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5、6章 章末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5、6章 章末检测

第 5、6 章 章末检测 对应学生用书 P8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 D 解析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常绿阔叶林中 包含很多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A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种类和数量不 断发生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也会不断发生改变,B 错误;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小,C 错误。 2.如图所示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解析 该食物网共有 9 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由题图可看出,磷虾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在该食物网中,与蓝鲸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有锯齿海豹、飞鸟、阿德利企鹅和枪乌贼,因此蓝鲸数量 减少,可由其他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替代,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硅藻 是第一营养级,其数量变化对食物网影响最大。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关 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植物都是生产者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细菌都是分解者 C.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D.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都是消费者 答案 C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A 错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是分解者,B 错误;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C 正确;消费者能加 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有少数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 解者,D 错误。 4.下列关于设计生态缸的论述中,不合理的是( ) A.选取的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比例适宜 C.腐殖质提供了初始的分解者和有机物 D.为保证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供给,须将生态缸放在直射光下 答案 D 解析 生态缸中需投放几种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而且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A 正确;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比 例必须适宜,B 正确;腐殖质提供了初始的分解者和有机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 成无机物供生产者使用,C 正确;为保证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供给,须将生态 缸放在较强的散射光下,直射光使得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D 错误。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B 解析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A 正确;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能量越少,因此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可以是无限的,B 错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一个标志,C 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 正确。 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 代表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N5/N3×100% B.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 C.牛、羊同化的能量 N5=牛、羊呼吸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能量 D.适量放牧牛、羊会增大 N2 与 N1 的比值 答案 A 解析 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同化量 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即 N5/N2×100%,A 错误;牛、羊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草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B 正确;同化量=呼吸量+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量,C 正确;适量放牧,会减少因叶片相互遮挡以及竞争而造成的部分牧草死亡等现象, 有利于草的生长,因此能增大其对光能的利用率,增大 N2 与 N1 的比值,D 正确。 7.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 b,通过呼吸消耗 的能量为 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 ( ) A.(a+b)×20% B.(c+d)×20% C.(a-c)×20% D.(b+d)×20% 答案 B 解析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同化量为 a-b,其中一部 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其余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以初 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即 a -b=c+d。按能量的最高传递效率 20%计算,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应为(a -b)×20%或(c+d)×20%。 8.下图为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解可知,该生态系统含有的捕食食物链有农作物(林地植物)→ 人;农作物(林地植物)→家禽、家畜→人,A 正确;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物 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但没有提高相邻营养级的能 量传递效率,B 正确,C 错误;在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离 开了人的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产者是整个系统的能量来源和物质来源, 是主要成分,D 正确。 9.右图表示生活在某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 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答案 D 解析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食物网 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 错误;图中虫、鼠、鹿等第二营养级同化的 能量之和约占草等第一级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 10%~20%,B 错误;食物链越长, 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鼠→鹰,C 错误;若蛇种 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 其种群密度也会不断增大,D 正确。 10.(2016·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 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 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 正确, D 错误;鹰的迁放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 致蝉的数量减少,A 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势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 产者,B 错误。 11.下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 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 B.在正常情况下,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 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 D 解析 根据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二氧化碳库,丙是消 费者,丁是分解者,①代表光合作用,②⑤⑥代表呼吸作用,A 错误;在正常情 况下,①的速率大于②的速率,B 错误;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C 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正确。 12.某被污染的湖泊中,存在一条由 4 种生物(a、b、c、d)构成的食物链,各 生物体内 2 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现象 B.c 同化的能量比 d 同化的少 C.两种有害物质对 a 的危害最小 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只缺乏分解者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 升高,这属于生物富集作用,而不是富营养化,A 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写出食物 链:b→d→c→a,营养级越高,占有的能量越少,B 正确;a 营养级最高,有害物 质的含量最高,危害最大,C 错误;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 费者,缺乏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错误。 1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 捕食生物 B 和 C 最为经济 B.生物 G 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占有四种不同的营养级 C.生物 H 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如果环境中有汞污染,则通过富集作用可导致生物 H 体内汞的浓度最高 答案 D 解析 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从经济角度看 E 捕食生物 B 和 A 最为经济,A 错误;生物 G 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位于第二营养级还可以位于第四、 六营养级,B 错误;生物 H 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但它的数量较除生产者外其 他生物更为稳定,C 错误;汞污染会随着富集作用在最高营养级含量最高,D 正确。 14.图中所示为一个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①~ ⑦是对图中箭头含义的描述,所属箭头号码正确的是( ) ①生物群落中能量的散失 ②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回归无机环境 ③无机环境 的能量进入生物群落 ④能量在生物体之间传递转化 ⑤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⑥碳元素从有机物变二氧化碳 ⑦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 A.①—(2)(3);②—(3) B.③—(1);④—(5) C.④—(2)(3);⑤—(2)(3) D.⑥—(4)(5);⑦—(1) 答案 D 解析 图中(1)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 (2)和(3)表示承载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但(3)过程不属于食物链 上的能量流动;(4)(5)表示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 回归无机环境,同时伴随热能的散失过程。 15.将新养的宠物狗的尿液涂抹到固定的地方,以后宠物狗都会到此地撒尿; 公鸡争斗时鸡冠发紫、羽毛竖起;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会跑到母鸡身边,以上分 别属于( ) A.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D.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答案 C 解析 将新养的宠物狗的尿液涂抹到固定的地方,以后宠物狗都会到此地撒 尿,尿液中的化学物质起到了信息传递作用,属于化学信息;公鸡争斗时鸡冠发 紫、羽毛竖起是公鸡通过自己的特殊行为向同伴发出威吓、挑战等信息,属于行 为信息;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会跑到母鸡身边,这里的声音是一种物理刺激,属 于物理信息。 1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 状态 B.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 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 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相互依 存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A 正确;利用信息传递,可以提高农产品或 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 正确;通过南种北移来延长短日照 作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C 错误;生命 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生物的种间关系的维持,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 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D 正确。 17.右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 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答案 B 解析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 A 正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 者应为第二营养级,B 错误;大米草和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 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 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C 正确;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 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D 正确。 18.现有Ⅰ、Ⅱ、Ⅲ、Ⅳ4 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图 1 表示生态系统Ⅰ中各营养 级重金属富集量,图 2 表示生态系统Ⅱ中各营养级的有机物含量,图 3 表示生态 系统Ⅲ中的碳循环过程,图 4 表示生态系统Ⅳ中的能量金字塔。下列依据图 1~4 所绘的食物链(网)中正确的是( ) A.图 1 对应的食物链:丙→甲→乙→丁 B.图 2 对应的食物链:丙→丁→甲→乙 C.图 3 对应的食物链:D→A→B→C D.图 4 对应的食物网:戊→乙→丙甲丁 答案 B 解析 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增高,有毒物质的富集量增多,故图 1 对应 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 错误;图 2 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生产者所 含的有机物最多,图 2 对应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B 正确;分析图 3 可知, D 是生产者,A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C 是大气中的 CO2 库,故图 3 对应的食物 链是 D →A,C 错误;图 4 表示能量金字塔,其中乙、丙处于同一营养级,故其食 物网为戊乙甲丁丙,D 错误。 19.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火灾过后的草原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B.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消除污 染 C.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D.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 B 解析 火灾过后的草原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属于群 落演替,A 不符合题意;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 生物的分解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 符合题意;豆科 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说明豆科植物与 根瘤菌之间具有共生关系,C 不符合题意;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 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是自然现象,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 不符合题意。 20.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如沼泽等,湿地 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指其可作为重要的物种资源库 B.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 是水 C.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随水的流动而进行 D.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条件,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能够净化污水,起到为地球“排 毒”“解毒”的功能,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A 错误;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活 着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生产者,B 错误;湿地生态 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 错误;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 候条件,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D 正确。 21.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 力稳定性越高 C.S2 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 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 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 正确;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 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 正确;S2 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 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 错误;S3 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D 正确。 2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B.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C.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D.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 答案 C 解析 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人均生存空间减少、土地 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因此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A 正确;环 境污染主要原因是工厂的“三废”和生活垃圾引起的,B 正确;科学水平的进步, 也无法解决耕地等问题,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增加,C 错误;目前世界 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从而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D 正确。 23.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许多不为人知的野生植物可能是人类开发新药的原料 B.科学家根据鲸鱼的流线体型,研制出了新型潜艇 C.“三北防护林”可为西北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激发了人们在文学艺术上的创作灵感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 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 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 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 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 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综上所述,C 正确。 24.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答案 B 解析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到新地区,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对 当地物种构成危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禁 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避免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物种造成不良影响, 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在亚热带林区大 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属于人为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2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 B.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 力稳定性也越高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A 错误;湿地具有蓄洪防 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一般来说,生态系 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其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 高,而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越低,C 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 价值,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0 分) 26.(10 分)某同学做了一个生态系统功能的实验,他在一只透明的玻璃缸内装 入适量的水和河泥,水中养了几条小鱼和适量的水藻,然后把缸口密封起来与外 界隔绝,制成一个小型人工生态系统。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 (1) 要 保 持 该 生 态 系 统 的 稳 定 性 , 还 应 采 取 的 措 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缸内的小鱼能较长时间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藻生活所需要的矿质养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绘出玻璃缸内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答案 (1)把玻璃缸放在光下,保证该人工生态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来源 (2)水藻为鱼提供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 (3)水和河泥中含有的矿质元素以及河泥中的腐生微生物分解的鱼粪、尿等有 机物 (4)如下图所示: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生产者及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两种最基本的生物因素,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来源,并为之提供 O2,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 CO2, 而分解者则分解水藻、鱼的残余物等为生产者提供无机营养,从而使该生态系统 内的物质得以循环利用,但由于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且各营 养级生物不能利用热能,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正常流动,必须源源不断地 供应能量。 27.(14 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 A→B 和 B→C 过程中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流动。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_______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 率,与生物通过________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 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若生产者固定了 100 kJ 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为 ________kJ。 (5)“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 这一理念依据能量流动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 案 (1)CO2 和 ( 含 碳 ) 有 机 物 ' (2) 光 合 作 用 ' 呼 吸 作 用 ' 碳 循 环 (3)B→C→D'(4)1~4 (5)逐级递减 解析 图中 A 与 B 是双向箭头,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 进入了 A,故 A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能从 A 中获取 CO2,故 B 为生产者,B、C、D 都可以 为 E 提供能量,故 E 为分解者,C、D 为消费者。 (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利用,在生物群落内 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CO2,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把有机物中的碳 变成 CO2 返回到大气中。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量的 碳变成 CO2 返回到大气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本题中的食物链是 B→C→D。 (4)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图中最高营养级 D 理论 上可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100×20%×20%=4(kJ),最少为 100×10%×10%=1(kJ), 故为 1~4 kJ。 (5)依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吃素可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损耗。 28.(12 分)科研工作者对草原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 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_______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 对 黄 花 刺 茄 的 取 食 欲 望 , 这 表 明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信 息 具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 值。 (2)通过调査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 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这类生物的 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 A、B、C、D、E 表示 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 a、b、c、d 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 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 _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答案 (1)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间接 (2)物 质循环 (3)① ⑤ 解析 (1)毛刺对动物来说属于物理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 欲望,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上 的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线虫、蚯蚓属于分解者,在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的过程中,将其中的有 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食草动 物排出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应该属于生产者流入 分解者的能量,即⑤。 29.(14 分)图甲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 J/(cm2·y); 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两条典型食物链,请分析作答: (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用字母回答),图甲中的 C 包含了图乙中的哪些生物?________________。 (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 1000 J/(cm2·y),则 B 捕食 A 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 为 ________ ; B 固 定 的 能 量 中 用 于 自 身 生 长 、 发 育 、 繁 殖 的 能 量 是 ________J/(cm2·y)。 (3)某同学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用玻璃球进行如下实验:先 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 15 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 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 12 个(其中红色球 4 个),则布袋中原 有玻璃球_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_。 答案 (1)E 蛇、蛙 (2)20% 88 (3)45 标记 解析 (1)图甲中 A 是生产者,B 是初级消费者,C 是次级消费者,D 是分解 者,E 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物群落不包括 E。图乙中蛇和蛙都为次级消费者。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 1000 J/(cm2·y),流入 B 的能量是 200 J/(cm2·y),所以 能量传递效率是 20%。B 呼吸消耗的能量是 112,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200-112=88 J/(cm2·y)。 (3)设原有球为 x,则15 x = 4 12 ,x=45,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进行标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