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练习:第7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基础全练] 1.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取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 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植株,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种现象说明( )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解析:从“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可以看出该植物存在过度繁殖现象;“其 中大部分被鸟取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植株”说明 要与不同种类的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生存斗争。 答案:B 2.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解析: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具有较厚 外壳的蜗牛能适应其生活环境。 答案:B 3.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解析: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因而 A、B、C 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 的。 答案:D 4.当时达尔文接受拉马克获得性遗传观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拉马克进化论的观点没有任何异议 B.拉马克获得性遗传观点是有事实依据的 C.受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影响 D.达尔文无法从本质上解释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于遗传和变 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 答案:D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新的物种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 化提供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 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答案:D 6.图中甲、乙、丙、丁、a、b、c、d 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幅图符合达尔文的 进化观点( ) 解析: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选择,从而进化 为现在的众多物种。 答案:C 7.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 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 解析: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长舌蝠的长舌 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 项 正确;长舌蝠是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由于不能传 粉,从而无法繁衍后代,B 项错误;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长舌 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C、D 项正确。 答案:B 8.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 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 差别很大,主要是由于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缘故。 答案:B 9.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长颈鹿群中不同个体间脖子长度存在差异,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 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 化的内在因素。 (2)脖子长的长颈鹿由于能够食用到高处的植物,因此能够在食物缺少的条件下与 环境相适应而在_______________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 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________。 (3) 上 述 过 程 表 明 , 自 然 选 择 的 动 力 是 ________ , 自 然 选 择 的 结 果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长颈鹿中存在着不同体型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 一般是不定向的,是随机产生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进 化的基础。(2)脖子较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叶子,在生存斗争中获胜, 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 生存。 答案:(1)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2)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3)生存 斗争 适者生存 10.有人用一种螳螂做实验:用细线分别把绿色螳螂和褐色螳螂缚在绿色和褐色 的草地上,让鸟来吃。实验结果如表: 环境 绿色螳螂 褐色螳螂 数目 被鸟吃掉的数目 数目 被鸟吃掉的数目 经过日期 绿色草地 20 0 45 35 19 天 褐色草地 25 25 20 0 11 天 试用达尔文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螳螂的体色有绿色的,也有褐色的,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这一特性一般 是________的,它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2)螳螂与鸟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捕食,被达尔文称为________,它是生物进化 的________。 (3)环境对螳螂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 解析:(1)螳螂的体色有绿色的,也有褐色的,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变异是不 定向的,它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2)螳螂与鸟的关系属于捕食,被达尔文称为生存斗争,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3)环境对螳螂起了选择作用,即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答案:(1)变异性 不定向 (2)生存斗争 动力 (3)选择 定向的 [素养提升] 11.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 不得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 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害虫全部消失,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绝灭 解析:由于基因突变,害虫群体中本来就存在着能抵抗杀虫剂的变异类型,A 错 误;抗药性增强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选择的结果,B 正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其 自身的调控机制,不受杀虫剂的影响,C 错误;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 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D 错误。 答案:B 12.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蟹的 数量差别较大的原因是( ) A.中间体色更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能力弱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的个体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 解析: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 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A 正确;体色不同的蟹的生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B 错误;不同体色的蟹的食物来源一致,C 错误;中间体色的个体适应性强,但其与 浅色和深色蟹仍属于同一物种,不是新物种,D 错误。 答案:A 13.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 B.A→B 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B→C 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解析:A 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正确;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 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A→B 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 实现的,B 正确;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弱的害虫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生存下来, 生存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 农药后,抗药性弱的害虫又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又能生存下来。这样经过农 药的长期选择,使害虫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C 正确;抗药性变异出现在使用农药 之前,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D 错误。 答案:D 14.某小岛上有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生活在 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中合理 的是( ) A.都比父母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父母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父母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父母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解析:根据题中图乙可知,6~8 cm 的深度中虫的数量最多,4 cm 以下的深度中 虫的数量极少,根据图甲可知鸟喙的长度在 1~5 cm,只有更长的喙才更易于啄到 食物,因此可预测该啄木鸟经过长期进化鸟喙会越来越长。但是生物的进化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有利的变异需要逐代积累,较短一代的时间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 鸟喙,且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子代的喙不一定比父母的喙长。 答案:C 15.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个体数相同的螺旋蛆蝇 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 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 世代的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________类型,而杀虫 剂起了________,选择出了耐药个体,经过逐代________,耐药变异特性得以逐 代积累加强,就逐渐形成了耐药新品种,而使杀虫剂失效。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 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较长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很低,需 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逐渐增多。 (3)实验结果表明,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效果较好。 解析:(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 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 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 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2)人工诱变能够提 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但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变异个体往往 不多,需要处理大量材料。(3)分析实验结果图解,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实 验组导致种群个体数低,不反弹,消灭螺旋蛆蝇效果较好。 答案:(1)耐药变异 选择作用 选择 (2)人工诱变 基因突变率 突变个体(或雄 性不育个体) (3)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