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 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 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2. 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C. 若检测子代黑鼠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答案】C ‎【解析】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出现了棕鼠,说明黑色对棕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亲本黑鼠基因型都是Bb,后代黑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B:Bb=1:2,即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3,B错误;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bb与其交配,若出现棕鼠,说明子代黑鼠是杂合子,C正确;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后代可能三黑一白、一黑三白、两黑两白、全黑、全白,D错误。‎ ‎3.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 1︰1︰1︰1 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性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②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杂种子一代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例为1:1:1:1;自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1:2:2:4:1:2:1:2:1.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 ‎【详解】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①错误;‎ ‎②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 1:1:1:1,②正确;‎ ‎③⑤杂种子一代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都为 1:1:1:1,③⑤正确。‎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4:2:2:2:2:1:1:1:1,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这就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相关细节,掌握测交实验的过程、现象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 一杂合植物(Ee)自交时,E对e完全显性,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2∶1 B. 3∶‎1 ‎C. 5∶1 D. 1∶1‎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已知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基因型为Ee的父本产生可育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2∶1,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E∶e=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Ee∶ee=(2/3×1/2)∶(2/3×1/2+1/3×1/2)∶(1/3×1/2)=2∶3∶1,因此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5∶1。故选C。‎ ‎5. 下列一对亲本杂交实验中,能判定紫花和白花显隐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B ‎【解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杂交法)‎ 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②自交法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和③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6. 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A. 2:1 B. 3:l:l ‎ C. 4:2:2:1 D. 9:3:3:1‎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老鼠体色和尾的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其中AaBB(2/16)、AaBb(4/16)为黄色短尾;aaBB(1/16)、aaBb(2/16)为灰色短尾,所以理论上正常出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6+4/16)∶(1/16+2/16)=2∶1。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7.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A项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 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C和和g)控制,现用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已知当基因C 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F1中灰兔测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 B. 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1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基因型为CcGg;又因为基因C 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则灰兔基因型为C_G_,黑兔基因型为C_gg,白兔基因型为cc__。‎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基因型为CcGg,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Gg:Ccgg:ccGg:ccgg=1:1:1: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即灰兔:黑兔:白兔=1:1:2,A错误;F2中黑兔(C_gg)与白兔(cc__)交配,后代白兔出现的概率2/3×1/2=1/3,B正确;F2灰兔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1CCGG、2CCGg、2CcGG、4CcGg,因此其产生的4种配子的比例为4:2:2:1,C错误;F2灰兔(1CCGG、2CCGg、2CcGG、4CcGg)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CCGG,占1/9,D错误。‎ ‎9. 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 和 R、r)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 B. 植株 DdRr 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6‎ C. 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 D. 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表现型及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并准确判断各选项。根据题意可知,D和R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蓝色;D或R存在时,表现为紫色;没有D和R时,表现为白色。‎ ‎【详解】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Drr、Ddrr、ddRr、ddRR),A正确;‎ 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1/4×2=6/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RR和DDrr所占的比例是1/3,B错误;‎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正确;‎ 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正确;‎ 故选B。‎ ‎【点睛】基因自由组合的变式关键是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 ‎10.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 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C ‎【解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详解】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A正确;‎ B、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 C、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实验,C错误;‎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D正确;故选C。‎ ‎11.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已知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基因型为aaB 的植株下部雌花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顶部雄花序转 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育种工 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为亲本,杂交后得到如表所示结果。那么,他们选择的杂交亲本是 ‎ A. ♂AABBX♀aabb B. ♂aaBbX♀Aabb ‎ C. ♂AaBbX♀AaBb D. ♂aabbX♀AaBb ‎【答案】B ‎【解析】本题目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玉米是两性花,注意杂交时一定注意操作过程。‎ ‎【详解】由题意可知,子代正常株:雌株:雄株= 1:2:1,而亲本为♂AABB×♀aabb的子代全为正常株,A项错误;所以亲本应为♂aaBb×♀Aabb,B项正确;♂AaBb×♀AaBb的子代正常株:雌株:雄株=9:4: 3,C项错误;aabb只能为雌株,不能为雄株,D项错误。‎ ‎12. 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A. 3:1 B. 5:‎1 ‎C. 9:3:3:1 D. 13: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用D、d表示,则亲代高茎的基因型均为Dd:DD=3:1, 3/4Dd自交,后代矮茎的比例为3/4×1/4=3/16,高茎为13/16,因此后代中高茎:矮茎=13:3。‎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3. 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次抓取的彩球不一定都要放回原桶中 B. 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C.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D.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 ‎【答案】A ‎【解析】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详解】A、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1/2,故A错误;‎ B、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准确,故B正确;‎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1/2,故C正确;‎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故D正确。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14. 现有若干未交配过的四种果蝇(甲、乙、丙、丁),眼色有正常眼(B)和褐眼(b),体色有灰体(E)和黑体 (e),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丙果蝇的变异来源为交叉互换 B. 乙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E和bE C. 若乙与丁杂交,后代中灰体雄果蝇的比例为1/2‎ D. 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有甲和乙、甲和丁 ‎【答案】C ‎【解析】丙果蝇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项错误;乙果蝇减数 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BEE和bbEE,B项错误;乙、丁杂交,后代中全为灰体,其中雄性的比例为1/2,C项正确;甲、乙均为雌性,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只有甲和丁,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 ‎15.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C. F1测交将产生4种(1∶1∶1∶1)表现型的后代,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D.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自由结合 ‎【答案】A ‎【解析】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杂交时操作程序为: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假说─演绎法是指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属于演绎推理。‎ ‎【详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 B、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错误;‎ C、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是演绎推理,C错误;‎ D、自由组合定律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关于遗传学上几种交配类型及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可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B. 自交:主要用于动、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C. 测交:用于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D. 正交与反交:检验生物的性状属于核遗传还是质遗传 ‎【答案】B ‎【解析】杂交是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交配,可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自交是指相同基因的个体的交配,一般是指植物的自花传粉。‎ 测交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相交配,从而测定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主要用于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详解】A.杂交指植物的异花受粉和动物不同个体间的交配,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可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A正确;‎ B.自交是指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受粉,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B错误;‎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从而测定Fl的基因组成,C正确;‎ D.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主要用于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D正确。故选B。‎ ‎【点睛】熟悉各种交配方式的界定和用途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17. 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完成形成的精细胞时期。‎ ‎【详解】甲图中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丙图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数目但没有染色单体,应是DNA没有复制的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二倍,C错误;丁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精细胞,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 ‎18.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 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 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 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间期。‎ ‎【详解】A、①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 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C错误;‎ 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前处于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正确判断图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以及与DNA的关系,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19.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应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 B. 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C. 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精原细胞数量多,且精子形成过程是连续的,因此,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应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A正确;受精作用的精卵识别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因为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源于母方,C错误;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又可以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这两个过程对遗传稳定性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20. 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 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 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21. 对下列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 ‎ ‎ A. b、c细胞四分体数均为二 B. a、b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C. b、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D. c、d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NA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则b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c细胞为有丝分裂,没有形成四分体,A错误; B、a细胞染色体数为8条,DNA数为8个,不含染色单体;b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8个,染色单体8条,故a、b细胞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都不同,B错误; C、性腺中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所以图中4个细胞均可出现在同一个生殖性腺中,C正确; D、c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8个;d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4个,所以c、d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DNA分子数不相同,D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能正确识别细胞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确定其分裂方式和时期。‎ ‎22. 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 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 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 ‎【详解】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亲必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所以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C错误;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所以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能举例说明,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23.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 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 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A正确;‎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 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B。‎ ‎24. 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 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 该细胞的子细胞有2 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B正确;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表示Y染色体,C正确; D、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子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 ‎25. 将白眼雌果蝇(XaXa)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子代中出现极少数的表现型为白眼的雌果蝇,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形成该个体的生殖细胞来源于(不考虑基因突变) (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子代中出现极少数的表观型为白眼的雌果蝇,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推知基因型为XaXaY,又由于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可知子代多了一条Xa;A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图像,B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图像,C是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图像,D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的分裂图像。‎ ‎【详解】子代中出现极少数的表观型为白眼的雌果蝇,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推知基因型为XaXaY,又由于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进一步推知子代中白眼的雌果蝇中两个Xa都来自亲本雌果蝇的卵细胞。可能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XaXa卵细胞;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为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为分离,产生XaXa卵细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考生要能够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分析出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在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26. 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 C. ③④②① D. 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①同源染色体分离,且均等分裂,为雄性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着丝点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详解】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故分裂的前后顺序依次是②①④③,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7.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B.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D.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1、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细胞质中也有基因;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在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也可以是相同的基因。‎ ‎【详解】A、原核生物无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也不在染色体上,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上也具有非等位基因,B错误;‎ C、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或相同的基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答案】C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生物体的相对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会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的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B正确;‎ C、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自由组合而组合。‎ ‎29.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性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图1中的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1中EF段与图2中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B. 图2中的CD段与图3中的hj段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相同,图1中EF段、图2中BC段和图3中gh段变化的原因相同 C. 图2中DE段和图3中jk段变化的原因不同 D. 基因重组的过程可发生在图1中的CE段和图3中的jk段 ‎【答案】B ‎【解析】分析图1: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S期),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G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AF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析图3: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其中hj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1中EF段与图2中DE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前者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后者是由于细胞质分裂,A错误;‎ B、图2CD段和图3hj段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1中EF段、图2中BC段和图3中gh段变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着丝点分裂,B正确;‎ C、图2中DE段和图3中jk段变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细胞质分裂,C错误;‎ D、图3只能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曲线所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0. 如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 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由Ⅰ-1和Ⅰ-2正常、Ⅱ-3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假设用A、a来表示相关基因,则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Ⅱ-2的基因型为XAXa,均为杂合子,B正确;‎ C、Ⅱ-1的基因型为XaY、Ⅱ-2的基因型为XAXa,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C错误;‎ D、Ⅲ-1(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2,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 ‎31. 甲图所示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定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乙图为该生物细胞中DNA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乙图为______分裂细胞中DNA数量变化曲线。‎ ‎(2)甲图中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是______。‎ ‎(3)乙图中的B-C区段包含甲图中______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4)请用文字、箭头及相应的符号表示DNA、基因、染色体之间的组成关系:______。‎ ‎【答案】AC 减数 B D 基因(许多)→DNA+蛋白质→染色体或 基因(许多)→染色体→DNA+蛋白质 ‎【解析】图甲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表示 中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图表示表示细胞中DNA变化情况,由于分裂结束时DNA数量减半,因此图乙表示减数分裂。‎ ‎【详解】(1)有丝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同源染色体之间没有特殊行为,甲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乙图为减数分裂细胞中DNA数量变化曲线。‎ ‎(2)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甲的B。‎ ‎(3)乙图中的B-C区段DNA量与DNA复制后相比减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对应图D。‎ ‎(4)基因(许多)→DNA+蛋白质→染色体或 基因(许多)→染色体→DNA+蛋白质。‎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物质变化,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关键。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的细胞。‎ ‎32. 甲图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在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乙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 ‎(2)甲图中A细胞是______分裂_____期的细胞,A细胞有_____条染色体,B细胞有______个DNA分子。甲图中B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和9-11。‎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DNA数目为____________条。‎ ‎(5)四分体中的_____________之间经常发生交叉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填数字)。‎ ‎【答案】A曲线 有丝 后 8 8 次级精母细胞 1-6 20 非姐妹染色单体(或等位基因) 3-4‎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乙图中: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曲线A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1)DNA含量在间期复制后加倍,乙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 (2)由分析可知,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有丝分裂间、前、中期,即1-6和9-11。 (4)4-5时期为减Ⅱ的前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为10条,但着丝点未分裂、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所以DNA数目为20条。 (5)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或等位基因)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的3-4时期。‎ ‎【点睛】易错点:根据斜线的有无,若无斜线代表染色体变化,先减半再增终减半代表减数分裂,加倍后再恢复代表有丝分裂;有斜线代表DNA变化,连续2次直线下降代表减数分裂,1次直线下降代表有丝分裂。‎ ‎33. 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如图甲所示)。其中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 ‎ ‎ ‎(1)据图乙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区段是 ______。 ‎ ‎(2)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有AAXbY或______,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 ‎(3)某一白花雌株与一开金黄色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绿花,则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进行推导该交配结果(要求写出配子):______。‎ ‎【答案】Ⅰ AaXbY 6 aaXBXB ‎ ‎ ‎ ‎【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女娄菜的花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A、B同时存在表现为绿色,A存在、B不存在表现为金黄色,A不存在、无论B是否存在都表现为白色,又知两对等位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题图乙,女娄菜是XY型性别决定,雌性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图中Ⅰ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为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而B基因位于Ⅱ,即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详解】(1)图乙可知,Ⅰ 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 (2)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有A_XbY,基因型可能是AAXbY或AaXbY,女娄菜A、B同时存在开绿花,由于B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是A_XBX-、A_XBY,共有6种基因型。 (3)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X-、金黄色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_XbY,杂交后代都开绿花(都含有A、B基因),因此亲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一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都开绿花,遗传图解如下: ‎ ‎【点睛】本题考考查学生理解XY型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学会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问题,并学会选择合适的亲本及杂交方式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