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辽河油田第二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0分) 1.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下列生理过程中,不会发生在该环境中的是( ) A.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2.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 细胞代谢紊乱 B. 血浆pH下降 C. 机体代谢加快 D. 细胞发生癌变 3. 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中液体成分可以相互转换 B. 若人体发生过敏反应,③含量显著增多 C. ③④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 肝糖原的分解在②中进行 4.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25~7.45 B. 血浆比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多 C.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 5. 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6. 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 人体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等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 人体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约占体液的2/3 7.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尿素、氧气 B. 呼吸酶、血红蛋白 C. 血浆蛋白、氨基酸 D. 葡萄糖、无机盐 8. 关于人体组织水肿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管阻塞可引起组织水肿 B. 营养不良可引起组织水肿 C. 过敏反应可引起组织水肿 D. 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弱引起组织水肿 9.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的兴奋传导方向可能依次为①③⑥⑤② B.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D. 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 下列生理活动中,哪项与人体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有关( ) A. 生物节律的控制 B. 血糖调节 C. 语言、学习和记忆 D. 生长激素的分泌 2. 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 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 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3. 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 由X到Y到Z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C. 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4.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幼年雄性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 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Ⅲ 出现性早熟现象 则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名称分别是( ) A. 胰岛素、生长激素、雄激素 B. 胰岛素、雄激素、生长激素 C. 雄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雄激素 5. 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4mg/mL,而lmg的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这说明激素分子( ) A. 具有催化作用 B. 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参与组成细胞结构 D. 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性 6.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单位时间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B. t1到t2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 图中所示t2以后的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7. 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8. 免疫系统组成的完整叙述是( ) A. 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 B. 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 C. 淋巴细胞、抗体、抗原 D. 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 1. 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任何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B. 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 C. 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 D. 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2.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根据此图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对根、芽、茎三种器官生长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 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 三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茎>芽>根 3. 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 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 A. B. C. D. 4. 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外加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2.0-4.0(mg/L)是促进花粉管萌发的适宜浓度范围 B. 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mg/L)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 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5. 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 A. 吲哚乙酸 B. 丙酮酸 C. 乙醇 D. 氨基酸 6. 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①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②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 ③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④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7. 一般情况下,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于侧芽部位,由此可知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协助扩散 D. 渗透作用 8. 如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A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AB段范围内 B. 在BC段范围内 C. 在CD段范围内 D. 与a侧相同浓度 1. 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 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D. 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 A. 只受生长素调节,起促进生长或抑制生长的作用 B. 只受某一种植物激素的调节 C. 受多种激素的作用,但它们发挥的作用互不相干,各不相同 D. 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它们是相互协调、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的 3. 下列现象能证明植物生长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 ①植物茎的向光性生长 ②植物茎的背重力性生长 ③植物根的向重力性生长 ④顶端优势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④ D. ②④ 4. 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表示衰退型种群的是( ) A. B. C. D. 5.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8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85条,其中有标记的20条,则池塘中共约有鲫鱼( ) A. 85条 B. 145条 C. 340条 D. 370条 6. 下面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 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 7.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S”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 “S”型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等有限 C. “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 D.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1. 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渔业捕捞应该使捕捞后剩余量维持在 K/2的水平 B. 实行封山育林以增大野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 农田除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 大规模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2. 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2时该鱼在新湖泊中的数量为环境容纳量 B. 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tl和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种群数量相同 D. 迁入新湖泊后小型淡水鱼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 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个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 互利共生、竞争、捕食 D.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4.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 分层现象只发生于群落中的植物,动物不具备分层现象 C. 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 群落中水平分布的生物种类有差异 5. 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 影响因素不同 B. 初始条件不同 C. 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 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6.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请将其排序( ) ①森林阶段 ②草本植物阶段 ③地衣阶段 ④灌木阶段 ⑤裸岩阶段 ⑥苔藓阶段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①⑤ C. ⑤⑥③④②① D. ⑤③⑥②④① 7. 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种类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B. 生态系统的种类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种间关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1.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 蛇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D.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沿食物链双向流动 B. 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 C. 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增加 D. 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3.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A. 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 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 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l/2来自于乙,1/4来自于丙,1/4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戊体重增加20g,需要消耗植物多少g( ) A. 1125g B. 1600g C. 2000g D. 6500g 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所指的物质是指C.H.O.N.P.S等元素 B.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 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减少的 D.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6. 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 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 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 D. 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B. 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 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8. 信息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回声定位”,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属于物理信息 B. 菊花接受短日照的刺激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C.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D. 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来自生物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弃耕后的牧草地形成灌木林,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D. 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1. 芦苇常用来造纸,这体现了芦苇的价值是( ) A. 间接价值 B. 直接价值 C. 科学研究价值 D. 潜在价值 2.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紫金山上所有中华虎凤蝶的幼虫、蛹和成虫 ②江心洲的全部生物 ③玄武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将军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⑤池塘中的全部鱼 A. ⑤②④ B. ⑤③④ C. ③④① D. ①②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51.(14分)地球表面的70%左右都是海洋,海洋越来越受到全人类的观注,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相对稳定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有关人员调查海洋某些方面得到数据图: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一艘废弃的轮船停泊于海边,不久船体外面就有绿藻、细菌、藤壶、牡蛎等生物附着,这个变化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乙中是食物链或食物网_____________,其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2.(16分)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简易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制酒所利用的微生物其来源是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对水果反复冲洗。 (2)排气口在果酒发酵后期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CO2。 (3)写出与(2)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果汁中只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无法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时瓶内温度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果酒制作完成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与之反应呈现_______色。 53.(20分)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不乏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美食,如素有“东方奶酪”之称的“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中国泡菜领导品牌“吉香居”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后期加入食盐、香料粉、乌杨白酒密闭发酵6个月,乌杨白酒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_左右。 (2)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制作吉香居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______________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 (4)制作酸奶的微生物为:____________。为什么还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亚硝酸盐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________色染料。 辽河油田第二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答案 1-5 BABAC 6-10 ABDBC 11-15 CCADD 16-20 DDDAB 21-25 CADBA 26-30 BDBDC 31-35 BDDDB 36-40 BBDCA 41-45 DDCCD 46-50 ADABD 51.(每空2分)(1)b 偏高 (2)垂直 群落演替 (3)A→D→C 18% (4)自我调节 52.(每空2分)(1)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酵母菌无氧呼吸 (3) (4)醋酸菌的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生长 (5)18 ℃~25 ℃ 30 ℃~35 ℃ (6)重铬酸钾 灰绿 53.(每空2分)(1)15~18℃ 12% (2)小分子的肽 氨基酸 (3)乳酸菌 酵母菌 (4)乳酸杆菌 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5)比色法 玫瑰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