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案
2020 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 案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 观念 通过比较酶与激素等物质的异同,类比具有专一性 的物质,建立起辩证统一和普遍联系的观念 科学 思维 通过分析与酶有关的曲线,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 分析生物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科学 探究 通过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培养对实验现象 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及对实验方 案的评价能力 社会 责任 通过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关 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考点一 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重难深化类] 一、酶的本质和作用 1.酶的基本概念图示 2.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线) 3.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过程 (2)变量分析 二、酶的特性(将“□”的内容补充完整) [基础自测] 1.判断正误 (1)从八个角度判断有关酶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角度 说法 正误判断 ①产生场所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 ②化学本质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③合成原料 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因此氨基酸是酶的合成原料 × ④合成场所 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 ⑤来源 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合成,不能从食物中获得 √ ⑥作用 酶具有催化、调节等多种功能 × ⑦作用场所 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 ⑧温度影响 低温和高温均能使酶变性失活 × (2)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3)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4)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2013·海南卷,T3A)(√) (5)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2013·海南卷,T3B) (6)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酶的保存(√) (2013·海南卷,T3C) 2.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如图曲线表示在无催化剂和有酶催化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 变化过程。 (1)没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曲线是② 。 (2)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是① 。 (3)AC 段的含义是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4)BC 段的含义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5)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 B 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即反应需要 的活化能要增大。 3.连线酶的特性和原理 4.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用语专练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 答: (1) 甲 、 乙 两 种 酶 的 化 学 本 质 分 别 是 什 么 ? 请 说 出 判 断 依 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 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 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为蛋白 质 (2)乙酶活性改变的机制是什么?其活性能否恢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这种活性的改 变不可逆转,故无法恢复 (3)欲让甲、乙两种酶的变化趋势换位,应加入何类酶?________________。 提示:RNA 水解酶 1.对比分析酶与动物激素的“一同三不同” 相同 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特异性 产生部位 几乎所有活细胞都产生酶;而只有内分泌细胞才能产生激素 化学本质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 RNA;激素的化学本质则为蛋白质、脂 质、氨基酸衍生物等不同 作用机制 酶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在 发挥完作用后被灭活 2.归纳概括具有“专一性(特异性)”的五类物质 (1)酶: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 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 DNA 分子。 (2)载体蛋白: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同物质所需载体不同,载 体蛋白的专一性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3)激素:激素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其原因在于它的靶细胞膜或胞内存在 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4)tRNA:tRNA 有 61 种,每种 tRNA 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5)抗体: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对点落实] 1.(2019·赣州一模)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 B.pH 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 C.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D.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解析:选 D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的酶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而化学本质为 RNA 的酶 合成则不需要,有些酶是分泌蛋白,有些酶是胞内蛋白,其中胞内蛋白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 工;不同酶的最适 pH 不同,因此 pH 较低时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反而可能升高酶的活 性,如胃蛋白酶;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较无机催化剂显著,体现出酶的高效性,但酶的 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 显著;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 质基质中进行的,催化这些反应的酶不在线粒体中,另外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呼吸 作用。 2.下列对动物体内酶、激素和 ATP 三类有机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三类有机物一定都含有 C、H、O B.成年男性体内,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有酶、激素和 ATP 的参与 C.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 ATP D.酶和 ATP 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激素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解析:选 D 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 RNA,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固醇或氨基酸衍生物 等,它们和 ATP 都含有 C、H、O;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性激素的调 节,并消耗 ATP;活细胞均能合成酶和 ATP,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都能合成 ATP;激素由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进入细胞外液中,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部位的细胞内或细胞外发挥作用。 3.(2019·广州五校联考)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分子,在特异性地结合 并切断特定的 mRNA 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 mRNA 分 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 mRNA 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的高效性 C.核酸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D.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解析:选 D 根据题意可知,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分子,因此不会和双缩脲试 剂发生紫色反应;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 mRNA 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的催化 性;核酸具有热稳定性,但是在高温条件下其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核酶的活性也会受温 度的影响;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核酶和 mRNA 之间有氢键形成,而切割 mRNA 分子也会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用曲线模型表示酶的三大特性 [典型图示] [问题设计] (1)图 1 中酶参与的反应对应曲线A ,无机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对应曲线B ,未加催 化剂时对应曲线C ,由此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图 2 中加入酶 B 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 B 对此反应无催 化作用,而加入酶 A 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 一性。 (3)①图 3 中 b 点表示最适温度,e 点表示最适 pH。 ②温度在 a 点时,酶的活性较低 ,但不会失活;温度≥c 点,酶会失活。pH≤d 点、pH≥f 点,酶都会失活。 ③由图 3 可知,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对点落实] 4.(2019·唐山一模)如图为 pH 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 时,酶 1 的活性高于酶 2 B.将酶 2 由 pH=9 转移到 pH=4 的环境中,活性上升 C.在两种不同的 pH 条件下,酶 1 活性可能相同 D.酶 1 和酶 2 能够水解同一种底物是酶专一性的体现 解析:选 C 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高温环境条件下,pH=5 时,酶 1 的活性等于酶 2;过酸、过碱使酶变性失活,pH=9 的环境下,酶 2 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即使 pH 恢复到 4,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据图分析可知,在最适 pH 的两侧,有两种不同的 pH 条件下, 酶 1 活性可能相同;酶 1 和酶 2 能够水解同一种底物不是酶专一性的体现。 5.如图所示为影响酶促反应的温度、pH 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丙曲线的因素是 pH B.甲曲线中,a 点与 b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同 C.乙曲线中,d 点与 f 点酶的空间结构都被破坏且不能恢复 D.丙曲线中,g 点时对应因素升高,酶的活性不能到达 h 点 解析:选 C 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并不失活,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 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活,分析题图,影响乙曲线的因素是温度,影 响丙曲线的因素是 pH;甲曲线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a 点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 度,b 点时底物达到饱和状态,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乙曲线是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曲线,d 点是低温条件,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温度恢 复,酶的活性即恢复,f 点是高温条件,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使温度降低,酶 的空间结构也不能恢复;丙曲线是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g 点时 pH 过低,酶的空间结 构发生改变,pH 升高,酶的活性不能恢复,故不能到达 h 点。 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此为素材,设置新情景考查酶的应 用也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对点落实] 6.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 RNA)装进纳米级小笼子做成的“防护服”中,酶就 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C.“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D.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应放在最适温度下储藏 解析:选 C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依据题意,分解酒精的酶的化学本质不 是 RNA,那肯定是蛋白质;酶具有专一性,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故 该酶不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防护服”的作用是防止酶被 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分解;酶应放在低温条件下储藏。 7.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称之为抗体酶。如图表示某新型抗 体酶的结构,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抗体酶能与各种抗原结合 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 解析:选 B 由题干信息可知,抗体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功能上既具有抗体特异性 识别抗原的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归纳拓展] 关注常考的五类酶及其作用 (1)DNA 聚合酶: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聚合到 DNA 片段上形成脱氧核苷酸链,作用部 位是磷酸二酯键。 (2)RNA 聚合酶:催化单个核糖核苷酸聚合到 RNA 片段上形成核糖核苷酸链,作用部 位是磷酸二酯键。 (3)解旋酶:用于 DNA 复制时双链间氢键打开。 (5)各种消化酶:可对应催化相关大分子的水解,如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蛋白酶催化 蛋白质水解等。 考点二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相关实验探究[重难深化类] 巧用三种方法破解酶实验难题 1.鉴定酶的本质——试剂检测法 2.验证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对比法 (1)验证酶的高效性 [设计方案]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等量的同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 等量的无机催化剂 现象 反应速率很快,或反应用时短 反应速率缓慢,或反应 用时长 结论 酶具有高效性 [操作示例] (2)验证酶的专一性 [设计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底物相同(等量) 与酶相对应 的底物 另外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 另外一种酶 同一种酶(等量) 现象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发生反应 不发生反应 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操作示例] 3.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 pH——梯度法 [设计方案] 组别编号 1 2 … n 实验材料 等量的同种底物 温度(pH) T1(a1) T2(a2) … Tn(an) 衡量指标 相同时间内,各组酶促反应中生成物量的多少,或底物剩余量的多少 实验结论 生成物量最多的一组,或底物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处温度(或 pH)为最适温度 (或 pH) (1)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操作示例] (2)探究酶的最适 pH [操作示例] [对点落实] 题点(一) 考查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选取 1.下列关于淀粉酶参与催化的实验中,可采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情况的是( ) A.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探究酶是否具有专一性 D.探究 Cu2+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析:选 C 淀粉在酸性环境中能够直接水解为麦芽糖,故不能用淀粉酶探究 pH 对酶 活性的影响;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故不能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以 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水解情况,探究酶是否具有专一性;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的实质是 还原糖将 Cu2+还原为 Cu2O 而呈砖红色沉淀,故不能用来探究 Cu2+对酶活性的影响。 2.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学设计了 4 套方案, 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方案 催化剂 底物 pH 温度 ①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蛋白块 中性 室温 ② 淀粉酶 淀粉、蔗糖 适宜 适宜 ③ 蛋白酶 蛋白质 适宜 不同温度 ④ 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 过氧化氢 强酸性 室温 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C.方案③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方案④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 解析:选 B 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 pH;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 不能将蔗糖分解,利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可以达到目的;由于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故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被分解;在高温、过 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变性失活,因此强酸性条件下,过氧化 氢酶失活,不能用于验证酶的高效性。 [归纳拓展] 酶活性实验探究中的“三宜”“四不宜”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 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 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3)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 的 pH 调至实验要求的 pH 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 pH 前,让反 应物与酶接触。 (4)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 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 验结果。 题点(二) 考查实验操作过程及评价 3.(2016·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 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选 C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需要保证 pH 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故缓冲液应 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只有 C 项符合要求。 4.(2019·威海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备选实验材料和用具:蛋白块,牛胰蛋白酶溶液,牛胰淀粉酶溶液,蒸馏水,双缩脲 试剂,试管若干,恒温水浴锅,时钟等。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洁净的相同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取 5 mL 牛胰蛋白酶溶液加到甲试管中,再取牛胰淀粉酶溶液加到乙试管中。 ③将两支试管置于恒温水浴锅中,保温(39 ℃)5 min。 ④分别加入等体积等质量的蛋白块,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⑤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记录实验结果。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找出这两处错误并更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探究酶的专一性,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该实验变量是酶的种类。(2)实验步骤 中加入到乙试管中的牛胰淀粉酶溶液没有注明用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两支试管中都有 蛋白质类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因而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答案:(1)酶的种类 (2)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或不符合等量原则),取 5 mL 牛胰淀粉 酶溶液加到乙试管中 B.不能用双缩脲检测,应直接观察蛋白块体 积的大小 [类题通法] 解答实验方案评价试题的一般思路 用曲线模型表示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典型图示] [问题设计] 1.底物浓度、酶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 1、2) (1)图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图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温度和 pH 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 3) (1)图 3:温度和 pH 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 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2)图 3:反应溶液 pH 的变化不影响(填“影响”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 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 pH。 3.反应时间与酶促反应的关系(图 4、5、6) (1)图 4、5、6 的时间 t0、t1 和 t2 是一致的。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因被消耗而减少,生成物因积累而增多。 (3)t0~t1 段,因反应物较充足,所以反应速率较高,反应物消耗较快,生成物生成速率 较快。t1~t2 段,因反应物含量较少,所以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消耗较慢,生成物生成速 率较慢。t2 时,反应物被消耗完,生成物也不再增加,此时反应速率为0 。 [对点落实] 5.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条件下,用人体胃蛋白酶溶液与一定量的稀释鸡蛋清溶液混 合,测得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中甲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 70 min 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 B.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时应设置过酸、过碱和中性三组实验 C.将胃蛋白酶溶液的 pH 调至 10 进行实验,结果与乙曲线一致 D.形成乙曲线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应温度变为 25 ℃,其他条件不变 解析:选 D 根据题意可知,甲曲线 70 min 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原因蛋清中蛋白 质被水解完;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时应设置等 pH 梯度的一系列实验组,不能只有三组 实验;由于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大约在 1.5 左右,如果将胃蛋白酶溶液的 pH 调至 10 进行实 验,胃蛋白酶已经失去活性,不能水解蛋白质,此时生成物的量为 0,结果与乙曲线完全不 同;根据前面的分析,甲曲线比乙曲线先达到平衡,说明甲曲线代表的反应速率比乙快,导 致形成乙曲线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应温度变为 25 ℃,即反应温度不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此 时反应速率减慢。 6.(2016·全国卷Ⅱ)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 实验组:A 组(20 ℃)、B 组(40 ℃)和 C 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 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 t1 之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 ℃,那么 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 t2 时,向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 在 t3 时,C 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在 60 ℃条件下,反应的最终产物浓度比 20 ℃和 40 ℃条件下小很多,说明酶 在 60 ℃条件下最终失活。20 ℃与 40 ℃条件下相比,40 ℃时酶促反应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 短,说明 40 ℃条件下酶活性较高。(2)在时间 t1 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 ℃变成 30 ℃,由 该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30 ℃条件下的该酶活性大于 20 ℃条件下的,因此提高 A 组的温度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t2 时 C 组的产物浓度已不再增加,但由 A 和 B 组 t2 时的产物浓度可知,t2 时 C 组底物并未全部被分解,C 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是由于 C 组温 度过高导致 t2 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如果在时间 t2 时,向 C 组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t3 时产物的总量也不会再增加。(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 蛋白质,极少数是 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等。 答案:(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 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 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 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类题通法] “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 课堂一刻钟 研真题——知命题点·查薄弱点·清迷盲点 1.(2017·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 ℃ 易错探因——概念不清 酶是在活细胞中产生的,但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命题者有意混淆产生部位和 发挥作用的部位,考查对“酶”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 解析:选 C 真核细胞中 DNA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 有少量 DNA 分布,所以参与 DNA 合成的酶也可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酶作为生物催 化剂可以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盐析法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纯化,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可用盐析法进行沉淀;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 适温度为 37 ℃左右,而该酶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2.(2017·天津高考)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1 时加入酶 C。如 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A.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 后 B 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 值增大 解题关键——图文转换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将图示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加入酶 C 后 A 的浓度降低,B 的 浓度升高,说明在酶 C 的催化下 A 能生成 B。只要明确这一关键信息,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解析:选 C 加入酶 C 后 A 浓度降低,B 浓度升高,说明在酶 C 的催化下 A 能生成 B,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 A 浓度由大变小, 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T2 后 B 增加缓慢是由底物 A 不足导致的;图示反应在最适温度下 进行,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将减慢,反应时间将延长,T2 值增大。 3.(2014·福建高考)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 B.RNA 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易错探因——逻辑不明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 rRNA 和蛋白质,若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 理后发挥作用的物质当然应为 rRNA。 解析:选 C 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 处理后的核糖体为 rRNA,而催化核糖体内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物质是酶,由此可推测该 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 4.(2013·全国卷Ⅱ)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易错探因——概念不清 若对酶认识不清,易错选 D。酶具有催化作用是功能特性,酶作为有机物又可以被其他 酶水解是其物质特性。 解析:选 B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低温 未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低温处理后再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可恢复,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度;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也可以作为 另一个反应的底物,如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 5.(2016·江苏高考)过氧化物酶能分解 H 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 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失分原因——原理不明 过氧化物酶分解 H2O2 产生的氧化性物质能氧化焦性没食子酸使之呈橙红色,据此通过 颜色变化判断过氧化物酶的有无。 管号 1%焦性 没食子 酸(mL) 2%H2O2 (mL) 缓冲液 (mL) 过氧化物酶 溶液(mL) 白菜梗 提取液 (mL) 煮沸冷却 后的白菜 梗提取液 (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1 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 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 3 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 4 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解析:选 A 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可确定加入白菜梗 提取液的 3 号管为实验组,1 号、2 号和 4 号管都为对照组;若 3 号管显橙红色,还需要与 2 号管、4 号管对照才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若 4 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能是因为高 温使过氧化物酶失活,而不能证明白菜梗中不存在过氧化物酶。 6.(2015·重庆高考)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 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 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注:“+”数目越 多表示蓝色越深) 分 组 步 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 加样 0.5 mL 提取液 0.5 mL 提取液 C ② 加缓冲液(mL) 1 1 1 ③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 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 步骤①中加入的 C 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若 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 α淀粉酶和 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 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 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 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 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 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失分原因——原理不明 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穗发芽率越高的种子淀粉酶活性越高,显色结果的蓝色越浅。许 多学生对实验分析题感到棘手的原因多在于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到位,不能据原理确定实验过 程。 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麦种子的提取液(去淀粉),即提取液中酶的活性。步骤① 对照管中可加入等量(0.5 mL)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 pH,以 保证酶的活性。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越高,则蓝色越浅;反之,则蓝色越深,即红粒 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其穗发芽率也较低。若③中淀粉溶液(反应底物)浓度适当减小,要 使显色结果不变,保温时间应缩短,以缩短反应时间。(2)本实验要证明两种淀粉酶活性对 穗发芽率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仍为显色结果。相对于实验Ⅰ中使 α 淀粉酶失活(保留 β淀粉酶活性)(作为对照),实验Ⅱ也应使 β淀粉酶失活(保留 α淀粉酶活 性)。若实验Ⅰ(α淀粉酶失活)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实验Ⅱ(β淀粉酶失活)中显色 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可以说明 α淀粉酶活性对显色结果造成了影响,即 α 淀粉酶活性是引起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0.5 mL 蒸馏水 控制 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学情考情·了然于胸] 一、明考情·知能力——找准努力方向 考查知识 1.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其中酶的特性是重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相关实验探究,其中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是高考 的高频点,也是难点 。 考查能力 1.识记能力:主要考查对酶的本质、作用原理的识记能力。 2.推理能力:借助曲线模型考查对曲线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实验探究,考查实验探究能 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记要点·背术语——汇总本节重点 1.酶的来源及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 白质,少数是 RNA。 2.酶的特性: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2)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4.酶的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