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
2018级高二分校3月线上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月季花药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季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生殖细胞 ②被子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的四分体与高等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四分体概念相同 ③被子植物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分裂最终共形成了8个精子 ④任何时期的花粉都可以经过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成胚状体 ⑤花药培养初期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答 案 C 解 析 月季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花粉粒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单倍体生殖细胞,①正确; 被子植物花粉形成过程中的四分体是四个细胞连在一起,高等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②错误; 被子植物一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花粉粒,再经有丝分裂最终共形成了8个精子,③正确; 不同时期的花粉发育的能力是不同的,植物的花粉都只有某一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④错误; 在花药培养初期不需要光照,而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⑤正确。 所以,①③⑤正确,故选C。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 B、镊子等器械需用酒精灭菌 C、操作者双手需用酒精消毒 D、培养基需高压蒸汽灭菌 答 案 B 解 析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外植体应在酒精浸泡6-7 s,再用无菌水清洗,A正确; 整个操作过程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同时每次使用后,对镊子等器械应进行火焰灼烧灭菌,B错误; 操作前手需用酒精消毒,C正确; 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D正确。 3.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 B、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 C、pH、温度、光照条件等对植物组织培养也特别重要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答 案 D 解 析 幼嫩组织细胞较成熟组织细胞的全能性高,因此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A正确; 植物组织培养时,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B正确;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pH、温度和适时的光照条件(脱分化避光,再分化需光),C正确; 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较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二者含量相当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D错误。 4. 4.下面对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浓度 B、一般来说选用单核期的花粉可提高诱导出花粉植株的成功率 C、选择花粉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期,常用醋酸洋红对花粉的细胞核进行染色 D、胚状体和愈伤组织都具有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 答 案 D 解 析 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A正确; 选用的材料合适与否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选用单核期的花粉可提高成功率,B正确; 选择花药时,确定花药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C正确; 胚状体具有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没有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D错误。 5.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四倍体兰花叶片愈伤组织胚状体兰花植株 A、通过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①②过程发生杂菌污染 B、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植株 C、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前提是①过程,体现在②③过程 D、需生长调节物质调控①②过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答 案 B 解 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要求无菌无毒的环境,其中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培养基需灭菌处理,A正确; 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B错误; 高度分化的细胞首先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由于愈伤组织细胞没有分化,全能性较高,然后再分化过程就体现了愈伤组织的全能性,C正确;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来调控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确。 6.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以下说法正确的( ) A、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 B、对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时采用醋酸洋红法 C、焙花青–铬矾法能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D、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染色过程完全一样 答 案 C 解 析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A错误; 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错误、C正确; 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染色过程不一样,D错误。 7.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B、平板划线法能用来测定土壤溶液中某活菌数目 C、培养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D、挑选菌种时可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答 案 B 解 析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除此之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A正确、B错误; 培养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C正确; 寻找并挑选菌种时,应在适宜其生长定的环境中进行,如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进行,D正确。 8.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答 案 B 解 析 筛选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测定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量进行定量的测定,故B正确。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食性动物能消化纤维素是因为其自身消化器官能分泌纤维素酶 B、纤维素酶为复合酶,C1酶分解纤维素成纤维二糖后被Cx酶分解为葡萄糖 C、1个酶活力单位即:25 ℃且其他条件最适,1 h转化1 mol底物所需的酶量 D、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答 案 D 解 析 植食性动物不能产生纤维素酶,而是借助某些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形成葡萄糖后,将葡萄糖吸收利用,A错误; 纤维素酶为复合酶,C1酶和Cx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 1个酶活力单位指在特定条件(25 ℃,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C错误;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D正确。 10.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 mlCR溶液后加入100 ml培养基 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答 案 A 解 析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A正确;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 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 mL培养基加入1 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B错误;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C错误;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D错误。 11.农田土壤的表层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高,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源 ④不加氮源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答 案 C 解 析 ①项和②项,一般加入抗生素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有相应抗性基因的工程菌,而正常情况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不加抗生素,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项和④项,分离筛选固氮菌关键在于培养基是否加入氮源,自生固氮菌有固氮功能,所以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氮素,故③错误,④正确; ⑤项和⑥项,自生固氮菌是异养菌,需要加入葡萄糖,故⑤正确,⑥错误。 综上所述,因为②④⑤正确,①③⑥错误。故选C。 12.下列对微生物进行选择培养或鉴定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土壤中筛选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只有尿素一种碳源 B、在热电厂排污口周围的水体中容易筛选到嗜热菌 C、向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指示剂可以对筛选的菌落进行鉴定 D、筛选土壤中的真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 答 案 A 解 析 从土壤中筛选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只有尿素一种氮源,A错误; 筛选嗜热菌时需要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取样,故热电厂排污口周围的水体中容易筛选到嗜热菌,B正确; 对筛选的菌落进行鉴定时可以向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指示剂,C正确; 筛选土壤中的真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D正确。 13.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所有平板进行计数,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 C、对10 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 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 答 案 D 解 析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是自养菌,其碳源为二氧化碳,二者利用的碳源不同,A错误; 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舍去数据相差较大的数据,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B错误; 对10 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34+276)÷2÷0.1×10×106=2.55×1010个,C错误; 分离微生物时,需要设置不接种的培养基与实验组一起培养做空白对照,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正确。 14.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刚果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C、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 D、加入刚果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答 案 C 解 析 尿素分解菌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其合成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C正确。 15.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如果得到了3个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答 案 D 解 析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因此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A正确; 土壤中细菌总量高于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所以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 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C正确; 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D错误。 16.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 C、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104~106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 D、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答 案 A 解 析 分解尿素的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3和CO2,A错误; 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B正确; 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然后经过系列稀释,制备104~106土壤稀释液,C正确; 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可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是否出现红色来判断,D正确。 17.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先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再调整pH值 C、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正确划线稀释菌种后,盖上皿盖,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答 案 D 解 析 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还需灭菌,因为接种环会沾有细菌,A错误; 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先调整pH值,再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B错误; 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还需盖上培养皿盖,防止空气中杂菌混入,C错误; 正确划线稀释菌种后,盖上皿盖,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 18.急性肠胃火是由细菌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如图表示检验微生物的简要步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图1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可得到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 B、为了保证统计的菌落更加准确可靠,需要同时培养三个培养皿 C、培养基的配制需考虑微生物的适宜pH,应在灭菌后进行pH调整 D、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 答 案 B 解 析 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1中过程③所示为稀释涂布法,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是由该方法得到的是图D(平板划线法接种),A错误;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分别计数3次,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B正确;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调pH,C错误; 伊红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属于鉴定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但不抑制杂菌的生长,D错误。 19.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该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 g K2HPO4 4 g FeSO4 0.5 g 蔗糖 10 g (NH4)2SO4 0.4 g H2O 100 mL MgSO4 9.25 g CaCl2 0.5 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注:“+”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 A、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C、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答 案 D 解 析 由图可知,培养基Ⅰ中缺少氮源,培养基Ⅱ中缺少碳源,培养基Ⅲ中具备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甲可以在缺少氮源的培养基中生存,乙可以在缺少碳源的培养基中生存,表明甲和乙分别可以自身合成相关物质来满足对氮源或碳源的需要,因此可知甲为固氮微生物,乙为自养微生物,丙需要外界提供碳源和氮源,无法自主合成,因此属于异养微生物,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20.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答 案 A 解 析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A错误;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B正确; 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C正确; 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21.在恒温箱培养微生物时,平板要倒置的原因是( ) A、利于通气 B、利于微生物的快速繁殖 C、防止杂菌污染 D、防止培养皿内冷却水流入培养基 答 案 D 解 析 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如果正放培养皿,则皿盖上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会导致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甚至造成污染;因此恒温培养时,培养皿必须倒置,主要是防止培养皿内冷却水流入培养基,D正确。 2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于培养基、培养器械的灭菌 B、既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也能杀死芽孢等休眠体 C、高压导致高温使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变性,达到灭菌目的 D、高压蒸汽灭菌不适合固体培养基的灭菌,因为灭菌后,培养基变为液态 答 案 D 解 析 高压蒸气灭菌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也可用于培养器械的灭菌,A正确; 高压蒸气灭菌法不仅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也能杀死芽孢等休眠体,B正确; 高压蒸气灭菌法中高压产生高温,高温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达到灭菌目的,C正确; 髙压蒸气灭菌后,加入了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为液态,可用于制备平板,D错误。 23.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可利用液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 案 B 解 析 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A正确; 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错误;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 2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等 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答 案 D 解 析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 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B正确; 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C正确;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D错误。 2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C、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D、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答 案 D 解 析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密闭缺氧,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A错误;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但造成泡菜腐烂是因为其他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B错误;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促进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泡菜腐烂,C错误;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泡菜腐烂,D正确。 26.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的是比色法,操作中加提取剂的作用是为了中和乳酸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答 案 C 解 析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错误;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的是比色法,操作中加提取剂的作用是为了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B错误; 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C正确;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也影响其含量,D错误。 27.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后期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后期发酵中,腐乳风味的形成与蛋白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B、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C、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和种类、温度等均影响后期发酵 D、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情况不影响后期发酵过程 答 案 D 解 析 后期发酵风味的形成中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加入配料后生成腐乳的香气,B正确; 盐的用量适度,可以使得腐乳变硬,后期制作不会过早酥烂,而且抑制杂菌生长;酒能抑制杂菌生长,而且使得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 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情况可以形成腐乳的体,而且毛霉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有利于后期发酵,D错误。 28.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该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细胞结构方面比较,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醋所用的微生物不同 B、从细胞代谢方面比较,制作泡菜和制作果酒所用的微生物相同 C、据图曲线分析,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 D、据图曲线分析,pH下降是因为乳酸菌数量下降导致乳酸产生量减少 答 案 C 解 析 制作泡菜所需要的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制作果醋所需要的醋酸杆菌也为原核生物,故从细胞结构方面比较,二者都是原核生物,A错误; 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制作泡菜所需要的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制作果酒所需要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二者的代谢类型不同,B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与第3天相比,第8天亚硝酸盐含量明显较低,因此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C正确; 泡菜制作过程中pH下降的原因是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由图可知,PH开始下降时,乳酸菌的数量在增加,D错误。 29.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膳食中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一般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B、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C、亚硝酸盐不是致癌物质,但可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D、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答 案 D 解 析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一般不会危害身体健康,A正确; 制作泡菜的过程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 亚硝酸盐不是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C正确; 醋酸杆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即利用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不是无氧呼吸,D错误。 30.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浓度的变化 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 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均为30 ℃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不全是原核生物 答 案 C 解 析 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A正确; 果醋发酵时需要氧气,因此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B正确; 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分别是18~25 ℃,30~35 ℃,15~18 ℃,C错误; 果酒、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D正确。 31.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除去枝梗再冲洗 B、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 C、果酒制作所需要的酵母菌属于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D、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酸味主要是因为产生了乳酸 答 案 B 解 析 为避免污染,在处理葡萄时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A错误; 红葡萄酒中的红色是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产生的,B正确; 制作果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C错误;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氧气充足,空气中醋酸菌容易将酒精转化为醋酸而产生酸味,D错误。 32.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酒变酸可能是乳酸菌将乙醇直接转化为醋酸 B、泡菜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只要温度适宜就可转化为化学致癌因子亚硝胺 C、家庭酿果酒,一般不对果实进行严格的消毒,主要是保留水果的原味 D、传统工艺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答 案 D 解 析 乳酸菌不能将乙醇直接转化为醋酸,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错误; 只有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下,亚硝酸盐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B错误; 家庭酿果酒,一般不对果实进行严格的消毒,主要是保留水果的酵母菌原种,C错误; 传统工艺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D正确。 33.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 B、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必须添加植物激素才能成功 C、外植体经过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D、在试管苗进行大田移植前,不需要光照处理 答 案 A 解 析 在菊花植物植物培养过程中,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因此最好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A正确; 由于菊花茎段的组织培养比较容易不必添加植物激素,B错误; 外植体是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C错误; 试管苗进行大田移植前就需要光照处理的,D错误。 34.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物质,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两种激素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 A、生长素的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高时 B、生长素的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 C、生长素的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大致相等时 D、只使用细胞分裂素不使用生长素时 答 案 C 解 析 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添加植物激素,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植物激素的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及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综上分析,A、B、D错误,C正确。 35.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 案 B 解 析 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 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 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 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36.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掉葡萄皮表面的白色杂菌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C、A过程是酒精发酵,只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就能继续进行醋酸发酵 D、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温度、发酵时间、菌种等 答 案 D 解 析 根据题干得知,应先用清水冲洗掉污物,A错误; 榨汁前,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B错误; A过程完成后,除了需要一定的温度,还需要通入氧气,才能进行醋酸发酵,C错误。 37.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6 ℃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之后,检测到反应体系含有少量的酒精。如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增加葡萄汁量,初期产生酒精的速率不变 B、增加酵母提取液量,初期产生酒精的速率上升 C、间隔通入氧气,若消耗等量有机物,产生的酒精量减少 D、温度提高到23 ℃,初期酒精浓度不变 答 案 D 解 析 原实验中葡萄汁足量,增加葡萄汁量,初期产生酒精的速率不会改变,A项正确;增加酵母提取液量,初期氧气消耗较多,酵母菌较早进入无氧呼吸过程,产生酒精的速率会上升,B项正确;间隔通入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酒精量会减少,C项正确;温度提高到23℃,酶活性增强,酵母菌代谢加快,初期酒精浓度会上升,D项错误。 38.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 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 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 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 答 案 C 解 析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A错误; B、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可能会造成污染,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B错误; C、该培养基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不能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在其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该操作对实验影响最大,C正确; 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可能会造成污染,但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C。 39.若要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的微生物,其正确操作步骤是( )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 g土壤加入盛有99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10-2土壤稀释液③吸取0.1 mL土壤稀释液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将土壤稀释液稀释至浓度为10-3、10-4、10-5、10-6、10-7的溶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答 案 C 解 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微生物的正确操作步骤是: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 g土壤加入盛有99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10-2土壤稀释液,④依次将土壤稀释液稀释至浓度为10-3、10-4、10-5、10-6、10-7的溶液,③吸取0.1 mL土壤稀释液进行平板涂布。 40.下面为番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经该过程产生的人工种子属于无性繁殖 答 案 B 解 析 从图中分析可知,b代表的是脱分化,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 再分化发生在c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B错误; 由体细胞形成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因为其具有本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C正确; 人工种子是通过组织培养制备的,通过人工种子种植后得到的后代植株属于无性生殖,D正确。 二、简答题 41.如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菊花的组织培养与月季的花药培养都需要制备 固体培养基。 答 案 MS 解 析 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都需要制备MS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20多种营养成分,配制母液时常将其配方中的微量元素浓缩100倍,大量元素浓度10倍。 (2)用于培养的菊花嫩枝和月季花药都需要消毒,通常消毒所用的药剂是 和 。 答 案 70%的酒精 0.1%氯化汞 解 析 外植体消毒先用70%酒精一艘佛那个2-3次,然后再放入质量分数为0.1%放入氯化汞溶液中,所以用到的是70%酒精和0.1%氯化汞。 (3)月季花药培养选材十分重要,从花粉发育时期分析需要选取 的花粉,从而提高诱导成功率。 答 案 单核期 解 析 月季化药培养选材十分重要,从花期分析需要选取初花期的花药,从花蕾分析要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从花粉发育时期要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从而提高诱导成功率。 (4)月季的花药培养与菊花的嫩枝组织培养不同,从植物产生的途径来说,花粉植株产生的途径除了图中所示外,还可以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发育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 。 答 案 培养基中的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的配比 解 析 月季的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图中显示的是通过愈伤组织的途径,所以另一种是形成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42.牛奶因其营养价值高且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广受消费者欢迎。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方法为 ,取最终的牛奶稀释液0.1 mL滴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理想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若设置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 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 。 答 案 稀释涂布平板法 3.4×106 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 解 析 将液体菌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图中稀释了10倍,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35+33+34)÷3÷0.1×104=3.4×106个,由于经此方法接种培养时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原因是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 (2)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则在操作步骤上应做什么改动? 。 答 案 由于细菌数目减少,故应稀释次数减少 解 析 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由于细菌数目减少,故应稀释次数减少。 (3)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 ,具有黑色且有金属光泽特征的菌落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 答 案 伊红美蓝 解 析 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菌落具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 43.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答 案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解 析 泡菜制作过程中,由于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因此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水的目的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 ,避免豆腐块变质。 答 案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抑制微生物生长 解 析 在制作腐乳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在制作腐乳过程中,毛霉等的匍匐菌丝在豆腐块的表面形成一层皮,使腐乳成型;腐乳制作时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其变硬,防止腐乳酥烂,同时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 (3)C组同学制作蓝莓果酒与果醋。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蓝莓果 。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 。 答 案 醋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解 析 由题意知,该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说明菌种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是果醋的制作过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先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快速形成优势种群。 (4)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醋酸菌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 ,然后变为醋酸。 答 案 乙醛 解 析 果酒制作过程中,如果果酒接触到空气,醋酸菌会增殖在果酒表面形成一层菌膜;在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将乙醛变为醋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