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6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6班)(解析版)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6班)‎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与细胞核的一些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B. 有双层膜结构,能合成生物大分子 C. 内有DNA和RNA,能合成和消耗ATP D. 同时存在于除根细胞之外的其他植物细胞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核中不能进行翻译过程,A错误;‎ B、叶绿体和细胞核都有双层膜结构,都能合成生物大分子,如都能合成DNA,B正确;‎ C、细胞核不能合成ATP,C错误;‎ D、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不含细胞核,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伴随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反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发生配对 C. 复制与转录过程中均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 D. 转录与翻译过程中不会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不会发生,A错误。‎ B、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终止密码子没有tRNA的反密码子与之配对,因此起终止翻译的作用,B错误; ‎ C、复制与转录过程中,均以DNA为模板,都有相关酶和DNA结合,所以均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C正确; ‎ D、转录以DNA作为模板,会发生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与释放,而翻译是以mRNA作为模板,不会发生,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且种群基因库所含的基因完全不同 B. 人类的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 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A错误。‎ B、人类的活动,如砍伐森林等,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B正确; ‎ 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C正确; ‎ 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正确。‎ 故选A。‎ ‎4.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而与腺嘌呤配对。假如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有1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不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A. 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 B. 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没有突变性状的个体 C. 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2个精子的DNA序列改变2个没有改变 D. 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可能出现新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的个体可能具有突变性状,也可能不具有突变性状,AB正确;‎ C、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有1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则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1个精子的DNA序列改变,3个没有改变,C错误;‎ D、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可能出现新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5.如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性哮喘是两个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病 B. 致敏原初次入侵机体就引发丁过程发生导致哮喘 C. 丁过程是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D. 哮喘发生过程既有浆细胞参与又有效应T细胞参与 ‎【答案】C ‎【解析】‎ ‎【详解】A、遗传性哮喘是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由题图可知,致敏原再次入侵机体引发丁过程才导致哮喘,B错误;‎ C、丁过程中,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组织胺等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对致敏细胞(器官)发挥作用,C正确;‎ D、哮喘发生过程中没有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D错误。‎ 故选C。‎ ‎6.线粒体的外膜通常有一种蛋白A,另一种蛋白B能与蛋白A结合。细胞产生的活性氧核素导致蛋白A释放蛋白B,蛋白B与蛋白C结合穿透线粒体膜,使线粒体中的蛋白D释放出来。释放的蛋白D与蛋白B和蛋白E形成某一复合物F。复合物F可以活化多种蛋白酶,使细胞的蛋白质降解。最后,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题干中描述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的一种 B. 若某细胞中产生的活性氧核素较多,则可能加速该细胞的凋亡 C. 活化的蛋白酶能够水解多种蛋白质,所以不具有酶的专一性 D. 若细胞接受一个信号后,阻止蛋白E的表达,可能抵抗该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题干中描述的过程由基因控制,属于细胞凋亡的一种,A正确。‎ B. 若某细胞中产生的活性氧核素较多,加速了题中描述的过程,可能加速该细胞的凋亡,B正确。‎ C. 活化的多种蛋白酶能够水解多种蛋白质,恰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 D.细胞接受一个信号后,阻止了蛋白E的表达,则不会形成复合物F,可能抵抗该细胞凋亡,D正确。‎ ‎7.科学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牛胰核糖核酸酶(牛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将该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若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生理缓冲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单体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B. 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均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中的肽键导致变性 C. 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 D.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胰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的基本单位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A正确;‎ B、据题意,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破坏了胰核糖核酸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变性,B错误;‎ C、胰核糖核酸酶空间结构的形成与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等有关,C正确;‎ D、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因素能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其功能,D正确。‎ 故选B。‎ ‎8.普通栽培水稻是普通野生水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 B. 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C. 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D. 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变异和选择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A正确; ‎ B、环境因素导致水稻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是可遗传的,B错误;‎ C、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如它们所含的ATP合成酶相同,C错误;‎ D、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变异的方向,D错误。‎ 故选A。‎ ‎9.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确定有细胞膜存在的主要依据是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 B.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呈线性排列并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C. 沃森与克里克通过研究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D. 坎农通过研究指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确定有细胞膜存在的主要依据是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A正确;‎ B、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呈线性排列并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B正确; ‎ C、沃森与克里克通过研究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C正确;‎ D、坎农通过研究指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错误。‎ 故选D。‎ ‎10.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控制,基因R或r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现有纯合的黑身雌果蝇与纯合的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如下:灰身雌果蝇: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黑身雄果蝇:深黑身雄果蝇=6:2:6:1:1,现欲通过一次杂交获得雌雄个体均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子代果蝇,从现有的雌雄果蝇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基因型组合有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现有的雌雄果蝇:‎ 亲本:BBXrY、bbXRXR;子一代: BbXRY、BbXRXr;子二代:BBXRXR、BBXRXr、BBXRY、BBXrY、BbXRXR、BbXRXr、BbXRY、BbXrY、bbXRXR、bbXRXr、bbXRY、bbXrY。其中能一次交配雌雄同时具有三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有以下三种:bbXRXr与BbXrY;bbXrY与BbXRXr;BbXRY 和BbXRXr。因此B正确,A、C、D错误。‎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多肽链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换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正确;‎ C、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多肽链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换,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D错误。‎ 故选B。‎ ‎12.为研究某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植物A在光、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在有光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相同,细胞吸收的CO2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B.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不同,暗期植物对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零 C. 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植物A细胞中所合成的ATP均能用于CO2的固定和还原合成有机物 D. 若植物A中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推测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有光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相同,细胞吸收的CO2通过暗反应与C5结合,固定为三碳化合物,A正确 B、据图分析,黑暗条件下,植物甲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植物A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零,B正确;‎ C、植物A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会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产生的ATP,主要是为生命活动供能,而不会参与暗反应,C错误;‎ D、酸性物质的含量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说明暗期吸收的二氧化碳能够被植物A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D正确。‎ 故选C。‎ ‎13.非洲爪蟾的卵黄原蛋白在肝脏中合成,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卵巢,再进入卵母细胞。卵黄原蛋白进入卵母细胞 A. 需载体蛋白的协助 B. 需通过囊泡的运输 C. 不需要消耗ATP供能 D. 取决于膜内外浓度差 ‎【答案】B ‎【解析】‎ ‎【详解】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通过囊泡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与膜内外浓度差无直接关系。B正确,A、C、D错误。‎ ‎14.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生态现象。某大型水库近年来常常爆发大规模水华,为探究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调查并分析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部分环境因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更容易导致水华的爆发 B. 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是通过捕食关系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部分环境因素来实现的 C. 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 D. 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进一步消耗了溶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会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能更好的控制藻类的数量,抑制水华的出现。A错误。‎ B. 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即鲢鱼和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捕食。B正确。‎ C. 水华发生时,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是水中含氧最降低的原因之一。C正确。‎ D. 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进一步消耗了溶氧。D正确。‎ ‎15.紫堇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堇大多为单瓣花,偶见重瓣花。人们发现所有的重瓣紫堇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某些单瓣植株自交后代F1中总是产生大约50%的重瓣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紫堇的单瓣花为显性性状,F1单瓣花的基因型为Ee B. 紫堇的重瓣花为隐性性状,单瓣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 C.‎ ‎ 造成上述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基因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且染色体部分缺失的花粉致死所致 D. 造成上述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基因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且染色体部分缺失的花粉致死所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题意,紫堇的单瓣花为显性性状,F1单瓣花的基因型为Ee,A正确。‎ B.紫堇的重瓣花为隐性性状,单瓣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Ee、ee,B正确。‎ C、D造成上述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基因E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且染色体部分缺失的花粉致死所致,C错误,D正确。‎ ‎1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 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C. 在只有传入神经元(A)和传出神经元(B)组成的反射弧中,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的轴突→ B的树突或胞体 D.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过程中,发生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部位依次是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答案】D ‎【解析】‎ ‎【详解】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胸部以下阶段,但由于胸部处折断,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所以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无感觉,A正确; ‎ B、若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则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由左向右,而膜外相反,B正确;‎ C、据题意,A的轴突与B的树突和胞体构成突触,C正确;‎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过程中,发生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及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部位依次是刺激部位、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D。‎ ‎17.有关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时需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B. 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 C. 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种群的个体数均呈“J”型增长 D. 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数量在某时段内会稳定在一定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时需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A正确;‎ B、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B正确;‎ C、在没有天敌、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个体数会呈“J”型増长,C错误;‎ D、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曲线,D正确 故选C。‎ ‎18.有一种肾小球炎症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体检会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尿量减少 B. 患者体内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 C. 患者流失的血浆蛋白流经肾小管时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 D. 患者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的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含有的蛋白质的量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患者血浆蛋白经尿液流失而使原尿渗透压升高,引起尿量增加。A错误。‎ B. 患者体内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的场所,即体液免疫的场所是在内环境。B错误。‎ C.肾小管只能重吸收水和小分子化合物及离子。C错误。‎ D.血浆中的蛋白质的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含有的蛋白质的量多,D正确。‎ ‎19.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B. 最适浓度的生长素可使离体的茎段有最大的生长量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使离体的茎段有相同的生长量 D. 若溶液的浓度大于18tmol・L—1,则茎段生长量大于dcm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分析A正确,B正确。具体图可知,在最适浓度两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使离体的茎段有相同的生长量,C正确。若溶液的浓度大于18tmol・L—1,可产生抑制作用,茎段生长量可小于dcm。D错误。‎ ‎20.下列各项描述的化合物中元素组成一定相同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B.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 具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具调节功能的有机物 D. 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朊病毒的组成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A正确;‎ B、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至少是C、H、O、N,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其组成元素是C、H、O、N、P,B错误; ‎ C、具催化功能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至少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具调节功能的性激素的组成元素只有C、H、O,C错误;‎ D、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是血红蛋白,其组成元素是C、H、O、N、Fe,朊病毒由蛋白质组成,其组成元素是C、H、O、N,不含Fe元素,D错误。‎ 故选A。‎ ‎21.果蝇的翅型(长翅、残翅和小翅)由位于Ⅰ、Ⅱ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W—w、H—h)控制。科学家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亲代 F1‎ 组合一 纯合长翅果蝇×纯合残翅果蝇(WWhh)‎ 残翅果蝇 组合二 纯合长翅果蝇×纯合残翅果蝇(WWhh)‎ 小翅果蝇 组合三 纯合小翅果蝇×纯合长翅果蝇 小翅果蝇 A. 分析上述杂交组合,纯合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仅有1种 B. 分析上述杂交组合,纯合小翅果蝇的基因型仅有1种 C. 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小翅果蝇自由交配,子代小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9/16‎ D. 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小翅果蝇自由交配,子代小翅果蝇的基因型共有4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纯合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wwHH和wwhh共2种, A错误;‎ B、纯合小翅果蝇的基因型仅有WWHH 1种,B正确;‎ C、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小翅果蝇(WwHh)自由交配,子代小翅果蝇(W_H_)所占的比例为9/16, C正确;‎ D、让杂交组合二中F1的小翅果蝇(WwHh)自由交配,子代小翅果蝇的基因型有WWHH、WwHH、WWHh、WwHh共4种,D正确。‎ 故选A。‎ ‎22.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试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A识別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红细胞能成为抗原,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消除 B. 被HIV感染的成熟红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C. 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胸腺造血干细胞 D. T细胞在骨髓中能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衰老的红细胞能成为抗原,由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除,A正确。‎ B. 被HIV感染的成熟红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 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C错误。‎ D. T细胞在骨髓中能增殖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23.一块弃耕田经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究该草地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B. 动植物在杂草地中没有分层现象,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 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杂草地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D. 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不能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A、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 B、该杂草地动物有分层现象,该杂草地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 C、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但最终是否能演替成为森林,还要看环境条件,C错误; ‎ D、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使得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错误。‎ 故选A。‎ ‎24.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tRNA增多 B. 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C. 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 D. 图1中的核孔是细胞中各种大分子进出以及信息交流的通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2中RNA的两个高峰主要是由于mRNA含量明显增多所致,该时期的tRNA作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其含量并未明显增加,A错误; ‎ B、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应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进行转录,且已转录的mRNA也发生了降解,B正确;‎ C、图1中A、b基因转录时,模板链都与RNA聚合酶发生结合,C错误;‎ D、图1中的核孔,是部分大分子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错误。‎ 故选B。‎ ‎25.黑色素的合成需要酪氨酸酶。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有关的疾病,该病患者的虹膜、毛发及皮肤呈现白色症状。该病的两种类型OCA1与OCA2均是隐性突变造成的,OCA1型是由位于11号染色体的酪氨酸酶基因突变所致,患者毛发均呈白色,体内的酪氨酸酶含量较低;OCA2型是由位于15号染色体的P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症状略轻,体内的P蛋白缺乏,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但酪氨酸酶含量正常。有一对患病的夫妇生下了两个正常的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老年人的黑色素细胞和OCA2型患者的酪氨酸酶活性都较低 B. 这对患病的夫妇都是杂合子,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 C. OCA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和不定向性特点 D. OCA两类型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老年人的黑色素细胞由于衰老造成酶活性降低,据题意知OCA2型患者的酪氨酸酶活性也较低,A正确。‎ B. OCA两种突变类型均为隐性突变,如果夫妇二人所患为同一类型,则不会生下正常子女,所以夫妇各患其中的一种,所生子女正常概率不确定,B错误。‎ C. OCA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特点,未体现出普遍性,C错误。‎ D.据题意, OCA2型是由位于15号染色体的P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症状略轻,体内的P蛋白缺乏,因此属于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26.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调査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 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 C. 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D. e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调査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B. 水稻在生长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多余消耗, B正确。‎ C. 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C正确。‎ D. e中不包括未利用的能量,D错误。‎ ‎27.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甲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 B. 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则丙组小鼠会出现休克,注射适最的葡萄糖后恢复 C. 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 D. 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则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果该激素是胰岛素,注射能发挥生理作用,出现休克,饲喂会被消化分解,不起作用,A正确,B错误。如果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无论是注射还是饲喂都会发挥生理作用,所以C、D都正确。‎ ‎28.果蝇灰身和黑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让一只纯合的灰身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 ‎①统计F2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②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④统计F2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可以判定A/a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的黑色雌雄均有,若A/a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的黑身只有雄性,故根据雌雄的性状分离比,可以判定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①正确;‎ ‎②③④、无论A/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F2代中灰身:黑身均为3:1,故仅统计灰身和黑色的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②③④错误。‎ 故选C。‎ ‎29.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側,并催化ATP的形成。如图表示ATP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含有的ATP酶复合体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B. ATP酶复合体具有的功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 C. 图中H+从B侧运输到A侧的跨膜运输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最 D. ATP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叶绿体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所以ATP酶复合体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 B. 据分析知ATP酶复合体具有的功能说明膜蛋白具有运输和催化作用,B正确。‎ C. 图中H+从B侧运输到A侧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C错误。‎ D.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合成ATP,但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发生,无生物膜参与,D错误。‎ ‎30.科学家利用细胞结构完全被破坏后的HeLa细胞匀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细胞色素C(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一种蛋白质)和dATP(三磷酸脱氧腺苷)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dATP与ATP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是dATP特有腺嘌呤 B. 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 C. 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 D. 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ATP的消耗 ‎【答案】B ‎【解析】‎ ‎【详解】A、dATP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二者的碱基相同,都是腺嘌呤,A错误;‎ B、据图判断dATP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能促进细胞凋亡,B正确;‎ C、由图知在有dATP的情况下,随着细胞色素C的含量增加,促细胞凋亡的效果增加,C错误;‎ D、有细胞色素C参与的细胞呼吸过程伴随着ATP的产生,D错误。‎ 故选B。‎ ‎31.下列有关菠菜作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 B. 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C. 撕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上表皮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D. 用层析液提取并分离新鲜的菠菜叶中的色素以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种类 ‎【答案】C ‎【解析】‎ ‎【详解】A、菠菜捎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对观察线粒体有影响,A错误; ‎ B、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细胞因含有叶绿体,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干扰,B错误;‎ C、理论上讲,成熟的植物细胞都可以用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C正确; ‎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用层析液分离新鲜的菠菜叶中的色素以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种类,D错误。‎ 故选C。‎ ‎32.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比值变大 B. 暗室的植物移至光照处时,照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NADP+的比值变大 C. 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大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运输氧气功能受损后,其呼吸作用释放CO2量/消耗的O2量比值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分裂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的比值变大,A正确;‎ B、暗室的植物移至光照处时,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NADPH增多,所以照光后瞬间叶绿体中NADPH/ NADP的比值变大,B正确;‎ C、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变大,外界溶液浓度变小,所以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大,C正确; ‎ D、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只有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也不消耗氧气,其他组织细胞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不变,D错误。‎ 故选D。‎ ‎33.细胞呼吸的呼吸熵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的比值。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据此做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若测得酵母菌呼吸熵为1.0时,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进行无氧呼吸 B. 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 若测得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则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D. 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分析, 若测得酵母菌呼吸熵为1.0时,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正确。若测得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黄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则一定产生了酒精,存在无氧呼吸,C错误。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可计算有3 mol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1.5 mol 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正确。‎ ‎3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辐射可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B. 细胞中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其内部的水解酶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 C. 与细胞内RNA聚合酶的合成与加工直接有关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D. 与动物的昼夜节律密切相关的周期基因,其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脑干某些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环境中的物理致癌因子(如辐射)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畸形分化而变成癌细胞,A正确; ‎ B、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其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 C、RNA聚合酶是胞内酶,在细胞内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也无需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 D、下丘脑可以控制生物节律,因此周期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可能发生在下丘脑某些细胞中,D错误。‎ 故选A。‎ ‎35.已知控制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某家族ABO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图中标注了某些家庭成员的血型),已知该地区人群中IA基因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人群中患病的频率为1/10000,但3、7号个体所在的家族没有该遗传病的病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9号为该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3‎ B.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3号为O型血的概率为2/3‎ D. 3号与4号再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24‎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D、d,由5号dd可知,1和2的基因型均为Dd,6号的基因型为1/3DD、2/3Dd,由于7号甲组无该患病病史,故7号为DD,则9号可能的基因型是2/3 DD、1/3Dd,其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3,A正确;该病为无中生有,女儿患病,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8号为O型血即ii,故3和4号均含有i基因,3号可能的基因型为:IAi(2×0.1×0.8):IBi(2×0.1×0.8):ii(0.8×0.8)=1:1:4,故其为ii的概率是4/6=2/3,C正确;3号的基因型为:IAi:IBi:ii=1:1:4,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5/6,4号(i只能来自于1号)可能的基因型是:1/2 IAi、1/2IBi,其产生i配子的概率是:1/2,故3号与4号再生一个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教材原文填空 ‎(1)为了对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进行分析,我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法将它们分离。‎ ‎(2)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4)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5)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1). 差速离心 (2). 遗传因子 (3). 两对以上等位 (4). 通过体液运输 (5). 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 ‎【详解】(1)通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相互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有: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4)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却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化学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能量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7.某科研小组对同一湖泊中的甲、乙两种单细胞藻类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CO2的吸收量进行调查,实验的时间是中午12时至14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水深 ‎0.5‎ ‎1.0‎ ‎1.5‎ ‎2.0‎ ‎3.0‎ ‎4.0‎ ‎6.0‎ ‎8.0‎ CO2的吸收量(mg/h)‎ 甲 ‎1.4‎ ‎1.4‎ ‎1.3‎ ‎1.2‎ ‎1.1‎ ‎1.0‎ ‎0.9‎ ‎0.7‎ 乙 ‎1.7‎ ‎1.7‎ ‎1.6‎ ‎1.6‎ ‎1.4‎ ‎1.1‎ ‎0.7‎ ‎0.3‎ ‎(1)表中数据是否为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______(“是”或“否”)。要得到准确的光合作用数据,还应该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藻类植物均表现为随水的深度增加,对CO2的吸收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不同深度水域中CO2含量相同,与水深1.0m处相比,水深8.0m处同种植物叶绿体中C5‎ 的相对含量______(填“较高”“较低”或“相等”)。‎ ‎(3)两种藻类中______所生活的水层较深,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否 (2). 黑暗 (3). CO2释放量 (4). 光照强度逐渐减弱 (5). 较低 (6). 甲 (7). 甲在弱光下的光合作用较强 ‎【解析】‎ ‎【详解】(1)据表分析,表中缺少黑暗条件下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由于真正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所以表中数据不能表示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要得到准确的光合作用数据,还需要在黑暗条件下,测定二氧化碳释放量。‎ ‎(2)表中数据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减少。若不同深度水域中CO2含量相同,与水深1.0m处相比,水深8.0m处较水深1.0m处光照较弱,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较慢,导致三碳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C5的含量较低。‎ ‎(3)据表分析,甲在弱光下的光合能力较强,所以两种藻类中甲所处水层较深。‎ ‎38.麻醉剂是临床医学上的常用药品,能抑制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请回答:‎ ‎(1)适宜刺激导致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这种变化主要是由______导致的。‎ ‎(2)剥离脊蛙(去掉脑保留脊髓的蛙)左下肢的坐骨神经,用0.5%的H2SO4刺激左下肢的足底,脊蛙出现缩腿反射;用某种麻醉剂处理坐骨神经,上述反射活动消失,则该麻醉剂的作用最可能是______。‎ ‎(3)请利用一只脊蛙设计实验,证明脊髓的完整性是完成缩腿反射的必要条件(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由正变负 (2). Na+内流 (3). 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 用0.5%的H2SO4刺激左下肢足底,脊蛙出现缩腿反射;破坏脊髓,重复上述实验,脊蛙的缩腿反射消失 ‎【解析】‎ ‎【详解】(1)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因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可见,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正变负,这种变化主要是由Na+内流导致的。‎ ‎(2) 依题意可知:剥离左下肢的坐骨神经的脊蛙,用0.5%的H2SO4刺激其左下肢的足底,该脊蛙出现缩腿反射,说明相关的反射弧结构完整;若用某种麻醉剂处理坐骨神经,则上述反射活动消失,可见,该麻醉剂的作用最可能是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反射活动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脊髓属于反射弧组成中的神经中枢。欲证明脊髓的完整性是完成缩腿反射的必要条件,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首先需证明脊蛙缩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是否完整,可通过是否发生反射活动来加以判断;其次将脊蛙的脊髓破坏,观察是否存在上述的反射活动,若不存在,则说明脊髓的完整性是完成缩腿反射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该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果为:用0.5%的H2SO4刺激左下肢足底,脊蛙出现缩腿反射;破坏脊髓,重复上述实验,脊蛙的缩腿反射消失。‎ ‎39.自然界中果蝇翅的颜色有白色和灰色两种,由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者用灰翅与白翅果蝇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均为灰翅。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杂交所得F1随机交配得到F2,选出F2中的灰翅个体再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中白翅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 ‎(2)研究人员发现基因B的产物能够抑制A基因表达。将一个B基因导入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的染色体上,受精卵发育成果蝇甲。现欲设计实验探究B基因导入的位置:‎ ‎①若甲为雄性,需将甲与纯合的________________ 果蝇杂交,子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 结果即可证明B基因导入在Y染色体上。‎ ‎②若甲为雌性,能否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基因导入的是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 ‎(3)若某种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等位基因D/d控制,用灰色残翅果蝇与白色长翅果蝇杂交,F1有灰色长翅果蝇和白色长翅果蝇。让灰色长翅雌雄果蝇杂交, 子代雌雄果蝇均出现灰色长翅:白色长翅:灰色残翅:白色残翅=6:3:2:1。试分析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9 (2). 灰 (3). 灰雌:白雄=1:1 (4). 不能 (5). 无论导入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均相同 (6).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7). 灰翅基因纯合致死 ‎【解析】‎ ‎【详解】(1)根据正反交结果相同可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翅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一代基因型为Aa,F1随机交配得到F2(1AA、2Aa、1aa),选出F2中的灰翅个体(1/3AA、2/3Aa)再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代中白翅的比例为2/3×2/×1/4=1/9。‎ ‎(2)将一个B基因导入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的染色体上,受精卵发育成果蝇甲,导入基因的位置可能为:与a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在与a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的常染色体上、在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 ‎①若甲为雄性,需将甲与纯合的灰身色果蝇杂交,若子代所有雄性均为白色,所有雌性均为灰色,即灰雌:白雄=1:1,即可证明B基因导入在Y染色体上。‎ ‎②若甲为雌性,无论B导入哪一条染色体上,子代雌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灰色:白色=1:1,所以不能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基因是导入性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3)用灰色残翅果蝇与白色长翅果蝇杂交,F1有灰色长翅果蝇和白色长翅果蝇。让灰色长翅雌雄果蝇杂交, 子代雌雄果蝇均出现灰色长翅:白色长翅:灰色残翅:白色残翅=6:3:2:1。6:3:2:1是9:3:3:1的变式,说明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灰色长翅果蝇基因型为AaDd,子二代中灰色:白色=2:1,长翅:残翅=3:1,可推测②灰翅基因纯合致死。‎ ‎40.某柑橘果园中蜜蜂成群,生活着一定数量的吸食柑橘秆汁液的蚜虫,在蚜虫猖獗的年份,人们从别的地区引入某种瓢虫,有效地控制了蚜害,避免了柑橘产量的大幅度下降。下图是引进瓢虫后的蚜虫数量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蚜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 (成分)。瓢虫与当地蚜虫的捕食者之间是____________关系。‎ ‎(2)在蜜蜂数量减少的年份,柑橘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3)在第b年至第c年期间,蚜虫的数量________瓢虫的数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通过引入瓢虫控制蚜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引进瓢虫后,由于人们盲目追求高效利益而大量使用农药,最初的几年中几乎没有虫害发生,从第d年开始,蚜害再次大爆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初级)消费者 (2). 竞争 (3). 蜜蜂采集花粉可为柑橘传粉,蜜蜂数量减少时柑橘受粉受到影响,影响了果实的发育 (4). 大于 (5).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 ‎ 人们使用农药杀灭蚜虫的同时,也杀灭了瓢虫 ‎【解析】‎ ‎【详解】(1) 果园中的蚜虫吸食柑橘秆汁液,在果园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瓢虫能够以蚜虫为食,因此瓢虫与当地蚜虫的捕食者之间是竞争关系。 ‎ ‎(2) 柑橘果园中成群的蜜蜂,在采集花粉时可为柑橘传粉,蜜蜂数量减少时柑橘受粉受到影响,影响了果实的发育,所以在蜜蜂数量减少的年份,柑橘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3) 在第b年至第c年期间,蚜虫与瓢虫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因蚜虫所处的营养级别较瓢虫低,所以蚜虫的数量大于瓢虫的数量。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通过引入瓢虫控制蚜害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引进瓢虫后,由于人们盲目追求高效利益而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人们在使用农药杀灭蚜虫的同时,也杀灭了瓢虫,使得从第d年开始,因没有瓢虫等捕食者的控制,导致蚜害再次大爆发。‎ ‎41.苏云金杆菌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毒素蛋白。下图是转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重组DNA形成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常用的三大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图中①的DNA用Hind Ⅲ、BamH I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______种DNA片段。‎ ‎(3)假设图中质粒上BamH I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变为了另一种限制酶Bcl I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现用Bel I和Hind Ⅲ切割质粒,那么该图中①的DNA右侧还能选择BamH I进行切割吗?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若上述假设成立,并成功形成重组质粒,则重组质粒______。‎ A.既能被BamH I也能被Hind Ⅲ切开 B.能被BamH I但不能被Hind Ⅲ切开 C.既不能被BamH I也不能被Hind Ⅲ切开 D.能被Hind Ⅲ但不能被BamH I切开 ‎(4)实际操作中最常用______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种植转基因植物,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能传递给非转基因植物,造成基因污染。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的____DNA中,就可以有效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2). 4 (3). 能 (4). 切割后的黏性末端相同 (5). D (6). 农杆菌转化 (7).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 (8).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中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给下一代 ‎【解析】‎ ‎【详解】(1)基因工程的工具: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图中①的DNA含有两个BamHⅠ的酶切位点,含有一个HindⅢ的酶切位点,所以用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①中的DNA后,反应液中有4种DNA片段。‎ ‎(3)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由图可知,BamHⅠ和BclⅠ切割DNA后露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质粒原来BamHⅠ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变为限制酶BclⅠ的碱基序列后,用BclⅠ和HindⅢ切割质粒,用BamHⅠ和HindⅢ切割目的基因,仍能获得重组质粒。‎ 若上述假设成立,则质粒原来BamHⅠ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变为了另一种限制酶BclⅠ的碱基序列,则形成的黏性末端是,而目的基因被BamHⅠ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是,因此用BamHⅠ和BclⅠ 酶切后获得的黏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连接所形成的重组DNA片段是,则该片段不能被BamHⅠ识别,也不能切割。综上分析,根据酶切位点和识别的碱基序列可知,重组质粒只能被能被HindⅢ但不能被BamHⅠ切开,A、B、C三均错误,D正确,故选D。‎ ‎(4)将重组质粒导入植物受体细胞,在实际操作中最常用农杆菌转化法。由于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中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给下一代,所以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DNA中,就可以有效避免因种植转基因植物而导致的基因污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