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西省大同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大同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生命系统 B. 草履虫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活不需要依赖活细胞 D. 高等植物个体水平以下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答案】A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生命系统,A正确; B、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其生活离不开活细胞,C错误; D、植物无系统层次,D错误。故选A。 2.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B. 蓝藻和绿藻的叶绿体中都含有叶绿素,都可以吸收利用光能 C.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能在其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D.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能在其线粒体中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C 【解析】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生物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动物、植物和真菌等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A错误; B、蓝藻无叶绿体,B错误; 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形成,C正确; D、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故选C。 3.下列都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元素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的是C、H、O、N,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在植物和动物细胞内都具有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蔗糖 C. 麦芽糖 D. 乳糖 【答案】A 【解析】葡萄糖是动植物体内都有的单糖,A正确; 蔗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B错误; 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特有的二糖,C错误; 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二糖,D错误。 5.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下列有关食品的检验正确的是( )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结果 结论 A 某脱脂棉中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液 红色 含有脂肪 B 某大豆油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含有蛋白质 C 某奶片中是否添加淀粉 甲基绿 监色 不添加淀粉 D 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含有还原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均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两者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A错误; 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说明大豆中有蛋白质,B错误; C、淀粉是用碘液检查,不用甲基绿,C错误; D、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成砖红色沉淀,可检测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还原糖,D正确。故选D。 6.胰岛素分子由两条肽链构成,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在形成胰岛素分子的过程中,共脱去水分子( ) A. 48个 B. 49个 C. 50个 D. 51个 【答案】B 【解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4)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 (5)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氮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含有1个N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详解】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1+30)-2=49个。因此,胰岛素分子彻底水解所需的水分子数也是49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7.生物大分子通常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B. 若该图为一段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四种 C. 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四种 D.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1、核糖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中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的磷酸和五碳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链; 3、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单体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淀粉、纤维素、糖原的连接方式不同。 【详解】A、如果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A错误; B、如果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B错误; C、如果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是碱基,RNA中的碱基含有A、U、C、G四种,C正确; 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空间结构不相同,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识记糖类的种类;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能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 8.科学家曾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A. 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B.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现象说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膜相融合,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选B。 9.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B.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C.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D.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答案】D 【解析】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A正确; B、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活动,B正确; C、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以囊泡形式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C正确; D、生物膜是对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统称,D错误。故选D。 10.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天) 1 2 3 4 5 6 81 62 20 0 0 0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79 78 77 74 67 65 A. 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 表中数据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 有核部分的细胞个别死亡最可能是内外刺激造成的 D. 本实验选用100个细胞使实验偶然性小,实验数据较可靠 【答案】B 【解析】由题表得,有细胞核的细胞存活时间和存活数量明显高于无细胞核的细胞。细胞核作为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和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详解】实验中,不含细胞核的细胞存活时间短,存活数量少,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选项正确;该实验中变量仅为有无细胞核,没有验证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相互关系,B选项错误;实验中会存在无可避免的系统误差造成小部分细胞死亡,可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C选项正确;100个细胞实验数量多,实验偶然性小,数据可靠,D选项正确。因此不正确的选项为B。 1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膜 B.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C.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D.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细胞膜紧贴中细胞壁,看不到细胞膜,A错误; B、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B错误; C、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正确; D、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D错误。 故选C。 12.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可能为 B.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将图2与图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D. 限制图中A、B、C、D运输速度的因索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 图1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图2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图3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图4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或者内吞外排。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A正确;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 C、图4的曲线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C错误; D、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D正确。故选C。 13.下列选项中与人体细胞内胃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 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 中心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 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答案】B 【解析】活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无关,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与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正确; C、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无关,C错误; D、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与酶的合成和分泌无关,D错误。故选B。 14.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则相关说法确的是( ) 步骤 试管编号及组別 a b c d e 加入试剂 体积分数为3%的溶液 体积分数为3%的溶液 体积分数为3%的溶液 体积分数为3%的溶液 蒸馏水 处理措施 2滴蒸馏水 2滴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2滴煮熟的肝脏研磨液 2滴肝脏研磨液 温度 90℃水浴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气泡多少 多 较多 最多 无 无 A a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 b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 c组和d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D. c组和e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实验设置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表格中b、c对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加入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产生的气泡多,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c、d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是否经过高温处理,d组实验加热煮沸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因此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e对照说明气泡产生是由于过氧化氢分解,肝脏研磨液自身不能产生气泡。 【详解】A、a组高温也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不能与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 B、由分析可知,b、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但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c、d组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不能确定是否是由于空间结构改变引起,C错误; D、c组和e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过氧化氢,该对照实验说明气泡来自过氧化氢分解,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D正确。故选D。 1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的合成一定需要C、H、O、N、S元素 B. 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C.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作用。 【详解】A、大部分酶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一定有C、H、O、N,有的含有S元素,A错误; B、酶是有机物,而无机催化剂属于无机物,B错误; C、酶脱离生物体后也能起作用,C错误;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正确。故选D。 16.下列关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萤火虫发光时,ADP含量降低,ATP含量上升 B. ATP转化为ADP需要酶参与,也需要消耗水 C. 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DNA的基本单位 D.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详解】A、萤火虫发光需要ATP水解产生能量,故ATP含量降低,ADP含量上升,A错误; B、ATP在酶的催化下,通过水解产生ADP和Pi,B正确; C、ATP由核糖,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错误; D、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能合成ATP,因此在无光条件下,绿色植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D错误。故选B。 17.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 释放二氧化碳 C. 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D. 生成大量ATP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中,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中 是否需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 转移到ATP中的能量 1161KJ 61.08KJ 联系 把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这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需要多种酶参与,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 C、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C错误; D、有氧呼吸生成大量的ATP,D正确。故选D。 18.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所需的酶不完全相同 C.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D.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A 【解析】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 【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水和乳酸或酒精、二氧化碳,A错误;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需呼吸酶不完全相同,但第一阶段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相同,B正确; C、细胞呼吸与光照无关,所以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故选A。 19.下列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 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 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 D. 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不同 【答案】C 【解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A错误; B、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研磨前进入碳酸钙,可以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 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C正确; D、各色素带顺序由自身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所决定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与绿叶种类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20.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 A. 叶绿体的外膜上 B. 类囊体的薄膜上 C. 叶绿体的内膜上 D. 叶绿体的基质 【答案】B 【解析】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 【详解】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绿色植物所有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 【详解】A、叶绿体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B。 22.下列有关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有双层膜结构 B. 内部都含有酶和少量DNA C. 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水都会作为其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答案】C 【解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同特点有: (1)都含有双层膜结构; (2)都含有DNA分子; (3)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4)都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少量DNA,B正确;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是线粒体的功能,叶绿体的功能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错误; D、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是反应物,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水是反应物,D正确。 故选C。 23.用14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 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B. 二氧化碳→叶绿体→ADP C. 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 4[H]+O2 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 +C52C3 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 【详解】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固定,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中,即CO2→C3→糖类。故选D。 24.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D. 丙细胞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DNA数之比均为1:2:1 【答案】C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末期子细胞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然后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然后形成两个子细胞。 图中细胞具有中心体,并且没有细胞壁,应表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由乙图细胞膜向内凹陷可判断该生物是动物,A错误; B、甲细胞从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B错误; C、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C正确; D、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故丙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比都为1:2:2,D错误。故选C。 2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都显著降低 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B 【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A正确; B、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而不是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B错误; C、细胞凋亡有助于细胞的更新、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般变为球形,D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从结构上看,___________(填“Ⅰ”、“Ⅱ”“Ⅲ”“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___________(填“原核”、“真核”、“病毒”)生物。 (2)图中___________(填细胞器)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Ⅳ与Ⅱ相比,由于存在___________(填细胞器),故为低等植物细胞。 (3)据图可知,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Ⅰ”、“Ⅱ”、“Ⅲ”、“Ⅳ”),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Ⅰ”、“Ⅱ”、“Ⅲ”、“Ⅳ”)。 【答案】核糖体 Ⅲ 原核 线粒体 有氧呼吸 中心体 Ⅱ Ⅱ、Ⅳ 【解析】分析图示:Ⅰ表示动物细胞;Ⅱ表示高等植物细胞;Ⅲ表示蓝藻细胞;Ⅳ有中心体表示低等植物细胞。 【详解】(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故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从结构上看,Ⅲ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图中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Ⅳ与Ⅱ相比,由于存在中心体,故为低等植物细胞。 (3)据图可知,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Ⅱ,叶绿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Ⅱ、Ⅳ。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和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下图为细胞膜的结构及物质运输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填“上侧”、“下侧”)代表细胞膜内,理由是__________。 (2)图中表示主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填“甲”、“乙”、“丙”、“丁”),与被动运输相比运输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 (3)细胞膜、__________与__________和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若该图表示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则细胞膜与__________构成原生质层。 (4)细胞膜除了图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磷脂双分子层 下侧 上侧有糖蛋白 甲 能量 细胞器膜 核膜 液泡膜及这两层膜间的细胞质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解析】图示分析:甲是主动运输进细胞;乙是自由扩散进细胞;丙是协助扩散进细胞;丁是协助扩散进细胞。上侧是细胞外,下侧是细胞内。 【详解】(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图中下侧代表细胞膜内,理由是上侧有糖蛋白表示细胞外。 (2)通过分析可知,图中表示主动运输的是甲,与被动运输相比运输过程中需要细胞为其提供能量。 (3)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若该图表示成熟植物细胞细胞膜,则细胞膜与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 (4)细胞膜除了图示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外,还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点睛】本题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 28.为了探究pH叫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pH=2)、B组(pH=4)和C组(pH=6),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2)三种pH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组,该pH__________(填“是”、“不是”)最适pH条件,原因是__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B 不是 pH梯度大,实验结果不精确(最适浓度可能在pH为2-4或4-6间) 不变 时酶已经失活 【解析】1、活细胞具有选择通过性,死细胞不具有选择通过性,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要易煮过的玉米(死亡)作为对照进行实验,观察胚的颜色变化。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分析曲线可知,pH=4条件下比pH=2和pH=6时,酶的催化效率高。 【详解】(1)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通过分析可知,三种pH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该pH不是最适pH条件,原因是pH梯度大,实验结果不精确。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由于在时间t2时C组(pH=6)酶已经失活,所以在t3时,C组产物总量不变。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载体,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9.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E、F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__(填物质),其功能主要是吸收__________光和__________光。 (3)在E阶段中物质的变化有:将水分解成B:__________和__________;ADP和Pi合成__________。 (4)在F阶段中,被固定生成D:______,D最终被还原生成和() (5)光合作用中,E阶段利用的能源是_____,F阶段利用的能源物质是_____,其结构简式为_____。 【答案】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叶绿体中的色素 红 蓝紫 [H] ATP (写成三碳化合物也给分) 光能 ATP A—P~P~P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E阶段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F阶段为暗反应阶段;物质A表示叶绿体中的色素,B表示氧气,C表示ATP,D表示三碳化合物。 【详解】(1)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E、F,即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2)图中A是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在E阶段中物质的变化有:将水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性氢和ADP和Pi生成ATP。 (4)在F阶段中,CO2被C5固定生成C3。 (5)光反应利用光能,暗反应利用ATP,其结构简式:A—P~P~P。 【点睛】本题较基础,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的能力。 30.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主要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③过程中都有CO2产生,其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①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________;在①~④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4)②和④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丙酮酸 乳酸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H] ③ 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②表示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表示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表示丙酮酸,b表示乳酸。 【详解】试题分析:(1)图中a、b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丙酮酸和乳酸。 (2)图中②、③过程分别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反应过程,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有CO2产生。 (3)过程①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能量外,还产生少量的[H];在①~④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③,即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4)②和④过程一般不会同时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其原因是不同生物体内酶的种类不同,且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细胞呼吸的完整过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