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寒假学情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寒假学情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寒假学情检测生物试题 ‎1.桃树和大象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差别在于桃树缺少( )‎ A. 器官 B. 种群 C. 组织 D. 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范围的大小、动物与绿色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详解】桃树和大象都具有组织、器官、种群层次,但桃树没有系统层次,而大象具有系统层次,A、B、C均错误,D正确。‎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病毒不是的理由是( )‎ ‎①细胞是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病毒是生物,因为其可以单独生活③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④多细胞生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是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①正确;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能单独生活,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②错误;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③正确;多细胞生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D均错误,C正确。‎ ‎3.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相似的是( )‎ A. 草履虫、乳酸菌、香菇 B. 梧桐、草履虫、大肠杆菌 C. 水稻、黄瓜、大豆 D. 蘑菇、灵芝、豌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乳酸菌与大肠杆菌均为原核生物;香菇、蘑菇、灵芝都属于真菌;水稻、黄瓜、大豆、梧桐与豌豆都属于绿色植物。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点睛】能够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是准确判断各选项的关键。‎ ‎4.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 A. 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B. 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C. 细菌、动物、植物、病毒 D. 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有细胞结构,也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且具有细胞壁,可能是植物细胞;b有细胞结构,也有核膜,属于真核细胞,但没有细胞壁,应该是动物细胞;c 有细胞结构,没有核膜,属于原核细胞,可能是细菌;d无细胞结构,属于病毒。‎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表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 B. 幼儿身体含水量低于成年人 C. 代谢旺盛的细胞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低 D. 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A正确;幼儿身体含水量高于成年人,B错误;自由水与结合水能够相互转化,细胞代谢旺盛时,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低,C正确;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D正确。‎ ‎6.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B. 西瓜汁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 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滴1~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D.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核膜的磷脂有四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清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并理解亚显微结构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 ‎【详解】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稀释的蛋清液中富含蛋白质,因此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A正确;鉴定还原糖时,应选择富含还原糖,且白色或接近于白色的生物组织,西瓜汁有颜色,会对颜色反应的观察产生干扰,B错误;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在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进行染色后,需用50﹪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核膜的磷脂有四层,D错误。‎ ‎7.下列关于肽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条肽链一定通过肽键连接成为蛋白质 B. CO-NH可用来表示肽键 C. 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肽键数可能小于所失去的水分子数 D. 在链状肽中,一个十肽分子比一个八肽分子多两个肽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相关的计算能力。‎ ‎【详解】一条或多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A错误;-CO-NH-可用来表示肽键,B错误;在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C错误;在链状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因此一个十肽分子比一个八肽分子多两个肽键,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脱水缩合的内涵,把握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的数量关系,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判断各选项。‎ ‎8.有3个氨基酸的R基分别为-CH2-COOH、-CH2-CH2-OH、-CH2-CO-NH2,当它们缩合后,该三肽分子中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分别是( )‎ A. 2、2、2 B. 4、4、‎2 C. 2、2、3 D. 3、3、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3个氨基酸分子中,有1个R基中含有羧基、另有1个R基中含有氨基。这3个氨基酸分子在脱水缩合形成三肽的过程中,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共脱去2分子水,形成2个肽键,所以该三肽分子中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均为2个。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9.下列有关氨基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一定为C、H、O、N、S B. 氨基酸分子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 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D. 不同氨基酸酸碱度不同,是因为构成其的R基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元素组成、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的联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有的氨基酸还含有S等元素,A错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B错误;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C错误;不同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导致不同氨基酸的酸碱度不同,D正确。‎ ‎10.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酸含有C、H、O、N和P B. 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C.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D. DNA和RNA都可以分布在细胞核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化学组成、分布及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核酸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正确;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正确;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可见,DNA和RNA都可以分布在细胞核内,D正确。‎ ‎【点睛】识记并理解核酸的种类、化学组成、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①表示ATP的结构简式,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其中“O”表示腺苷;②中五碳糖属于核糖,代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苷;③中含有碱基T,表示一段DNA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表示RNA,其中“O”表示腺嘌呤.‎ ‎【考点定位】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①是ATP分子,其中“O”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O”表示腺嘌呤;③表示DNA的片段,其中“O”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表示转运RNA,其中“O”表示腺嘌呤.‎ ‎12.某运动员午餐进食了米饭、鸡鸭肉、苹果等,2小时后,在他的血液中不可能含有( )‎ A. 核苷酸 B. 果糖 C. 氨基酸 D. 脂肪酸、甘油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依题意可知: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糖类的种类和分布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回忆糖类的种类和分布,明确植物细胞特有的糖,进而结合题意进行解答。‎ ‎【详解】某运动员吃进的各种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核酸、蛋白质依次被消化为核苷酸、氨基酸,脂肪被消化为脂肪酸、甘油;这些小分子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进入血液。果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不可能存在于人体内,B正确,A、C、D均错误。‎ ‎【点睛】对于糖类的分类和分布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 Ⅰ为核苷酸、Ⅱ为脱氧核糖核酸、Ⅲ为核糖核酸 B. Ⅰ为纤维素、Ⅱ为淀粉、Ⅲ为糖原 C. Ⅰ为固醇、Ⅱ为胆固醇、Ⅲ为维生素D D. Ⅰ为真核生物、Ⅱ为大肠杆菌、Ⅲ为香菇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及核酸的种类、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A错误;纤维素和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错误;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等,C 正确;香菇为真核生物,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D错误。‎ ‎14.小明到医院里进行血常规化验,医生发现其患有骨质疏松。如果你是医生,除了对他进行药物治疗外,还应建议他在饮食上补充下列哪种食品( )‎ A. 馒头等 B. 花生等 C. 牛奶等 D. 菠菜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无机盐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骨质疏松与机体内钙的含量减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在饮食上应补充符合钙的食物,如牛奶等,C正确,A、B、D均错误。‎ ‎15.下表是关于农作物A、B在相同土壤中N、P、K三元素肥效实验的结果记录,“+”表示施肥,“―”表示未施肥)。请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 A. 对于农作物A来说,其生长发育不需要N元素 B. 对农作物A来说,施肥时最重要的是施加P肥 C. 对农作物B来说,三种元素中K最重要 D. 两种农作物对土壤中N、P、K的需求量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元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对于农作物A来说,施加氮肥前后产量不变,说明其自身能够吸收N元素,且最可能是通过生物固氮途径,但不能说明其生长发育不需要N元素,A错误;与未施加氮肥、磷肥、钾肥和同时施加氮肥、磷肥、钾肥的这两组相比,缺磷对农作物A的产量影响最大,缺氮对农作物B的产量影响最大,说明对农作物A来说,施肥时最重要的是施加磷肥,对农作物B来说,三种元素中N最重要,B正确,C错误;两种农作物的减产数据表明,两种农作物对土壤中N、P、K的需求量不同,D错误。‎ ‎16.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 免疫功能 B. 识别功能 C.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意分析,K+进出细胞需要有蛋白质构成的专门通道,说明细胞膜具有可知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1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B.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C. 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要多 D. 有的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糖类,A错误;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B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含量比蛋白质多,C正确;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D正确。‎ ‎18.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为蓝绿色 B.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都可以是有活性的状态 C. 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的菠菜叶肉细胞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 D. 可以换上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可见,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为蓝绿色,A 正确;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细胞都应保持有活性的状态,B正确;观察叶绿体时,制作的菠菜叶肉细胞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以维持细胞的活性,C正确;可以换上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显微结构,D错误。‎ ‎【点睛】理解“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19.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 该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该菌细胞膜外的糖类可以保护细胞 D. 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的结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A、B、D均错误;该菌的细胞膜外的糖类可以保护细胞,C正确。‎ ‎20.研究显示,台湾乳白蚁粪便具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即其所含有的起保护作用的细菌能阻止并杀死入侵乳白蚁的真菌。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台湾乳白蚁、真菌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的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 C. 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全部由线粒体提供 D. 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台湾乳白蚁、真菌都是真核生物,都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其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B正确;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错误;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记准常见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并与细胞器的功能建立联系。‎ ‎21.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A. 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物质运输有关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核内外的信息交流 C. 核孔具有选择性 D. 中央运输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核孔复合物的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核孔复合物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说明其与核膜内外的物质运输有关,A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孔,B错误;核孔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中央运输蛋白赋予了核孔具有选择性,C正确;中央运输蛋白属于蛋白质的范畴,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中呈现的“核孔复合物的组成及功能”为切入点,并结合图中文字信息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22.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代谢旺盛的细胞的细胞核中DNA数量上升 B. 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 C. 不同细胞中核仁的功能相同 D. 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物质是整个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核中DNA数量不会因细胞代谢旺盛而上升,A错误;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错误;不同细胞中的核仁的功能相同,均与核糖体的形成和某种RNA的合成有关,C正确;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物质是组成染色体的DNA,D错误。‎ ‎23.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其余部分完好,然后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鸡蛋膜也是一层半透膜,半透膜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从外面进入里面,里面的物质不能从里面出来.所以选B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 ‎24.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较生理状态下小,这说明( )‎ A. 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 B. 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C. 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 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相关知识,选项所描述的内容涉及到质壁分离的原理和发生的条件等。‎ ‎【详解】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较生理状态下小,这是因为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细胞渗透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所以可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液的溶质不能透出细胞。当洋葱表皮细胞死亡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不能发生。综上分析,此现象可说明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的分析如下:‎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 ‎ ‎②内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25.下列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 ‎④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变形虫伸出伪足运动,都离不开细胞膜的流动性,都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①⑤正确;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方式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②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③错误;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没有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④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26. 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 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 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 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磷脂分子是由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组成,所以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细胞膜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支架,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将药物送入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了磷脂分子的组成特点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7.如图表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P可能是二氧化碳 B. 物质Q一定是甘油 C. 物质P、Q出细胞不都需要载体蛋白 D. 物质P、Q出细胞都不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物质P是从低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表示主动运输,其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物质Q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表示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而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综上分析,二氧化碳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物质P不可能是二氧化碳,物质Q也不一定是甘油,A、B错误;物质P、Q出细胞不都需要载体蛋白,C正确;物质P出细胞消耗能量,但物质Q出细胞不消耗能量,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8.图示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是( )‎ A. 氧气浓度、光照条件、载体数量 B. 载体数量、氧气浓度、光照条件 C. 光照条件、氧气浓度、温度变化 D. 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和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掌握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分析判断各选项的关键。‎ ‎【详解】植物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当氧气浓度为零时,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当氧气浓度不为零时,在一定O2浓度的范围内,有氧呼吸随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物质的运输速率也随之增加,但超过该范围,有氧呼吸的速率达到最大值,物质的运输速率也随之达到最大值;可见,a图横坐标表示氧气浓度。光照强度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所以b图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理论上载体的数量越多,物质的吸收速率越快,因此c图横坐标表示载体的数量。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29.下图甲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A点时的化学反应状况: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 甲图中C点时的化学反应状况: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C. 甲图中B点时往反应混和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不变 D. 甲图中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所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答案】C ‎【解析】‎ 据图甲可知,在A点时,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甲图中C点时的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B项正确;甲图中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C项错误;甲图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故在甲图中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即曲线所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出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 ‎3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④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 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来源、特性、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说明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①正确;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因此在体内能更新,②错误,⑦正确;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温度过高会使酶永久失活,③错误;低温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所以酶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④正确;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⑤正确;酶在细胞外也能发挥催化作用,⑥错误。综上分析, B正确,A、C、D均错误。‎ ‎3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B.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C. ATP分子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用于构成RNA D.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A”表示的意义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ADP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正常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可见,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ATP分子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因此可以用于构成RNA,C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构成DNA、RNA中的“A”表示腺嘌呤,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对ATP的化学组成理解不到位而导致对C选项的误判。‎ ATP脱去远离A的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32.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这说明( )‎ A.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 B. ATP不是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是直接能源物质 D.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葡萄糖与ATP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结论。‎ ‎【详解】“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刺激肌肉不收缩”,说明葡萄糖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刺激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说明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葡萄糖虽然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能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葡萄糖中贮存的能量必须通过氧化分解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生命活动,因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33.下列有几项不是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之处( )‎ ‎①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阶段 ②需要的酶完全不同 ③都是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④都产生CO2 ⑤都产生了[H]‎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即都有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阶段,都产生了[H],①⑤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需要的酶相同,②错误;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彻底、释放的能量多,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③错误;人体的有氧呼吸有CO2产生,无氧呼吸没有CO2产生,④错误。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34.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所示的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 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 C. 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 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商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的比值,当比值等于1时,说明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的氧气相同,此时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商越大,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呼吸商是反应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强度大小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没有直接关系;a点时的呼吸商大于b点时的呼吸熵,说明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点时,呼吸商等于1,说明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保存水果应该将水果放在低氧的环境中以抑制其有氧呼吸;c点以后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的吸收量增加细胞呼吸强度也不断增强。‎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呼吸商为背景,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难题。‎ ‎3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 B. 暗反应阶段既有C5的生成又有C5的消耗 C. 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D. 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答案】A ‎【解析】‎ 光反应阶段需要酶的参与,A错误;暗反应阶段既有C3还原过程C5的生成,CO2固定过程有C5的消耗,B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有[H]的产生,暗反应有[H]的消耗,C正确;光合作用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名师点睛】‎ 易错点拨: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两边的水不可轻易约去,因为反应物中的水在光反应阶段消耗,而产物中的水则在暗反应阶段产生。2、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的分布场所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36.阳台菜园成为城市居民一种时尚的装扮,同时可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阳台内的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全部来自自然光 B. 为提高产量,在阴雨天可适当降低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 C. 增施农家肥可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晚上暗反应的进行 D. 蔬菜中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效率与光的波长呈正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阳台内的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主要来自自然光,A错误;在阴雨天,光照强度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而通过呼吸作用仍在消耗有机物,因此,为提高产量,可适当降低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以通过降低呼吸作用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晚上无光照,因缺乏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所以暗反应不能进行,可见,增施农家肥可通过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来促进白天暗反应的进行,C错误;蔬菜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波长为450nm左右)和红光(波长为650nm左右),而对绿光(波长为500nm左右)的吸收极少,因此叶绿素对光的吸收效率与光的波长不呈正相关,D错误。‎ ‎37.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1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 ‎ A. 17 B. ‎12 C. 18 D. 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计算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明确:曲线纵坐标O2释放速率反映的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的差值,即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为零时则表示呼吸速率。据此,依据“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进行解答。‎ ‎【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当光照强度为零时的O2释放速率表示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大于零时的O2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综上分析可推知,该植物在1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 =实际光合速率=6+12=18mL,A、B、D均错误,C正确。‎ ‎38. 下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但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则e点与a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个DNA,B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39.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若看到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排列整齐,但不够紧密,找不到发生分裂的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不是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经分化 B. 染色体着色试剂用错,不便于观察 C. 压片力度不够,细胞重叠 D. 细准焦螺旋没调好,物像不清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的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详解】植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有分裂能力,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且排列不够紧密,说明观察到的不是分生区细胞,而是已经分化的细胞,A正确;该实验中未找到分裂的细胞,说明其原因不是染色体着色试剂用错,B错误;该实验中观察到细胞排列不够紧密,可见细胞没有重叠在一起,C错误;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细胞,说明其原因不是细准焦螺旋没调好,D错误。‎ ‎40.下列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可以分裂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 着丝点分裂是有丝分裂前期的显著特点 C. DNA分子的复制是在间期进行的 D.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区别是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异同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着丝点分裂是有丝分裂后期的显著特点,B错误;DNA分子的复制是在间期进行的,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区别是细胞质的分裂方式,D错误。‎ ‎41.下列有关细胞的全能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动物克隆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核具有全能性 C. 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其具有所有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 D. 全能性的大小依次为:受精卵>生殖细胞>植物体细胞>动物体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全能性的大小、物质基础、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动物克隆是借助核移植技术培育而成,这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正确;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细胞内含有该物种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而不是具有所有生物的全套遗传物质,C错误;全能性的大小依次为:受精卵>生殖细胞>植物体细胞>动物体细胞,D正确。‎ ‎42.人的胰岛素和胰岛素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的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 遗传信息不同 B. 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D. 细胞器的数量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合成胰岛素和胰岛素酶的细胞均由同一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这两种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但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A 错误,B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属于导致胰岛素和胰岛素酶的结构不同的直接原因,C错误;细胞器的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不是这两种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D错误。‎ ‎43.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 B.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C. 干细胞也会衰老、死亡 D. 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衰老等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生物体内的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除癌细胞以外,正常细胞的生活史都要经历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这几个阶段,因此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A、B正确;干细胞也会衰老、死亡,C正确;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 ‎4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是—个被动的过程,细胞坏死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B. 细胞凋亡主要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细胞死亡 C. 细胞凋亡确保正常发育生长,清除多余的细胞 D. 细胞凋亡是积极防御功能,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 ‎【答案】A ‎【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主动过程,细胞坏死是一个被动的过程,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细胞凋亡确保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清除多余的细胞,比如癌细胞,C正确;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得清除都是由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45.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化的基因,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从而为癌症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方向。请推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P53基因突变细胞就会癌变 B. 细胞的DNA受损时,可能会激活P53基因 C. P53基因是抑癌基因 D. 转入P53基因后,癌细胞增殖减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癌变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题意“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化的基因”可推知:P53基因是抑癌基因,但P53基因突变,细胞不一定就会癌变,因为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A错误,C正确;细胞的DNA受损时,可能会激活P53基因,导致P53基因发生突变,B正确;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癌细胞中,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说明转入P53基因后,癌细胞增殖减慢,D正确。‎ ‎46.静脉注射时常用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载体,将各种药物输入人体,该过程中生理盐水的功能主要是( )‎ A. 运输药物进入细胞 B. 提供能量 C.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 供应水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无机盐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生理盐水的浓度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浓度大致相当。静脉注射时常用生理盐水作为载体,在该过程中生理盐水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不是运输药物进入细胞与供应水分,A、D错误,C正确;生理盐水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47.自身免疫疾病产生的原因是( )‎ A. 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B. 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 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D. 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免疫功能失调而引发的疾病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即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A正确;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B错误;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C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D错误。‎ ‎48.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植株较矮、纤维短,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初期的芦苇,这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应该是( )‎ A. 乙烯利 B. 吲哚乙酸 C. 青鲜素 D. 赤霉素类似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乙烯利可用于果实的催熟,A错误;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或获得无子果实,B错误;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C错误;赤霉素类似物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 ‎49.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 A. 均匀分布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特征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的是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即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A正确;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C、D均错误。‎ ‎50.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会释放一种物质吸引昆虫的天敌。这一物质属于( )‎ A. 物理信息 B. 行为信息 C. 化学信息 D. 营养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明确各信息种类概念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A错误;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B错误;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可见,一些植物受到昆虫啃食时释放的、一种能够吸引昆虫天敌的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营养信息是指通过营养交换所传递的信息,即为食物和资源的供应状况,‎ D错误。‎ ‎51.如图表示几种细胞器的模式简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字母)。‎ ‎(3) ________(填字母)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5)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C (2). A (3). B (4). D (5). B (6). A和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及分布、ATP的合成途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C]叶绿体,[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 植物细胞中的[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的[B]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3) [D]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 [B]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5) ATP的合成途径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因此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C]叶绿体。‎ ‎【点睛】以题意和图示信息为解题的切入点,据此明辨A、B、C、D所示结构名称,围绕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并与ATP的合成途径建立联系,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52.下图为一实验装置,各试管中装有一长度与体积均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处理如下。约1h后取出各马铃薯条,并观察它们的长度变化,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乙试管中马铃薯条长度的变化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渗透作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变短 (2). 细胞渗透失水 (3). 变长 (4). 细胞渗透吸水 (5). 对照作用 (6). 物质跨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渗透作用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吸水及失水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详解】(1) 甲试管中80%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因此马铃薯条的长度变短。乙试管中蒸馏水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导致细胞渗透吸水,所以马铃薯条的长度变长。 ‎ ‎(2) 丙试管中的马铃薯条没有浸入在溶液中,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其长度基本保持不变,所以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点睛】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53.为研究高温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者将A、B、C三个品系植株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均为处理后占处理前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在高温环境下,三个品系光合速率均下降,原因可能有:‎ ‎①高温破坏了叶绿体__________的结构,使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导致光反应合成的____________减少。‎ ‎②高温下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CO2吸收减少,直接影响叶绿体中进行的__________过程。‎ ‎ (2)三个品系中的________品系最耐高温。若在黑暗、氧气充足和‎40℃‎环境条件下,A品系玉米叶肉细胞中[H]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A品系植物光合作用关于光照强度的曲线,其中,B点代表意义是___________,若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40℃‎,则温度从‎25℃‎上升到‎40℃‎,C点将会向_____方移动。‎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ATP和[H](或NADPH) (3). 暗反应(或二氧化碳固定) (4). A (5). 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到线粒体内膜 (6). 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7). 左下 ‎【解析】‎ ‎【分析】‎ 本题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①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表中信息显示:将A、B、C三个品系植株从‎25℃‎环境移入‎40℃‎环境中培养,光能捕获效率都下降,说明高温破坏了叶绿体类囊体膜的结构,使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导致光反应合成的ATP和[H]减少。②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高温下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CO2吸收减少,直接影响了在叶绿体中进行的暗反应过程。‎ ‎(2) 对比分析表中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光能捕获效率的数据可知:A品系最耐高温。在黑暗、氧气充足和‎40℃‎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能进行有氧呼吸。[H]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消耗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种条件下,A品系玉米叶肉细胞中[H]的移动途径是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移向线粒体内膜。‎ ‎(3) 依题意可知:O2释放速度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B点所示的光照强度下,O2释放速度为零,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因此B点代表意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需要的光照强度。C点时净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若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40℃‎,则温度从‎25℃‎上升到‎40℃‎,呼吸作用速率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减弱,O2释放速度减小,因此C点将会向左下方移动。‎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3)小题的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需明确O2释放速度反映的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的差值,即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零时则表示呼吸作用速率。据此,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依据“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的关系进行解答。‎ ‎54.下图为某生物一个体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图像,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比为________,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 ‎(3)图甲中X的数值是________,图丙中N的数值是________。‎ ‎【答案】 (1). 后 (2). 1∶0∶1 (3).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4). E~F (5). C~D段和D~E(或C~E) (6). 4 (7). 2‎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过程及其物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依据图乙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特点可推知: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像。图乙细胞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比为1∶0∶1,该时期细胞的主要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2) 图甲中的A~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C~D段、D~E段和E~F段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 图丙中的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说明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而且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对应于图甲中的C~D段和D~E段(或C~E段)。‎ ‎(3) 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是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的2倍,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据此可推知:图甲中X的数值是4,图丙中N的数值是2。‎ ‎【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甲曲线各区段的成因及其代表的时期,图乙细胞所处的时期和图丙所示的有丝分裂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