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免疫调节教案

第26讲 免疫调节 ‎[目标要求]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摄取、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3.免疫的类型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4.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判断关于免疫系统及其功能说法的正误 ‎(1)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 )‎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 √ )‎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 )‎ ‎(5)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 ‎2.判断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说法的正误 ‎(1)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2)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 × )‎ ‎(3)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 )‎ ‎(4)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 ‎(5)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 )‎ 易错警示 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易错点 ‎(1)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3)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考向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 据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哪种细胞?它们的起源相同,但种类不同,是否因为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提示 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何种细胞?该细胞的来源有哪些?‎ 提示 ④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3)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 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2019·扬州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非特异性免疫启动的时间较特异性免疫早 B.T细胞会辨识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并引起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 答案 B 解析 面对病原体时,身体首先通过第一、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阻止其扩散,当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时就启动第三道防线,引起特异性免疫,A正确;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特异性的抗原分子和淋巴因子可向B细胞传递信息,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脾脏、骨髓、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D正确。‎ ‎2.(2017·天津,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答案 C 解析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质,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损害呼吸道黏膜,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将会影响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使人发病时,T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进入机体后,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会影响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通过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抗体水平升高,体液免疫能力增强,D正确。‎ ‎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B.胃液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 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 答案 D 解析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均属于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胃液抑制并杀死细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免疫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系 ‎(1)对于胞内寄生病原体(如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2)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丧失;没有淋巴因子作用,体液免疫也将难以发生 ‎4.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3)图中表示抗体浓度的是曲线a,表示患病程度的是曲线b。‎ ‎(1)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2)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 )‎ ‎(3)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 )‎ ‎(4)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 ‎(5)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 )‎ ‎(6)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 )‎ ‎(7)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 √ )‎ ‎(8)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 ‎(9)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 )‎ 考向一 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分析 据图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1)⑤免疫、⑥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提示 分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提示 细胞b、c、d、e、g。‎ ‎(3)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免疫、⑥免疫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 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⑥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4.(2020·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图中的细胞D无识别功能 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 D.图中物质Ⅰ为抗原,物质Ⅱ为抗体 答案 B 解析 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无特异性识别功能,A错误;细胞D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故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细胞B为T细胞,物质Ⅰ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物质Ⅱ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D错误。‎ ‎5.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上的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答案 B 解析 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不再与抗原结合,B项错误;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可能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D项正确。‎ 方法技巧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定 ‎(1)“三看”法 ‎(2)依据图像判断 考向二 有关特异性免疫的探究实验分析 ‎6.(2019·江西新余四中第一次月考)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免疫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与M细胞混合培养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A.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可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若将对照组中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用抗体处理将得到与实验组一样的结果 C.M细胞最可能是吞噬细胞,它具有识别、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的作用 D.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答案 B 解析 实验组中部分能够杀伤肺癌细胞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可由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这说明M细胞是吞噬、处理抗原的吞噬细胞,A、C正确;抗体不能刺激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癌细胞被杀伤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正确。‎ ‎7.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实验中Ⅰ~Ⅳ组小鼠均感染细菌X。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Ⅰ~Ⅳ组小鼠在感染细菌X的同时注射了T细胞或血清 B.图中Ⅰ、Ⅲ、Ⅳ组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数量呈“S”型增长 C.注射入Ⅰ、Ⅲ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不同 D.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免疫生成的抗体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繁殖 答案 ABD 解析 据图可知,Ⅰ~Ⅳ组小鼠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时间是在感染细菌X后的第1天,A项错误;Ⅰ组小鼠注射了免疫小鼠的T细胞,感染小鼠的细菌X没有增加,不呈“S”型增长,B项错误;注射入Ⅰ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具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注射入Ⅲ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没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C项正确;细胞免疫不能生成抗体,D项错误。‎ 归纳总结 特异性免疫有关实验的常用研究方法 ‎(1)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抗破伤风疾病为例)‎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②选取各方面(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 ‎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 ‎④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 ‎(3)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1.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连线)‎ ‎2.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RNA病毒。‎ ‎(3)致病机理: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4)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3.免疫学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教材拾遗 (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P36资料分析)‎ ‎(2)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P38第三段)‎ ‎(3)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和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P39资料分析)‎ ‎(1)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 )‎ ‎(2)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 )‎ ‎(3)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卫功能低下( × )‎ ‎(4)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 ‎(5)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在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 )‎ ‎(6)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 )‎ ‎(7)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 )‎ 易错警示 关于艾滋病的4个误区 ‎(1)艾滋病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的逆转录酶最初不是宿主细胞提供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 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3)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很顽强:HIV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失活,因此只能通过体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4)感染了HIV不能立即检测和发病:感染了HIV后有一段空窗期,这个时候病毒还没有引起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供检测,会出现假阴性反应。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可能感染后多年才会发病。‎ 考向一 免疫异常的实例分析 据图分析HIV感染人体后的变化情况 ‎(1)HIV可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年后,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 ‎(2)当T细胞的浓度降至极低的水平时,人体三道防线中的第三道防线几乎丧失,这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8.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 D ‎9.(2019·准安模拟)T细胞易被HIV破坏,与其表面的特殊蛋白质CCR5(由CCR5基因编码)有关。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抗HIV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献者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患者感染HIV后,更易患白血病的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 B.捐献者感染HIV后,T细胞表面无CCR5蛋白,HIV无法进入 C.患者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异常 D.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答案 ABD 解析 HIV侵入人体后与T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者更易患白血病,A项正确;根据题意分析,捐献者的CCR5基因异常,其T细胞表面无CCR5蛋白,导致HIV无法识别,因此HIV不会进入T细胞内,B项正确;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C项错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因此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D项正确。‎ 归纳总结 免疫异常的判断方法 考向二 免疫学的应用实例分析 ‎(1)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有哪些特点?‎ 提示 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高、更强”。即反应速率更快、抗体浓度更高、免疫程度更强。‎ ‎(2)发生二次免疫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是否由“记忆细胞”所产生?‎ 提示 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会发挥重要作用,但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3)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提示 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细胞,当T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10.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C.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D.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答案 D 解析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A项错误;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B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C项错误;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能力,D项正确。‎ ‎11.(2019·江苏省如东中学高三期末)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B.“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 C.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 D.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效应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现象 答案 A 解析 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攻击,即发生免疫排斥反应,A正确;“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不敏感,C错误;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D错误。‎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1.(2017·全国Ⅰ,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 C 解析 给正常小鼠第一次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呼吸困难等症状,C正确;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的呼吸抑制剂,就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2.(2015·全国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 D 解析 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不同,B错误;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发病程度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正确。‎ ‎3.(2019·全国Ⅲ,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解析 (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D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2016·全国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细胞破裂、T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__可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1)B细胞和T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细胞破裂和T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需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大分子进出细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