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 ‎1.下列不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 ②⑤ B. ④⑤ C. ③⑥⑦ D. ②③⑤⑥⑦‎ ‎2.某森林生态系统中5个物种的食物网如图(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则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数量增多的是(  )‎ A. E增多、D增多、A减少 ‎ B. D减少、B减少、A减少 C. E减少、D减少、A减少 ‎ D. A减少、D增多、E减少 ‎3.医生给病人注射药物,不同的注射方式,药物到达靶细胞的途径不同,以下途径正确的是(  )‎ A. 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血液→靶细胞 B. 肌肉注射:组织液→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C. 静脉注射:组织液→淋巴→血液→靶细胞 D. 静脉注射:淋巴→血液→组织液→靶细胞 ‎4.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 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C. 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D. 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5.科学家以狗为实验对象,发现促胰液素是在盐酸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它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分析下表有关实验,错误的是(  )‎ ‎ ‎ A. 上述实验是对照实验 B. 实验1、2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是盐酸刺激胰腺的结果 C. 实验3、4证明了胰液的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D. 实验1、2、4证明了胰液的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6.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 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 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7.下列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消耗能量 B. 兴奋传递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 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D. 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 ‎8.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Ⅰ(PEPCKI)是参与人体内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的一种关键性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据图可推测糖异生途径发生的场所主要在肝细胞内,以弥补肝糖原储备不足 B. 机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C. 机体内也存在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途径,这与糖异生途径是一个可逆反应 D. 血糖浓度升高后,可通过促进PEPCKI的乙酰化从而抑制糖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 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淋巴 C.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11.下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 A. 感受器能够对S点的刺激形成感觉 B. 在中枢内能测到由S点传来的电信号 C. 在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能测到化学信号 D. 刺激S点肌肉能收缩,该过程叫反射 ‎1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素和动物的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 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一种鸟的种群密度 C. 硝化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维持其正常功能 ‎13.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14.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 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 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15.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气温高达38℃时乙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B. 丙可发生于冬季,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升高 C. 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乙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 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1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有单一的靶器官、靶细胞 B. 能够对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起催化作用 C. 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 D. 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17.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 A. 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 B. 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 C. 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 D. 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 ‎18.如图表示人体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 乙表示血浆,通常情况下其渗透压高于丁 C. 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丁进行物质交换 D. 丁液中CO2浓度比甲液中的高 ‎19.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 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 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 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最多增加体重G/125千克 D. 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 ‎20.下列有关人体内分泌激素的来源及其所调节生理反应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21.关于“验证落叶的腐烂是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结果”的课题,设计合理的是(  )‎ A. 用灭菌和未灭菌的土壤分别包埋同种等量落叶 B. 用同样的土壤分别包埋灭菌和未灭菌的同种等量落叶 C. 用两种不同的土壤分别包埋同种等量落叶 D. 用同样的土壤分别包埋同种等量的落叶和摘下的未败落叶片 ‎2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23.分析下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 ‎ 是(  )‎ A. 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 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 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24.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有几项是错误的(  )‎ ‎①2,4-D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 ②取多个烧杯,分别装有等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还需要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作空白对照 ③所选取的枝条必须从同一植株中选取 ④枝条大小、长短、芽的数量相近,放入烧杯中要基部朝下 ⑤每个烧杯各放一个枝条 ⑥每天测量每组枝条的根总长度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25.如图表示某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甲、乙两种离子出入细胞的情况。图中①~④表示甲、乙离子出入细胞时不同的转运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据图分析,甲是Na+,乙是K+‎ B. 神经细胞膜在形成静息电位时对甲的通透性小,对乙的 通透性大 C. 受到刺激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 D. 甲、乙离子出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6.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B. 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 C. P/R比率可以作为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 D. 当P/R接近或等于1时,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 ‎2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全部 B. NAA与2,4-D和PAA均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C. 探究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需设置不加任何激素的对照组 D.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生长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 ‎28.动物在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正常 ‎29.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升高 B. 图甲c点、图乙③点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 C. 图甲b点、图乙②点时,神经元细胞膜处Na+内流 D. 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 ‎30.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 B. 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C. 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明显 D. 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31.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 c处兴奋的传导形式为化学信号,且单向传递 C.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 此反射弧是由2个神经元组成的 ‎32.如下图所示,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 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 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 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33.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采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最佳的浓度是(  )‎ A. 3 mg/mL B. 4.5 mg/mL C. 6 mg/mL D. 9 mg/mL ‎3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B. 扦插时,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成活,主要因为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 C.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受到抑制 D.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的浓度越低,促进生长作用越强 ‎35.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 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 麋鹿繁殖太快 ‎36.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开幕,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在深圳举行,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全民运动热潮。下列关于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中血糖大量消耗,血液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增加 B. 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2CO3‎ C. 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 D. 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进行的主要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 分卷II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 ‎ ‎37.(6分)下面是花粉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 ‎ ‎(1)花粉能引起过敏反应,花粉称为________。这是花粉第________次进入人体。‎ A.第一次 B.第二次或二次以上 C.三次以上 D.无法确定 E.过敏原 ‎(2)物质B是________,它能使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强,从而导致________。‎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B.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C.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3)若反应C是鼻塞、流涕,则物质B引起的机体器官的功能变化是_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 ‎38.(20分)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 mm,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 h。‎ 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条为一组分别放入__________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1分)‎ 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条件下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 ‎(2)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实验分析:‎ ‎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每一组要10条,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③‎ 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9.(10分)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________稳定性较低。‎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40.(10分)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量。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 ‎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胃液由胃黏膜分泌,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①错误;②唾液腺是由口腔粘膜特化形成的,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错误;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③正确;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④错误;⑤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⑤错误;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细胞免疫,是第三道防线,⑥正确;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属于第三道防线,⑦正确。‎ ‎2.【答案】D ‎【解析】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它们是,D为生产者,D增多使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多;A减少则导致最终流向C的能量增多;E减少使流向C的能量损耗减少,从而使C数量增多。‎ ‎3.【答案】B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而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因此,药液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因此,药液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答案】A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能量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B错误;能量在各营养级间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错误。‎ ‎5.【答案】C ‎【解析】上述实验过程形成前后对照,A正确;实验1、2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是盐酸刺激胰腺的结果,而与小肠肠腔有关,B正确;实验3、4不能证明胰液的分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只能说明胰液的分泌与盐酸和小肠黏膜有关,C错误;实验1、2、4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是激素调节的结果,D正确。‎ ‎6.【答案】B ‎【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对生物的干扰。‎ ‎7.【答案】D ‎【解析】静息电位形成中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错误;兴奋传递过程中钾离子与钠离子回复正常状态是通过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内钾离子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C错误;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的传递作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会进入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然后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所以需要内环境参与,D正确。‎ ‎8.【答案】C ‎【解析】据图可推测糖异生途径发生的场所主要在肝细胞内,以弥补肝糖原储备不足,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PEPCKI能使非糖物质异生为葡萄糖,因此机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B正确;机体内也存在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途径,但这与糖异生途径不是一个可逆反应,C错误;血糖浓度升高后,可通过促进PEPCKI的乙酰化从而抑制糖异生作用,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9.【答案】B ‎【解析】Ⅰ为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是小肠,葡萄糖通过①吸收后进入血液;②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Ⅳ是皮肤,通过分泌汗液排出代谢废物。‎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11.【答案】C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S点刺激的是传出神经,是不能通过神经中枢传到感受器的,A错误;S点刺激的是传出神经,不能传到神经中枢,所以在中枢内不能测到由S点传来的电信号,B错误;在神经与肌肉的连接处能测到化学信号,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C正确;刺激S点肌肉能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该过程不能叫反射,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而动物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B.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C.硝化细菌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错误;D.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维持其正常功能,D正确。‎ ‎13.【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A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正确;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单向的,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错误。‎ ‎14.【答案】C ‎【解析】该杂草地中的生物构成群落,动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因甘蔗田弃耕后,人为干涉因素消失,导致弃耕的甘蔗田物种组成更复杂。‎ ‎15.【答案】D ‎【解析】当气温超过体温时,机体不能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只能通过蒸发途径散热,A正确;丙可发生于寒冷环境下,常见于冬季,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B正确;出汗过多,体内水分丢失严重,血浆渗透压上升,C正确;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来实现相对稳定的,D错误。‎ ‎16.【答案】C ‎【解析】有些激素能作用于全身各处的细胞,如甲状腺激素,A错误;能够对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起催化作用的是酶,而不是激素,B错误;生物体内激素含量很少,但对生命活动有高效的调节功能,C正确;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类激素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但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有的是氨基酸衍生物或脂质等,D错误。‎ ‎17.【答案】A ‎【解析】皮肤和汗腺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皮肤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散热,其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散热,当外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不能通过皮肤直接散热,只能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散热。‎ ‎18.【答案】D ‎【解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组织液增多,2受阻即血浆中水分子进入组织液减少,不会出现组织水肿,A错误;乙表示血浆,通常情况下其渗透压和丁细胞内液保持平衡,B错误;甲通过组织细胞膜与丁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CO2由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故丁液中CO2浓度比甲液中的高,D正确。‎ ‎19.【答案】B ‎【解析】图1中,食草鸟为初级消费者;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被猫头鹰捕食增加,数量短期内将会减少(昆虫减少对草的影响较小);图2中,设黄雀最多增加体重X千克,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代数式:(1/2X÷20%+1/2X÷20%÷20%)÷20%=G,X=G/75千克。‎ ‎20.【答案】A ‎【解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2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因此对照组是正常的土壤,而实验组用灭菌的土壤,A正确;用同样的土壤分别包埋灭菌和未灭菌的同种等量落叶,实验变量是叶片中微生物的有无,实验结果看不出土壤微生物的作用,B错误;用两种不同的土壤分别包埋同种等量落叶,由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种类不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错误;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叶片都应该使用落叶,D错误。‎ ‎22.【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种群a随着时间的延续,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时趋于平衡,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之所以不能无限增长,主要是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而致。种群b在前期不断增长,尚未达到K 值就锐减,既不是“S”型、也不是“J”型增长曲线。从曲线图分析推出二者不是捕食关系,因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呈波动的关系,且不同步,相差一个时间段。如果是竞争关系,由于两者有共同增长阶段,说明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又到弱;还有可能就是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从图中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故选C。‎ ‎23.【答案】C ‎【解析】给以右侧光照,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分布多,长得快,因此植物会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离顶芽越近,生长素浓度相对越高,所以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B>C>D>A,C错误;根部主根产生的生长素能运输到侧根部位,其生长也能表现顶端优势,D正确。‎ ‎24.【答案】B ‎【解析】2,4-D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①错误;取多个烧杯,分别装有等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还需要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作空白对照,这符合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②正确;所选取的枝条必须从同一植株中选取,③正确;枝条大小、长短、芽的数量相近,放入烧杯中要基部朝下,④正确;每个烧杯各放一个枝条时,存在偶然性,会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⑤错误;每天测量每组枝条的根总长度,⑥正确。‎ ‎25.【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K+,乙是Na+,A错误;神经细胞膜在形成静息电位时,对甲的通透性大,对乙的通透性小,B错误;受到刺激时,由于④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C错误;离子出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26.【答案】C ‎【解析】火灾后森林土壤条件较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干扰或破坏就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群落演替是持续不断进行的。P/R代表了群落中的能量输入与输出,说明了群落是发展还是衰败。当P/R接近或等于1时,说明这时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是一个顶极群落,但它也是不断变化的。‎ ‎27.【答案】C ‎【解析】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体内还有一些未被列为植物激素的调节物质也在起作用,A错误。NAA、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PAA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要探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组培的影响,需设空白对照,通过对比结果得出的结果才科学,C正确。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生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D错误。‎ ‎28.【答案】C ‎【解析】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过程属于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图中M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皮质醇可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起作用,也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错误;动物被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D正确。‎ ‎29.【答案】C ‎【解析】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则Na+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提高,A正确;图甲c点、图乙③点均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此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B正确;图甲b点、图乙②点均表示0电位,图甲b点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内流,图乙②点是静息电位恢复过程,K+外流,C错误;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D正确。‎ ‎30.【答案】D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以及南瓜的种类,A错误;本实验没有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实验组,不能说明两种激素的关系,B错误;据图可知赤霉素对南瓜突变体生理作用不明显,C错误;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南瓜茎的生长,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D正确。‎ ‎31.【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A错误;c处是突触间隙,在此处兴奋的传导形式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且单向传递,B正确;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C错误;此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组成,D错误。‎ ‎32.【答案】D ‎【解析】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甲图中A端为形态学上端,乙图中B端为形态学上端,故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不能;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不能。‎ ‎33.【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结果,先排除9 mg/mL,显然是浓度过高抑制生根,3 mg/mL和6 mg/mL浓度相差较大,而生根情况几乎一样,则这两个浓度不可能是“最适浓度”。‎ ‎34.【答案】B ‎【解析】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取决于其运输方式,使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由于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所以扦插时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易生根成活;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处,导致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所以顶芽优先生长,侧芽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长越弱。‎ ‎35.【答案】A ‎【解析】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 ‎36.【答案】D ‎【解析】运动中血糖大量消耗,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增加,使得血糖升高,A错误;血液中对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起到缓冲作用的物质是NaHCO3‎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错误;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时间短暂,说明该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C错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进行的主要是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则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D正确。‎ ‎37.【答案】(1)E B (2)组织胺 A (3)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 体液调节 ‎【解析】本题考查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过敏原非首次进入机体,能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组织细胞要释放组织胺引起一些相应的病症,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等。过敏反应发生于不同的场所,症状就不相同。‎ ‎38.【答案】(1)相同且适宜 ‎(2)①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大于乙组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的 ②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小于乙组的,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小于IAA的 ③甲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与乙组的相同,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和IAA的相同 ‎(3)①避免胚芽鞘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除去切段中的内源激素 ②求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③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作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情况 ‎【解析】为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将两组实验用相同且适宜的浓度处理,还应去除胚芽鞘尖端并用蒸馏水浸泡以避免原有和新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胚芽鞘长度的平均值,根据实验目的可判断实验结论应有“作用大于”“作用小于”“作用等于”这三种情况,据此可预测对应的三种实验现象。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时存在作用相同但浓度不同的情况。‎ ‎39.【答案】(1)样方 标志重捕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恢复力 (4)垂直 ‎【解析】(1)植物和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差。(4)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0.【答案】(1)田鼠(或初级消费者)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体温 (2)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3)0.3% Ⅲ未被 Ⅱ利用的能量多 ‎【解析】(1)根据题表中总同化量知,Ⅲ是植物、Ⅱ是田鼠、Ⅰ是鼬。(2)由于动物呼吸作用旺盛,散失能量较多,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与植物不同。(3)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103÷59.3×106×100%=0.3%,能量传递效率较低,说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较少,有较多的Ⅲ未被Ⅱ利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