒冷环境中经常会打“寒战”,反射过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收缩。‎ ‎3.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4.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尿液产生的很少,原因是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8·海南,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项正确。‎ ‎2.(2017·全国Ⅲ,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 C 解析 0.9%NaCl溶液的渗透压与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大小基本不变,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3.(2017·江苏,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 B 解析 浆细胞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人体饥饿时,血糖降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散热量仍高于炎热环境,C错误;肾小管细胞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有抗利尿激素受体,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其细胞膜上没有抗利尿激素受体,不能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D错误。‎ ‎4.(2015·海南,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 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是呼气、排尿、排便等,所以A错误,B、C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能感受到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体温的变化,D正确。‎ ‎5.(2017·全国Ⅰ,31)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较多,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血浆 (2)增多 下降  (3)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增多,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升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选择题 ‎1.(2018·新疆第三次诊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 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K+维持的 答案 C 解析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A项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B项错误;血浆中的HCO、HPO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pH的稳定,C项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Cl-维持的,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D项错误。‎ ‎2.(2018·吉林第二次调研)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 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 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 答案 C 解析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项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项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氧气是由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的,所以组织液中氧气含量也低于血浆,C项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运输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项错误。‎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 A 解析 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 项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项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项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项正确。‎ ‎4.(2018·辽宁高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B.血浆中的HCO、HPO等能使血浆的pH保持不变 C.在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所以Na+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有重要作用,A项错误;血浆中HCO、HPO等是调节血浆pH的缓冲物质,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可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B项错误;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仍然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相等,C项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而当血糖含量下降时,又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所以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项正确。‎ ‎5.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 C 解析 由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A项正确;当室温降低时(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产热增加,B项正确;第100分钟时,由于皮肤温度仍高于外界室温,所以皮肤仍散热,C项错误;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项正确。‎ ‎6.(2018·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月考)某人在沙漠中迷路,长时间未能补充水分导致机体脱水。此时其体内的生理状态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答案 B 解析 长时间未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与此同时,下丘脑将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促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故选B项。‎ ‎7.(2019·开封模拟)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感 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 C.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 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 答案 B 解析 下丘脑不能产生渴感,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A项错误;血液中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属于体液调节,而呼吸中枢兴奋引起呼吸肌收缩加快,从而使呼吸频率加快,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项正确;正常情况下由于全身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气,导致扩散进入组织液的氧气要多于回流的组织液中的氧气,C项错误;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渗出生成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可回流进入血浆,少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可见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不平衡,D项错误。‎ ‎8.下列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纯净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B.高温环境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C.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答案 C 解析 高温环境作业,大量流汗,既失水又失盐,需要补充大量的淡盐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A项错误;低温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项错误;体内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项正确;无论是在炎热条件下还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只要维持稳定则产热量一定等于散热量,D项错误。‎ ‎9. (2018·德州期末)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B.患者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C.为防止脱水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 D.患者内环境中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答案 A 解析 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进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患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患者需及时补充生理盐水,A项错误、C项正确;患者出现了发热症状,说明其体内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B项正确;患者内环境稳态失调了,其内环境中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D项正确。‎ ‎10.下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 ℃降到3 ℃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  )‎ A.①③②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答案 D 解析 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恒定,需要加快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温度降低,则出汗减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在外界温度变化时,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__________;[ ]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B体液是________,经过循环它由________________汇入C中。B、C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等离子有关。‎ ‎(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细胞内液 A 组织液 (2)淋巴 左右锁骨下静脉 C(血浆)‎ 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B(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无机盐、蛋白质 HCO ‎(4)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 (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图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D细胞内液;绝大多数细胞周围的液体是A组织液,故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B体液是单向循环,故为淋巴,经过循环它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C血浆中。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C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pH的调节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故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O、HPO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2.(2018·广东茂名高三大联考)下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表示组成内环境的__________;原尿中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__________。‎ ‎(2)图中的刺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答案 (1)血浆 尿素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 (4)正 解析 (1)据图可知,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尿素。(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所以图中的刺激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据图分析可知,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4)‎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 ‎13.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指标 ‎1‎ ‎(25 ℃)‎ ‎2‎ ‎(25 ℃)‎ ‎3‎ ‎(25 ℃)‎ ‎4‎ ‎(0 ℃)‎ ‎5‎ ‎(0 ℃)‎ ‎6‎ ‎(0 ℃)‎ ‎7‎ ‎(25 ℃)‎ ‎8‎ ‎(25 ℃)‎ ‎9‎ ‎(25 ℃)‎ A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1)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据表分析,指标________(填“A”“B”或“C”)代表皮肤血流量。‎ ‎(2)据实验中第3次~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________(填“A”“B”或“C”)是TS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颤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______(填“前部”或“后部”)。‎ 答案 (1)减少 C (2)B 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 (3)后部 解析 (1)小鼠由25 ℃环境进入到0 ℃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机体在0 ℃环境时的皮肤血流量应小于25 ℃环境时的血流量,所以据表分析,指标C代表皮肤血流量。(2)表中第3次~第5次表示小鼠由25 ℃环境到0℃环境时的指标变化情况,由于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所以据实验中第3次~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B是TSH。(3)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时,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寒颤)来增加产热量,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可通过排汗来增加散热量。因此,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后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