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控制棉花细绒和长绒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C. 豌豆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D. 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而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非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A错误;‎ B、控制棉花的细绒和长绒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 C、豌豆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如A、a,C正确;‎ D、X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点睛】‎ ‎2.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F1表现型为高茎,表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②F2的高茎个体自交后代会有1/6矮茎 ‎③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Dd彼此分离 ‎④F1配子中Dd=1:1,雌配子:雄配子=1:1‎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 20 -‎ ‎【分析】‎ 高茎和矮茎的豌豆杂交的后代全是高茎,高茎自交的后代中,出现矮茎。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D/d。‎ ‎【详解】①高茎和矮茎杂交,F1表现型为高茎,表明高茎是显性性状,①正确;‎ ‎②F2的高茎个体(1/3DD、2/3Dd),自交后代会有2/3×1/4=1/6矮茎,②正确;‎ ‎③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Dd彼此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③正确;‎ ‎④F1配子中雌配子与雄配子比例不相等,④错误。‎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3.下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 ‎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①错误;‎ ‎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②正确;‎ ‎③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③错误;‎ ‎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④正确。‎ - 20 -‎ 故选A。‎ ‎4.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正确的叙述是( )‎ ‎ ‎ A. 由图可推断该果蝇是白眼黄身截翅 B. 果蝇的眼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 C.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其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 D. 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多种非等位基因,据此分析。‎ ‎【详解】A、由于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中一条染色体上有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并不能确定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是否还是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所以无法根据图中信息推断该果蝇是白眼黄身截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果蝇的眼色是多对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B错误;‎ C、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是相同基因,也可以是等位基因,C错误;‎ D、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点睛】‎ ‎5.基因osd1发生突变后,会导致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变化。osd1基因突变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osdl 突变体减数分裂过程不会发生联会 - 20 -‎ B. 基因osdl突变导致减数分裂I异常 C. osd1突变体的配子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 D.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体细胞,可以识别出osdl基因的突变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osd1基因突变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与体细胞相同,说明osd1突变导致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无法分裂。‎ ‎【详解】A、由图示可知,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过程中先联会再分离,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基因osdl突变导致减数分裂Ⅱ异常,B错误;‎ C、osd1突变导致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无法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 D、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识别,D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减数分裂过程,结合图形分析减数分裂异常原因是解题关键。‎ ‎6.大多数人的ABO血型是由IA、IB、i基因决定。而孟买血型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孟买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IA、IB、i基因表达的基础 B. 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个体有8种基因型 C. 由于H/h基因的作用,无法简单的用ABO血型判断亲子关系 D. 2个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的人不可能生出A型或B型血的后代 ‎【答案】D ‎【解析】‎ - 20 -‎ ‎【分析】‎ 由题意可知,当含有H的前提下,ABO血型才能正常的表达,如果不含H,则均为O型血。‎ ‎【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H表达的产物是IA、IB、i基因表达的基础,A正确;‎ B、孟买血型中的O型血有8种基因型,如iiHH、iiHh、IAIAhh、IAihh、IBIBhh、IBihh、IAIBhh、iihh,B正确;‎ C、当不含H的时候,均表现为O型血,故不能简单的用ABO血型判断亲子关系,C正确;‎ D、2个孟买血型的O型血的人如IAIBhh和iiHH就可能生出A型或B型血的后代,D错误。‎ 故选D。‎ ‎【点睛】‎ ‎7.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现将两株女娄菜杂交,所得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矮茎宽叶=3∶1,雄株中高茎宽叶∶高茎窄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3∶3∶1∶1.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亲本的表现型不同 B. 子代雄株高茎宽叶中纯合子占1/4‎ C. 子代植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6种 D. 高茎和矮茎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子代雌株和雄株中高茎∶矮茎都为3∶1,没有性别差异,说明控制植株高茎和矮茎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株和雄株中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不等,有性别差异,雌性全为宽叶,雄性既有宽叶又有窄叶,说明控制宽叶和狭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所以亲本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 ‎【详解】A、根据分析,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高茎宽叶,A错误;‎ B、子代雄株髙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Y、AaXBY,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占1/3,B错误;‎ C、子代雌株中髙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共4种,雄株中有AAXBY和AaXBY两种,共6种基因型,C正确;‎ D、高茎、矮茎的性状位于常染色体上,没有和性别相联,D错误。‎ 故选C。‎ ‎8.如果用15N、32P、35S - 20 -‎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属于DN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专一侵染大肠杆菌。‎ ‎【详解】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核酸均会带上放射性,让其侵染细菌,由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故子代噬菌体只有部分DNA带有15N、32P放射性,蛋白质外壳不带放射性。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只有三个碱基 B. 一种RNA可携带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C. 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携带 D. t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RNA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种类有三种mRNA、tRNA和rRNA。‎ ‎【详解】A、一个tRNA含有多个碱基,其一端的三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A错误;‎ B、一种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B错误;‎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携带,C错误;‎ D、t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D正确。‎ 故选D。‎ ‎10.下图为人体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20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不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 B. 核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后肽链合成终止 C. 淋巴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所以不能合成血红蛋白 D. 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发生改变都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A错误;‎ B、终止密码子无对应的氨基酸,核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后肽链合成会终止,B正确;‎ C、淋巴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基因,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D错误。‎ 故选B。‎ ‎【点睛】‎ ‎1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以根尖分生区为观察对象 B. 可能观察到三倍体细胞 C. 低温主要在细胞分裂前期起作用 D. 装片制作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低温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详解】A、根尖分生区的分裂较旺盛,适宜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 20 -‎ B、可能观察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B错误;‎ C、低温主要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于分裂的前期,C正确;‎ D、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解离(解离液处理)、漂洗(清水)、染色、制片,D正确。‎ 故选B。‎ ‎【点睛】‎ ‎12.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复制。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 碱基甲基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C. 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 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从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 ‎【详解】A、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正确;‎ B、不同体色小鼠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但A基因的碱基出现了甲基化,由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可以推测,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生物的性状,B正确;‎ C、看图可知: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C正确;‎ D、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出现,但是没有改变碱基,也就没有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正确的是( )‎ - 20 -‎ A. 没有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B. 白蚁和体内共生菌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体现了协同进化 C. 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新的物种 D. 突变容易导致生物体发育缺陷,对个体是有害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白蚁和体内共生菌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体现了协同进化,B正确;‎ C、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生物多样性,C错误;‎ D、突变有利还是有害是由环境决定的,是相对的,D错误。‎ 故选B。‎ ‎14.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形成13种物种的进化过程中,地理隔离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 基因交流的困难增大 B. 基因库的差异增大 C. 进化方向差异增大 D. 变异方向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困难增大,A正确;‎ - 20 -‎ B、由于地理隔离使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所以导致种群之间基因库的差异增大,B正确;‎ C、地理隔离使种群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导致进化方向差异增大,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不是由地理隔离决定的,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 ‎15.2020春季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性的居家隔离。引发该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外层有冠状刺突蛋白的单链RNA病毒,下列关于该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不遵循中心法则 B.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4四种碱基 C. 该病毒可在空气中自我复制因此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D.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结构中存在A一U、C—G的配对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无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复制。‎ ‎【详解】A、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A错误;‎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可以得到A、U、C、G四种碱基,B正确;‎ C、该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在空气中自我复制,C错误;‎ 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呈单链状,一般不存在A-U、C-G的配对,D错误。‎ 故选ACD。‎ ‎【点睛】‎ ‎16.某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下列关于该果蝇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果蝇能产生AB、Ab、ab、aB4种卵细胞,可能是因为交叉互换 B. 该果蝇只产生AB、ab2种卵细胞,说明该果蝇的A和b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C. AaXBXb个体的减数分裂过程中Aa和Bb2对等位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 D. 若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 3种配子,最可能是因为b突变成了B ‎【答案】AC ‎【解析】‎ ‎【分析】‎ - 20 -‎ 结合题意: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4种,AB、Ab、aB、ab;若它们数量相等,及为1:1:1:1,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它们呈现两多量少,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该果蝇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产生了AB、Ab、ab、aB4种卵细胞,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卵细胞,A正确;‎ B、该果蝇只产生AB、ab2种卵细胞,说明该果蝇的A和B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a和b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由基因型AaXBXb可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若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 3种配子,最可能是B突变成了b,D错误。‎ 故选AC。‎ ‎【点睛】‎ ‎17.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5为患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I1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B. 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可能是个杂合子 C. Ⅱ3和Ⅱ4,与正常人结婚,后代不可能患病 D. 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夫妻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8‎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基因用A、a表示).据此答题。‎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1和Ⅰ2均为杂合子,携带致病基因;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Ⅰ1一定携带致病基因,A正确;‎ - 20 -‎ B、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该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即不可能属于杂合子,B错误;‎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和Ⅱ4都可能是携带者,他们分别与正常人(也可能是携带者)结婚,后代有可能生出患病孩子,C错误;‎ D、若Ⅰ2是携带着,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 故选AD。‎ ‎【点睛】 ‎ ‎18.下列关于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异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才能遗传下去 B. 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其表型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且可能遗传 C. DNA上碱基序列的变化都属于基因突变 D.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本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A、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体细胞中,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例如植物的无性繁殖),A错误;‎ B、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其表型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且可能遗传,B正确;‎ C、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上碱基序列的变化不一定都发生在基因,因此不是基因突变,C错误;‎ D、单倍体可能有2和或多个染色体组,所以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体,D错误。‎ - 20 -‎ 故选B。‎ ‎19.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条mRNA可作为多种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B. 图中2和3分别表示肽链和核糖体 C. 相对于mRNA,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D. tRNA上所有碱基和mRNA上的碱基都是配对的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真核细胞内一条mRNA链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先后翻译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图解。其中1为mRNA,2为肽链,3为核糖体。根据核糖体上肽链延伸越长,说明该核糖体越先与mRNA结合,进而确定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 ‎【详解】A、根据前的分析可知,图示为一条mRNA与多个核糖体的结合翻译过程,由于模板相同,所以合成的多肽或蛋白质为同种,A错误;‎ B、根据前的分析可知,图中2和3分别表示肽链和核糖体,B正确;‎ C、核糖体上延伸出来的肽链越长,说明核糖体沿mRNA移动距离越远,由此确定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C正确;‎ D、tRNA上只有一端构成反密码子的三个碱基才能与mRNA上的碱基配对,D错误。‎ 故选BC。‎ ‎【点睛】‎ ‎20.下列可以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的是( )‎ A. 化石证据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 人的某些发育阶段与鱼相似 C.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D. 不同哺乳动物的上肢骨骼结构模式一致 ‎【答案】ABCD ‎【解析】‎ - 20 -‎ ‎【分析】‎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化石证据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可以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A正确;‎ B、人的某些发育阶段与鱼相似是胚胎学证据,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B正确;‎ C、前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且都准许中心法则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正确;‎ D、不同哺乳动物的上肢骨骼结构模式一致可以为生物有共同祖先提供证据,D正确。‎ 故选ABCD。‎ 三、非选择题 ‎21.果蝇的红眼(粉红眼)和截翅(正常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下表为某实验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雌果蝇 雄果蝇 亲本 纯合粉红眼正常翅 纯合红眼截翅 F1‎ 红眼正常翅 粉红眼正常翅 F2‎ 红眼正常翅;粉红眼正常翅=1:1‎ 红眼截翅:粉红眼正常翅=1:1‎ - 20 -‎ ‎(1)根据上表数据推测,眼色性状中,红眼是_____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推测,控制翅型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填“常”、“X”或“Y)染色体上,该等位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对红眼正常翅雌果蝇和粉红眼截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有四种表现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翅型基因还有可能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即XY染色体上都有该基因),你是否认同该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显性 (2). 纯合红眼雄果蝇和纯合粉红眼雌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粉红眼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是显性性状 (3). X (4). 不遵循 (5). 雌果蝇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6). 是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可知,单独研究眼色性状,亲本纯合红眼雄果蝇和纯合粉红眼雌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粉红眼,雌雄表现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是显性性状;单独研究翅型性状,亲本为纯合正常翅雌果蝇和纯合截翅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说明正常翅为显性,F2雌蝇全为正常翅,雄蝇截翅:正常翅=1:1,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1)单独研究眼色性状,亲本纯合红眼雄果蝇和纯合粉红眼雌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粉红眼,雌雄表现不同,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是显性性状。‎ ‎(2)单独研究翅型性状,亲本为纯合正常翅雌果蝇和纯合截翅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说明正常翅为显性,F2雌蝇全为正常翅,雄蝇截翅:正常翅=1:1,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控制眼色和翅型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故这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若一对红眼正常翅雌果蝇和粉红眼截翅雄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有四种表现型,说明亲本红眼正常翅雌果蝇可以产生四种雌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该雌果蝇X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均杂合,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 20 -‎ ‎(4)若翅型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B、b,则亲本纯合正常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纯合截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雌雄果蝇均为正常翅,F2雌蝇的基因型为XBXB、XBXb,全表现为正常翅,雄蝇的基因型为XBYb、XbYb,表现为截翅:正常翅=1:1,与表格实验结果完全相同,故翅型基因还有可能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连锁的相关判断及应用,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基因的位置及基因连锁定律的应用。‎ ‎22.图甲为正常个体的部分染色体,图乙和图丙是染色体异常个体的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的说,图乙个体的猫叫综合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变异和_______________均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丙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_____期自由组合,那么该个体产生正常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若图丙个体与正常人结婚,需通过________手段对后代染色体异常进行检测和预防。‎ ‎(3)若图甲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不同,原因可能是发生交叉互换或_____________,图丙中变异与交叉互换的不同在于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_______之间。‎ ‎【答案】 (1). 5号染色体缺失 (2).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 (3).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4). 减数分裂Ⅰ后 (5). 1/4 (6). (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7). 基因突变 (8).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乙中5号染色体发生了缺失,丙个体5号染色体与8号染色体发生了易位,两者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20 -‎ ‎【详解】(1)分析图中的染色体,乙丙的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导致其上的基因数目减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均可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若图丙个体两对同源染色体能发生联会和分离和自由组合,其可以产生4种不同类型的精子,但只有正常的5号染色体与正常的8号染色体组合才能产生含有正常染色体的精子,其各自产生正常染色体的精子的概率为1/2,故正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2×1/2=1/4;对后代染色体异常进行检测和预防可以通过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等手段。‎ ‎(3)图甲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不同,原因可能是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图丙中变异是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人体的乙醇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乙醇在人体内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控制人乙醇代谢的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把乙醇快速分解为CO2和H2O的人,喝酒不醉,此类人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内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喝酒脸红的人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3)乙醇不能顺利被转化为乙醛的人特别容易醉酒。一对喝酒易脸红的夫妻,他们的孩子们既有喝酒易醉,又有喝酒不醉的,该夫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孩子中喝酒脸红的概率是_________,出现饮酒基本不醉的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控制酒精代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 AAbb和Aabb (4). 4 (5). AaBb和AaBb (6). 9/16 (7). 3/32‎ - 20 -‎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喝酒不醉的人的基因型为A-bb,喝酒红脸的人的基因型为A-B-,容易醉酒的人的基因型为aa--。‎ ‎【详解】(1)由图可知,乙醇的代谢中,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控制乙醇代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该性状与性别关系不大。‎ ‎(2)喝酒不醉的人含有A但不含B,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喝酒红脸的人同时含A、B,有4种可能的基因型,如AABB、AaBB、AABb、AaBb。‎ ‎(3)一对喝酒易脸红的夫妻A-B-,他们的孩子们既有喝酒易醉aa,又有喝酒不醉的A-bb,由此可以推出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他们的后代中喝酒红脸即A-B-的比例为3/4×3/4=9/16,出现基本不醉女儿即A-bbXX的概率为3/4×1/4×1/2=3/32。‎ ‎【点睛】该题目的关键是需要考生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判断。‎ ‎24.甲图表示动物细胞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某过程,乙图是甲图某一片段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中能发生甲图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A酶是________酶。‎ ‎(2)乙图中,1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9是_______________。B酶连接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和________(填数字)之间的化学键 ‎(3)DNA中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遵循的碱基配对原则与甲图中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和线粒体 (2). 解旋酶 (3).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4). 氢键 (5). 5 (6). 7 (7). 转录和翻译 (8). 腺嘌呤与尿嘧啶配对(A-U)‎ - 20 -‎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1为C,2为A,3为G,4为T,5为脱氧核糖,6、7为磷酸,8为碱基对,10为脱氧核苷酸链,11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详解】(1)甲表示DNA复制,动物细胞中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均可发生该过程。其中A为解旋酶,可以打开双链。‎ ‎(2)乙图中,11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9为氢键。B酶为DNA聚合酶,可以催化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5和7之间。‎ ‎(3)DNA中遗传信息传给蛋白质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存在A和U之间的碱基配对,而甲图表示DNA的复制,不存在A和U之间的配对。‎ ‎【点睛】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5.为了研究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形成是否与抗生素刺激有关,科学家用影印法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取普通大肠杆菌培养基若干分别标记A1、A2;取加入含青霉素的大肠杆菌培养基若于分别标记B1、B2‎ 步骤2:将待测大肠杆菌培养液均匀的接种在A1培养基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单个大肠杆菌会增殖,形成以原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子细胞集团—一菌落(见图中黑点)。‎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将A1的菌落位置准确“复制”到B1中。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一个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的位置,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 20 -‎ 步骤5:重复步骤3,在B2上得到菌落。‎ ‎(1)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具抗药性的大肠杆菌液里出现抗青霉素的大肠杆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B2上的耐药性菌落数与B1相比___________(填“一样”,“更多或“更少”),该过程中青霉素对B1、B2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该实验说明,大肠杆菌青霉素抗药性的产生与接触青霉素_______________(“有”或“没”)关系。‎ ‎(3)从进化的角度解释,随着抗生素使用量增加细菌耐药性逐年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 (1). DNA (2). 基因突变 (3). 更多 (4). (自然)选择 (5). 没 (6). 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不耐药的细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耐药菌生存和繁殖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 ‎【解析】‎ ‎【分析】‎ 影印培养法可以做到在另一个培养基上完全复制上一个培养基的菌落,包括菌落的种类和位置,通过实验步骤可以观察到A培养基为空白培养基,B培养基为加入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具有青霉素抗性。‎ ‎【详解】(1)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由于自然界中生物内基因都有自发突变的可能,所以不具抗药性的大肠杆菌液里出现抗青霉素的大肠杆菌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 ‎(2)B组培养基上的菌落来自于A组中生长的抗青霉素的菌种,根据第B1组抗青霉素菌落的位置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则A2接种的全为来自于抗青霉素菌落的菌种,其中大多部分都具有青霉素抗性,因此在B2上生长的菌落更多,重复操作则序号越大的B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越多。经过多次反复重复步骤3、4,Bl、B2、B3……中菌落数越来越多,最后An和Bn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会基本相同,且均为抗青霉素的,这说明大肠杆菌的抗药性是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经过青霉素的不断选择,使这种抗青霉素的细菌不断增多。即该实验说明大肠杆菌青霉素抗药性的产生与接触青霉素没有关系。‎ ‎(3)从进化的角度解释,随着抗生素使用量增加,不耐药的细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减少,耐药菌生存和繁殖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 ‎【点睛】分析本实验的关键在于抓住“由于在B培养基上进行青霉素选择之前,抗青霉素菌落就已经在A中存在,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变异早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