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学案 ‎【最新考纲】 伴性遗传(Ⅱ)。‎ 考点一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 见学生用书P089‎ ‎1.萨顿的假说 项目 基因 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存在体细胞 成对 成对 配子 成单 成单 体细胞 中来源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拓展探究)‎ ‎(1)证明者:摩尔根。‎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研究过程 ‎①观察实验(摩尔根先做了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 ‎②提出问题 ‎③提出假设 假设: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④实验现象的解释 F2‎ ‎♂配子 ‎♀配子    ‎ XW Y XW XWXW(红眼)‎ XWY(红眼)‎ Xw XWXw(红眼)‎ XwY(白眼)‎ ‎⑤设计测交进行验证 A.对F1♀进行测交 B.对F1♂进行测交 ‎⑥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诊断辨析 ‎(1)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一个基因。( × )‎ ‎(2)在形成配子时,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发生自由组合。( √ )‎ ‎(3)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4)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 ‎(5)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6)白眼残翅雌果蝇(bbXrXr)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 )‎ ‎ 热图解读 观察下列3个果蝇遗传图解,请分析:‎ ‎(1)利用摩尔根的杂交实验,怎样获得白眼雌果蝇?‎ ‎(2)上述三个实验,哪个实验验证假说最为关键?‎ 提示 (1)可用F1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获得。‎ ‎(2)丙图所示的测交实验。‎ 考向一 萨顿假说的理解 ‎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解析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独立性;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答案 C ‎2.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在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解析 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和摩尔根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运用的都是假说—演绎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的是类比推理。‎ 答案 C 整合提升 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法的比较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并不是以实验为基础,推理与事实之间不具有必然性,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结论的得出以实验检验为依据,结果具有可靠性。‎ 考向二 摩尔根相关实验拓展分析 ‎3.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解析 白眼基因无论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当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时,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均为1∶1,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雌雄比例也均为1∶1,A、C项错误;白眼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性状应与性别有关,其中B项是最早提出的实验证据,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B ‎4.果蝇具有易饲养、性状明显等优点,是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已知果蝇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解析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组合,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因此可直接判断性别。‎ 答案 B ‎5.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黄身和白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 解析 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并不是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不同基因间差别既可能为碱基种类,也可能为基因的碱基数目或排列顺序。‎ 答案 D 考点二 伴性遗传 见学生用书P091‎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的遗传 图中显示 ‎(1)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传向女儿,也一定来自母亲;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 ‎(2)若女性为患者,则其父亲一定为患者,其儿子也一定为患者。‎ ‎(3)若男性正常,则其母亲和女儿也一定正常。‎ ‎3.伴性遗传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连线)‎ ‎4.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推测后代发病率,指导优生优育 婚配 生育建议 男正常×女色盲 生女孩,原因: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患病 男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正常 生男孩,原因:该夫妇所生女孩全患病,男孩正常 ‎(2)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指导生产实践 ‎①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②选育雌鸡的杂交设计:选择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 ‎③选择: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非芦花的个体保留。‎ ‎ 诊断辨析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可以正常。( × )‎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父亲和母亲都患病。( × )‎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 √ )‎ ‎(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 × )‎ ‎(5)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 × )‎ ‎ 热图解读 归纳总结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提示 伴Y遗传 伴X隐性遗传 伴X显性 常染色体显性 常染色体 ‎1.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不大 B.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 C.该病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 D.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错误;患者家系中不一定隔代遗传,B错误;该病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女性患者的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D正确。‎ 答案 D ‎2.一个患有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的男人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其所有男性后代均正常,但是所有女性后代都为患者。男性后代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子女都正常。请问:若女性后代与正常男性结婚,其下一代的表现可能是(  )‎ A.女孩的患病概率为1/2,男孩正常 B.患病的概率为1/4‎ C.男孩的患病概率为1/2,女孩正常 D.健康的概率为1/2‎ 解析 根据题中所描述的家系表现型,推知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假设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题中女性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性XaY结婚,所生下一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XAXa(患病女性,1/4)、XaXa(正常女性,1/4)、XAY(患病男性,1/4)、XaY(正常男性,1/4),故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子代中患病的概率为1/2,正常的概率为1/2。‎ 答案 D ‎3.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解析 家猫的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只含B基因的个体(XBXB、XBY)为黑猫,只含b基因的个体(XbXb、XbY)为黄猫,其他个体(XBXb)为玳瑁猫。由题意可知,玳瑁猫全部为雌性,不能互相交配产生后代,A项错;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有1/4的黑猫(XBY)、1/2的黄猫(XbXb、XbY)、1/4的玳瑁猫(XBXb),B项错;玳瑁猫全部为雌性,不能用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猫的方法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C项错;用黑色雌猫(XBXB)与黄色雄猫(XbY)或用黑色雄猫(XBY)与黄色雌猫(XbXb)杂交,获得的玳瑁猫的比例为50%,D项对。‎ 答案 D ‎4.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下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 A.XY性染色体 B.ZW性染色体 C.性染色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 解析 由图示可见,蜜蜂的性别与性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无关,而是与发育的起点有关,发育的起点不同导致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16条染色体。‎ 答案 D 考点三 与遗传病有关的遗传系谱图的解读 见学生用书P092‎ ‎1.遗传病的特点 ‎(1)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如线粒体基因的遗传)。‎ 下面(2)(3)(4)均为细胞核遗传。‎ ‎(2)伴Y遗传——只有男性患病(父传子的传递率100%)。‎ ‎(3)显性——连续遗传 ‎(4)隐性——发病率低 有隔代遗传特点 ‎2.遗传系谱的判定程序及方法 第一步:确认或排除细胞质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如图1:‎ 母亲有病,子女均有病,子女有病,母亲必有病,所以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 ‎(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 第二步:确认或排除伴Y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如图2:‎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第三步:判断显隐性。‎ ‎(1)“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3。‎ ‎(2)“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4。‎ 第四步:确认或排除伴X染色体遗传。‎ ‎(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女性患者,其父或其子有正常的,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图5、6)。口诀:隐性病看女病,女病男(父或子)正(正常)非伴性。‎ ‎②女性患者,其父和其子都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7)。‎ ‎(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 ‎①男性患者,其母或其女有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图8)。口诀:显性病看男病,男病女(母亲或女儿)正(正常)非伴性。‎ ‎②男性患者,其母和其女都患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9、图10)。‎ 第五步: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 ‎(2)典型图解(图11):‎ 上述图解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 特别提醒 注意审题—“可能”还是“最可能”。例如,某一遗传系谱“最可能是________遗传病”,答案只有一种;某一遗传系谱“可能是________遗传病”,答案一般有几种。‎ ‎1.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 ①存在“无中生有”的现象,应是隐性遗传,又因为患病的女儿其父亲正常,因此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②代代有患者,患病男性的女儿都有病,且第二代中两患者的后代中出现正常男性,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③存在“无中生有”的现象,是隐性遗传,且“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④存在明显的传男不传女现象,因此最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答案 C ‎2.对下列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解析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1一定是杂合子,A项错误;由Ⅱ1正常,Ⅲ1患病可知此病不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项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一定为杂合子,D项错误。‎ 答案 C 微专题·素养达成 见学生用书P093‎ 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1.真核细胞基因的三种“位置”‎ ‎(1)主要位置:细胞核内(即染色体上),包括 ‎(2)次要位置:细胞质内(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遗传时只能随卵细胞传递,表现出“母系遗传”特点。‎ ‎2.判断多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对于这一类题目,往往先杂交再自交或测交,看自交或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符合,则说明多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不符合,则说明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1)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2)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4.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 ‎5.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设计思路 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表现型情况。即:‎ ‎(2)结果推断 ‎ 典题演练 ‎1.(2016·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解析 思路1: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交配,子代中雌性有两种表现型,故亲本显性表现型个体为杂合子,则亲本杂交组合为Gg×gg或XGXg×XgY。若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不管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其子代中雌性∶‎ 雄性均为1∶1,故A项、B项错误;分析可知基因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XgY→XGXg、XgXg、XgY、XGY(致死),故C项错误、D项正确。‎ 思路2:亲本性状表现不同,排除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的可能,即排除B、C选项;若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子代中雌性∶雄性为1∶1,排除A选项,故选D项。‎ 答案 D ‎2.(2017·全国卷Ⅲ)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以下问题:‎ 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 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3.某二倍体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已知A、B、D三个基因分别对a、b、d基因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再用所得F1同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 D.A、d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解析 从F1的测交结果可以推测出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ABD、ABd、abD、abd,基因A、B始终在一起,基因a、b始终在一起,说明基因A、B在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d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A ‎4.(2017·全国卷Ⅰ)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____种。‎ 解析 本题考查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区别。(1)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交配的公羊和母羊均为杂合子,则子代的基因型为NN∶Nn∶nn=1∶2∶1,已知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3∶1。(2)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白毛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若M/m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MXM、XMXm、XMY、Xm Y,其中白色个体均为雄性。(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AA、Aa、aa三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共5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 答案 (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 ‎1∶1‎ ‎(3)3 5 7‎ ‎5.如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染色体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区域。‎ ‎(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 ‎(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基因B和b应位于图甲中的Ⅰ 区段。而基因R和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应位于图甲中的Ⅱ区段。(2)减数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即图甲中的Ⅰ区段。(3)由于控制眼色的基因R、r位于X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所以,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4)由于基因B和b位于图甲中的Ⅰ区段,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所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要探究基因B和b在X、Y染色体上的位置,应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bXb)杂交,再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确定该对基因分别所处的位置。‎ 答案 (1)Ⅰ Ⅱ (2)Ⅰ (3)XRY XRXR或XRXr ‎(4)①XBYb或XbYB 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 ③B和b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 B和b分别位于Y和X染色体上 微平台·通关必备 ‎【答题术语】‎ ‎1.萨顿假说的依据 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的平行关系是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摩尔根的三大贡献 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并测定出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伴性遗传的特点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和性别决定有关,但所控制的性状都表现为伴性遗传。‎ ‎(2)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3)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连续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误区警示】‎ 混淆“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 ‎(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如果控制遗传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是自由组合的,在计算“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时遵循以下规则:‎ ‎①男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的概率。‎ ‎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 如果控制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该性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计算“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概率时遵循伴性遗传规律,即从双亲基因型推出后代的患病情况再按以下规则:‎ ‎①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病男孩在后代全部孩子中占的概率。‎ ‎②男孩患病的概率=后代男孩群体中患病者占的概率。‎  教学资源备选  一、注意区分“从性遗传”与“伴性遗传”‎ ‎1.不同点 ‎(1)基因位置不同。符合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而符合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些基因虽然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由于受到性激素的作用,因而使得它在不同性别个体中的表达不同,这种遗传现象称为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性状虽可在两性中表现,但在两性中的发生频率及杂合子基因型在不同性别个体中的表现型是不同的,这种性状称为从性显性。‎ ‎(2)遗传特点不同。从性遗传正反交结果相同,伴性遗传正反交结果往往不同。可根据此特点区分遗传方式。‎ ‎2.相同点 ‎(1)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2)从性遗传和伴性遗传均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不一定是伴性遗传。‎ 二、“母性效应”≠“母系遗传”‎ ‎1.概念 ‎(1)母性效应: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2)母系遗传:个体某性状由细胞质基因决定。‎ ‎2.遗传规律 ‎(1)母性效应:由于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符合母性效应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只是性状分离比要延迟一代出现。如P:‎ ‎♀DD×♂dd,F1基因型为Dd,全为右旋,F1自交(♀Dd×♂Dd),F2全为右旋,且F2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F2自交得F3,F3表现型为右旋∶左旋=3∶1。判断子代表现型的关键是分析母本基因型,母本基因型对应的性状即子代表现型,而不能看子代自身的基因型(注意: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不一定与母本的一致)。‎ ‎(2)母系遗传:子代表现型与母本表现型一致。‎ 三、不是有性染色体的生物才有性别区分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除XY型、ZW型外,还有基因决定性别(如喷瓜的性别是由3个基因aD、a+、ad决定的,aD对a+为显性,a+对ad为显性;喷瓜个体只要有aD基因即为雄性,无aD基因而有a+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d基因则为雌性)或者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如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为单倍体)等。‎ 四、不是有性别区分就有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均可)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有性染色体的生物才存在伴性遗传,如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生物。‎ ‎1.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DD×♂dd,F1全为右旋,F1自交,F2也全是右旋 B.♀Dd×♂Dd,F1全为右旋,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3∶1‎ C.♀dd×♂DD,F1全为左旋,F1自交,F2也全是左旋 D.♀dd×♂Dd,F1全为左旋,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1∶1‎ 解析 本题易错点在于将母性效应误认为母系遗传,误认为子代表现型一定与母本表现型一致。根据题意可知旋向的遗传特点是子代旋向只由母本核基因型决定,并不是与母本表现型一致。因此判断子代表现型得先判断母本基因型。‎ A项正确:♀DD×♂dd,因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右旋,F1基因型为Dd,则F1自交,F2也全是右旋。B项正确:♀Dd×♂‎ Dd,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右旋,F1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因此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3∶1。C项错误:♀dd×♂DD,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左旋,F1基因型为Dd,故F1自交,F2应全是右旋。D项正确:♀dd×♂Dd,母本基因型是dd,则F1全为左旋,F1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1,故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1∶1。‎ 答案 C ‎2.从性遗传是指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同为杂合子的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不同。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一对等位基因,现仅提供一只纯种结绿色茧雌性家蚕与一只纯种结白色茧雄性家蚕交配,产生的F1中,凡雌性家蚕全结白色茧,雄性家蚕全结绿色茧。‎ ‎(1)根据以上事实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家蚕茧色的遗传方式是从性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2)若通过实验证实家蚕茧色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则F2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不同。(1)根据以上事实不能确定家蚕茧色的遗传方式是从性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当控制茧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时(伴性遗传),ZGW×ZgZg→ZGZg∶ZgW=1∶1,即F1中雌性全结白色茧,雄性全结绿色茧;而当控制茧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从性遗传),GGZW(G、g表示基因,Z、W表示性染色体,下同)×ggZZ→GgZZ∶GgZW=1∶1,也可出现题干中所述情况;因此不能判断家蚕茧色的遗传方式是伴性遗传还是从性遗传。‎ ‎(2)若通过实验证实家蚕茧色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即GgZZ×GgZW,则F2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ZW∶GgZW∶ggZW=1∶2∶1,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茧∶白色茧=1∶3。‎ 答案 (1)不能 ‎(2)绿色茧∶白色茧=1∶3‎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