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案 【考纲要求】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学科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认识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应具备的特征。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总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分析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实验设计思路。 知识点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基础回顾 1.填表比较R型和S型细菌 2.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①实验a、b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S型细菌有毒。 ②实验b、c对比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 ③实验b、c、d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④综合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方法规律 1.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2.关于细菌转化实验的三点总结 (1)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后代中既有R型细菌,又有S型细菌,且大多数为R型细菌。 (3)转化与DNA的纯度有关,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知识点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基础回顾 1.实验材料: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1)噬菌体的结构 (2)噬菌体的增殖——自我复制 2.填写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图 方法规律 1.归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三个易误点 (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不能标记C、H、O、N,因这些元素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知识点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回顾 生物类型与遗传物质的种类(连线) 方法规律 归纳总结生物的遗传物质 注意: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一种生物只能有一种遗传物质。 归纳总结 [网络构建] [要点强化] 1.细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与人工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的原理相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本质上是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的繁殖过程,通过噬菌体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实现,其原料来源于细菌细胞。 3.同位素示踪是利用同位素之间质量上的差异及放射性差异将微观问题宏观化观察DNA和蛋白质在性状遗传中的作用。因此,只能用DNA和蛋白质的特异性元素(P、S)进行标记。 考点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典例精析] (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菌和R型菌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菌和R型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上升与S型菌使小鼠发病后免疫力下降有关 D.S型菌由0开始增多是R型菌基因突变的结果① [破题关键] ①—细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解析] 本题以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R型菌转化的实质、两种菌的特性的理解。从图示后半部分可以看出,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菌和R型菌,A正确;R型菌没有荚膜,无毒性,可以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B正确;S型菌有荚膜,有毒性,小鼠的免疫系统不能消灭S型菌,因此随着S型菌增多,小鼠免疫能力下降,C正确;S型菌由0开始增多是由于R型菌转化为S型菌,转化的实质是S型菌的DNA重组到R型菌的DNA中,因此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 D 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 (1)适量的R型细菌被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 (2)适量的S型细菌被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降低。 (3)适量的混合菌被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R型细菌的数量也增加。 (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被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崩溃,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 (2018·北京丰台期末)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热处理的S型菌进行分离提纯获得的物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接种到培养基上,观察到表面光滑的菌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菌落特征鉴别S型菌和R型菌 B.提纯后的物质诱发R型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C.荚膜多糖进入R型菌导致表面光滑的菌落出现 D.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DNA中嘌呤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实验材料和转化实质以及DNA结构的理解。S型菌菌落光滑,R型菌菌落粗糙,可以通过菌落特征鉴别,A正确;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的DNA重组到R型菌的DNA中,因此属于基因重组,B、C错误;在双链DNA分子中中嘌呤等于嘧啶各占1/2,因此比例不变,D错误。 [答案] A 考什么 (1)格里菲思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艾弗里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学什么 (1)熟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理解转化的实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设计的思路 [知能拓展]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 (1)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分别用活的S型和R型细菌注射小鼠形成对照,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单独注射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形成对照。 (2)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之间形成对照,而DNA与DNA酶处理产物之间也形成对照。 2.理解“转化”的两个关键点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S型细菌死亡的实质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DNA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保持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 [角度训练] 角度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1.(2018·济宁模拟)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解析] DNA酶能将DNA水解,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①中小鼠不死亡。②加入的是S型细菌,小鼠死亡。高温能使细菌死亡,使酶失去活性,因此③④中小鼠都不死亡。 [答案] D 2.(2018·武汉调研)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R型菌和S型菌是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必须将四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B.实验结果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C.该实验的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D.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四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菌 [解析] 通过对四组实验进行对比,可以证明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是S型细菌体内的某种物质,即“转化因子” ,但不能证明该“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 [答案] C 角度2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 3.(2018·长沙模拟)艾弗里将R型肺炎双球菌培养在含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 [解析] 艾弗里实验中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只有加入DNA时,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这说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该实验中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仅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实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答案] B 4.(2018·洛阳模拟)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菌混合培养 B.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一个群落 C.如果将活S菌悬液与活R菌悬液换一下位置,则不会发生转化 D.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S、R两种菌落 [解析] 图中① 过程要获取蛋白质、DNA等成分,所以不能加热处理,A错误;培养基上的一个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一个种群,B错误;如果将活S菌悬液与活R菌悬液换一下位置,则可能会发生转化,C错误;③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出现S、R两种菌落,D正确。 [答案] D 考点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典例精析] (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 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大肠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不能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T2噬菌体的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发生在其宿主细胞中,不能发生在病毒颗粒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二者的增殖过程不同。 [答案] C (2018·淮南模拟)如图为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2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2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解析] 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可以用3H-尿嘧啶标记RNA,放射性含量的多少表示RNA的百分比,A正确;RNA能与DNA杂交,说明RNA为相应的DNA的转录产物,B正确;在第0 min时,大肠杆菌还没有被T2噬菌体感染,所以在大肠杆菌体内不存在T2的噬菌体的DNA,其也就不会转录,C错误;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与T2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高,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而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所占百分比越来越低,说明其转录受到抑制,D正确。 [答案] C 考什么 (1)实验原理的迁移应用 (2)实验误差分析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学什么 (1)熟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2)区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3)学会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实验的方法 [知能拓展]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 (1)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2.“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标记问题 [角度训练] 角度1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1.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是以T2噬菌体为材料,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将获得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解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错误。 [答案] B 2.(2018·湖南十校联考)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某同学据图分析总结出六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②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 ③图1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④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如果培养2代以上,甲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数一定增多 ⑥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 分析图1可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已被32P或35S标记,故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①正确;用含有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乙中,有2个含有放射性,②错误;图1中用含有32P或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证明了噬菌体增殖时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可说明在噬菌体增殖过程中,起遗传效应的物质是DNA,因被35S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故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正确;如果图1中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甲处的DNA分子无放射性,⑤错误;若培养2代以上,乙处有2个噬菌体的核酸含放射性,⑥错误。 [答案] B 角度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比较 3.(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2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即没有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A项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属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并没有涉及肺炎双球菌对小鼠的作用,B项错误;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项正确;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含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才带有32P标记,D项错误。 [答案] C 4.(2016·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而不能说明该“转化因子”是DNA;噬菌体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DNA复制等生命活动,不能用32 P直接标记噬菌体,而应先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再用被标记的宿主细胞培养噬菌体;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角度3 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5.(2017·忻州月考)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 B.可在DNA中找到32P、15N C.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 D.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 [解析] 用32P、35S、15N标记后,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15N,蛋白质外壳中含有35S、15N。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噬菌体外壳留在外面,DNA进入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完全以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无放射性。子代噬菌体DNA只有一部分含有亲代链(含32P、15N),不含S元素。 [答案] B 6.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 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 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 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5S [解析] DNA分子中含有H、N元素,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了;由于3H、15N、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分子进入细菌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没有放射性;由于3H、15 N标记了噬菌体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不含有S。 [答案] C 同位素标记法是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放射性确定物质的转移途径或对有关的化学反应进行追踪,也称为同位素示踪法,高中生物常用的同位素示踪过程举例如下: 放射性元素 标记物质 研究过程 结论(结果) 14C CO2 暗反应中碳 的转移途径 发现卡尔文 循环 3H 亮氨酸 分泌蛋白的 合成分泌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细胞膜 18O H2O 和CO2 光合作用中 O2的来源 产生的O2来自 H2O,而不是CO2 15N DNA DNA的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 32P和35S DNA和 蛋白质 生物的 遗传物质 DNA是遗传物质 考点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典例精析] (2018·郑州模拟)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D.在生物界中,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破题关键] ①—该结论的生物学含义。 [解析] 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正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答案] A (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①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 [破题关键] ①—噬菌体增殖的方式及特点。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MV A的遗传物质,D正确。 [答案] D [知能拓展] 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2.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HRV:车前草病毒;TMV:烟草花叶病毒。 [角度训练] 角度1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 1.(2018·通化模拟)下图是对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 B.寄生于细胞之间,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寄生于细胞之间,通过RNA遗传 [解析] 由图中病原体的组成和结构可判断这是一种RNA病毒,寄生于植物细胞内;通过RNA和蛋白质外壳侵染正常叶片后的结果可证明RNA能承担遗传任务,是遗传物质。 [答案] A 2.(2018·洛阳模拟)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的结果(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 因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决定病毒类型和病斑类型的是RNA,而不是蛋白质。③中的RNA是b型TMV的,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该是b型,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角度2 生物的遗传物质 3.(2018·芜湖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 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在线粒体中也有少部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含C、H、O、N、P,不含S;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答案] B 4.(2018·牡丹江模拟)对①~⑤这五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表所示: 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⑤和① C.④和② D.④和① [解析] 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含有DNA和RNA;T2噬菌体属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仅含有DNA一种核酸;两种生物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解析] 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需要RNA为引物,A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和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和RNA,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D正确。 [答案] D 2.(2018·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T2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答案] B 3.(2017·全国卷Ⅰ)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析] (1)由于DNA和RNA有各自的特有碱基,DNA特有的碱基为T,RNA特有的碱基为U,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碱基U的培养基中培养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含有放射性。再用病毒去侵染含放射性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放射性,为甲组;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碱基T的培养基中培养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含有放射性。再用病毒去侵染含放射性的宿主细胞,看子代病毒是否含有放射性,为乙组。(2)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答案] (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