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学案

专题2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纲解读 主题 考点 内容 要求 高考示例 常考题型 预测热度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Ⅰ ‎2017江苏单科,26,8分 非选择题 ‎★★★‎ ‎2‎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Ⅱ ‎2016课标全国Ⅰ,5,6分 ‎2016课标全国Ⅲ,31,8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2017海南单科,28,8分 ‎2016江苏单科,27,7分 非选择题 ‎★★☆‎ 分析解读  本专题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三大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种稳定性),是生物与环境的核心内容,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在考纲中的要求为Ⅰ,主要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食物网结构的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相关计算、碳循环途径是命题的热点,常结合生态系统的案例进行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重点考查稳定性的原理和分析。复习时应通过构建和分析模型加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且结合实例深入分析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过程,以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命题探究 五年高考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15天津理综,1,6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答案 D ‎2.(2014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答案 D ‎3.(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      。 ‎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 ‎ 答案 (8分)(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4.(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费者。 ‎ 答案 (1)间接(1分)‎ ‎(2)CO2 生产者 分解者 C(每空2分,共8分)‎ 教师用书专用(5—8)‎ ‎5.(2014四川理综,9,11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 ‎ 答案 (1)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5)抵抗力 ‎6.(2014安徽理综,29Ⅱ,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                 。 ‎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    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 ‎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 ‎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    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                。 ‎ 答案 (14分)(1)遗传(基因)多样性 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2)样方法 竞争 生殖隔离 ‎(3)玉米馒头 (4)刚果红 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7.(2013江苏单科,26,7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 ‎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 ‎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 ‎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答案 (7分)‎ ‎(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8.(2013课标全国,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    、      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     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 答案 (1)浮游植物B(2分) 食物(1分) 氧气(或溶解氧)(1分)‎ ‎(2)浮游植物B(1分)‎ ‎(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 ‎1.(2016课标全国Ⅰ,5,6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2.(2016课标全国Ⅲ,5,6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3.(2016天津理综,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答案 D ‎4.(2015福建理综,4,6分)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B ‎5.(2014海南单科,18,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答案 B ‎6.(2014天津理综,3,6分)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 A ‎7.(2016四川理综,9,11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 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 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 ‎ 答案 (11分)‎ ‎(1)样方 S ‎(2)二、三 分解者 ‎(3)含氮的养料 互利共生 ‎(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教师用书专用(8—10)‎ ‎8.(2015四川理综,4,6分)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物种   ‎ 指标   ‎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 425‎ ‎1 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 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 255 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答案 D ‎9.(2013课标全国Ⅱ,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固定的能量。 ‎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 答案 (10分)‎ ‎(1)生产者(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出生率 死亡率(每空2分,共4分)‎ ‎(3)随机取样(2分)‎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每空1分,共2分)‎ ‎10.(2013安徽理综,30Ⅱ,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 ‎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mg·L-1·d-1。 ‎ 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    。 ‎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 ‎ 答案 (12分)‎ ‎(1)‎ ‎(2)竞争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015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答案 B ‎2.(2014广东理综,2,4分)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3.(2017海南单科,28,8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 答案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2016江苏单科,27,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    分解产生的。 ‎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元素营养。 ‎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法,分别统计    的种群密度。 ‎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    (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 ‎ 答案 (7分) (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教师用书专用(5—7)‎ ‎5.(2013广东理综,5,4分)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 A ‎6.(2015重庆理综,9,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欧洲兔和袋鼠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锐减。 ‎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 ‎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 ‎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 ‎ 答案 (10分)(1)24λa 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7.(2014山东理综,27,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 ‎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和    (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答案 (1)b 偏高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 ‎1.(2017湖南益阳调研,30)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弱 B.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C.在捕食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相同 D.如果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答案 C ‎2.(2018江西临川一中月考,19)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 C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 ‎3.(2018河南漯河三模,32)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有(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的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4.(2017宁夏平罗中学第一次月考,15)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化学能→光能→热能 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 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狼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狐狸个体体内的能量 答案 B ‎5.(2018广西钦州一中上学期月考,2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答案 B ‎6.(2018高考全国卷26省联考,29)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C.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可以从根本上治理温室效应 D.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途径产生CO2‎ 答案 C ‎7.(2017湖北襄阳五中开学考,38)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答案 D ‎8.(2018广西梧州毕业班摸底调研,31)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至少存在    条食物链,蛇和鹰的种间关系为         。 ‎ ‎(2)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若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 ‎(3)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   的同化量,C为用于       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 ‎ ‎(4)一般种群的特征有                      (写出两点)。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调节。 ‎ 答案 (1)3 竞争和捕食 (2)b=75a (3)草 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于 (4)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负反馈(或反馈)‎ ‎9.(2017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40)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某池塘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能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型增长,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后鱼群数量保持在   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 ‎(2)图2中“?”可表示   的能量,B+C+D可表示             的能量。 ‎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最终鱼类主要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 ‎ ‎(4)在该池塘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会被对方所“感知”,以利于捕食与反捕食,这体现生态系统具有     的功能。 ‎ 答案 (1)S T3 (2)未利用 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 (3)氧气 (4)信息传递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2017浙江高校招生选考,1)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沙漠 B.苔原 C.草原 D.热带雨林 答案 D ‎11.(2018湖南湘南名校期中联考,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减弱 答案 C ‎12.(2017广东百校上学期联考,4)农田被退耕还林,若干年后,此地生态系统会相应发生一些变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物种的数目变少 B.食物关系变复杂 C.群落结构变简单 D.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B B组 2016—2018年模拟·突破题组 突破 能量流动方向的分析计算类 ‎1.(2017河北定州中学第一次月考,17)如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B.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答案 B ‎2.(2018湖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31)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 [J/(hm2·a)]‎ 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3.5×1010 [J/(hm2·a)]‎ 答案 B ‎3.(2018河南豫北名校期中,30)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丙最少含有的能量是(  )‎ A.550 kJ B.500 kJ C.400 kJ D.100 kJ 答案 A ‎4.(2018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9)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其有机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生物类群 第一营 养级 第二营 养级 第三营 养级 第四营 养级 分解者 同化的能量(kJ)‎ ‎140.0‎ ‎16.1‎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此草原正向森林演替,在演替过程中,    (填“甲”、“乙”、“丙”或“丁”)利用阳光的能力提高,固定的CO2 量    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 ‎(2)图中A生物的下一营养级生物为     (填字母)。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 ‎ ‎(3)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由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遗体、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           中的能量。 ‎ 答案 (1)乙 大于 (2)B、C (含碳)有机物 (3)11.5% 草食动物(A)的粪便(只答“粪便”不得分)‎ C组 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 ‎ (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7福建养正中学上学期期中,14)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A ‎2.(2018湖南衡阳一中第二次月考,22)在一个小型湖泊内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 C.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D.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答案 D ‎3.(2018广西钦州一中测评,25)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地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 D.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答案 C ‎4.(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上学期期中,40)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答案 B ‎5.(2017安徽安庆第二次联考,2)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选项 措施 原理 A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对害虫进行监测和预报,实时防治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C 种植能散发气味去除害虫的苦楝,防止害虫进入茶园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 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 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A ‎6.(2017河北沧州一中第二周测,17)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 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 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答案 D ‎7.(2017江西鹰潭一中上学期期中,17)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直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8.(2018湘南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26)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0分)‎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 ‎(2)若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若杂食性动物的食物中草占1/3,则其体重增加30 kg,需消耗草    kg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 ‎(3)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 ‎ 答案 (1)B、D CO2 (2)N+R 2 100 (3)次生 生态系统组分的多少(或者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或者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9.(2018湖南益阳调研,29)图甲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图乙是某近海海域受到海产养殖轻微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甲 图乙 ‎(1)在近海水域,水深超过10 m,随着水深的增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在该海洋生态系统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减少,原因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的。 ‎ ‎(2)调查近海海域受到海产养殖轻微污染后的某藻类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     。该海域受到轻微污染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说明             。 ‎ ‎(3)试分析图乙中溶解氧浓度先下降再上升的原因:   。 ‎ 答案 (1)光(或光照强度) 逐级递减 (2)样方法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受到轻微污染导致水体中含碳有机物浓度增加,细菌等分解者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氧气浓度下降;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水体中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浓度增加,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强度增大,水体中溶解氧浓度上升。‎ ‎10.(2018全国卷26省联考,34)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年轻人选择到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西部地区少数留守的青壮年劳动力有的开垦荒山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和野猪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城市人口的增多与农村留守人口的减少,这种影响人口数变动的因素称为       ,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多,青壮年人口外迁,造成了本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变为    型。 ‎ ‎(2)荒山、洼地经过改造成为果林、鱼塘,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    。 ‎ ‎(3)在鱼塘养鱼的过程中,一定要除去鲶鱼等捕食其他鱼类的肉食性鱼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解释这么做的目的 是   。 ‎ 答案 (1)迁入(率)和迁出(率) 衰退 (2)方向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